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的感悟:人到老年,只有兒媳婦才靠得住

2020-12-22 暖心語苑

文|暖心語苑

圖|網絡

前天坐公交車回家,正值下班高峰期,乘車的人比較多,好不容易找了個縫隙擠進去,進去後發現旁邊坐著四五個六七十歲的老人,聽著聊天的語氣相互都認識,只是大家都帶著口罩,看不清每個人說話時的表情。

我仔細聽了一下,他們聊的都是一些家庭瑣事,閒聊了一會兒,坐在窗子邊帶著一個氈帽的老頭慢悠悠的說了一句:你們覺得人老了誰最靠得住?話音剛落其他幾個老人就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有的說只有女兒才靠得住,有的說兒子才是最後的依靠,總之自己的子女都是最孝順的。

看著幾個老夥計爭得面紅耳赤,戴氈帽的大爺再次說話了,他用手輕輕的掀了一下帽沿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靠子女都不現實,只有媳婦才是最後照顧我們,給我們養老送終的人。」我聽了這話心裡突然一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1,女兒再孝順終究要嫁人,靠女兒養老不是長久之計。(獨生子女除外)

這個世上對父母最暖心的莫過於女兒了,從出生開始就是父母的小棉襖,家裡最寵溺的小公主,不僅如此,女兒也是最勤快的家庭小幫手,還是父母難過時的安慰劑。

女兒有的父母都會有,女兒沒有的也想辦法讓父母擁有,這就是女兒,只想把最好的留給父母,可是非常遺憾的是女兒的這種好太短暫了,並不是她們變得不孝順了,而是女兒長大了也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對所有的父母來說最難過又無奈的莫過於女兒出嫁的那一刻,結婚近點還可以經常看到,要是遠嫁了可能一年也難以見上一面,甚至幾年見不到一面的都有。

當然了,為了避免這種無奈的分離,父母能不能和女兒一起生活呢,讓女兒給他們養老送終?肯定是可以的,都是自己的至親至愛,但是很多父母不願意,一是不想打擾女兒的生活,增加不必要的麻煩;二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養老是兒子的事情。

所以靠女兒養老真不是長久之計,不是父母不願意,是他們顧慮太多,也不是女兒不孝順,只是女兒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也擔心處理不當引來丈夫及婆家的不滿。

現實中,能像《都挺好》中蘇明玉一樣孝順的女兒又有多少呢,即便有最後的代價也不是隨便一個女人都能承受的。

2,兒子常年在外,回家一趟就像做客,照顧老人心有餘而力不足。

從很久以前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希望生兒子,兒子的作用是什麼,是繼承皇位還是傳宗接代?直到聽到公交車上老爺子的話我才明白,生兒子不就是為了娶一個好媳婦回來嗎?

想要娶媳婦進門,首先得有兒子,姑且不管你兒子優秀還是老實,就像開門得有一把鑰匙一樣,其實在很多老年人的觀念裡,都埋藏著四個字:「養兒防老」。而這裡的「兒」更多時候偏向於兒子,由此可見養老是兒子的事情,和女兒的關係不是很大。

那麼問題來了,單獨靠兒子能不能順利養老呢,是不是只要有兒子就有了炫耀的資本呢?這是一件有待商榷的事情,我們來分析一下兒子的特點。

首先,兒子是男性,大多數男人都屬於粗心大意的性格,不可能像女人那樣無微不至。

其次,男人是家裡的頂梁柱,不可能24小時都在父母身邊。

最後,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尤其是那些從事特殊職業的男人,比如軍人。

綜上,靠兒子養老似乎也不太靠得住,雖然兒子也孝順,也不願意離開父母,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把希望重任寄托在妻子身上,為自己盡孝了。

3,娶個好媳婦才是老年人最好的炫富,也是最後的依靠。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說過:「妻子對年輕的男主人來說是女主人,對中年男子來說是朋友,對老人來說是護士。」由此可見妻子在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麼的重要,從父母的女兒變成了人妻,再從人妻轉變成了照顧小孩和老人的護士,她們的偉大我們無以言表。

