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突發事件是組織力建設的重大課題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求是網

編者按: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大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統籌」穩步走向「雙勝利」,彰顯「中國之治」生動實踐和顯著優勢。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更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央網信辦與求是雜誌社共同組織「中國穩健前行」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邀請思想理論界專家學者撰寫系列理論文章,在求是網陸續推出,敬請關注。

內容摘要:組織力建設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治理,就是對各種資源的統籌協調和配置管理,這也正是組織力的「硬核」所在。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組織力經受住了考驗和挑戰。新形勢新任務條件下,應對突發事件處於常態化、多發期,由此帶來的對組織力的考驗和挑戰也將經常化。應對突發事件、處理各種危機是現代治理的重要任務,也是組織力建設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緊迫性。

組織就是將物的構成部分組合成整體,是人與人或人與物之間資源配置的活動過程,是管理或治理的一大職能。組織力建設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組織力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經受住了考驗和挑戰

冬末春初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傳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既是「試金石」又是「磨刀石」,既是「大戰」又是「大考」,對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組織力構成一次重大考驗和挑戰。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力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經受住了考驗,發揮出了作用,得到了彰顯。突出表現在:

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統籌兼顧、科學施策,以雷霆萬鈞之勢,打響了這場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成為疫情防控中扭轉形勢的定海神針。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黨政軍民學迅速行動,東西南北中快速集中,形成了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船重千鈞,掌舵一人。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運籌帷幄、領航掌舵,展現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領導力。「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所展現出來的領導力、決斷力和動員力是強大組織力的集中體現。

二是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彰顯。一個組織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9000多萬名黨員、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聞令即動,把疫情當命令、防控當責任,黨員突擊隊、黨員先鋒崗出現在抗疫戰場,臨時黨支部在救死扶傷的陣地上快速建立,鮮豔的黨旗在火線高高飄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影響力、戰鬥力與凝聚力是強大組織力的鮮明特徵。

三是強大的組織體系實現了上下貫通、縱橫一體,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制度優勢。在這次抗疫鬥爭中,各地各級堅持全國一盤棋,從中央到地方層層聯防、級級聯控,採取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火速建成;十幾所方艙醫院迅速大規模改建;全國各地30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護人員千裡馳援;實施供給保障大調配、實行全國統一管理、統一調撥等等。強大的組織力,使得疫情中能夠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創造出大團結、大協作的大格局。

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重大災難和危機中得到檢驗與考驗;一個政黨的組織力在重大風險和事件中得到加強與磨鍊。

應對突發事件對組織力建設提出了更高標準和要求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組織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還有不少提升空間。特別是,新形勢新任務條件下,應對突發事件處於常態化、多發期,由此帶來的對組織力的挑戰和考驗也將經常化。

這是由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屬性來決定的。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突發事件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是突發性。突發事件最基本的特徵是突如其來、始料不及甚至意想不到,它常常在人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不期而遇,可謂從天而降。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說的就是突發性。二是複雜性。突發事件往往是各種矛盾和問題交織並相互作用的結果,但它所呈現出來的形態和方式又是多種多樣,而且複雜多變,最基本的形態是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四類。三是傳導性。在網際網路時代,突發事件好比病毒,傳染性強、傳播力快,有時都不需要發酵便爆炸開來,而且藉助網際網路呈幾何級發展,產生各種各樣的連鎖反應,出現轟動效應和輻射效應。四是破壞性。突發事件是嚴重「危險品」,一旦發生並且處置不當不及時,則危害性大、殺傷力強,有時是大面積、大範圍和爆炸式的影響。

這是由組織力的功能和作用來決定的。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就明確提出了組織力,並強調政治組織力是決定中日兩國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組織力建設。組織力的功能和作用集中體現在「四力」上,即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組織力在應對突發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特殊作用。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組織力是樞紐和開關,而且既是指揮中心,又是戰鬥堡壘。特別是,它能依託科學嚴密的組織體系優勢,積極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組織群眾和動員群眾,具有不可比擬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這是由組織力的短板和弱項來決定的。從一定意義上講,組織力強弱與否既取決於是否發揮出優勢,更取決於是否及時補上短板。一是決斷力的遲滯則可能造成應對被動。決斷力是組織力的基礎環節,任何對突發事件信號的輕描淡寫,或不以為然,或漫不經心,都會帶來決斷遲緩、拖延,以致錯失良機,可能浪費處置突發事件的「窗口期」,落個當斷不斷反遭其亂的結局。二是執行力的梗阻則可能造成應對打折。落實就是執行,倘若落實不力,再好的決斷力也失去意義。從現實看,如何做到落細落小落具體、抓緊抓實抓到位,以釘釘子精神和繡花功夫讓落實真正落地,防止種種偽落實、軟落實甚至假落實,才不會出現「在一片落實聲中落空」的現象。三是凝聚力的脆弱則可能造成應對空泛。突發事件出現時,憑什麼讓大家步調一致、同行同向,靠什麼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憑得是凝聚力、感召力。而凝聚力、感召力的形成,靠得是正確的政策措施和優良的作風,任何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東西都是對凝聚力的無情侵蝕。

