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希寶現在一個多月啦,有時候,會有人問鈞媽,寶寶這麼小認識你嗎?
知道現在抱著他的是誰嗎?
如果知道,那寶寶怎麼分清爸媽和陌生人的?難道真的是那神奇的血緣關係?
希寶出鏡
我們還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個吧。
大家都知道,小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幾乎是24小時的睡覺,此後才慢慢的減少睡眠時間。睡著期間嘛,自然是沒那麼多挑剔,那麼醒來時,他是怎麼做的?
聽覺能力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具備了,而且嬰兒天生具有對特定的聲音組合的偏好。
所以我們一直提倡做胎教,也是因為寶寶在肚子裡就能聽見聲音。
聽覺強大的原因一個是在視知覺還沒有完全成熟起來的階段也能夠讓嬰兒完成對外界物體的定位,跟這個題目沒太大關係就不討論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靠感知聲音特性來甄別環境中的其他事物。
所以寶寶認識爸爸媽媽,也是因為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經常聽到這個聲音。而且很多家長也會對著肚子跟寶寶說話,這樣寶寶就更記憶深刻啦。
1
在 DeCasper & Fifer 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做的實驗中,給吸奶的嬰兒播放一段講故事的錄音。如果這段錄音是其母親的聲音的話,嬰兒吸奶的時間會顯著長於聽陌生人講故事時的吸奶時間。
現在學界上基本認為這種聲音偏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嬰兒生物性的發展,出生以前的胎兒總能聽到聲音(一般是母親的)是關鍵所在。
與之相配的就是,寶寶對媽媽的聲音顯得更為依賴,就爸爸就沒有那麼明顯的偏好了。
1
有科學家做過實驗,剛剛出生的新生兒對於氣味的反應就非常敏感,實驗的過程中會把剛出生的孩子放在記錄活動的的一個測量器上面,而且在寶寶的腹部會有呼吸測量的掃描儀器,然後專家用棉籤蘸上一個有刺鼻氣味的東西放在新生兒的鼻子周圍,然後新生兒聞到氣味之後,呼吸就會加快很多,而且動作也增多了,這個實驗說明了新生兒是可以聞到氣味的。
1
而且把新生兒放在母親的乳房周圍,他們就會聞到乳香味,通過這種味道找到母親的乳頭進行吮吸,不僅如此,新生兒還能分辨出自己母親的氣味,有人也做了實驗,把兩個餵奶母親用的胸墊同時放在了新生兒頭部的上方,想要看新生兒有什麼反應,結果發現新生兒轉過頭來看自己母親胸墊的次數是真的多過了另一位母親的次數。
新生兒也是對媽媽的氣味最敏感,覺得媽媽懷抱是最舒服最安全的。
1
大家都說小孩子剛開始是看不見的 ,其實也不能完全說看不見,只是視線很模糊。在模糊的視線中,寶寶也有一定的偏好。
新生兒靠視覺進行人臉識別的先行研究者是發展心理學家 Robert Fantz。
他對於嬰兒實驗的設計非常巧妙,這裡不多說了直接談結論。嬰兒天生對某些視覺刺激就有偏好:比如曲線,比如三維圖形,比如人臉。
不過,遺傳之外,還有環境的因素。因為環境的影響,嬰兒在僅僅出生幾個小時後,相對於其他人與動物的面孔,已經可以對自己母親的面孔產生視覺偏好。
為什麼?因為擁有這張臉的人與他有積極的互動,還具備他在出生前就聽習慣了的優美聲線,於是小 baby 們的內心就出現了一個旁白:「啊!我愛她!」
1
我們這裡說了人的五官中的三官,還有眉毛和嘴巴,眉毛的作用,一直都挺微妙的,嘴巴就作用大了。
除了吃東西,小嬰兒的嘴巴還會哭,自然界中,除了人類其他的動物在剛出生沒多久都會爬、能學會行走,就相當於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唯獨人類小嬰兒,沒有任何自保能力,還會嚎啕大哭,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中(如果是在大自然的話)。
但其實小嬰兒的哭聲不是毫無用處的哦,小孩的父母家人在聽到孩子的哭聲後,會不由的想到把孩子抱起來走來走去的哄(這幾乎是共通的);而外人聽到後,也完全做不到忽視孩子的哭聲,還會顯得很煩躁,想著快來人管管孩子。
這就是小嬰兒嘴巴的另一妙用了,讓人不得不注意他,來滿足他的需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