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京江寧臺灣農民創業園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精心組織實施下,立足新的科學發展考核評價機制,以爭創全省優秀蘇臺農業合作園區為引領,緊緊圍繞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大力實施「十大工程」建設,以徵地拆遷為突破口,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以招商引資為核心,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園區各項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重點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強組織建設,理清發展思路。
臺創園管委會和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區委、區政府十分關心臺創園建設,今年7月份,區委對園區主要領導進行了調整,配齊、配強了管委會領導班子,充實了園區建設力量,園區對管委會班子成員分工進行了重新調整,將各部門的工作職責進行了細化,明確分工,形成責任清晰、執行有力的園區組織框架。新成立的管委會領導班子即刻對園區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以集高效農業、高複合農業、低碳農業於一體的「兩高一低」創新型農業示範區,努力把臺創園建成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載體。
(二)明確產業定位,科學統籌規劃。
為把臺創園建成江寧對外開放的窗口和農業發展的前沿,今年管委會聘請南京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專家精心編制臺創園總體規劃,堅持按科技研發、生產生活、生態旅遊融合發展的理念,對橫溪核心區進行有機整合,按照「一心四區」的總體結構,「一心」即如意湖中心服務區,主要為臺資企業農業生產、科技研發、居住休閒集中配套服務。「四區」即:展示體驗區、加工物流區、生產示範區、寧臺農貿合作實驗區。通過規劃引領,橫溪核心區重點引進現代農業新品種,進行栽培新技術和新品種的研發和推廣,引進嫁接臺灣特色農產品,建設西甜瓜等優勢農產品的生產基地,根據規劃還制定了總體目標和階段性實施方案。
(三)加快基礎建設,全面拉開發展框架。
圍繞既定奮鬥目標,今年臺創園大力實施「十億元投入、十平方公裡框架、十萬平方米溫室大棚建設」等「十大行動計劃」,全面掀起園區開發建設熱潮。園區累計投入1.5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共完成土地流轉面積達5000多畝,實現「三通一平」面積達10平方公裡,全面拉開了發展框架。大力實施「長江引水」工程,不斷完善供水、供電、排汙等功能配套設施,科一路、臺新路等園區核心區主幹道全部建成通車,科二路正在加大建設力度,確保年底全面建成通車,為園區縱深發展和項目落戶提供有力支撐。
(四)注重示範引領,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今年,園區新源寶城市農場已有臺灣美濃瓜、香甜瓜、臺灣紅顏草莓等12個臺灣新品種上市,另外重點發展西甜瓜、茶葉、花卉苗木等產業,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規模效應。在農展館的品種展示區,以橫溪西瓜文化為底蘊,引進了臺灣40多個西瓜種植品種,進行品種的引繁、推廣和展示。在栽培模式展廳,可以觀賞到國內最先進的袋培、管培、霧培等多種無土栽培模式,其產量及效益是傳統栽培模式的數倍。在茶葉開發上,園區引進的蘇茶基地項目志在建設南京最大的茶葉基地,打造集兩岸名優茶生產、研發及茶文化交流一體的名優茶加工流通示範基地。
(五)堅持內外並舉,招商引資成效明顯。
臺創園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園區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各種交流平臺,全面開展產業招商、項目招商,不斷提升園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一方面,「走出去」加強交流。組織參加了在臺北舉辦的寧臺現代農業發展論壇、2011南京農洽會、南京農業投資環境溫州推介會及海峽兩岸(崑山)農產品展示展銷會等各項活動,全面展示臺創園投資環境和發展前景。另一方面,「請進來」尋求合作。不斷邀請臺商考察交流,注重臺灣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逐步實現產業、產品、技術的梯度轉移。2011年,園區前後接待洽談36批次,在手在談項目10個,籤約、領照項目8個,努力做到總量上有較大突破,質量上有明顯提升,完成合同外資2200萬美元,到位外資1000萬美元。
(六)狠抓項目建設,園區形象全面提升。
今年,臺創園累計投入10億元,建成項目10個。1.1萬平方米高科技農業展示廳全面建成開館,已累計接待了近百批遊客。21000平方米生態餐廳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向前推進,年底將完成主體框架。城市農場一期工程、琅池農業生態園等4個區重點產業項目按序時進度有力推進。為迎接12月下旬在園區舉辦的江蘇省農村工作現場會,寶島風情館及臺灣精品花卉館正在積極布展中,2.1萬平方米生態餐廳正在緊鑼密鼓地向前推進,1.2萬平方米「植物工廠」正在加快建設,有望12月底正式投產。同時,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建成大棚10萬平方米,打造農業品種、技術引繁、生產、推廣新平臺。
