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美移民:每一個拉美裔人都以能夠熟練應用西班牙語而自豪

2021-01-10 無名狂客

據調查,絕大多數(66%至85%)的墨西哥裔及其他拉美裔移民都強調他們的子女必須保持西班牙語熟練應用。這與別的移民群體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有一份研究報告得出結論說:「在自己的子女是否需要保持母語的問題上,亞洲裔與拉美裔移民的態度存在著文化上的差別。」

這種差別的原因之一無疑在於拉美裔群體人數眾多,所以有保持西班牙語熟練應用的動力。有些第二代和第三代墨西哥裔移民小時候只會說英語,但長大後還要再學習西班牙語,並敦促其子女學西班牙語。新墨西哥大學的教授F. C. 加西亞就說過:「每一個拉美裔人都以能夠熟練應用西班牙語而自豪,要保護和倡導這一能力。」墨西哥裔移民在教育水平上明顯偏低。2000年的調查表明,出生於美國的成年人當中,中學畢業者佔86.6%。在美國之外出生的成年人當中,中學畢業者所佔的比例高低不等,歐洲裔者有81.3%,亞洲裔者有83.8%,非洲裔者有94.9%,而拉美裔者只有49.6%,其中墨西哥裔者最低,只有33.8%。

在1990年,墨西哥裔者當中的中學畢業比例僅為整個國外出生者比例的一半。據1986年和1988年調查,男性墨西哥裔移民平均上學的年數為7.4年,而古巴裔者為11.2年,亞洲裔者為13.7年,非拉美裔白人為13.1年。弗蘭克·比恩和他的同事們得出的結論是,墨西哥裔移民上學的時間平均比非拉美裔移民或國內出生者少5年。從墨西哥來的移民的教育水平近年來有沒有提高,還說不準。弗蘭克·比恩的調查結果是,從1960年到1988年,「晚來者教育水平低於早來者。」

然而,皮尤拉美裔研究中心調查的結論是,從1970年到2000年,拉美裔移民(包括墨西哥裔移民在內)的教育水平有很大提高,只是「尚未趕上美國國內出生者的水平」。 然而有一點是清楚的:墨西哥裔移民的後代在教育水平方面繼續滯後。可以從3個方面作比較。第一,詹姆斯·史密斯的調查表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出生的墨西哥裔移民,其第三代人受教育的時間比第二代平均多4年。但20世紀後期移居美國的墨西哥人的第三代受教育時間(平均12.29年)雖然比第一代(6.22年)多出近一倍,但比第二代(11.61年)僅多幾個月。第二,魯道夫·德拉加爾薩等人調查了1989—1990年墨西哥裔美國人四代人的教育水平,結果表明,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間差別很大,但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進步就不那麼顯著,甚至有所倒退。

