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發事件輿情怎麼應對?中央早就說了

2020-12-13 上海熱線

    每一項重大的突發事件,其實都是考驗各級幹部的時刻。其中的重要一項,是「輿情」。

    輿情熱烈,說明廣大人民群眾對事件的關注度高。由此,輿論引導就成為重要的一項工作。這講究技術,也講究藝術。輿論引導得當與否,經常影響一地、一部門乃至全局的工作和形象。近年來,應對輿情不力、不當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但歸根結底,輿論不一定是「引導」出來的。問題的推進、解決,才是真正的」引導「。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了名為《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的文件。其中提到,要加強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負責處置的地方和部門是第一責任人,根據處置進展動態發布信息,回應社會關切;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2月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時也指出,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發表批評性報導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

    今天給組員分享這兩篇文字中的精要部分,供大家學習。

    --------------

    新聞輿論要講究時度效

    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做好正面宣傳,要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導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醜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表批評性報導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

    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藉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

    ——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快速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加強突發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發布,負責處置的地方和部門是信息發布第一責任人,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根據處置進展動態發布信息。

    回應社會關切。建立健全政務輿情收集、研判、處置和回應機制,加強重大政務輿情回應督辦工作,開展效果評估。對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重要政務輿情、媒體關切、突發事件等熱點問題,要按程序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講清事實真相、政策措施以及處置結果等,認真回應關切。依法依規明確回應主體,落實責任,確保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及社會熱點事件時不失聲、不缺位。

    發揮媒體作用。把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梁紐帶,運用主要新聞媒體及時發布信息,解讀政策,引領社會輿論。安排中央和地方媒體、新聞網站負責人參與重要活動,了解重大決策;暢通採訪渠道,積極為媒體採訪提供便利。同時也要發揮新聞網站、商業網站以及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的網絡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提高宣傳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

