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突發事件香港應急管理體系如何應對?

2020-12-13 環球網

香港地鐵縱火事件發生後,地鐵安排免費巴士送乘客回家。網絡圖。

近日,香港地鐵尖沙咀站發生縱火事件,火勢隨後被消防員撲滅,事件造成18名市民不幸受傷入院。事件發生後,從特區政府、地鐵公司到香港市民的迅速反應使事件的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我們不妨探究一下香港的應急管理體系在發生突發事件之後如何應對,看看有何值得借鑑之處。

特區政府應急管理體系一瞥

香港特區政府應急管理體系主要由應急行動方針、應急管理組織機構、應急運作機制構成。

香港特區政府將突發事件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緊急情況,指任何需要迅速應變以保障市民生命財產或公眾安全的自然或人為事件;二是危急情況或災難。一旦發生突發事件,香港特區政府遵循精簡、高效、靈活、便捷的行動方針指導應對工作,即限制涉及的部門和機構數目;限制緊急應變系統的聯繫層次;授予緊急事故現場的有關人員必要的權力和責任。

香港設有領導機構為以行政長官為首的行政長官保安事務委員會。如果發生非常嚴重的事故,且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會嚴重影響或有可能嚴重影響香港安全,保安事務委員會將召開會議,指示有關部門執行政府保安政策。工作機構包括保安控制委員會、分區保安控制委員會、有關民眾安全的政府救援工作委員會、警察總部指揮及控制中心、聯合新聞中心等;參與應對突發事件的政府部門和機構包括漁農自然護理署、建築署、醫療輔助隊、民安隊、食物環境衛生署、消防處、衛生署、民政事務處、香港天文臺、警務處、醫院管理局、政府新聞處、保安局、運輸署等32個部門。

2003年「非典」暴發後,香港特區政府進一步完善應急機制,設立了三級制應急系統。該系統在緊急應變的救援、善後和復原三個主要階段以不同形式運作。

人人負起責任 都是決策中心

8號風球掛起後,公告隨處可見。網絡圖

香港特區政府的應急管理體系也需要各個部門和市民的配合。我們以香港發生重大颱風災害為例,看看從政府、企業到市民,香港各界是如何應對風災的?應急體系各環節怎樣做到緊密契合、有條不紊?

當颱風來襲,當日教育局宣布所有學校全日停課。這項決定的依據是《熱帶氣旋及持續大雨幼稚園及日校適用的安排》。香港每一所幼稚園和學校的校監及校長手中,都有這份文件。負責組織市民文化體育活動的政府機構康文署,也規定了天文臺8號預警發出後應採取的對應措施——如活動舉行期間發出信號,活動繼續舉行;如活動舉行前已發出上述信號,取消所有活動。如果說天文臺不斷更新的警告信號,是迎戰颱風的指揮旗,保安局制定的《天災應變計劃》,就是政府應對颱風的「寶典」。這裡邊,詳細規定了政府各部門的具體任務,還指定了責任人。比如,渠務署署長負責疏通及修葺淤塞或損壞的汙水渠及雨水渠,確保汙水處理廠及洪水抽水站運作良好。運輸署的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會在颱風襲港期間,聯繫公共運輸營辦商、各政府部門包括香港天文臺、警務處及各工程部門,收集交通及道路的資訊,作出協調並通知媒體。

在「小政府、大社會」的香港,政府的很多政策,必須依賴企業的幫助完成。颱風來襲期間更是如此。以中環一家銀行為例,他們已經給員工發了郵件:8號風球生效期間,上班族早上不用上班,倘若改為3號風球後,兩個小時到辦公室上班即可。其實,提前下班、推遲上班的做法,並非香港政府的強制要求。勞工處擬定了一本小冊子,就颱風及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安排提供意見和指引,但並非法例。不過,香港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按指引制定了提前下班或推遲上班的政策,對一些必須上班的崗位,則提供交通補貼或接送服務。香港運輸署介紹,各家運輸企業提早結束運營、加開班次等,都是企業的自主行為,運輸署不會幹預。但有關措施必須向運輸署通報。

很多人會抱怨政府發布的天氣信號看不懂。在香港,每個成年人都知道8號風球、黑雨警告的涵義,天文臺通過媒體發布此類警告,一般也不會再作具體說明。香港市民能夠有條不紊地應對一次又一次的強颱風,主要原因之一是得益於危機教育——香港特區政府應急管理的重要一環。特區政府從中小學開始,就著手培養全民的危機意識,開展教導市民如何應對災難的培訓和實地演習等活動。