相關焦點

  • 還沒有一個移民群體能對美國提出領土要求,但墨西哥人這樣做了
    在美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移民群體能對美國提出領土要求,但墨西哥人和墨西哥裔美國人卻能夠這樣做,還真有人這樣做了。彼得·斯科裡指出:「與其他移民不同,墨西哥人是來自一個曾被美軍打敗了的鄰國,他們移居美國,主要是分布於從前曾是他們國土的地區……墨西哥裔移民有一種重返故土的感覺,這是別的移民所沒有的。」不但有「故土」,還有「故人」,即新墨西哥州北部和格蘭德河畔的25個墨西哥人村鎮,那裡的墨西哥人早在美國徵服這片土地以前就住在當地。
  • 拉美裔人的命也是命?部分美國政客只不過想利用他們爭取選票而已
    致力於捍衛拉美裔美國人的利益的組織「巴利奧聯盟」的成員戈切斯表示:「在美國的許多地方,拉美裔美國人是一個統計數字上的少數群體,且其宣傳團體並沒有那麼強大,這些謀殺發生時卻沒有得到應得的關注。」在某些情況下,統計數字可能是一個因素,但它們不能完全解釋社區在這個問題上缺乏遠見的內在原因。
  • 白人成「非主流」,美國已有151個郡以少數族裔為主,拉美裔郡增加最快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 儘管白人佔美國人口的60%,但在越來越多的郡,大多數居民是拉美裔或黑人,這反映了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移民模式的轉變。拉美裔和黑人增長迅速。
  • 拜登哈裡斯推出首則競選廣告,填補拉丁裔選民缺失,雙語吸引移民群體
    本周六,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推出了他的競選團隊的首個雙語廣告,廣告主角是他的競選夥伴卡瑪拉·哈裡斯。 廣告以西班牙語開始:「告訴我,你和誰一起,我就能告訴你,你是誰。」最後也以西班牙語結束:「與拜登和哈裡斯一起,我們一起來掌握未來。」
  • 美國人的三六九等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最徹底的移民國家,其幾百萬原住民印第安人現在大多生活在自己的保留區(因而本文不將印第安人歸於任何一個等級,因為他們基本生活在一個國中國,不與美國社會發生關係),而主要的美國人都是從世界各地移民而來,由於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民族、母國等錯綜複雜的因素,形成了美國不同的等級構成。
  • 淺談美國拉丁裔的前世今生:寫在拉美裔傳統月
    一個白膚黑髮的女生操著流利的西語與西班牙語教授飛速地討論問題,被驚豔到的我忍不住課後與那位同學攀談,問她是在哪裡學的西語。她爽朗地笑道,「哦?我的西班牙語不是在學校學的。我是Latina。我爸爸是瓜地馬拉人,媽媽是墨西哥人,我是從小說西語長大的「heritage speaker」(傳承語使用者,也就是有「語言背景」的人)。「那你為什麼選修西語課呢?」「是這樣,我沒正經學過,會說不會寫。」
  • 語言影響性格:西班牙語自信 說日語讓人內斂
    正在學習西班牙語的中國人民大學學生李玉潔對她的西班牙語老師有個疑惑,這位老師講中文時面容嚴肅、不苟言笑,而用西班牙語講課時則眉飛色舞、活潑開朗。「太奇怪了!一個人說不同語言時,怎麼性格差異那麼大呢?」李玉潔的感受正符合美國學者最近公布的研究結果,後者發現:同一說話者用不同語言時,會呈現出不同的性格特點。
  • 川普不待見拉美裔?白宮網站西文版「難產」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上臺一年多,白宮網站遲遲未兌現推出西班牙文網頁的承諾。  美聯社10日報導,早在一年前,時任白宮發言人肖恩·斯派塞說,川普政府刪除白宮網站上的西文內容,但信息技術人員正「加班加點」開發新網頁。
  • 僑外移民:小語種大用途,移民非英語國家贏在未來
    無論在職場求職,還是在溝通交流方面,流利的外語技能都能讓人顯示出迷人的國際「範兒」而獨具魅力。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學習英語目前已是個人能力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小語種受到了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青睞。那麼,與英語相比,學好這些小語種有哪些好處呢?僑外移民為您盤點一下移民小國的優勢。
  • 中國在拉美沒任何軍事基地 列強帽子豈能亂扣
    拉美國家尤其不滿的是,川普政府在移民政策上將拉美國家置於低人一等的地位,川普總統上任後立即著手推動在美墨邊界修牆的計劃,他不久前被曝指責一些窮國是「爛國家」,其中就包括拉美的海地和薩爾瓦多。拉美裔移民在美國的社會地位低下,美國人一說非法移民,首先想到的就是拉美人,這些都嚴重傷害了拉美國家的自尊。
  • 美國人如何研究拉美政治?
