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文規範政府網站 重大突發事件要及時正面回應

2020-12-13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政府網站臨時下線每年不得超過一次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政府網站發展指引》(下稱《指引》),對全國政府網站的建設發展作出明確規範。其中包括明確鄉鎮、街道原則上不開設政府門戶網站,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重大突發事件,要及時發布回應信息,公布客觀事實,表明政府態度,網站嚴禁刊登商業廣告或連結商業廣告頁面等。

  網頁總色調不宜超過3種

  《指引》明確,要按照分級分類、問題導向、利企便民、開放創新、集約節約的基本原則推進政府網站建設。國務院辦公廳是全國政府網站的主管單位,負責推進、指導、監督全國政府網站建設和發展。中央網信辦統籌協調全國政府網站安全管理工作。中央編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是全國政府網站的協同監管單位。

  政府門戶網站和部門網站的名稱要以本地區、本部門機構名稱命名。同時政府網站要使用以.gov.cn為後綴的英文域名和符合要求的中文域名,不得使用其他後綴的英文域名。政府網站不宜註冊多個域名。政府門戶網站一般不得關停。網站改版升級應在確保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進行。政府網站由於整改等原因需要臨時下線的,每年不得超過一次,下線時間不得超過30天。

  對政府網站的網頁設計《指引》也有規定,包括政府網站應確定一種主色調,合理搭配輔色調,總色調不宜超過3種。

  辦事服務功能設統一入口

  《指引》明確,政府網站功能主要包括信息發布、解讀回應和互動交流,政府門戶網站和具有對外服務職能的部門網站還要提供辦事服務功能。

  其中規定,政府網站在發布本地區、本部門的重要政策文件時,應發布相關解讀材料。對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重大突發事件,要按程序及時發布由相關回應主體提供的回應信息,公布客觀事實,並根據事件發展和工作進展發布動態信息,表明政府態度。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要邀請相關業務部門作出權威、正面的回應,闡明政策,解疑釋惑。對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網絡謠言,要及時發布相關部門闢謠信息。回應信息要主動向各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推送,擴大傳播範圍。

  對於政府網站的辦事服務功能,要設置統一的辦事服務入口,標明每一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理程度,能全程在線辦理的要集中突出展現。辦事指南方面要列明依據條件、流程時限、收費標準、注意事項、辦理機構、聯繫方式等;明確需提交材料的名稱、依據、格式、份數、籤名籤章等要求。

  在互動交流方面,如果有關單位提供的回覆內容出現敷衍推諉、答非所問等情況的,要予以退回並積極溝通,督促其重新回復。

  鄉鎮街道原則上不設網站

  《指引》對政府網站的開設也作出要求。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門要開設政府門戶網站。原則上一個單位最多開設一個網站。鄉鎮、街道原則上不開設政府門戶網站,通過上級政府門戶網站開展政務公開,提供政務服務。縣級政府部門原則上也不開設政府網站。

  安全防護上,《指引》提出,政府網站伺服器不得放在境外,禁止使用境外機構提供的物理伺服器和虛擬主機。前臺發布頁面和後臺管理系統應分別部署在不同的主機環境中,並設置嚴格的訪問控制策略,防止後臺管理系統暴露在網際網路中。同時明確網站應急處置流程,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對網絡攻擊、病毒入侵、系統故障等風險的應急處置能力。

  同時,倡導政府網站根據用戶群體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多語言服務。圍繞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獲取網站信息的需求,不斷提升信息無障礙水平。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推薦閱讀

習近平「4·19」講話一周年 發生這些改變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一年過去了,讓我們再次重溫總書記4·19講話,看看我國網信事業的新進展、新變化,感受國家的進步、百姓的收穫。【詳細】

獨家:傳媒界全國政協委員知多少  2017年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齊聚北京,共商國是。傳媒界的政協委員都有誰,他們帶來什麼提案,關注哪些話題,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饗讀者。【詳細】