2012年將是臺創園克難求進的攻堅年,也是臺創園上檔升位的關鍵年。我們將不斷探索適合園區發展的途徑與模式,突出江寧地方特色,結合橫溪地域優勢,圍繞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三大重點,堅持走生態優先、特色競爭、綠色發展之路,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快推進園區建設:
一是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園區要發展,要引進更多客商入園投資興業,就要全力打造硬環境,儘快形成「集聚效應」。通過加大投入力度,穩步推進園區基礎設施、人文景觀建設。通過載體建設來支撐跨越,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的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供水、供電、供暖、排汙等發展配套設施,做優做美園區環境和景觀,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能力,加快各項工程建設進度,完善園區的各項功能,提升園區項目承載能力,為園區大發展創造條件。
二是進一步加快推進4A級景區申報工作。成功申報省4A級旅遊景區是臺創園2012年重點工作之一,依託橫溪良好的鄉村旅遊優勢條件,將針對4A級景區創建工作成立專門工作小組,落實專人負責,開展相關硬體設施改造和申報材料的撰寫工作。按照4A級旅遊景區標準,進一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旅遊管理和服務水平,對園區內的景點逐一進行實地察看調查摸底,並與各景點相關負責人對接,爭取早日成功晉級4A級景區行列。
三是進一步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程。 緊緊把握農業未來發展趨勢,著力培育生物農業、新能源生態農業、綠色休閒農業三大特色產業,不斷提升園區產業質態和建設品質。緊緊抓住大項目和重點項目,嚴格落實項目跟蹤服務制度,對項目跟蹤洽談、開工建設、投產達效等進行全程督導和服務。加快推進海棠花鳥園、韓國蔬菜、城市農場等項目建設步伐,推進臺創園生物農業谷建設,完成國內最大、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2萬平方米「植物工廠」,打造精密的「高科技車間」, 利用電腦系統對植物生長過程進行全天候控制,以生產安全、無汙染、優質有機果蔬為目標,注重生物農業的延伸拓展,開啟臺創園生物農業新篇章。
四是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明確招商引資方向。立足園區產業特色及發展重點,轉變固有的思維定勢,積極調整招商策略和招商重點,側重引進一批國家政策鼓勵的項目,實現園區招商引資新突破。一是小團組多批次外出招商。根據需要認真做好項目的跟蹤洽談工作,有針對性地組織好招商活動,力爭在招商引資特別是外資引進上有所突破。二是瞄準高端項目,推動產業升級。加快啟動如意湖5萬平方米「三創」 載體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瞄準農業行業領軍型龍頭企業和優秀人才,以一流的創業環境,加快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產業鏈長的龍頭項目,高起點規劃建設融總部經濟、科創基地、商務居住為一體的如意湖農業CBD。三是鼓勵企業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技術嫁接和改造。引導鼓勵企業採取合資、合股的方式,擴大規模、提高科技含量,推動園區的發展。
五是進一步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提高園區知名度和影響力。一方面,擴大宣傳,打造品牌,提升臺創園層次。通過橫溪西瓜節節慶活動,組織在電視、報紙、電臺、網際網路等新聞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對園區進行宣傳,為臺創園建設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繼續發揮海交會、經洽會、投洽會等對外經貿活動平臺,大力宣傳推介臺創園,提高園區對外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發揮臺創園帶動效應,擴大寧臺農業合作新空間。通過加強與臺灣農業科研機構、農會、漁會等團體的聯繫交流,拓展蘇臺農業合作渠道,充分利用橫溪鎮與臺灣西螺鎮的友好關係,搭建蘇臺農業合作的橋梁。
六是進一步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提升園區發展動力。人才是園區發展的動力源泉,園區下一步發展,要狠抓人才集聚,不斷提升發展動力。一是加快組建園區自己的人才梯隊,明確園區發展所需的人才數量、結構、層次,破解人才「短板」,培養一批真正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二是實施「人才強園戰略」,進一步加大引才聚才投入力度,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氛圍,加大與市政府溝通,把市農科院項目落戶在臺創園,依託中科院,建設院士和專家工作站,吸引農業專家教授等優秀人才入園創業,推進農業科技成果在園區儘快實現孵化、轉化和產業化。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