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今天來跟大家講講《黃帝陰符經》!
《黃帝陰符經》作者是軒轅黃帝,歷史上有太公、範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淳風、李筌、李治、李鑑、李銳、楊晟等都作過註解,《四庫全書》中有所收集。
《陰符經》應該是一部思想著作,集道家的治國方略,養生之道,兵法戰術等。它是元始的《遁甲經》。何以故?
按《遁甲符應經 . 總序》「古法,遁者隱也,幽隱之道;甲者儀也,謂六甲六儀,在有直符,天之貴神也;常隱於六戊之下,蓋用兵機,通神明之德,故以遁甲為名。」
由此可知,陰者隱也即遁也;符者直符,直符即指六甲也;六甲常隱遊於六儀之下,故名曰:「遁甲」。所以說《陰符經》即《遁甲經》之秘,不只是書名能符其義,還可以從具體經文中系統證實,絕非牽強附會,更非偶合可能。
《黃帝陰符經》有三百餘字的最初本和四百餘字的後來本兩種版本,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內容是闡述天道與人事的關係;
中篇主要內容是論述富國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內容是論兵法戰術的。
道家有兩本修真成道的寶典: 一是《黃帝陰符經》,另一是《周易參同契》。
《黃帝陰符經》是至陽至剛,因為它完完全全就是講規律和法則,一點不摻雜人的感情,人就老老實實按照這規律法則行事,完全沒有任何入情抒意處。
講規律和法則則又有一個明顯特點,著眼點不在玄虛奧妙,而是強調道機的可察可見,以及人能夠和要去把握和掌控,認為這才是高人的修煉。
至於「陰符」二字,陰是說大道玄隱,符是說大道機顯,是道機暗合道體的意思。
從這部經的表達和內容看,它就是易經之道和老子之道在根本處的融合。
其主題就是前人孟綽然所說的「天地生殺之機,陰陽造化之理」,乃天道運行之法則,以及人依天道而行所依之律則。至於自古所爭論的修煉、養生、權謀、術數、用兵等解釋,不過都是基於此的發用。
所以人立足和行事於世間,這部經是最值得重視的是道家自然的應有之義。但《黃帝陰符經》強調的是必須有道,要能以道為本、道術一體,才能不為道所殺而日臻於道境,這就是其高級處。
「五賊」就是指五種非正常規則。「五賊」是相對「五德」而言的。
「五德」就是五行,指五行的生克關係。
但這個「五德」是指五行的正生克關係,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而「五賊」呢,是五行的反生反克關係,即「火生木、木生水、水生金、金生土、土生火」以及「木克金、金克火、火克水、水克土、土克木」。在文始道文化裡,順生克關係叫「凡五行」,逆生克關係叫「真五行」。
「五德」一般人好理解。而僅能理解「五德」的人,也只會是一般人。「五賊」不好理解。但能夠理解了「五賊」之理的,那一定不是一般人。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歷朝歷代的改朝換代都是一批社會精英們看懂了《黃帝》的「五賊」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