發揮組織力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重大作用

把應對突發事件作為組織力建設重大課題,具有現實緊迫性。新形勢新任務條件下,各種矛盾和問題集中地疊加式地出現,各種挑戰和考驗異常嚴峻。從大的國際環境看,我們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鬥爭的現實一點也不省心;從具體的國內局勢看,各種艱苦卓絕的攻堅戰接踵而至,改革、發展和穩定的任務一點也不輕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確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對有可能隨時出現的突發事件和各種形態的危機得有充分準備,注重風險防範化解,從「最壞處」準備、向「最好處」努力。這次疫情防控是一次難得的組織力「練兵」,實踐證明是合格的,交了一份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然而不能滿足、不可驕傲,更不應懈怠。組織力建設有許多事要做,包括自身體系的健全完善等,但通過這次疫情防控得到的一個重要啟示和認知是,把應對突發事件作為組織力建設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緊迫性。

強化組織力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作用。規律告訴我們,應對突發事件切忌慌亂無章、雜亂無序、忙亂無效,講究有力有序有效地展開應對。實現這「三有」,離不開組織力的強大作用。作為組織力重要內容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如何保證並實現?應當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作用上:一是組織發動作用。突發事件發生了,迅速把各方面力量集中、發動並組織起來,包括思想上的發動、人員上的組織,這是基礎環節。二是統籌協調作用。「統」得起、「分」得下,讓方方面面的資源最優化、最大化,並且集中到一個目標上來、統一到問題解決上來。三是宣傳教育作用。針對突發事件發生後民眾心理變化,跟蹤社會輿情動態,及時把政策宣傳和思想教育貫穿於應對突發事件的全過程,以保持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四是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9000多萬名黨員和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政黨都無法比擬的優勢,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和各個層級,把他們的先進性發揮出來,任何矛盾和問題都可以解決。

掌握好應對突發事件的「優先級」。突發事件發生後,如何在「黃金時間」裡把它控制住並解決好,得考慮先解決什麼、後解決什麼,分清楚輕重緩急、主次大小,也就是掌握好它的「優先級」。一是「先標後本」。把暴露出來的或浮於面上的「引線」給「剪」掉、「拆」了,先治標,然後為治本贏得時間。二是「先官後民」。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應該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出了問題先問責他們,這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不能不管青紅皂白先拿群眾說事。三是「先果後因」。事情的發生有「前因後果」,但處理事情得「先果後因」,總結經驗教訓是事情處理好了之後的事。四是「先誅後教」。出事了,先處理當事人,再教育更多人,以案例說事、用典型說話,這樣的教育更有說服力。五是「先禮後兵」。應對突發事件要防止一上來就「動武」,強制性措施容易激化矛盾,應對突發事件最好的「武器」是法律,依法應對是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作者:徐文秀)