    美國的拉美政治研究主要致力於解釋拉美政治發展的動力(比如民主化、民主鞏固)、政治制度變遷(比如聯邦主義、總統制)、政治行為體角色(比如國際組織、政府機構)及其對公共政策制定,尤其是社會經經濟政策的影響。梳理拉美政治研究的發展,是觀察美國拉美研究範式演變的一個角度,也是反思拉美研究作為區域國別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所面臨的瓶頸和挑戰,在此基礎上以期能夠對中國拉美研究的發展做出審慎展望。
  • 拉美尋求積極的移民對策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移民與發展」。與會領導人就如何利用拉美地區外移人口促進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磋商。  會議指出,移民既給人口輸出國帶來匯款,也造成人才流失;既給移民輸入國帶來勞動力,也給這些國家帶來販賣人口和走私等問題。會議同時認為,移民人口的生存狀態令人關注。
  • 外貿人開發拉美市場應用手冊
    2019年上半年,中資企業在拉美市場新籤合同額67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30%。其中,業務增量主要出現在巴西和秘魯,交通和新能源是新增業務的主要來源。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拉美經濟發展潛力很大,外貿小夥伴們可以考慮加大開發的力度。下面探討一下開發拉美市場需要注意的問題,不妥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 西班牙語在美國被視為「二等語言」 法媒:歧視移民使然
    據法新社3月10日報導,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塞萬提斯的語言現在是生活在美國的410萬人的母語。西班牙裔和拉丁裔人群是該國的主要少數族群(佔人口的17%)。然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研究,這些人群中有約40%的人宣稱在最近12個月內因為其出身而遭到了騷擾,這其中包括在公共場合說西班牙語。
  • 玩轉美國口語——英語中常見的西班牙語詞彙
    在美國,西班牙語常被稱為第二大語言。西班牙裔是當今美國第一大少數民族,美國通過美墨戰爭和美西戰爭吞併了大片西班牙語居民的地方。美國西南部原先是墨西哥的領土,而中美洲、南美洲除了巴西和蓋亞那等少數國家外都使用西班牙語。大量的拉丁美洲人移民或者偷渡到美國,所以西班牙語在美國一直很流行,且使用西語的人口仍在不斷增加。
  • 西班牙語在美國的演變
    雖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駕車經過邁阿密,南加利福尼亞以及紐約市,德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許多地方可能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您可能會覺得自己好像發現了自己中美洲或南美洲的中部。然而,許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拉丁美洲/西班牙裔人口迅速變化的人口統計數據從1970年的960萬增長到2016年的近5800萬,美國農村也出現了指數增長。
  • 「要古巴,不要美國佬」的時代:古巴革命催生的拉美文學漢譯
    在今天看來,一個國際政治事件能夠如此直接地影響文學翻譯,頗有些不可思議。然而如果我們考慮到古巴革命勝利對整個世界的意義,以及當時中國所處的歷史語境,也許能夠對此有更深入的理解。1959年1月21日,毛澤東在接見來訪的墨西哥前總統卡德納斯時說,「我們認為古巴事件是當前的一個重大事件」;但他同時指出,「亞洲人應該支援他們反抗美國」。隨後周恩來、彭真也重申了對古巴起義的支持。當時,剛果反比利時殖民者的鬥爭也取得了勝利,於是中國就將古巴和剛果放在一起進行宣傳(周恩來當時說,古巴成功地「在美國後院打開了缺口」,「這一缺口打開了,跟著就有其他的缺口」。
  • 講西班牙語又不行了?別忘了母語為西班牙語的美國人有4100萬
    據英國廣播公司5月22日報導,安娜·蘇達和咪咪·埃爾南德斯在美國蒙大拿州鄉村一加油站排隊時,被邊境巡邏人員要求查看身份證。這兩名美國公民後來得知被攔截的原因是她們在一個「以講英語為主的國家」使用了西班牙語。
  • 美移民同化要過三道坎 「大熔爐」讓位「沙拉碗」
    理論上,新移民應該儘快融入美國社會,同化對美國社會來說是一件種族融合、加強凝聚力的好事,但在如今美國社會,現實是「大熔爐」已經讓位於「沙拉碗」。  原文摘錄如下:  美國布朗大學一項研究表明,亞裔在美國的生活情況和拉美裔移民一樣,有自己的聚集區,與外界分離;亞裔社區尤其是受過大學教育的居民社區中,亞裔的生活在某些方面要比同等水平的白人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