在現實中我們聽到的都是誇女兒和兒子的言辭,幾乎聽不到一句誇兒媳的好話,是兒媳不夠優秀嗎,還是不討人喜歡,其實都不是,要怪就怪人們對兒媳婦根深蒂固的偏見,在大多數老年人的眼裡,媳婦是花錢娶回來的,生兒育女和照顧老人是兒媳婦應盡的本分,優不優秀並不影響他們對待兒媳婦的態度。

但是這種偏見隨著時間流逝會讓一部分老年人後知後覺,這也是一種選擇的結果,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先從女兒或者兒子下手,最後兒女都靠不住了才會想起兒媳婦的好,當然,也有比較睿智的老年人很早就想清楚這個問題了,所以對兒媳婦比子女都要好,因為他們知道最後把自己送走的最終會是兒媳婦。

所以,我非常贊成公交車上那位睿智的老人說的話:兒媳婦才是老年人最後的依靠。

結語:在老年人養老的問題上,除了女兒、兒子和兒媳婦,其實還有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難道不能用錢來養老嗎?當然可以了,但是用錢養老有兩個弊端:一是錢花了誰也不能保證能享受到應有的服務;二是哪怕吃得再好也沒有家裡溫馨,所以對老年人來說不管選擇哪種方式都要用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

