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為什麼人類嬰兒出生會嚎啕大哭

2020-08-30 西瓜的皮皮醬

毒雞湯奉上:

如果你的男朋友對你百依百順,從不拈花惹草。可能是因為他錢不夠。

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這種現象,動物的後代出生時都靜悄悄的,只有人類嬰兒會嚎啕大哭。動物的行為很好理解,因為自然界並不是安全的,它們隨時都有可能遭受天敵的獵殺。

但是人類曾經也是動物,曾經生活的環境也不安全,為什麼人類嬰兒還會發出喊叫聲呢,這不是故意引來天敵嗎?

人類嬰兒為什麼會嚎啕大哭?

人類嬰兒之所以嚎啕大哭,其實和人體構造有關。

我們知道,人類曾經是生活在樹上的猿類,只是由於它們生活的環境發生了改變,使得生活在樹上的猿類不得不下地行走。

而下地行走的猿類,在演化中出現了直立行走的基因,相對於四肢行走而言,直立行走更節省能量,這意味著同樣的能量直立行走的猿類能走得更遠,以至於發現的食物更多。那麼這種就具有基因優勢,因此該基因被保留了下來。

但是直立行走卻改變了人類的身體結構,原本猿類的盆骨又大又寬,因此猿類在生育後代時,幾乎不會感覺到疼痛。而直立行走的盆骨變得狹小又崎嶇,增加了女生生產後代時的難度。

然而禍不單行,由於直立行走使得人類發現能量的機會變多,再加上人類開始食腐,獲得的能量開始變多,以至於人類有較多的能量可以發育身體功能,而人體又不像其他動物一樣發育身體使四肢變得敏捷,而是在機緣巧合之下發育了大腦,使得腦容量逐漸變大。

當逐漸變大的大腦遇到了狹小的盆骨時,使得女性在生產後代時,發生難產的概率增加,很多人類以及後代都在生育過程中死亡。

顯然,這種機制不利於生物的生存。

幸運的是,人類又演化出了一個技能,在孩童還未發育成熟時便生產,這樣生育的難度就會降低。但隨之而來的是人類嬰兒的身體功能發育不完全,它們的骨骼無法支撐身體,所以無法走路也無法爬行,它們的視力發育不完全,以至於它們能分辨的事情有限,它們的語言能力也沒有具備。

此時它們不具備任何生存能力,只能依靠大人的照顧。

為了向大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嬰兒會通過哭泣來引起大人的注意,這樣可以提高該嬰兒的存活率,也使得它的基因能夠傳遞下去。

動物之所以不會號啕大哭,其實是因為動物的腦容量較小,且盆骨較大,生產時幾乎沒有難度,所以它們在母親體內就已經發育成熟。

除此之外,它們在野生環境下天敵眾多,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具有站立能力,它們將有可能因天敵的捕殺而死亡,因此很多動物在剛出生後不久就會奔跑,也意味著它們此時具備一定的生存能力,所以不需要哭泣來尋求幫助。

除此之外,人類嬰兒哭泣的行為大多發生在部落中,相對於野生環境,部落的環境較為安全,所以即使嬰兒哭泣,也能夠躲避天敵。

但是當母親在移動嬰兒的過程中,如果嬰兒依然發出聲音,那麼該嬰兒的哭聲將有可能吸引到天敵的注意,此時他們就會面臨被天敵捕食的危險。

所以此時嬰兒最好的做法就是乖乖閉嘴,要讓嬰兒學會這個技能並不容易,不知曾經有多少個嬰兒在移動時發出啼哭聲,以至於吸引來天敵的捕食,才留下了一小撮在母親移動自己的過程中不會哭泣的個體。以至於在後面的進化中逐漸形成了移動不會哭的基因歷程。

而現在,當嬰兒哭泣時,我們只需抱著他們移動,他們就會乖乖地睡去,不再發出聲音。

和人類嬰兒類似的是貓咪在移動後代,研究發現當貓咪叼著幼貓移動時,幼貓便不會掙扎,而是呈現出被封印的姿態,任由母親移動自己。

幼貓的這項行為,也和人類類似,都是由遠古時期的經歷所留下的烙印。

總結

動物之所以不會發出聲音,其實是因為動物在剛出生後不久就具備基礎的生存能力,所以它們不需要叫聲來吸引母親的注意。而人類嬰兒由於不具備生存技能,所以需要哭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但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在母親移動幼崽的過程中,幼崽都會乖乖閉嘴,任由母親移動自己。