相關焦點

  • 重大突發事件輿情怎麼應對?中央早就說了
    其中提到,要加強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負責處置的地方和部門是第一責任人,根據處置進展動態發布信息,回應社會關切;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2月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時也指出,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發表批評性報導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    今天給組員分享這兩篇文字中的精要部分,供大家學習。
  • 重大突發事件輿情怎麼應對?中央和習總書記早就說了
    重大突發事件輿情怎麼應對?新聞輿論要講究時度效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做好正面宣傳,要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導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通知
    各地區、各部門要建立完善政府網站信息發布機制,及時準確發布政府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重大決策信息。國務院文件在中國政府網公開發布後,各地區、各部門要及時在本地區、本部門網站轉載,加大宣傳力度,抓好國務院文件的貫徹落實。
  • 國辦: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 24小時內應舉行新聞發布會
    今年政務公開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公眾關切,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有關要求,細化政務公開工作任務,加大公開力度,加強政策解讀回應,不斷增強公開實效,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助力深化改革、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建設。
  • 人民網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的戰略轉型
    本文主要採取個案分析法,通過幾組具有代表性案例的對比分析,用歷史的、發展的觀點分析人民網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時的策略變化,目的在於探索新聞網站報導的成功經驗與人民網對輿論積極正面引導的經驗,為學術研究和社會傳播實務提供參考意義。
  • 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策略新格局
    一方面信息傳播更加迅速廣泛,且互動性、共享性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對信息的把控越來越難,特別是非常態的信息傳播更快,產生的影響往往大於事件本身。 近年來發生的重大輿情事件都與網民積極參與密切相關,網際網路拉近世界的距離,輿情也突破地域的界限。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明確政務輿情回應責任:重大突發事件5小時內回應,24小時內要舉行新聞發布,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布權威信息。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規範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工作的通知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工作,建立指標統一、項目規範、口徑一致、數據準確的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制度,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統計範圍和內容  統計範圍:具有法定行政職能,依《條例》承擔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門,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 加強府際協調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
    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逐漸從單一型向複合型轉變,日益呈現「脫域化」特徵。「脫域」複合型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應對要強化地方政府的危機應對責任,也要實現府際之間的高效協調和有力協作,從而保障不同層級政府的危機治理能力協同輸出。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全國性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就明顯呈現複合型和脫域化的特徵。
  • 優捷信達發布政府輿情監測解決方案
    ,形成正面引導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網絡輿論工作格局」,三中全會繼續國辦十月發文《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後再一次以綱領性意見要求細化信息公開,管理好網絡輿論工作。 「健全網絡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形成正面引導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網絡輿論工作格局」,三中全會繼續國辦十月發文《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後再一次以綱領性意見要求細化信息公開,管理好網絡輿論工作。
  • 處理突發事件要「既做又說」(圖)
    此次遊客滯留事件持續3日,整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對公眾關切未能及時回應,加劇了遊客焦慮情緒和質疑,一起常規的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引發了群情激憤。  數千外地遊客滯留海島,遊客的狀態和安危牽動人心。遺憾的是,相關部門在事件處置應對過程中「只做不說」,未能把信息發布作為處置突發事件的重要環節。
  • 發生突發事件需進入緊急狀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或國務院決定
    發生突發事件需進入緊急狀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或國務院決定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
    國務院各部門對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公開議題,原則上要通過政策例行吹風會進行解讀,對人民群眾、市場主體和媒體關注度高的內容要跟進解讀。在重要政策出臺、重點工作推進、重大事件發生時,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履行好信息發布、權威定調、自覺把關等職責,帶頭解讀政策,主動引導預期。(二)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 環保部:2015年突發環境事件330起 重大事件3起
    原標題:環保部:2015年突發環境事件330起 重大事件3起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保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15年突發環境事件基本情況。2015年,全國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330起,較2014年減少141起,其中重大事件3起,較大事件5起,一般事件322起。
  • 重大突發事件中網絡輿情引導的基本原則
    能不能有效引導重大突發事件的網絡輿論,關乎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深入研究重大突發事件輿情的產生、傳播規律,健全完善網絡輿情監測體系,建立有效調控疏導處置機制,營造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堅持信息傳播及時、公開與透明的原則對重大突發事件相關信息的發布要及時、公開。
  •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範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
  • 關於進一步做好重大突發事件和緊急敏感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
    熱點」「焦點」等重大突發事件和緊急敏感信息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信息未在第一時間向上級黨委、政府報告,給各級黨委、政府及時應對處置造成了工作被動,帶來了負面影響。對此,市委主要領導專門批示:「對涉眾型的突發事件不能以是否有人員傷亡為標準,要有敏感性,掌握主動」。市政府主要領導也專門就重大突發事件和緊急敏感信息報送不及時的問題提出嚴肅批評和具體要求。
  • 《突發事件應對法》問答手冊
    答:目的是為了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範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  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調整範圍包括哪些?
  • 專家談網安法草案:重大突發事件通信管制為國際通行做法
    其中,關於在重大突發社會事件中可限制網絡通信的規定引發廣泛關注。此間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此舉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實施犯罪的必要手段,但需規範執行,避免「誤傷」。  當前,網際網路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引擎的同時,也逐漸被不法分子當作實施暴力恐怖犯罪,宣揚民族分裂和宗教極端思想的新工具。
  •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意味著啥?
    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連日來,湖南、廣東、浙江、湖北、江蘇、河北等省份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那麼,究竟什麼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我國於2006年發布的《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表明,該應急機制適用於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 ...省(區、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框架指南》的函
    如以人為本,依法規範、職責明確,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資源整合、信息共享,依靠科學、反應及時、措施果斷,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公眾參與等原則。特別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制定、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和建立健全應急機制,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一項迫切任務,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必須切實抓緊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