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人類共同的願望,也是大勢所趨,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環境。正如拉爾夫▪沃爾多▪埃莫森說的那樣:"真正而持久的勝利就是和平,而不是戰爭。"
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是深遠而持久的,即便身處和平年代,看到那些炮火紛飛的老照片還是會被深深地震撼。對於親身經歷過戰爭的人來說,可能是一輩子都無法抹去的記憶。
在那個年代,戰爭來臨的時候,包括小孩子在內的每個人都沒辦法完全躲避開。一張拍攝於戰爭時候的老照片讓人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戰爭的殘酷,照片中,這個哭泣的中國嬰兒讓世界心碎,也激起西方對日本的憤怒。
廢墟中哭泣的幼小孩童
那是1937年的上海南站,往日繁華的火車站在敵軍的轟炸之中變為廢墟,焦土遍地。廢墟之中,一個年幼的中國嬰兒正坐在地上在無助地哭泣,身上的血跡讓這個孩子看起來更加可憐,這一幕被一名攝影師拍攝了下來。
當這張照片被刊登在報刊上的時候,在西方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時間,國際紛紛譴責日本軍隊對於平民進行轟炸的殘忍行為,這張照片當時許多人的心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曾經有雜誌進行過粗略的估算,當時全世界有超過一億人看過這張照片。雖然這個數字不是很精準,但是也可以意識到這張照片產生的巨大影響力。
那這個中國小孩最後怎麼樣?根據照片攝影者的描述,他在拍攝過程中看到一名男子從軌道上抱走了一名嬰兒,將其抱到了平臺上,然後又返回尋找另一名受傷嚴重的兒童。而小孩的母親已死在了戰火中,正在他拍下這張照片之後,突然聽到了日軍飛機折返的聲音,於是就馬上跑向這個孩子,準備帶他去到安全一點的地方,但好在他的父親回來了。
記者黃志剛不知道這個孩子的任何信息,但有個好消息就是孩子當時活了下來。該照片於1937年9月至10月廣為流傳,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有1.36億人觀看。除此之外,黃志剛還拍攝了許多其他關於日本在中國犯下暴行的照片,為了拍攝照片,他將自身安危放在一旁,還曾經遭到了日軍的攻擊。
由於他的鏡頭記錄下了非常多日本在華的暴虐行為,所以日本人很憤怒,花5萬美元購買他的人頭。由於不斷受到日本威脅,他只好離開了上海,來到中國香港。20世紀70年代,81歲的黃先生因糖尿病去世,享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