《當代生物學》2013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母親抱著讓嬰兒平靜是中樞神經、身體機能和心臟跳動等一系列反應的總體平衡。」人類和老鼠媽媽試圖安撫他們的新生兒時,也會做出這些動作。

當母親抱著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時,他會立即停止了哭泣,心率也會快速下降下來。這可能會讓父母們精疲力盡,但這也可能是進化的福音。因為,據研究表明,這種反應可能會增加嬰兒在緊急情況下逃生的可能性。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觀察了12個健康嬰兒的心電圖,讓他們的母親把它們放在嬰兒床裡,或者抱著坐著,或者在房間裡放30秒。

研究結果證實了大多數父母已經在做的事情:當你走路的時候,孩子們很開心;當你坐著的時候,他們會很生氣;當你把他們放在嬰兒床上時,他們會感到非常痛苦。

實驗時記錄了每一個嬰兒的心率變化,結果很明顯,母親站起來的時候,嬰兒的心率會減緩到放鬆的程度。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老鼠身上。

研究人員發現,當小老鼠的媽媽用它們的脖頸把它們抬起來的時候,它們會平靜下來,就像人類的父母一樣,老鼠在扭動或不自然地跛行時,會很難抓住它們的後代。

這一觀察提供了一個線索,可以解釋為什麼嬰兒在被抱著的時候會逐漸冷靜下來。對於父母和嬰兒來說,如果遇到危險,身心放鬆的成人和嬰兒更容易逃脫。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535450379054430&wfr=spider&for=pc