志願者隊伍發揮大作用

香港民安隊少年團。網絡圖

香港民安隊是「香港政府轄下的一支須穿制服並受紀律約束的志願應急隊伍」,隊員來自社會各階層,他們志願登記後,通過遴選成為正式隊員。隨著社會發展,民安隊的職能與時俱進,由初期的擔負備戰防禦任務,轉型成為一支訓練有素、能夠執行多元化安保、服務任務的輔助應急部隊。

民安隊的職能非常廣泛,包括應急救援、維護治安、為民服務等。具體職責任務包括:協助政府各政策局及部門執行抗疫或抗災行動、山嶺搜索及搶救、水災搶救及防止山火等任務;在各項大型公眾活動中維持秩序;在各郊野公園及遠足徑執行巡邏任務;在政府部門及非政府機構主辦的大型宣傳活動中表演助慶,以提高大眾對有關活動的興趣;為政府及非政府機構提供山嶺活動安全及搶救方面的訓練活動和專業服務;為年齡介於12-17歲的青少年提供紀律及技能訓練,並培育青少年成為未來領袖和負責任的公民。

民安隊成員平時分散在各個工作崗位,當發生緊急情況時,根據需要快速召回全部或部分隊員。為達到召之能來的目的,他們採取了3條措施:一是建立值班制度。民安處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隨時接收和處置各種應急情況。二是籤訂支持協議。民安處與民安隊員所在單位籤訂協議,所在單位無條件支持隊員參加應急行動,隊員接到通知後,隨時可以響應。三是建立緊急召集機制。民安處購置了先進的超短波通信設備,組建了超短波通信網。一般情況下,民安處用程控電話或手機等通信手段,通知隊員所在單位,由所在單位轉告隊員到隊部集結,有時也可由民安處直接通知隊員。據介紹,在不預告的情況下,通知發出45分鐘後,可集結民安隊員70%左右。

