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究竟是朵什麼花

2021-01-10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究竟是朵什麼花

2020-07-11 2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7月正是大同黃花盛開和豐收的季節。「大同黃花,忘憂雲州」8個紅色大字,聳立在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微風吹過,花香陣陣,足足有半人高的萬畝黃花一眼望不到頭,與久負盛名的「大同藍」相得益彰。遊客徜徉花海翩翩起舞,盡情拍照,形成一幅生動的田園風光圖。

就在黃花田邊,新鮮出爐的黃花乾菜、黃花醬、黃花飲品、黃花面膜等相關產品更是吸引了不少遊客的好奇。大家紛紛說:「不僅把黃花的美拍下來,還要把黃花的營養帶回家。」

如此受歡迎的可食、可觀、可飲、可用、可藥的大同黃花,究竟是朵什麼花?有著600多年的種植歷史的黃花,又是如何變成大同另一張響噹噹的新名片,怎樣成為帶動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致富花」?

本土黃花大戶變成「小小戶」

謝文最早成為黃花種植戶

一株忘憂草,萬戶樂眉梢。

年近七旬的謝文是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賀店村村民,也是當地最早種植黃花的農戶。「要向土地要東西,就得靠勞動。」秉著這樣的信念,在村裡的政策幫扶和技術指導下,謝文從2011年開始種植黃花。經過這幾年的摸索,「在行情最好的時候,黃花給我們家帶來將近5萬塊錢的年收入。」謝文高興地講起他與黃花的故事。

現如今,謝文一家早已擺脫了貧困戶的帽子。「黃花帶來的改變不僅是幫我們脫了貧,最大的改變是解決了孩子們的教育問題。」謝文說道,「現在三個孩子個個都有出息。兩個女兒一個做了醫生,一個當了護士,小兒子也娶上了媳婦,蓋了新房,貸款買了車。」

從不到6畝地的嘗試,到擁有16畝金燦燦的黃花田園,謝文一家的幸福日子真是比蜜甜。

與過去種玉米的收入相比,種一畝黃花相當於種10畝玉米。當地老百姓都說「種黃花就是種黃金」。從自家土地長出近30元一斤的黃花,是村民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我是村裡的黃花大戶,現在只算是『小小戶』。」謝文笑呵呵地說。在雲州區,黃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在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下榆澗村志海黃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楊旗,最初帶領51戶成員一起種黃花。種植、生產、加工、管理、銷售……合作社的黃花產業越做越大,楊旗忙得不亦樂乎,還培養出一大批黃花大戶。「現在社裡的村民一年能掙十幾萬元、幾十萬元,在城裡買了房,已經各立門戶闖天下去啦!」楊旗驕傲地說。

「今年我們的黃花銷售目標是1800噸!」這是楊旗所在的合作社立下的「小目標」。

外來「和尚」念起黃花產業經

雲州黃花基地成為一道風景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

背靠著火山群,這裡土質肥厚,水源充足,富硒土壤給予大同黃花豐富的營養物質。角長肉厚,線條粗壯,肥碩整齊,油性大,營養價值高,品質極佳。

黃花盛開,清風自來。來自安徽合肥的大同花傾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飛,對全國所有黃花產區進行比較之後,通過招商引資,黃飛選擇在大同雲州區開啟自己的黃花創業夢。

除了先天優勢,後天營養也必須跟上。一直以來,建設高標準黃花農田是雲州區的目標。出政策、給資金,區黃花辦公室和黃花協會開啟全程保姆式服務:黃花種到哪裡,水利設施跟到哪裡;新建晾曬場地、開放公共場地;實施「黃花貸」,解決資金問題;為黃花上保險,緩解種植戶後顧之憂……從「不敢種」,到現在「搶著種」,村民人人都想嘗嘗小黃花帶來的甜頭。

為了提升黃花乾菜產品的品質,花傾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臨時僱傭150餘名村民進行傳統晾曬的同時,在黃花種植基地建成2臺全自動生產線,日加工鮮菜可達8萬斤。不僅如此,基地旁還配備了500噸存儲量的冷庫,將剛剛採摘好的新鮮黃花第一時間加工、存儲,將最新鮮的黃花以最快的速度擺上全國的餐桌。這樣一來,完整的黃花產業生產鏈又帶動了當地穩定就業近百人,讓更多村民都加入到小黃花的大產業中。

17萬畝黃花地盛開「致富花」

黃花產業惠及當地百姓

經過10年的努力,雲州區黃花種植面積從2011年的2萬畝,發展到17萬畝,產值達7億元,形成1個2萬畝、8個萬畝片區和109個專業村,培育龍頭企業14家,打造國家級品牌8個,帶動全區農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2019年,「大同黃花」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產業扶貧典型範例。

在黃花種植基地周圍,火山黃花田園綜合體,火山天路、忘憂大道、忘憂農場、吉家莊旅遊小鎮……與黃花相關的生態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也正在雲州區的田間地頭,如雨後春筍般茁壯生長。