https://www.sohu.com/a/400348838_120626859

相關焦點

  • 動物出生後很少會發出叫聲,為什麼嬰兒卻經常嚎啕大哭?
    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似乎有些另類。其他動物的幼崽在出生後不久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站起來,並跟隨母親移動。為了不引起食肉動物的注意,它們會儘量保持安靜,很少會像人類寶寶一樣稍微有些不舒服就嚎啕大哭。
  • 科普:嬰兒的哭聲,為什麼會那麼大
    任何坐過長途火車的人,都會對嬰兒哭聲的殺傷力感受深刻。「嚎啕大哭」這個漢語詞彙,最適宜的使用情景就是一個人類幼崽拼盡全力的放聲大哭。可謂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嬰兒發展出「嚎啕大哭」的技能點時,人類早已沒有天敵了。
  • 為什麼嬰兒出生會大哭,而動物卻不會呢?
    想必有了寶寶的人都知道,當嬰兒剛下生的那一刻便會大哭不止,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他的動物為什麼不會有這種生理現象呢?接下來聽我為大家一一解答因為人要正常存活必須有肺部的正常呼吸,而寶寶沒有出生前有的寶寶出生時不哭可能是部分肺泡沒有完全打開,或是羊水吸入是寶寶不能正常呼吸,會導致呼吸困難、缺氧等現象,嚴重者可以影響腦細胞發育,對智力發育有影響,如果剛出生寶寶不哭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嚎啕大叫,而人類幼崽會?
    人類嬰兒經常嚎啕大哭,不僅僅是尋求關注和幫助的信號,而且相比其它動物,許多動物在出生後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獨立,長頸鹿能在出生後一小時內行走,貓鼬在兩個月大的時候就能捕食蠍子,而人類嬰兒在6個月大之前,甚至不能坐起來。科學上有一個主要的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類嬰兒天生就很弱——因為人類都是早產兒。
  • 為什麼嬰兒出生時都是哇哇大哭而不是哈哈大笑?
    ,即使出生時強忍著不哭,也會被護士打到哇哇大哭。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至此,嬰兒就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呼吸。而在排出氣體的這個過程中,氣體經過喉頭時會衝擊聲帶,聲帶振動就發出了類似「哭」的聲音。這也標誌著嬰兒終於離開母體,開始人生的新階段了。至於嬰兒出生時,為什麼不是「哈哈大笑」?除了嬰兒情感反射還沒有完全建立,根本不會笑以外。有人認為,嬰兒哈哈大笑出生,畫面著實有些詭異。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怕驚動強敵?唯人類嬰兒會大哭?
    導讀:在自然界中,似乎就真的是這樣的一個規律,動物的幼崽在出生之後,都是非常安靜的,有時候父母外出覓食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待在巢穴裡等待父母的歸來,雖然有時候是嗷嗷待哺的狀態,但也不會像人類嬰兒那樣號啕大叫。
  • 人類幼崽的哭聲,為什麼這麼大!!!
    「嚎啕大哭」這個漢語詞彙,最適宜的使用情景就是一個人類幼崽拼盡全力的放聲大哭。可謂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而且更可氣的是,哪怕把耳機的降噪開到最大,嬰兒啼哭帶來的那種莫名其妙的煩躁,還是不能消解半分。於是你可能會想:為什麼,為什麼哭聲這麼大?人類為什麼進化成這個樣子,就不能小點聲嗎?不怕招惹叢林中的野獸嗎?我要是野獸我就一口把這家人叼走(開個玩笑)。
  • 剛出生的嬰兒不哭反笑,寶媽急了!醫生給出的結果是...
    但是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說,哭聲卻是寶媽媽們最想聽到的,為什麼呢?,這是人類的本能。所以嬰兒出生後,會一邊哭泣一邊適應新的環境,這是一種正常現象。相反,如果嬰兒沒有哭泣說明孩子的反應力比較遲鈍,對外界環境變化的刺激不夠敏感,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是有影響的。所以如果孩子出生後嚎啕大哭,父母應該感到欣慰,而不是慌張手足無措。
  • 人類嬰兒這麼「蠢」,為什麼遠古人類沒有進化掉這個「缺陷」?
    而人類的寶寶在出生後,就是不停的哇哇大哭,起初寶寶的狀態就是喝奶跟排洩,當然了,哭聲始終伴隨著寶寶的成長,只有到了1年左右,人類寶寶才慢慢學會走路,但還是特別容易跌倒。再看人類寶寶的成長過程,16歲差不多長大成人,然而這個漫長的成長期,大約足足佔了人類壽命的四分之一。
  • 嬰兒出生為什麼哇哇大哭,真不是醫生打的,真相是有科學依據的
    不過有的媽媽會問:「幾乎所有孩子都是哭著出生的,為什麼他們不笑呢?是不是他們知道人生來要受苦?」有的媽媽對此會回答:「我覺得可能是醫生打得,你看電視裡,有的孩子生出來不哭,醫生上去屁股上是一巴掌,打得那叫一個乾脆,可能是寶寶怕疼。」對於這樣的回答,產科醫生也很無奈,說:「這個鍋我們不背,我們拍打寶寶是為了他好。」
