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寶阿里巴巴成功的孫正義和他的軟銀對網際網路以及科技公司情有獨鍾,憑藉阿里短期內的壯大和成功上市,孫正義創造了投資界屬於他的「神話」。如今軟銀依舊在創投界大手筆的向外投資,但即使是現在看,阿里為軟銀創造的上千倍回報依舊是該集團投資歷史上最成功的一筆。
軟銀依靠阿里等優秀網際網路企業賺得盆滿缽滿,而孫正義也借著這股東風一度超越了比爾蓋茨當過一段時間的世界首富,但如今的孫正義其實是「首負」而非首富,頻繁的基金投資讓軟銀的債務窟窿一直在擴大。
2014年是軟銀和孫正義最春風得意的時候,那時候馬雲帶著阿里成功在美股上市,而當年孫正義投阿里的2000萬美元直接翻了2900倍。不過現在再看軟銀,雖然投資依舊頻繁,但債務也在擴大。
有報導指出,軟銀集團當前的債務達到1600億美元(折人民幣約1.1萬億元),儘管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讓軟銀實現了騰飛,但並不是所有這類公司都具有潛力,投資廣泛意味著虧損的情況也很多,而如當年投資阿里的情況很難複製,現在科技和網際網路是創投界的香餑餑,孫正義很難撿漏成功,即使押寶成功,收益也遠不能和當初投資阿里創造的千倍收益相比。
據估算,1600億美元的債務規模意味著每天光貸款利息就需要2至3億人民幣,這數字放在常人眼中是難以想像的,不過軟銀依舊在運轉,這意味著軟銀的盈利能力要大於這個數字。據專業人士計算,軟銀的負債率為23.3%,而投資回報率和公司資產的增長率為26.4%,增長可以覆蓋負債就意味著有利可圖,這也是軟銀依舊被人高看一眼的原因。
投資有虧有賺,而投行的盈利在於押寶,今年第三季度,軟銀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斬獲了75億美元的利潤,這背後就是投資成功帶來的。今年8月至9月30日,貝殼找房股價飆升,而軟銀持股的投資回報率達到375%,這類投資的成功支撐了軟銀的利潤。當然虧損也有,如上市股票和其他工具上的投資,願景基金第三季度在這方面虧損了13億美元。
除此之外,最近軟銀還決定退出衍生品交易(簡單來說就是賺取短期看漲期權價差),由於投資者們的反對情緒強烈,孫正義不得不放棄這塊高風險蛋糕,但家大業大的軟銀需要更多的創收渠道。
隨著盤子越做越大,壓力是顯而易見的,今年軟銀已經陸續出售了阿里巴巴股票等資產,為的就是獲得更多的現金流,據孫正義在11月中旬透露的消息,軟銀通過出售股權資產等方式獲得了800億美金,一方面是為了投資(孫正義和他的軟銀依舊堅持科技股類型的投資),另一方面也是在保全軟銀的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