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首次流感大流行 一張全球疫情防控的危機「考卷」

2020-12-25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鍾雨恆

每年的夏季,是北美洲墨西哥的旅遊旺季,然而在2009年初夏,走在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這座美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卻儼然如一座「空城」:商店、酒店通通掛上歇業的牌子,學校大門緊閉,地鐵公交空空蕩蕩,以往最熱鬧的足球比賽空場舉行,只有刺眼的告誡標語「儘量不要出門」。電視裡在不間斷呼籲,「不要握手打招呼!不要接吻!」

2009年7月6日 甲型H1N1全球感染分布圖

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考驗著墨西哥國民的神經和政府的防控體系。而一種陌生的病毒,也從北美洲的角落如風暴般四散而去,席捲全球。

回顧11年前的甲型H1N1流感暴發,自然界和人類之間模糊的平衡再次被突然打破。更需要警惕的是,病毒並沒有從此銷聲匿跡,它仍在提醒那場「戰疫」裡不應該忘卻的種種教訓:重視流感,及時就醫並接種疫苗。

同時,回過頭來思考,2009年H1N1流感是世衛組織首次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更像是一張向全球疫情防控提出的危機「考卷」。各國在此情形下加快了國際合作的步伐,用現代醫學技術對付病毒這一全人類共同的「敵人」。

流感暴發期間帶著口罩的墨西哥人

悄無聲息的「突襲」

「神秘流感」席捲全球

2009年4月,一位名叫古鐵雷斯的女病人被送到了墨西哥OAXACA州總醫院。患者幾乎不能呼吸,四肢因缺氧而發紫。其實早在四月初,古鐵雷斯已經感到不適,起初她認為只是感冒,沒有去醫院就診。臥床休息後,她嘗試了阿司匹林和抗生素,用溼毛巾退燒,但沒有任何起效。儘管如此,古鐵雷斯依然堅持外出上班,直到肺部已經發生感染。

在OAXACA州總醫院時,古鐵雷斯的病情惡化,於4月13日下午去世。她留下的醫療檔案幾乎有一英寸厚,封面上用紅色記號筆潦草地寫著「死亡」這個詞。讓人奇怪的是,醫生在她身上發現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流感病毒,排除了肺炎、冠狀病毒、SARS等可能性。

甲型H1N1病毒

與此同時,在墨西哥陸續出現了流感死亡病例。古鐵雷斯死後第三天,墨西哥官員宣布了流行病學警報,並把這些檢測樣本送到了加拿大溫尼伯的國家微生物實驗室。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樣本中只有古鐵雷斯和一位5歲男孩埃爾南德斯呈現某種「神秘病毒」陽性。

幾乎是同一時間,相鄰的美國加州和德州也出現了該病毒的感染患者。

在毫無準備和預警的情形下,由於便捷的航運和全球性的國際貿易,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新病毒已經波及5大洲20多個國家,數月內席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探尋病毒「身世」

「神秘流感」席捲全球

這是一種新型豬源性流感病毒——「甲型H1N1」(原稱豬流感)。有假說認為,豬是禽類、人類以及豬流感病毒發生重配的混合器,它在形成能造成人類宿主廣泛流行的新型流感病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甲型H1N1罕見的包含四種基因:兩種豬流感 ,一種禽流感,和一種人流感。患者感染後會出現發燒、咳嗽、肌肉疼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它和季節性流感一樣,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口腔 、鼻腔 、眼睛等處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

全球首例患者5歲男孩埃爾南德斯

在對新型病毒追根溯源的過程裡,墨西哥5歲男孩埃爾南德斯被看作是重要突破口,他發病最早,各種線索指向他就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球首例患者。

埃爾南德斯所在的拉格洛利亞村,坐落於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的高山地區,距離首都墨西哥城200公裡。隨著甲型H1N1的暴發,小村子不斷湧進媒體和衛生官員。面對「長槍短炮」的記者,村民顯得怒不可遏。

他們把引發病毒的「罪魁禍首」指向附近一家不按衛生規定經營的養豬場。在英國《衛報》的採訪中,村民馬丁內斯說,拉格洛利亞村附近共有8家養豬場,大多數未按衛生規定經營,露天堆放豬糞,養豬場甚至沒有安裝過濾網,豬糞汙染著地下水。