相關焦點

  • 重大突發事件輿情怎麼應對?中央和習總書記早就說了
    重大突發事件輿情怎麼應對?中央和習總書記早就說了 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 2016-05-12 23:21 來源:澎湃新聞
  • 重大突發事件中網絡輿情引導的基本原則
    【摘要】在移動互聯時代,突發公共事件與網絡輿情往往相伴共生,如何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期間積極引導輿情成為頭等重要的大事。能不能有效引導重大突發事件的網絡輿論,關乎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深入研究重大突發事件輿情的產生、傳播規律,健全完善網絡輿情監測體系,建立有效調控疏導處置機制,營造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堅持信息傳播及時、公開與透明的原則對重大突發事件相關信息的發布要及時、公開。
  • 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搜集研判應對策略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6期 【摘要】新媒體移動客戶端的快速發展加深了網民對新聞事件和網絡信息的社會參與度。因此,成熟穩定的網絡輿論引導對現實政治和社會生活意義重大,建立科學完備的輿論監督機制,對突發事件進行及時的輿情研判,提供科學的輿論引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
  • 應對突發事件是組織力建設的重大課題
    新形勢新任務條件下,應對突發事件處於常態化、多發期,由此帶來的對組織力的考驗和挑戰也將經常化。應對突發事件、處理各種危機是現代治理的重要任務,也是組織力建設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緊迫性。組織就是將物的構成部分組合成整體,是人與人或人與物之間資源配置的活動過程,是管理或治理的一大職能。組織力建設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 人民網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的戰略轉型
    鑑於此,我們這裡研究媒介——人民網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的戰略轉型,這裡的戰略轉型應是狹義的、微觀的,可以說是媒介應對的調整、創新,是媒介應對邏輯或模式的策略改變。     在相關的研究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河北駐站記者王志勇以汶川地震為例,歸納了重大突發事件報導的規律,他認為重大突發事件的新聞報導一般是要遵循「面點面」的規律的。
  • 輿情事件如何應對?關鍵在這裡!
    當前,隨著各級黨委政府對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不斷重視,突發事件發生後,一般會成立實體處置和輿論引導兩個組,輿論引導組根據實體處置情況發布信息,實體處置組根據網上輿論情況適時調整工作舉措和進度,共同推進事件有效處置。 當前輿情應對存在的問題 一是線上與線下出現脫節。線下處置與線上應對統籌協調不夠,步調不一致,很難形成同步呼應。
  • 自媒體時代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怎麼「說」
    對網絡輿情進行引導,顯得尤其緊迫和必要。當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政府及主管部門面對希望能儘快了解真相的受眾,要做好「說」的文章。主動說。不心存僥倖,不「捂蓋子」,網絡輿論引導不及時跟進,不為失實報導、謠言的流行打開方便之門。
  • 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故輿情應對工作的五點啟示
    隨後,輿論圍繞公共安全、法律責任、警示意義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各地也陸續出臺保障出行公共安全的應對舉措。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詳細梳理此次輿情事件,呈現輿論場中的各方觀點,並結合近年來發生的多起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故輿情工作的經驗教訓,提出處置建議,以供相關部門參考。
  • 全球化背景下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治理
    這一方面造成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常常出現信息極化與變異,另一方面也為謠言、假新聞等不良信息的傳播提供了土壤。相比於真實信息,謠言的傳播速度往往更快、傳播範圍更廣。而公眾在突發公共事件情境下的焦慮心理,使其信息鑑別能力更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也更容易轉髮帶有情緒色彩的信息,從而導致輿情整體上呈現情緒化特點。此外,影響範圍越大的突發公共事件,其輿情更容易呈現全球化特點。
  • 領導幹部如何應對重大突發事件? 《準則》這麼說
    在應對重大安全事件、重大突發事件、重大自然災害事件等事件中,領導幹部必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30843559,.領導幹部如何應對重大突發事件
  • 加強府際協調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
    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逐漸從單一型向複合型轉變,日益呈現「脫域化」特徵。「脫域」複合型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應對要強化地方政府的危機應對責任,也要實現府際之間的高效協調和有力協作,從而保障不同層級政府的危機治理能力協同輸出。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全國性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就明顯呈現複合型和脫域化的特徵。
  • 突發事件處理如何應對
    突發事件處理如何應對由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公務員面試熱點,突發事件處理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在突發事件處理這一類型的題目中,還有一類叫做輿情應對,主要考察在面對負面、突發的事件在輿論中發酵時的迅速解決能力。
  • 應對自然災害 事故災害 公共衛生事件 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
    天津北方網訊:為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覆蓋突發事件應對全過程、社會廣泛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實現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持續優化,市政府日前發布《天津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 提高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 湖南省委黨校第58期中青一班開展專題...
    這場交流,連同此前兩天舉行的專題講座、案例分享、實地調研,都是湖南省委黨校第58期中青一班開展「提高領導幹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專題研究式教學的一部分。而舉辦這次專題研究式教學,是湖南省委黨校科社(政治學)教研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增強黨校教育培訓實效的一次創新探索。
  • 縣域網絡輿情發展態勢及應對策略
    他們直面群眾,直面各種矛盾衝突,協調各方利益關係,應對突發事件,因此而面對的輿論壓力尤其是網絡輿情壓力也更嚴峻更突出[1]。 Z市地處山東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社會轉型加速,網絡文化發展十分迅猛。切實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已成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 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策略新格局
    除重大自然災害引發重大輿情外,近年來社會民生和社會治理類輿情增多,各類突發事件通過網絡傳播引起全社會熱議和評論,形成輿情共振,社會影響力不可估量,輿情的複雜性,使輿情回應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信息傳播更加迅速廣泛,且互動性、共享性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對信息的把控越來越難,特別是非常態的信息傳播更快,產生的影響往往大於事件本身。 近年來發生的重大輿情事件都與網民積極參與密切相關,網際網路拉近世界的距離,輿情也突破地域的界限。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明確政務輿情回應責任:重大突發事件5小時內回應,24小時內要舉行新聞發布,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布權威信息。
  • 突發事件爆發輿情危機案例:浙大疑似食物中毒輿情分析
    三天內,一場突發的學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立刻成為輿論焦點,並演化成了高校管理輿情危機。1、從群體性問題變成官方回應問題,形成網絡輿情事件第一階段:網絡爆料期與一般社會事件信源通常來自微博客類社交網絡平臺不同,作為大學生交流最活躍的公共廣場——校園論壇是浙大玉泉食堂疑似食物中毒的主要發源地。
  • 銀行應對突發事件「有章可循」
    銀保監會日前制定了《銀行保險機構應對突發事件金融服務管理辦法》,為監管部門和銀行保險機構應對特殊時期金融服務提供監管指引和行為規則。近年來,自然災害、大範圍公共衛生事件等造成的風險對全球金融機構持續提供基礎金融服務形成挑戰,相關國家和地區監管機構為指導金融機構應對突發事件,普遍制定了相應的監管規則。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主要經濟體紛紛採取了保障實體經濟穩定的支持措施,並調整監管安排,加強對特定風險的關注。
  • 人民時評:應對突發事件,「信任共同體」很重要
    面對這場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事故,中央的態度是明確而堅決的,嚴查嚴辦是確定無疑的      距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已經5天了。幾天來,從中央領導到社會各界,都在關注著、牽掛著天津。
  • 北京市舉辦重大體育賽事食安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活動
    本報訊 (記者徐建華)近日,由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主辦、北京市海澱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承辦的重大體育賽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活動舉行。本次應急演練模擬在重大體育賽事期間比賽場館發生疑似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後,市區相關部門按照工作預案,採取措施快速應對、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