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超級城市群規劃引而待發 敲定發展定位和任務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 長江中遊打頭陣,合肥落選

中國的超級城市群發展規劃陸續揭開蓋頭。

4月5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覆》(國函〔2015〕62號),《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的原則同意。《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了六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之一是城鄉統籌發展,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

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後,國務院批覆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

「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對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國務院在批覆中寫道。

《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的獲批,只是一個開始。

按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表述,今年將「制定實施城市群規劃,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化」。

今年1月,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曾援引權威人士的說法稱,城市群規劃已進入正式編制階段,初步從重點培育國家新型城鎮化政策作用區的角度出發,確定打造20個城市群,包括5個國家級城市群、9個區域性城市群和6個地區性城市群。

敲定發展定位和六大任務

長江中遊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國土面積約31.7萬平方公裡,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三大跨區域城市群支撐之一。

國務院在批覆中給長江中遊城市群設定的發展定位是:努力將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支撐、全國經濟新增長極和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城市群。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長江中遊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告訴早報記者,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待《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的獲批:一、從國家大戰略方面考慮,目前國家正在推進城市群建設的發展,促進中部城市崛起。二、從長江經濟帶建設的考慮,原先舊的思路要轉換,分三大板塊(下遊的長三角,中遊的長江中遊經濟群,上遊的成渝城市群)進行推進和落實。三、對企業和投資者而言,基礎設施建設將為企業帶來便利,也可以參與實施具體項目;促進產業協調發展,可以避免企業過度競爭;增加企業聯合發展機遇。

根據《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接下來相關部門將重點推進六方面任務:一是城鄉統籌發展。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二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三是產業協調發展。四是共建生態文明。五是公共服務共享。六是深化對外開放。

武漢大學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告訴早報記者,湖北所有地級及地級以上的12個城市都要融入到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中來,武漢要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還要積極和長沙、南昌兩個省會城市進行多方面的合作,並在基礎設施、產業合作、公共文明、環境保護等方面協調發展。

合肥曾想「腳踏兩隻船」

長江中遊城市群蓋頭揭開,大家發現,安徽省會合肥並不在其中。

不少受訪專家都說不意外,理由之一是:合肥已經被列入長三角,不能「腳踏兩隻船」。

安徽經濟研究院區域所所長徐振宇就對早報記者說,去年國家已經將合肥劃到了長三角相關規劃之中。從地理上講,安徽主要在長江下遊,而且安徽和長三角地區聯繫更緊密,產業互補性更強,從城市群角度來說,安徽作為長三角的更合適一些。

不過,徐振宇也提到,對於長三角和中四角(即合肥、南昌、長沙和武漢城市圈),合肥曾經都想加入。

徐振宇說,加入「中四角」,是考慮國家是否會把長江中部發展作為新的關注點,但現在國家層面的戰略已經很明確,是整個長江經濟帶。

秦尊文也透露,合肥有意加入長江中遊城市群,也加入了申報大隊,但最終國務院並未同意,畢竟已經被劃入長江三角洲區域內。

可資印證的是,在今年2月召開的武漢、長沙、南昌、合肥四省會城市黨政一把手會議,聚焦的還是「新常態下加速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問題。

彼時,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還曾解釋過合肥參建兩大城市群的關係:合肥市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與打造長江中遊城市群,是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關係。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優勢;另一方面,可以借力東部、攜手中部,拉高標杆、見賢思齊,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但在國務院批覆的規劃中,合肥並未拿下第二張城市群名片。

對此,徐振宇的觀點是,長江中遊城市群地理上距離較遠,中間缺少關聯節點,目前較為成熟的是武漢-長沙區域,「合肥作為長三角副中心,還是以長江經濟帶為出發點,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可能是從下遊到中遊再到上遊,批次推進。」

退一步說,即便是合肥沒有納入長江中遊城市群,徐振宇認為,這也不影響合肥與武漢、長沙和南昌等地的區域層面合作,「地方層面的合作主要是需求來決定的,四個城市人口流動多。」

「20個城市群待發」

雖然「失意」長江中遊城市群,但合肥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定位已經明確。

按照去年9月公布的《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提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國際競爭力。促進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充分發揮上海國際大都市的龍頭作用,加快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建設。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區的國際化水平。

今年3月27日,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副司長鄒勇曾披露,目前,國家發改委首批牽頭推進3個國家級城市群規劃,其中就包括長三角城市群。