相關焦點

  • 重男輕女的老人,到了老年,這3種結局看得見
    因為這樣的老婆不但從小就形成了一種思想,就是有什麼好東西都要給自己的兄弟,兄弟才是親人。但是也有一些恨父母這樣的待遇的,就長大以後再也沒有回過家,這樣的做法才解氣,但是那些愛兒子的老人到了老年都會有什麼下場呢?
  • 老人手裡有錢沒錢,子女是截然不同的態度,只有老伴和自己靠得住
    一、朋友的父親在我們村子裡,有個朋友,他父親62歲的時候去世了,留下母親和兄妹三人。按照我國的標準,到了60歲,就算是步入老年階段了,我朋友的父親,就是在剛剛步入老年階段的時候,開始抗癌,最終離世。老張也時不時地輪流到三個子女的家中去住兩天,但每次都是3天左右就走了,在的時間不長。誰都羨慕城市裡面的生活,尤其是農村人,都有個夢想,就是到城市裡面生活,老張也是這樣想的,在村子裡,時不時地說出了這樣的話,但每次過去兒女那邊都在不長,幾天就回來了,並且在治病期間,三個兒女忙裡忙外,都沒說帶老張去城裡面住著,離醫院近點,最多的時候就是在醫院附近開了個賓館,這是什麼原因呢?
  • 2位70歲的老人坦言:人到晚年,靠的不是兒女,而是兒媳婦
    只有原來人五人六在子女面前擺譜明明無理取鬧還號稱自己家長威嚴的人才會因為失去權力而「變得」「小心翼翼」。 那麼,人到晚年,婆婆與兒媳婦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為此清水特地採訪了2位70歲的老人,聽聽他們怎麼說。 當事人:鍾奶奶 72歲 鍾奶奶年輕的時候,是在糧站做會計的,她生了一兒一女,這在那個年代,算是個體面人了。
  • 善待兒媳的婆婆,到晚年過得好嗎?三個70歲老人說了實情
    後來我打聽了周圍村裡的人,有的人說這老太太年輕的時候特別的辛苦,對自己的兒媳婦也特別好,是兒子和兒媳婦沒有良心。有的人說這個老太太年輕的時候特別的吝嗇,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所以到了老年的時候才會被家裡面的人這樣懲罰。
  • 有錢和沒錢人的老年生活,能相差多遠?兩個70歲老人告訴你
    有錢人和沒錢人的老年生活,能差多少?二位70歲老人告訴你 引語 有的老人退休後的工資比較高,所以年老的生活也比較滋潤,但有的老人在年老後沒有收入,他們的生活就比較拮据,這兩種情況下,老人將面臨怎樣的生活?
  • 人到了晚年,兒媳婦和女兒誰更靠得住?聽聽這幾位的內心話
    導語 有的人說兒媳婦就是一個外人而已,可很多時候兒媳婦往往都是比自己的女兒還要靠得住,但也有的人覺得自己晚年的依靠就是自己的女兒。那人到了晚年之後,兒媳婦和女兒誰更加靠得住呢?
  • 不要到老了才明白:最後能靠得住的,是守住這張底牌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對於生活就會有了不同的感悟。很多人操勞了一輩子,但是最後不一定會老有所依。不要到老了才明白,最後能靠得住的,是守住這張底牌。楊大爺今年60歲了,兒女也成了家,自從兒女成家之後,就很少有時間回來看他。
  • 老了體弱多病時,女兒和兒媳哪個更靠得住?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人們總會變老,很多人說「養兒防老」,其實,真正的人在年老之後,子女不一定能夠時刻陪伴在身邊。年紀大了要有人照顧,所以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疑問,自己的老年生活,兒媳女兒哪個更靠得住?實際上,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關鍵要看老人平時的表現。老頭子若對女兒和兒媳不那麼偏心,將心比心,心裡有數,若自己真把兒媳婦當親閨女對待,相信她也能感覺得到。說到底女兒嫁人以後也有了自己的公婆,也有了自己的家人。突然間你會發現,步入老年後,其實兒媳與自己的關係越來越近,女兒與自己的關係越來越遠。
  • 貴州70歲爺爺多次侵犯13歲孫女,還曾侵犯過兒媳婦,被判刑5年
    近日,貴州省某法院就審理了一起爺爺強姦親孫女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今年70多歲,他多次強姦了自己13歲的親孫女,而孫女因為害怕,也因為沒有法律意識,一直等到資助他的人得知此事之後才報警,老人犯罪行為極其惡劣,最終被判刑5年。根據知情人透露,犯罪嫌疑人和孫女都居住在貴州省畢節市長威縣某個村莊,今年70歲。
  • 拎包即可入住 淄博高新區雋山村70歲以上老人住進免費老年公寓
    12月5日8:00,淄博高新區雋山村黨總支書記、主任成寶志在老年公寓門口等候前來領鑰匙的老人們。今天,該村70歲以上老人開始陸續搬進免費的老年公寓。雋山村老年公寓不僅設施齊全,村兩委還特意為老人準備了一系列生活用品,老人們拎包即可入住。村委工作人員給老人分發房間鑰匙和生活用品。
  • 「70歲老人臥病在床子女視而不見」,養兒防老,才是最大的謊言
    02這次國慶回家,我鄰院有一個70歲的老人,他的老伴兒在他50歲的時候就走了,剩下他孤零零的一個人。老伴兒在的時候,子女也都是來的比較勤快的。母親在,家就在。這個老人一共有4個子女,一個兒子,三個女兒,各個家庭過得也都不錯。老伴兒在的時候,他沒有感覺到什麼不同,四個子女也都是比較孝順的。等到母親走了,差別就出來了。