墨西哥拉格洛利亞村的一家養豬場被指是疫情源頭

拉格洛利亞養豬場的衛生狀況並不是孤例,在美國同樣存在動物糞便處理的問題。除了一些用於動物飼料和水產養殖,家禽和豬排出的廢物幾乎都通過土地掩埋來處理,但病原體卻可以在廢物中存活很長一段時間——對於細菌來說是2到12個月,對於病毒來說則是3到6個月。

隨著社會人口對食用動物的需求急劇增長,甲型HN1的突然暴發,再次凸顯了工業化養殖場承受著的巨大壓力,也敲響了「警鐘」——尤其在在近年來豬流感、禽流感不斷威脅人類健康的情形下。

世衛組織首次宣布PHEIC

事後被質疑「過分緊張

新型流感的快速蔓挑戰著世界各國的衛生體系和防疫系統,這種從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暴發的病毒威脅到的已經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而是全球人類的健康。

一名墨西哥人正在接受取樣

4月25日,時任世衛總幹事的陳馮富珍宣布把這次疫情定位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其原因是對於病例中的臨床、流行病學及病毒學報告缺乏認識。這是世衛組織有史以來,確定的第一次PHEIC。

PHEIC是一種什麼樣的機制?它的誕生和運行目的又是為了什麼?這對於當時的世界來說,更像是一張陌生的危機「考卷」。

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是21世紀第一次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各國在這次事件中意識到,當前人員流動速度快數量大,公共衛生安全不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自己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球協作解決的問題。

為了再次面對相似事件時,各國能有效預防和應對,2005年世界衛生大會修定了《國際衛生條例》,建立了全稱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制(簡稱PHEIC),其被定義為「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以及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事件」。

2009年8月印度孟買的民眾在醫院門口等待接受H1N1流感檢測 圖據視覺中國

提出PHEIC的目的是幫助國際社會預防和應對有可能跨越國界、並威脅全球的緊急公共衛生風險,同時又避免對國際交通和貿易造成不必要幹擾的適當方式。 一般來說,要確定為PHEIC需要比較嚴謹的判斷,因為一旦啟動,國際社會將會高度關注,需要投入大量應對資源。

儘管世衛組織在2009年病毒被發現後的兩周內便迅速宣布了PHEIC,但事後這一舉措卻受到質疑,理由是「過分緊張」。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研究員湯蓓在接受《文匯報》採訪時曾表示,「H1N1病毒傳播範圍雖廣、感染人數雖多,但死亡率並不高,甚至有一些公共衛生專家質疑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該事件為PHEIC時高估了疫情的嚴重性。」

但在2014年伊波拉疫情暴發時,世衛組織又被質疑反應遲緩。2014年3月伊波拉病毒發現後,世衛組織動員了疫情警報,可直到5個月後的8月份才發布了PHEIC,當時伊波拉已經造成了近1000人死亡。

疫情催生「戰疫共同體」

多國聯合緊急研製疫苗

世衛組織宣布PHEIC兩天後,曾在2005年暢銷書《大流感》中預言人類將遭受新一輪大流感襲擊的美國歷史學者約翰·巴裡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欄文章,他寫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主要取決於病毒,而流感病毒很難預測。不過,我們現在可以做的是,爭分奪秒儘快生產出疫苗。」

按照慣例,WHO在每年二月就要給出下半年流感季的毒株建議,但2009年流感疫苗和當年的甲型H1N1毒株並不匹配。因此,全球4個實驗室緊急行動,開始研製針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新疫苗。

2009年5月6日,加拿大衛生官員宣布科學家完成了對3個甲型H1N1流感病毒樣本的基因測序工作。緊接著16日,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向世衛組織提議,各國應共享研製甲型H1N1流感疫苗信息。5月底前,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衛生緊急事態應對委員會專家掌握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染色體序列。

在和病毒爭分奪秒的過程中,有效的國際合作為疫苗最終的研製成功起到了關鍵的紐帶作用。

一名學生正在注射疫苗

2009年7月22日,澳大利亞和中國同日宣布正式啟動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臨床試驗。8月18日,中國成為了全球首個完成初步評價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臨床試驗的國家。而中國研製疫苗的「種子」,是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甲流疫苗生產用毒株。

在甲型H1N1流感暴發16個月,感染了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後,世界衛生組織於2010年8月10日宣布大流行結束。但11年來,它從沒有銷聲匿跡,仍然是部分國家流感季的高發病毒。幸運的是,一些高危人群已經在疫苗接種的覆蓋範圍內。

——————————————————

部分參考文獻:

《Mexican farm swine flu's 'ground zero': residents》。CBC News.2009-4-28

《First Flu Death Provides Clues to Mexico Toll 》。The NewYork Times.2009-5-1

《Symptom: swine flu. Diagnosis: industrial agriculture?》。Grist 2009-4-29

《Swine flu infected 1 in 5, death rate low, study shows 》。REUTERS.2013-1-26

《The 2009 H1N1 Pandemic: Summary Highlights:April 2009-April 2010》CDC.2010-6-16

《WHO只宣布過5次的「國際突發衛生事件」,到底是什麼?》果殼網2020-1-24

《專訪上外學者湯蓓:前5起PHEIC始末,看中國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文匯報》2020-02-04

《甲流催生「全球共同體」 通力合作與病毒賽跑》《環球》雜誌 2009-12-04

相關焦點

  • 戰疫史志 全球戰疫志丨21世紀首次流感大流行 一張全球疫情防控的...
    2009年7月6日 甲型H1N1全球感染分布圖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考驗著墨西哥國民的神經和政府的防控體系。而一種陌生的病毒,也從北美洲的角落如風暴般四散而去,席捲全球。回顧11年前的甲型H1N1流感暴發,自然界和人類之間模糊的平衡再次被突然打破。
  • 甲型H1NI流感疫情已滿足全球大流行條件
    專題:全球阻擊甲型H1N1流感  流感即將全球大流行?  世衛組織將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從四級升到五級,強烈顯示即將發生大流行  核心提示:世界衛生組織4月29日晚在日內瓦宣布,將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從4級提高到5級。世衛組織的流感大流行警告共分6個級別,第5級意味著同一類型流感病毒已在同一地區至少兩個國家人際間傳播,並造成持續性疫情。
  • WHO不再使用「全球流行」定義新冠疫情
    總幹事譚德賽表示,這也是從全球衛生安全出發,實現以證據為基礎的科學理性冷靜應對的必要舉措,有助於其他國家採取科學合理適度的防疫措施。路透社報導,世衛組織發言人賈薩瑞維奇本周一在發布會上說,不會用「全球流行」來定義新冠病毒疫情。
  • 新冠肺炎疫情升級為「大流行」,歷史上此前4次大流行
    來源:中金在線網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對升級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該如何應對?世衛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 全球歷次大瘟疫:起源、影響、應對及啟示
    3千年前就存在天花流行,而當前超級新冠疫情正向全球蔓延。即使在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疫情席捲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堪稱百年一遇。從幾千年的歷史視野看,為什麼大瘟疫反覆上演,甚至一度差點演化成人類的滅頂之災?人類歷次戰「疫」有哪些經驗教訓?我們該如何戰勝這一次疫情危機?
  • 為什麼1918年流感大流行從未真正結束
    對1918年重組病毒的實驗室測試表明,該病毒以其原始形式編碼的新型蛋白質使它對小鼠的致死性比今天的季節性流感高100倍。 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在12個月中分三批爆發。它於1918年春天首次出現在北美和歐洲,主要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trench中,然後在1918年秋天以最致命的形式重新出現,從9月至11月,全世界有數千萬人喪生。
  •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給人類出了道選擇題
    在全世界隨機死上一百萬人和全球每個人的錢包都損失一萬美金之間,你會選哪一個?這不是大學哲學課上的倫理思考題,而是眼下實實在在擺在全人類面前的道德困境。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在日內瓦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什麼是大流行呢?「大流行」(pandemic)是世衛組織對流感的定級之一。
  • 國家流感中心:今年流感流行水平較低,深冬後不會較大流行
    國家流感中心主任 王大燕:流感的流行低於歷年的同期水平,可以舉一個例子,比方說我們監測全國流感監測網絡,監測網絡實驗室每周檢測9000多份的流感樣病例標本,這是我們從我們的哨點裡就是抽查的流感樣病例的樣本。這裡面陽性的流感標本也就個位數,就是5份、4份,這是很低的陽性率水平。
  • 國家流感中心:今年流感流行水平低於往年 深冬後不會較大流行
    國家流感中心主任 王大燕:流感的流行低於歷年的同期水平,可以舉一個例子,比方說我們監測全國流感監測網絡,監測網絡實驗室每周檢測9000多份的流感樣病例標本,這是我們從我們的哨點裡就是抽查的流感樣病例的樣本。這裡面陽性的流感標本也就個位數,就是5份、4份,這是很低的陽性率水平。