可見的是,長三角城市群只是中國諸多引而待發的城市群規劃中的一極。

在今年1月的一篇報導中,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曾援引權威人士的說法稱,中國的城市群規劃已進入正式編制階段,初步從重點培育國家新型城鎮化政策作用區的角度出發,確定打造20個城市群,包括5個國家級城市群、9個區域性城市群和6個地區性城市群。

其中,重點建設五大國家級城市群,包括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穩步建設九大區域性城市群(國家二級城市群),包括哈長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關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引導培育六大新的地區性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晉中城市群、寧夏沿黃城市群、蘭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相比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有關「東部城市群、中西區城市群」的劃分,前述權威人士的表述有所豐富。

按城鎮化規劃所述,東部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而要「加快培育」的中西部城市群則是成渝、中原、長江中遊、哈長等城市群。

關於城市群規劃,徐振宇估計,國家不會給予相關的稅務和財政扶持政策,可能是一些改革先行先試權,即便是國家重大項目有所傾斜,能不能做得成也要靠地方,有沒有相應的市場氛圍等。

秦尊文認為,國家現在批覆的區域規劃很多,城市群、自主創新區等目的不一樣,通過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在更大的範圍內統籌發展(從全國層面上,統籌東中西發展,內部層面上,統籌小範圍發展)。相互間也無法替代,不可能有任何一個規劃可以適合所有地方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中部六省城市群規劃,2大超級城市群和6個獨立都市圈!
    但中部六省都是人口大省,總人口佔據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中部的發展對中國全局發展也可謂是舉足輕重。中部六省的城市群包括了兩大超級城市群之下的6個獨立都市圈。中部六省城市群總表兩大超級城市群就是中原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說是超級城市群,指的就是體量。中原城市群包括5個省份30座地級市,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裡。
  • 中國的9大超級城市群,看你屬於哪一群?
    2月12日,國務院批覆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又一個超級城市群即將橫空出世。批覆原則同意《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出,要將呼包鄂榆城市群培育發展成為中西部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圖呼包鄂榆城市群位於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縱軸的北端,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和陝西省榆林的部分地區。地區功能定位為全國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農畜產品加工基地和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北方地區重要的冶金和裝備製造業基地。
  • 中國哪些超級城市群富可敵國?
    在中國,受技術革新、要素流動和產業更新換代等因素影響,區域經濟也正由傳統的省域經濟與行政區經濟向城市群經濟轉變,城市群已成為中國區域發展的主要空間形態。  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是國家「十一五」規劃中一個重要的區域規劃。規劃按照「2+8」的模式制訂,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8個次中心城市。
  • 三個已獲批 中國將出現五超級城市群
    ,除了已獲批的長三角、珠三角和長江中遊城市群,環渤海和成渝城市群也已納入版圖,顯示後面兩個城市群將快馬加鞭取得身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微信客戶端昨天撰文指,中國將出現五個超級城市群。除了已獲批的長三角、珠三角和長江中遊城市群,環渤海和成渝城市群也已納入版圖,顯示後面兩個城市群將快馬加鞭取得身份認證。中國國務院日前批覆同意《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簡稱《規劃》)後,中國城市群專家認為,京津冀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很快將進入國家級城市群編制。
  • 煙威都市區要來了 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解讀
    近日,《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正式對外公布,威海作為四區之一的「煙威都市區」一部分,被納入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圖,引起了市民的廣泛關注。  細細梳理這張規劃圖,威海在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將如何定位發展?在產業協同發展上有何新亮點?在人口聚集等城市建設上有哪些新期待?記者帶你探析城市群發展的走向。
  • ...綱要》發布,明確三大戰略定位、兩大階段性目標和七大重點任務
    》發布,明確三大戰略定位、兩大階段性目標和七大重點任務
  • 中國將形成5個超級城市群,看看你屬於哪個「群」
    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很多城市均被覆蓋,重點城市尤其如此,咱們可以預測,未來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的腳步必將加快。國務院是咋定位長江中遊城市群?我們可以從《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所提的四個「打造」看出一二。第一,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第二,打造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第三,打造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第四,打造「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
  • 【治國理政新實踐·廣西篇】《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解讀:共建...