  • 70歲以上老人學車不易,報名前還要考「三力測試」
    記者了解到,北京已有駕校招收了10名初學者老人學車。他們當中,有人是為了拿本後幫家裡搖號,有人是為了接送孩子,還有人則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著想:「等我拿了本,我一定自己開車出去旅遊。」教練先開車帶著老年來到學習區,雙方一換位置,課程就正式開始了。「來,把安全帶先繫上。調調方向盤高度,座椅前後、靠背,踩剎車能踩到底吧?調整後視鏡也很重要啊,可以增加準確度。」韓教練指導得十分耐心。到了側方位停車區,老聶一邊口頭回顧著動作要領,一邊手腳配合開始操作。一連八次停車練習,老聶只有一次出現了沒停進位的情況。
  • 老年司機即將上路!駕培市場迎「70+」學員老人自信兒女擔心
    駕校學員江曉帆(70歲):我們這代人已經到了「時間都去哪兒」的時候了,我覺得我們也應該找回本應該屬於我們的樂趣。如果我學會開車,那麼我可以陪同我們的攝製組到處走,去採訪我們需要的素材。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底,我國已有2.54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3億。
  • 一位70歲老人的心裡話:人到晚年,寧願僱保姆也不去兒子家被啃老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很願意跟孩子們住在一起,含飴弄孫,享天倫之樂。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把老人當老人來孝順和尊敬,相反,有些兒女不僅把老人當免費保姆、花老人的錢,還嫌老人付出的不夠、心生怨恨。
  • 今年起「杭州通長者卡」升級 70歲以上外地老人辦了杭州老年卡可...
    位於定安路25號的杭州市民卡城南服務廳,辦證大廳設在二樓,剛上樓,就遇見了手拿排號單的兩位老人,他們腳邊放著一個大行李箱,身上背著背包,標準的「遊客樣」。77歲的蔡阿姨和老伴,早上剛從上海來,她當年是浙江醫科大學的學生,後來被調到上海工作,就定居在上海了,這次來杭是參加同學聚會的。
  • 71歲老人:不要指望養兒防老,這三點才更可靠
    其實人到老年,最好是不要過多地指望兒女,而是要把自己的老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且聽一位71歲老人:不要指望養兒防老,這三點才更可靠。我一直都認為做好子女的家庭教育才是給他們一生中最大的財富,也只有真正地做好了家庭教育,他們才會尊重你,信賴你,孝順你。人到老年,總是很容易事事都指望著自己的子女,覺得子女就是自己的希望了,但是在現實中並沒有那麼多「父慈子孝」的現象,我也看到過很多,子女和老人一年都見不了幾次面,一見面就互罵的那種,說到底,是家庭教育沒做好。
  • 人到晚年,尤其是過了70歲後,最怕什麼?3位老人道出了心裡話
    ,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樂,尤其是過了70歲之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古稀之年」,若生活還能夠豐富多彩、食無其憂、兒孫繞膝、頤養天年,那便是最理想的晚年生活了。可人到了這個歲數,已經為自己、為兒女奮鬥了大半輩子,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齡,他們最怕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3位老人的說法。
  • 一位70歲老人自述:我寧願孤獨終老,也不願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
    林先生,70歲我老伴很早就過世了,是我一個人拉扯兒子長大,所以我和兒子的感情特別深,我們父子情深,以前兒子還沒娶老婆的時候,他有什麼話都跟我說,我們兩個是無話不談的。步入老年後,我本來是一個人住,但有一次家裡遭了賊。賊在家裡偷東西的時候,我正好回家,那個賊看到我非常慌張,他手裡拿著水果刀,衝動之下他就揮舞著刀衝向我。我雖然努力躲避了,但手還是被劃傷了。
  • 65到70歲老人買什麼保險?這裡有一份詳細的攻略!
    奶爸今天就來分享,65-70歲的老人有哪些保險可以買。 老年人為什麼要買保險? 65-70歲老人可買什麼保險? 一方面,65-70歲老人年紀大了,免疫力已經比不上壯年。 漸漸地,各種病痛就會來侵襲老人的身體,比如三高疾病、心臟疾病、惡性腫瘤等。 患病不僅讓人受苦,還得面臨高昂的治療費用。
  • 70歲以上老人考駕照,為何讓人歡喜讓人憂?
    自11月20日起,公安部推出的12項公安交管優化營商環境新舉措正式實施,其中包括異地通辦、延長車檢周期、放寬小型汽車駕駛證申請年齡,駕考取消70歲年齡上限等利好政策。12項交管新舉措是公安部深化「放管服」改革,件件貼著「立足民生、優質高效、惠民便民」標籤的實事,自然會引來喝彩和贊聲一片。「駕考取消70歲年齡上限」, 意味著今後很多老人也可以圓「開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