如果要問,這脫貧故事裡能讓大同忘憂、讓百姓致富的小黃花究竟是朵什麼花?它一定是小康路上最美的那朵希望之花。

文字: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 侯璡

視頻:山西新聞網 楊昊 王擎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究竟是朵什麼花》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巾幗脫貧故事匯 | 魏金華: 故事裡的小黃花,脫貧路上「致富花」
    巾幗脫貧故事匯 | 魏金華: 故事裡的小黃花,脫貧路上「致富花」 2020-07-14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冷漿田裡脫貧「熱」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冷漿田裡脫貧「熱」 2020-12-30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
    (中國減貧故事)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中新社大同7月29日電 題: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作者 楊佩佩時值七月,山西大同黃花進入採摘季。有著600年種植史的大同黃花成為當地脫貧故事裡的「致富花」和走向小康生活路上的希望之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劉芝香脫貧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鳳縣宣傳】-【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繼續刊發各鎮、各部門的特色亮點工作全方位展現鳳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講好鳳縣脫貧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鳳縣雙石鋪鎮劉芝香的脫貧致富之路我是在扶貧扶志宣講會上認識劉芝香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康大街」,夢實現的地方村民賈建東一家坐在自家小院裡,享受著愜意的傍晚時光。實現愛好,就是小康!晌午時分,我們來到村民賈雲峰家。乾淨的四合院裡花開得正香,葡萄藤纏滿藤架,賈雲峰坐在院裡的小桌邊喝著茶。2009年習近平來到賈家寺村指導災後重建工作時,賈雲峰是當時的村支書。「總書記惦記著我們,大伙兒下決心要把日子過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車間裡的大作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車間裡的大作為 ——靈臺縣扶貧車間助力脫貧攻堅速記 2020-12-23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氣象為小康生活「著色」 |扶貧日
    笑容伴隨汗水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燦燦黃花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致富花」 習總書記在山西省雲州區考察時囑託 小黃花,大產業 把小黃花變成群眾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養雞能手」帶領鄉親脫貧奔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養雞能手」帶領鄉親脫貧奔康 2020-09-09 18:3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堅持做著不平凡的事……踏著泥濘的道路,他們心中有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他們創造奇蹟時間詮釋了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奔忙的身影、曬黑的面龐、沙啞的聲音……見證了他們不眠且辛勞的日日夜夜更見證了道路暢通、村莊整潔、產業發展……鄉親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這是你我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道路上最好的禮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電商直播帶貨 助力脫貧攻堅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電商直播帶貨 助力脫貧攻堅 2020-07-23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靈臺:蔬菜大棚「種」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靈臺:蔬菜大棚「種」出致富好「錢」景 2020-06-24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班彥村開通幸福路
    「從前我總覺得生在山溝溝裡,障礙那麼多,夢想遙不可及。真沒想到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們,給了我們這麼多好政策。誰也不是生來就擁有一切,只要敢想敢幹,可以戰勝一切苦難。」「繡」出來的幸福花盤繡園裡,70歲的繡娘張達拉正在陽光下繡著一朵鮮豔的石榴花,時間在她的針下,靜靜地流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3本帳本裡的小康故事
    了解記者的來意後,劉臘梅從臥室裡提出一個塑膠袋,裡面裝著一堆大大小小的本子。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記帳的,到現在已近40年,從未間斷,記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家庭收支和人情往來。「那時,家裡非常困難,恨不得將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我把每一筆收支記下來,就是想時刻提醒自己開源節流、省吃儉用,也想看看錢究竟花到哪裡了。到後來,慢慢記帳就成了一個生活習慣。」劉臘梅說。劉臘梅一家原本住在湖南省祁東縣一個小山村裡,丈夫譚榮華在株洲當工人,她在家務農,照顧老人,撫養4個小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奮力書寫脫貧攻堅壯麗...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壯麗史詩  ?——東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東鄉縣是我省58個集中連片特困片區縣和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 王永利:總臺《走村直播看脫貧》直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火熱圖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7月2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主辦的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從江蘇徐州出發,兩輛攜帶5G新媒體移動雲制播系統的大篷車,走進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脫貧村,挖掘鮮活脫貧故事,直擊村容村貌巨變,展現村民如何突破生存發展困境、走向致富之路的歷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則故事講述幸福小康生活
    關於小康,總有諸多過往:你的第一部手機、第一輛汽車、第一份工作、第一套房子……無數個第「一」的片斷,折射出我們普通的生活場景,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雖時代不同,但對小康的憧憬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未間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靈臺縣:「網紅水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靈臺縣:「網紅水果」博洋蜜群眾致富的「甜蜜事業」 2020-07-09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進營山,感受脫貧奔康感人故事
    7月10日下午,參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集中採訪活動的「雲上高坪」記者隨團走進營山縣城南街道雲霧村和淥井鎮興雲村,實地感受營山脫貧奔康背後的感人故事。與別的釀酒小作坊不同,這家酒廠不僅規模較大,而且製作流程先進,工人們按照標準化的流程分工作業。而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個規範、現代的酒廠竟然是一名殘疾人創辦的。「天助自助者,自強者不會被打倒,雖然命運坎坷,但我並不服輸。」 現年52歲的蔡和平是這家酒廠的負責人,也是視力二級殘疾人。在記者採訪時他說,生活的困頓並沒有讓他喪失希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大八走馬坪:養羊帶動29戶貧困戶脫貧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大八走馬坪:養羊帶動29戶貧困戶脫貧 2020-07-08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