    翻看《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不難看出,除了「開放」外,「綠色」成了整個規劃篇章的另一重要關鍵詞,貫穿區域內城市規劃、產業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完善、同城一體化等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北部灣城市群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把保住一泓清水作為不可逾越的底線和紅線,堅持陸海聯動、生態共建、環境共治,共同打造藍色生態灣區。
  •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成渝城市群區位優勢突出 發展前景廣闊
    1月3日,重慶收到新年「大禮包」!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中央此次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定位如何理解?讓它發揮怎樣的作用?重慶在裡面將有何作為?川渝兩地人民將能享受到哪些福祉?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就此對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進行了獨家專訪。
  • 三大城市群,一盤大棋
    中國有京滬等9個國家中心城市,「十三五」規劃了19個城市群。據《中國城市群一體化報告》顯示,12個大型城市群囊括19.6%的國土面積,63.07%的人口,GDP佔比從2006年的70.5%上升至82.03%,其中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和就佔比全國40%。特大城市群的第一梯隊成型,陸續上升為國家戰略。
  • 中國五大超級城市群格局形成,未來城市群內部,打造一小時交通圈
    經濟發展到今天,城市間的競爭早已走出了獨霸一方的時代,城市群間的競爭勢頭剛剛開始,縱觀中國最著名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廣東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流城市群,這五個城市群從地理位置上看,就像是弓箭一樣,勢如破竹,引領中國經濟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軌道。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2007年十七大報告指出,以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2012年十八大報告指出,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科學規劃城市群規模和布局。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在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依靠市場力量和國家規劃引導,逐步發展形成若干城市群。
  • 「城市群發展模式國際比較與中國城市群發展道路」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行
    第一,站在總體國家觀的高度,處理好城市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處理好網絡安全的各種隱患。第二,系統化地構建網絡安全體系。第三,站在軍事安全和城市安全融合的角度,發展網絡安全與智慧產業,塑造軍民融合、軍民互動的大產業發展局面。
  • 東部城市群水利規劃通過省評 13個工業園區供水有保障
    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青海省東部城市群發展水利保障工程規劃報告》日前通過省級評審。東部城市群水利保障工程實施後,到2030年,將有效解決海東各縣城及主要城鎮377.9萬人的飲水問題,實現對東部城市群13個工業園區的供水保障能力,總供水量將達5.63億立方米。
  • 打破五大壁壘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群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國城市群整體發展良好,集聚效應顯現,各大城市群間呈現梯級有序分布態勢。但在行政管轄、統籌規劃、要素流動、產業鏈分工以及公共服務上,城市群發展還存在一些壁壘和挑戰。「十四五」規劃強調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強調推動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 中國第四大城市群,擁有兩座超級城市,GDP加起來超6萬億
    成都和重慶,兩座超級城市,資金總量差不多都在4.1萬億左右,這與北京的20萬億,上海的15萬億,深圳的9.5萬億,還有不少的差距。,與長三角和珠三角進行對比,發現成渝城市群的龍頭城市首位度太高了。
  • 中指院:五大超級城市群將成中國最具潛力地區(名單)
    三大國家戰略拉開中國城市群發展大幕  五大超級城市群格局形成  「十三五」規劃中指出,我國未來將加快城市群建設發展,打造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並將在全國範圍內共打造19個城市群。可以預見,在國家規劃層面,城市群的發展也將進入加速期。
  • 長三角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名單範圍圖
    長三角城市群範圍圖  5月3日,國家發改委官網披露,長江三角洲(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並報國務院審批。  關於整體定位,上述消息人士告訴澎湃新聞,長三角城市群的目標是要打造成世界級城市群,成為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平臺。從內部省市來看,上海是龍頭,城市組團發展,空間布局包含核、軸、帶、圈、片等。  關於三省一市的定位,一名參與規劃前期編制的地方學者介紹,上海是核心圈,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是緊密合作圈,其餘外圍(河南、山東等)都是輻射圈。
  • 繼港珠澳大灣區後,中國開啟了全新計劃,又一個超級城市群將誕生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土地面積遼闊,並且擁有著廣闊海域面積,這樣也給建造大灣區提供了應有的條件,繼粵港澳大灣區後,中國又有開啟了一個新世界,一個超級城市群即將拔地而起。
  • 中部的超級城市群,湖南的發展核心,競爭力未來可期!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的城市化建設也在加快步伐,相鄰城市之間也產生了經濟輻射效應,這也是城市化的結果,長株潭城市群位於中國湖南省中東部,它是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國城市群建設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評價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