香港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啟示

香港警務處反恐綜合演練。網絡圖

香港特區政府應急管理工作有五大經驗。

香港特區政府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十分注重應急預案演練,幾乎每個預案一年至少演練一次。通過演練,建立健全應急聯動機制,整合應急資源,提高預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此提高應急處理水平。並且,香港特區政府十分重視依託美國、加拿大先進的應急管理培訓系統,對應急管理人才進行培訓,提高隊伍素質;加大應急管理宣教力度,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香港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負責牽頭處理的部門在採取相關措施的同時,立即知會相關單位,及時通過電視臺、電臺,報紙等發布相關信息,有效解決了政府部門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為處理突發事件營造了公開的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區政府在處理突發事件過程中,十分注重聽取專家意見,發揮專家作用,充分利用專家,減輕政府處理突發事件的外圍壓力,為處理突發事件營造了公信的氛圍。 除了上述之外,香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及應急裝備的配合,通過採用世界先進的應急技術、裝備等,提升突發事件處理水平。(蔡嘯天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教授薛瀾:在突發事件中學習,推動應急管理體系進步|戰「疫...
    一、風險、突發事件及其類型突發事件一共分為四大類:自然災害,如2008年5月12號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事故災難事件,如2015年天津港「8·12」火災爆炸事故;公共衛生事件,如「非典」、甲流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等;社會安全事件
  • 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加強公共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採用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避免發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強宣傳和培訓教育工作,提高公眾自救、互救和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  (7)公開透明,正確引導。
  •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第十三...
    深化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制定《廣州市突發事件危險源和危險區域管理規定》《廣州市應急搶險救災工程管理辦法》等配套政府規章、規範性文件,構築起綜合全面、系統規範的應急管理法治保障。
  • 天津進一步健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長效化制度化...
    昨日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天津將對照《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按照「人有我無、全面吸納,人優我有、汲取借鑑」的原則,從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民營醫療機構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行醫等方面,進一步健全完善長效化、制度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 《突發事件應對法》問答手冊
    答:國家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  6.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行什麼原則?  答: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國家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風險評估體系,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綜合性評估,減少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輕重大突發事件的影響。  7.關於建立社會動員機制是如何規定的?  答:國家建立有效的社會動員機制,增強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範風險的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避險救助能力。
  • 《安徽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解讀
    一、起草背景及過程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範化解風險、及時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於2005年12月印發實施,在指導全省應急工作中發揮了綱領性的作用。隨著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踐的深入,已不適應新形勢下工作,亟需修訂。一是黨中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應急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 深圳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進一步理順環境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健全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環境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我市保障環境安全和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預防和減少突發環境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
  • 蒼溪縣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修訂)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13〕101號)、《四川省突發事件應對辦法》《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廣元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蒼溪縣突發事件應對實施辦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結合蒼溪實際,制定本預案。
  • 嘉實集團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集團公司總體應急預案是集團公司預案體系的總綱,是集團公司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而制定的規範性文件,由集團公司負責制定,報市政府備案。(二)各承資企業應急預案。由各有關單位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報集團公司備案。重點單位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同時報市政府有關部門備案。
  • 蚌埠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3)依法應對,廣泛參與。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應急處置工作制度,依法依規做好應對工作,廣泛組織、動員社會公眾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4)依靠科學,高效處置。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涉外事務,協助衛生計生部門接待國際組織考察,爭取國際援助等方面工作。市**: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涉臺事務。市工商質監局: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產品的市場監管工作,維護市場秩序。根據需要,對導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經營行為採取臨時管理措施。
  •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範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
  • 涼城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8預案體系全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包括:1.8.1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總體應急預案是全縣應急預案的總綱和縣人民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規範性文件;1.8.2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5.1.5特別情況的處置發生在我縣的突發公共事件,其中人員涉及外旗縣(市、區)的上報市應急辦,並與相關旗縣(市、區)應急機構聯繫,採取相應應對措施。某種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應當採取相應措施密切注意和防止次生、衍生、耦合事件的發生。突發公共事件跨種類的,同時啟動相應專項應急預案,應急工作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進行。
  • 美國FEMA的應急管理教育體系
    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提高應急管理水平, 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發生及其社會危害是我國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環節。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1月印發的《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 (以下簡稱《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 提出:「到2020年, 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相適應、覆蓋應急管理全過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 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持續提升, 核心應急救援能力顯著增強, 綜合應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強, 社會協同應對能力明顯改善, 涉外應急能力得到加強,
  •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目的:為了積極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障醫院廣大職工及就醫患者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穩定,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促進醫院和諧發展。2.定義:突發事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3.範圍:適用於全院範圍4.
  • 新冠肺炎疫情下日本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概述
    康達律師事務所i醫法律團隊藉助本團隊在日本醫療方面的優勢,翻譯、整理日文資料,為大家介紹日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法律法規、組織結構、運行機制及最新報導。一、日本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組織結構1998年,日本政府新增了由首相任命的內閣危機管理總監一職,設立危機管理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以厚生勞動省及其派駐地區的分局為核心,負責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北京市橋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2018年修訂)
    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橋梁突發事件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  堅持預防為主。不斷健全完善預防、監測和預警工作體系。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裝備完善、預案演練等工作。  堅持高效處置。橋梁突發事件發生後,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及時指揮調度,協同應對處置,有效控制事件影響範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儘快恢復交通。
  •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_蚌埠市...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推進突發事件應對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法治化。加強公共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科學水平和指揮能力,避免發生次生衍生災害事件。在省長領導下,省人民政府對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進行研究、決策和部署。發生極端性的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由省委、省政府決定成立省應對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總指揮部,統一領導、組織指揮應對工作。
  •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旌德縣...
    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由省人民政府組織應對(其中,涉及跨省級行政區域的,或超出省人民政府應對能力的重大突發事件,以及特別重大突發事件報請國務院及國家相關部門提供支援或組織應對)。突發事件發生後,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基層組織和單位等根據突發事件初判級別、應急處置能力以及預期響應後果,綜合研判本層級響應級別。
  • 應急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分為4個階段,為有效應對突發事件需要事先
    那麼小編助你一臂之力,給大家提供《安全生產管理》的試題,小夥伴們快做起來吧!單選題1、應急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分為4個階段,為有效應對突發事件需要事先採取相應措施的階段,稱為( )階段。A、預防B、準備C、響應D、恢復【正確答案】 B【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事故應急管理理論框架。應急準備是指為有效應對突發事件而事先採取的各種措施的總稱。應急響應是指在突發事件發生以後所進行的各種緊急處置和救援工作。恢復是指突發事件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消除後所採取的處置工作。
  • 菖蒲中心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院長親自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