  • 嬰兒一生下就大哭,會暴露目標,吸引猛獸。遠古人類怎樣生存?
    文·蕭中九歌眾所周知,嬰兒一出生就會哇哇大哭這是正常的生理行為,現代人已經見怪不怪,但換到遠古社會就不一樣了。遠古社會,極其危險,各種兇猛的野獸層出不絕。那可是比獅子、老虎、棕熊,更可怕的存在。人類一不小心就會喪命,人們活得戰戰兢兢的。可怕的是碰到人類嬰幼兒出生期,正常的生理反應會大聲的啼哭。
  • 溫水煮青蛙:如何讓嬰兒保持情緒穩定減少嚎啕大哭的概率?
    要讓嬰兒保持情緒穩定減少嚎啕大哭的概率,最主要還是要保持環境的波動率和波動率導數的穩定,就是簡而言之保持環境組成主要要素聲音,空間,溫度,空氣,人的情緒,人的意識能量等等這些一維二維三維時間序列的穩定,數學角度來說就是波動率和波動率導數的穩定,即白噪聲。而且穩定中又要有所結構變化防止無聊以適應逐漸變身為好奇寶寶的好奇心。
  • 嬰兒一出生就哇哇大哭,對孩子自己有哪些好處?
    嬰兒一出生就哇哇大哭,對孩子自己有哪些好處?1、孩子生下來娃娃大哭,能得到更多成年的保護。3、嬰兒通過哭泣可以把口腔裡的羊水等雜物清理出來,有些嬰兒出生後可能沒有哭,這時候醫生一般會輕輕拍打嬰兒主動讓嬰兒哭出來!不然的話,如果嬰兒沒有哭出來,可能會出現危險情況!相信作為新生父母,聽到孩子剛出生的哭聲,沒有一個不高興的,這證明孩子是非常健康的。
  • 嬰兒剛出生看不見,是怎麼區分家人和陌生人的呢?
    如果這段錄音是其母親的聲音的話,嬰兒吸奶的時間會顯著長於聽陌生人講故事時的吸奶時間。 現在學界上基本認為這種聲音偏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嬰兒生物性的發展,出生以前的胎兒總能聽到聲音(一般是母親的)是關鍵所在。 與之相配的就是,寶寶對媽媽的聲音顯得更為依賴,就爸爸就沒有那麼明顯的偏好了。
  • 人類近親黑猩猩不會大聲哭鬧,為啥人類嬰兒的哭聲這麼大?
    他們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感覺「嚎啕大哭」這個成語簡直就是為他們造的。明明那麼小隻的身體,為什麼能製造出那麼大聲,那麼讓人煩躁的聲音?前不久,我們家果妹兒因為玩紙,被紙割傷了手,哭的那叫一個慘,讓我安慰了好半天。福林本來在自己的房間看書,被打擾到了就直接跑來客廳查看情況,對著果妹兒的指頭猛吹氣,跟我一起安慰果妹兒。等果妹兒安靜下來不哭了,福林問道:「媽媽,黑猩猩不是人類的近親嗎?
  • 為什麼嬰兒寶寶晚上睡覺時突然大哭?5種原因,這樣安慰才正確
    每個新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勞累了一天,終於可以躺下進入夢鄉了,沒過幾個小時,被寶寶的大哭嚇醒了,一聲尖利的聲音把把你夢撕碎了,你的眼皮掙扎,去安撫你的大哭的寶寶,可是有時候這有效,有時候不見效果。嬰兒寶寶為什麼晚上睡覺時突然大哭?要如何安慰哭泣的寶寶呢?寶寶半夜突然大哭的原因1、身體不適嬰兒很像小狗,他們喜歡為一切哭泣。
  • 為什麼嬰兒出生會哭?動物出生不會哭?一個獸醫給出了答案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個話題:說的人為什麼生下來會哭?而動物則不和人一樣哭或者叫?這一個獸醫給出了一個解釋,聽完後明顯的感覺到長了知識!大家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什麼物種,都會有生老病死的時刻!而且,每一個生物都是在小的時候,開始培養長成大人,長成大的生物,植物以及動物!那麼你知道人為什麼在出生的時候會聽到哭聲,而很少聽見動物的叫聲?
  • 一天到晚哇哇大哭,小嬰兒到底在想什麼?專家的解讀讓家長很慚愧
    我再厲害,也無法跟一天到晚只會哇哇大哭的小嬰兒交流對話啊,何況這還隔著電話。不過,專家早已給出解讀,剛出生的小嬰兒不停哇哇大哭,無非是以下幾種原因造成,新手媽媽們只需根據情況對號入座即可,雖然有些情況知道了只會讓家長很慚愧。「我想睡覺,不要再逗我玩了」小寶寶沒有自制力,剛出生時會比較貪玩,哪怕自己非常困了,但若是媽媽們逗他幾下,立刻就會精神抖擻盯著大人看。
  • 益陽九個月大嬰兒連人帶車掉入水溝,母親一旁手足無措,嚎啕大哭!
    保護孩子是每一個女性的母愛天性但真正偉大的女性保護的並不止是自己的孩子益陽一名女教師就奮不顧身的救了一個9個月大的小嬰兒至此,「最美教師」歐敏勇救落水嬰兒的事跡方被大家知曉。就在這時,身後突然傳來刺耳的尖叫,歐敏循聲望去,發現陳依的孩子連人帶車掉到了村道旁的硬化水溝裡,由於陳依是肢體二級殘疾,右手喪失勞動能力,且語言表達有障礙,當時她已經急得手足無措,只知道嚎啕大哭。
  • 《語言本能》|嬰兒天生會說話嗎?
    「嬰兒是充滿歡樂的小精靈,或者是無盡淚水和惱羞成怒組成的小惡魔。」相信每一位家裡有孩子的父母,都會有相同的體會。他們開心時,像天使一樣溫暖你的心;他們生氣時,像惡魔一樣讓人心煩。但你是否有想過,那個剛出生的嬰兒,除了睡覺,吃奶,他們的小腦袋裡在想些什麼?或者是什麼都沒想?在嬰兒從出生到會說話的這段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