相關焦點

  • ...談提升基層黨組織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組織力的重要性...
    回顧這一急難險重的應對處置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使命和任務,我們對提升黨組織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組織力的認識,有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疫情對醫療衛生事業造成的主要影響各級醫療機構業務開展受限,服務群眾受影響。
  • 人民網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的戰略轉型
    綜上所述,對人民網的研究,現有研究多集中在人民網本身的生存現狀、發展策略、建設特點、困境與出路等方面;對突發事件的報導研究也主要體現在規律探索、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等。雖然也有一部分人對突發事件的網絡傳播策略進行過研究,而集中於把媒介應對突發事件作為一個動態的、歷史的問題來研究還是明顯不足的。
  • 加強府際協調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
    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逐漸從單一型向複合型轉變,日益呈現「脫域化」特徵。「脫域」複合型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應對要強化地方政府的危機應對責任,也要實現府際之間的高效協調和有力協作,從而保障不同層級政府的危機治理能力協同輸出。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全國性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就明顯呈現複合型和脫域化的特徵。
  • 領導幹部如何應對重大突發事件? 《準則》這麼說
    在應對重大安全事件、重大突發事件、重大自然災害事件等事件中,領導幹部必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30843559,.領導幹部如何應對重大突發事件
  • 重大突發事件輿情怎麼應對?中央早就說了
    每一項重大的突發事件,其實都是考驗各級幹部的時刻。其中的重要一項,是「輿情」。    輿情熱烈,說明廣大人民群眾對事件的關注度高。由此,輿論引導就成為重要的一項工作。這講究技術,也講究藝術。輿論引導得當與否,經常影響一地、一部門乃至全局的工作和形象。近年來,應對輿情不力、不當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 《突發事件應對法》問答手冊
    6.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行什麼原則?  答: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國家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風險評估體系,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綜合性評估,減少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輕重大突發事件的影響。  7.關於建立社會動員機制是如何規定的?
  • 2020年度優秀課題研究成果和優秀課題研究組織單位獲獎名單
    2020年,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國資委黨委中心工作,積極組織各會員單位圍繞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重大問題和現實挑戰,認真開展課題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價值、有分量的課題研究成果。
  • 提高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 湖南省委黨校第58期中青一班開展專題...
    這場交流,連同此前兩天舉行的專題講座、案例分享、實地調研,都是湖南省委黨校第58期中青一班開展「提高領導幹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專題研究式教學的一部分。而舉辦這次專題研究式教學,是湖南省委黨校科社(政治學)教研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增強黨校教育培訓實效的一次創新探索。
  • 重大突發事件輿情怎麼應對?中央和習總書記早就說了
    重大突發事件輿情怎麼應對?2016-05-12 23:21 來源:澎湃新聞 【學習小組按】每一項重大的突發事件
  • 2020年度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優秀課題成果揭曉
    2020年,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國資委黨委中心工作,積極組織各會員單位圍繞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重大問題和現實挑戰,認真開展課題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價值、有分量的課題研究成果。
  • ...院之聲」新形勢下提升公安隊伍應對突發重大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性
    編者按本期【警院之聲】專欄刊發《新形勢下提升公安隊伍應對突發重大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性》《雲端課堂,讓思政教育不因抗「疫」而缺位》《警格+網格構建戰疫金盾》——新形勢下提升公安隊伍應對突發重大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性
  • 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2020年度優秀課題研究成果和優秀...
    2020年,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國資委黨委中心工作,積極組織各會員單位圍繞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重大問題和現實挑戰,認真開展課題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價值、有分量的課題研究成果。
  • 應對自然災害 事故災害 公共衛生事件 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
    天津北方網訊:為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覆蓋突發事件應對全過程、社會廣泛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實現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持續優化,市政府日前發布《天津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 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的青年群體參與——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應對...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重大突發事件,廣大人民群眾響應中央號召,積極行動起來,不僅付諸自覺居家隔離、主動捐款捐物、服從社區和單位管理等具體行動,同時,各地公眾尤其是青年群體也在疫情防控與應對過程中通過網絡平臺踴躍發聲、建言獻策,以多種形式積極進行政治參與,為決策的完善和執行作出了應有貢獻。
  • 專家建言獻策:如何加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
    2009年應對甲流之後,當時衛生部委託我跟曾光牽頭對甲流防控做了一個系統的評估,對我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體系存在的問題做了分析,也提出了建議。所以,我覺得我們事後怎麼更好的總結經驗教訓並真正落到實處,這方面也有大量的經驗教訓需要吸取。
  • 重大突發事件中網絡輿情引導的基本原則
    【摘要】在移動互聯時代,突發公共事件與網絡輿情往往相伴共生,如何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期間積極引導輿情成為頭等重要的大事。能不能有效引導重大突發事件的網絡輿論,關乎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深入研究重大突發事件輿情的產生、傳播規律,健全完善網絡輿情監測體系,建立有效調控疏導處置機制,營造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堅持信息傳播及時、公開與透明的原則對重大突發事件相關信息的發布要及時、公開。
  • ...挑戰——學習《習近平關於防範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
    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新近出版的《習近平關於防範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以下簡稱《摘編》),分六個專題收入習近平同志相關重要論述404段。
  • 《安徽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解讀
    四是堅持明確各方責任,壓實各類突發事件屬地管理責任,強化各有關部門行業(領域)突發事件防範應對責任。五是堅持綜合協同應對,明確省級和地方組織指揮機構,強化突發事件應對牽頭部門統籌協調、綜合指導、督促落實等方面作用。六是堅持突出基層基礎,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等在風險巡查、預警信息傳播、突發事件信息報告、第一時間處置等方面作用,加強隊伍、物資裝備、科技和財力支持。
  • 銀行應對突發事件「有章可循」
    銀保監會日前制定了《銀行保險機構應對突發事件金融服務管理辦法》,為監管部門和銀行保險機構應對特殊時期金融服務提供監管指引和行為規則。近年來,自然災害、大範圍公共衛生事件等造成的風險對全球金融機構持續提供基礎金融服務形成挑戰,相關國家和地區監管機構為指導金融機構應對突發事件,普遍制定了相應的監管規則。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主要經濟體紛紛採取了保障實體經濟穩定的支持措施,並調整監管安排,加強對特定風險的關注。
  • 發生突發事件香港應急管理體系如何應對?
    香港地鐵縱火事件發生後,地鐵安排免費巴士送乘客回家。網絡圖。近日,香港地鐵尖沙咀站發生縱火事件,火勢隨後被消防員撲滅,事件造成18名市民不幸受傷入院。事件發生後,從特區政府、地鐵公司到香港市民的迅速反應使事件的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我們不妨探究一下香港的應急管理體系在發生突發事件之後如何應對,看看有何值得借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