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小孩子,都需要經歷注射疫苗這一過程,這可以有效地幫他們預防大部分的疾病。
許多家長都知道注射疫苗的重要性,但他們仍然會感到疑惑:注射一類疫苗之後,二類疫苗還需要注射嗎?打疫苗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別著急,你想知道的問題,我們都會在下文給你一一解答。
一、二類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疫苗,目前在我們國家,疫苗被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兩大類。
一類疫苗就是現在由國家規定並且可以免費接種的疫苗,一般包含:卡介苗、B肝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和A肝疫苗等。也就是說每一個小孩都必須接種這類疫苗,不然就不能正常上學。
二類疫苗其實是對一類疫苗的重要補充,是需要家長們自費、自願接種的疫苗,一般包含:水痘疫苗、EV71疫苗(手足口疫苗)、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等。也就是說,二類疫苗非國家強制,是由家長決定要不要給孩子接種。
那麼,二類疫苗是不是不太重要呢?錯!
二類疫苗其實和一類疫苗一樣重要,它們之所以被分為第二類,是因為目前國家的財力暫時無法支撐所有的小孩免費接種二類疫苗。
但隨著國家財力的增長,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二類疫苗轉變為一類疫苗。
接種二類疫苗的小孩,可以對更多疾病有所預防,可以得到更全面的保護,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參考當地較為流行的疾病情況,選擇性接種一些二類疫苗,為孩子提供更多的保護。
二、打了疫苗是不是就不會得傳染病了?
雖然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但任何疫苗的保護率都不可能達到100%。也就是說,不是接種了某種疫苗,就可以保證以後一定不會得該疾病。
因為每個接種者的體質都是不同的。少部分接種者由於自身免疫應答能力較為低下等原因,在注射疫苗之後無法產生充足的抗體,從而導致接種失敗。
這也為什麼有些疫苗只需接種一次,有些卻要接種多次,就是為了保證接種者可以產生充足的抗體以達到可預防疾病的水平,保證預防的持久性。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做不到100%的預防而不接種疫苗。
大量研究顯示,相對於沒打疫苗的患者,打了疫苗後發病的患者,不僅症狀更輕,康復速度也更快。
三、哪些情況下,孩子需要暫緩或是不能打疫苗?
家長在帶孩子接種疫苗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的孩子對接種的疫苗是否存在禁忌症。目前除了狂犬疫苗之外,其他疫苗的接種都可能存在禁忌症。
如果在未明確禁忌症的情況下接種,不僅無法預防疾病,還可能會引發更加嚴重的問題。
如果孩子存在以下五種情況,一定要謹慎接種:
1.孩子處在急性病發病期或恢復期,或是處在慢性病的急性發作期的,不宜接種疫苗,應該暫緩接種。
2.過敏體質的孩子,處於過敏狀態時,不宜接種疫苗。若要接種疫苗時,一定要提前明確過敏原,告知醫生過敏史,避免接種含致敏源的疫苗。
3.免疫功能不全的孩子,包括免疫缺陷、白血病等,需小心接種時出現不良反應,且不能接種活疫苗。
4.患有腦病、癲癇、抽搐等疾病的孩子,應謹遵醫囑,在醫生的指導下接種疫苗。
5.使用含Ig G抗體的製劑(免疫球蛋白)、血液製品的孩子,應諮詢醫生後再接種活疫苗。一般根據製劑用量的不同,需要間隔時間長達3-11個月之久。
以上便是有關接種疫苗的常見問題,希望能給各位家長帶來幫助。
不過,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帶孩子接種疫苗之前,一定要提前和醫生溝通相關情況,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