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1919年的流感大流行(俗稱「西班牙流感」)使全世界50到1億人喪生。這是自黑死病以來最致命的全球性流行病,在流感病毒中很少見到能擊退年輕而健康的人,通常在出現第一種症狀的幾天之內。在美國,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使平均預期壽命降低了12歲。
傳染病專家說,1918年流感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從未真正消失。在1918年和1919年在全球感染了估計5億人(佔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之後,導致西班牙流感的H1N1毒株逐漸消退,並成為常規的季節性流感。
但是,每隔一段時間,1918年流感的直接後代與禽流感或豬流感相結合就產生了強大的新的大流行毒株,這正是1957年,1968年和2009年發生的情況。那些後來的流感爆發,部分是由1918年病毒造成的奪走了數以百萬計的額外生命,並在1918年的流感中獲得了「所有流行病之母」的可惡稱號。」
三波致命病毒
傑弗裡·陶本伯格(Jeffrey Taubenberger)是開拓性科學團隊的成員,該團隊於1990年代後期首次分離並測序了1918年流感病毒的基因組。在艱苦的過程涉及從美國士兵誰從1918年死於流感,再加上一個患病的肺在阿拉斯加永久凍土層保存了近100年採取屍檢肺組織標本中提取病毒RNA。
Taubenberger現在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病毒致病和進化科的負責人,他解釋說,對1918年流感的遺傳分析表明,它始於禽流感,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病毒株,當它向人類飛躍時, 1918年之前不久。對1918年重組病毒的實驗室測試表明,該病毒以其原始形式編碼的新型蛋白質使它對小鼠的致死性比今天的季節性流感高100倍。
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在12個月中分三批爆發。它於1918年春天首次出現在北美和歐洲,主要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trench中,然後在1918年秋天以最致命的形式重新出現,從9月至11月,全世界有數千萬人喪生。最後的浪潮在1919年冬末和春季席捲了澳大利亞,美國和歐洲。
但是,在第三波浪潮過後,1918年的流感是否真的「消失了」?絕對不是,陶本伯格說。
病毒突變成季節性流感
由於整個世界都已暴露於該病毒,因此已發展出針對該病毒的天然免疫力,因此1918株開始以「抗原漂移」的過程進行變異和進化。在1919年至1920年和1920年至1921年冬天重新出現的1918年流感略有變化,但它們的致命性要小得多,並且與季節性流感幾乎沒有區別。
陶本伯格說:「 1918年的流感肯定到1920年代初已經失去了真正的毒力。」
但是,根據基因分析,真正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1918年首次引入的同一類新型流感似乎是我們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每一次季節性流感和大流行性流感的直接始祖。
陶本伯格說:「您仍然可以在當今流行的季節性流感中找到1918年病毒的遺傳痕跡。」 「在過去的102年中,每一次人類感染甲型流感都是源於1918年流感的那一次引入。」
歡迎來到大流行時代
到目前為止,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是20世紀和21世紀迄今為止最致命的流感暴發,但它並不是唯一一個有資格成為大流行病的國家。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了第一批季節性流感疫苗,流感病毒也被證明具有一些出乎意料的致命基因技巧。
在正常的流感季節,疫苗科學家可以追蹤最活躍的病毒株,並生產出可以防止人流感病毒每年變化的疫苗。但是每隔一段時間,來自動物界的病毒基因就會進入混合狀態。
陶本伯格說:「如果一隻動物同時感染兩種不同的流感病毒,也許是一種來自鳥類的病毒,另一種是來自人類的病毒,那麼這些基因可以混合併匹配,從而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病毒。 」
這就是1957年發生的事,當時是一種H1N1病毒的1918年流感與另一種禽流感交換了基因,使我們成為H2N2大流行病,在全球造成一百萬人死亡。1968年,又發生了又一次所謂的「香港流感」,這是一種H3N2病毒,造成數百萬人死亡。
2009年所謂的「豬流感」大流行有更深的背景。當人類感染1918年的大流行性流感(最初是禽流感)時,我們也將其傳染給了豬。
陶本伯格說:「 1918年流感的一個分支永久適應豬,並成為豬流感,這種病毒在1918年以後每年在美國的豬中都可見到並傳播到世界各地。」
Taubenberger說,2009年,一株豬流感與人類流感和禽流感交換了基因,產生了一種新的H1N1流感變種,「比起長時間以來,更像是1918年」。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使約30萬人死亡。
綜上所述,如果在1918年和1919年的大流行中有50至1億人死亡,而在隨後的季節性流感和大流行暴發的世紀中,又有數千萬人死亡,那麼所有這些死亡都可以歸因於該國的一次偶然發生。非常成功和頑固的1918年病毒的人類。
陶本伯格說:「 102年後,我們仍生活在我稱之為'1918大流行時代'的時代,我不知道它會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