  • 世衛組織表示將維持目前5級的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世界衛生組織19日表示將維持目前5級的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並呼籲發展中國家做好防疫工作。    至於什麼情況下才會把警告級別提升至6級,即宣布流感大流行的到來,陳馮富珍說,目前的流感大流行警告制度主要考慮的是病毒傳播的地理範圍,而不考慮病毒的毒性和致死率。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官員們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討論,一些官員認為流感大流行不但要反映病毒擴散的地理範圍,也應反映病毒的毒性和致死率等。
  • 國家流感中心:今年流感流行水平低於往年,深冬後不會較大流行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隨著天氣轉冷,目前我國南北方均已進入流感流行季節,總臺央視記者近日獨家專訪了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她表示,根據最新的流感監測網絡數據顯示,今年目前全國流感流行水平較低,預計在往年1月的流行高峰期也不會出現較大的流行。
  • 北大國發院金光講席教授盧鋒:新冠大流行與疫情經濟學
    傳染病疫情在不同範圍流行會衝擊正常經濟運行,社會對流行病採取防控措施影響稀缺資源配置,因而人與疫情互動這個古老命題註定具有經濟學含義。過去幾十年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範圍流行病特別是新發傳染病疫情出現新特點,從經濟學角度研究疫情相關問題得到長足進步,疫情經濟學處在自身學科體系構建過程中。
  • 2020年流感流行水平低於往年 深冬後不會較大流行
    國家流感中心主任 王大燕:流感的流行低於歷年的同期水平,可以舉一個例子,比方說我們監測全國流感監測網絡,監測網絡實驗室每周檢測9000多份的流感樣病例標本,這是我們從我們的哨點裡就是抽查的流感樣病例的樣本。這裡面陽性的流感標本也就個位數,就是5份、4份,這是很低的陽性率水平。
  • 復盤全球百年疫情史:歷次疫情是如何消退的?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分析了全球百年歷史上重大突發疫情,比如,西班牙流感、亞洲流感、SARS、H1N1流感以及MERS從發現、防控到消退的情況,希望為研判未來疫情發展提供一定參考。此外,雖然上述疫情爆發的原因、持續期、影響程度上各存差異,但在疫情的消退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總結的經驗,這篇文章也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如果覺得本文較長,數據繁雜,也可直接拖到文末看結論。
  • 北京疾控:今年流感流行顯著低於往年 與新冠防控有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 劉世昕)冬季是流感高發期。在12月12日下午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答記者問時表示,從監測數據顯示,近期北京市流感活動度仍處於非流行水平,且顯著低於往年水平。
  • 流感流行季,國家流感中心最新預測——
    隨著天氣轉冷,目前我國南北方均已進入流感流行季節,記者近日獨家專訪了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她表示,根據最新的流感監測網絡數據,今年目前全國流感流行水平較低,預計在往年1月的流行高峰期也不會出現較大的流行。
  • 巴斯德計劃引進創新流感疫苗,助力加強流感防控
    歷年秋冬季是各種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尤以流感為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範圍內,每年流感季節性流行可導致65萬例死亡。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新冠肺炎」 蔓延全球,如果疫情出現反覆,則意味著今年秋冬季我國將迎來流感病毒——新冠病毒「雙流行」的嚴峻態勢。
  • 五問專家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影響 不學習中國模式會失控嗎?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世衛組織11日晚將新冠疫情調為「全球大流行」級別。《環球時報》記者12日採訪了國內疾控領域資深專家。該要求匿名的專家認為,整個3月,全球疫情除中國外還會繼續上升,各國依國情不同採取相應的措施,不必拘泥於中國模式。
  • 「疫情日報」114個國家出現疫情!世衛組織宣告全球大流行來臨!
    鑑於疫情的全球傳播已無法避免,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終於在3月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新冠疫情已經在事實上構成了全球大流行。什麼是全球大流行那到底什麼是全球大流行?世衛組織對此並沒有明確定義。因此,無論從疫情的覆蓋範圍,還是從影響人數來看,「全球大流行」毫無疑問。全球大流行意味著什麼自去年12月31日中國政府首次向世衛組織通報疫情以來,已經過去了三個月。期間,世衛組織曾多次就疫情的全球傳播風險進行預警。
  • 天津流感疫情近期流行強度快速升高 甲型H1N1為主
    原標題:天津流感疫情近期流行強度快速升高 甲型H1N1為主   1月14日,天津市衛健委發布了天津市近期流感疫情現狀報告,天津市近期呈現流行強度快速升高、流感暴發集中在學校、總體疫情較去年同期下降三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