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保羅·魯本斯(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佛蘭德斯畫家,巴洛克畫
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並在那裡接受了天主教洗禮。
成年之後,魯本斯在安特衛普經營了一家大型畫室,在此他繪製出了許多著名的畫作,同時他也成為當時歐洲知名的藝術收藏家。此外,魯本斯本人接受過良好的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教育,自身能力出色,曾被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及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冊封為騎士,其後也順利成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
魯本斯的藝術以華美取勝。色彩是魯本斯最有力的造型語言,他善於描繪豐富而又和諧的華麗色彩世界,他的作品以反宗教改革的聖壇畫、肖像畫、風景畫、歷史故事畫、神話傳奇畫和寓言畫為主。
魯本斯繪畫的重要題材之一是神話故事和寓言故事,他的作品《聖喬治殺龍》就是取自傳說,畫作描繪了殉道者聖喬治殺死一條惡龍、搭救出獻祭給惡龍的公主而被後世人傳頌為英雄的故事。在這幅充滿劇情的作品中,公主站在背景裡,她的手安撫著受驚的綿羊,從她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的害怕,難以想像在她身前正進行著一場慘烈的搏殺。這幅作品從另一個側面更好地詮釋了英雄的內涵:戰勝邪惡,保護弱者,帶來安寧。聖喬治身著閃亮的盔甲,頭盔上的羽毛凜凜飛舞,顯示了畫家對細節的掌控。
魯本斯的繪畫充滿力量,《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這幅畫描寫的是傳統的「搶婚」場面:雙子座兄弟卡斯託耳與波呂刻斯兩個黝黑的壯漢把留西帕斯的兩個女兒從睡夢中劫走,正準備強行拉上馬背的情景。畫面上人和馬佔據了整個空間,兩匹馬和兩對男女的交錯動勢給人以強烈的運動感。這種「搶奪」既是暴力,又是一種充滿喜悅的遊戲。畫作中,肉體與馬匹之間的色調對比,人仰馬翻般的猛烈的場面,X形的構圖,構成了極不穩定的動亂。畫面左側一角,則是一個長著翅膀的小愛神丘比特,這暗示著這是一場愛欲的暴力。
魯本斯繪畫筆法灑脫自如,整體感強,將文藝復興藝術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義思想和佛蘭德古老的民族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熱情洋溢地讚美人生歡樂的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強的獨特風格,促進了巴洛克繪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