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靚仔講知識,關注我,每天都會用心給大家分享有趣事件,感謝您的收看!
從外層空間看地球,我們的地球是一個非常光滑的球體,實際上我們的地球表面有著不同的地形分布,高低起伏,地球的最高點是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而最低點是馬裡亞納海溝,最深約-10929米,兩者之間的相對高差約為19773米,或約為20千米,但這一距離相對於地球平均6371千米的半徑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們在遙遠的太空看地球,表面看上去非常平滑,高低落差很小。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積,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對人類而言,我們所看到的地球表面,是一個地形豐富的世界,高聳險峻的山脈,平坦開闊的平原,狹窄陡峭的裂谷,等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五種基本地形類型,海底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海嶺等地形類型,它們的形成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外力作用而言,陸地地形主要受水流、風力、冰川、生物、光照等外力的影響,其外力作用形式十分豐富。而且在海底,因為上面覆蓋著海水,所以外力的作用就會小得多,沉積作用就會體現得更多。
假如一個區域正好位於海陸交界地區,那麼在漫長的地質時期裡,很有可能會發生陸上的變化,塑造出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這就是位於北美洲加勒比海燈塔暗礁上的大藍洞。大藍洞穴的經緯面約為北緯17.3°,西經87.5°,位於中美洲國家貝里斯東部的大洋中,距貝里斯海岸約96千米,有一組石灰巖暗礁,稱為燈塔暗礁(lighthouse reef),附近也有許多類似的堡礁,它們被稱為美洲中東部海岸堡礁,是世界上僅次於澳大利亞大堡礁的一個大型堡礁群。
在這片堡礁群落的燈塔暗礁中部,可以清楚地看見淺藍色的海面上,有一個深藍色的巨大洞穴,洞穴的直徑約為30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藍洞,令人驚奇的是,洞穴出現了非常完美的圓形,並且與環礁相交,洞口與環礁相交,看上去像一個巨大的花環。大藍洞洞深約123米,洞內鐘乳石群、石筍等錯綜複雜,有的長可達10多米,蔚為壯觀,因此,大藍洞也成為眾多潛水愛好者探險的好去處,每年吸引著大批潛水愛好者前來觀光。
那完美的藍色巨洞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大藍洞穴的形成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過程:首先,巴哈馬群島附近的燈塔暗礁海域是一個巨大的石灰巖臺地,大約形成於1.3億年前,當時應該處於淺海環境中,大量海洋沉積物不斷堆積,形成了較厚的石灰巖。如果這個區域一直處於海底,那麼石灰巖就會變得越來越厚,並且不可能形成藍洞,接下來,就是第四紀冰期,距今約兩百萬年,因為當時全球氣候非常寒冷,冰川分布在地球的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那時全球冰川的數量遠遠超過現在的數量。
因為大量的地表水以冰川形式存在,使海面下降,大藍洞所在區域的石灰巖層露出海面,變成了陸域,或海陸交界的區域,隨後在外力的溶蝕作用下,開始溶解侵蝕石灰巖,逐漸形成洞穴、暗河、石筍、鐘乳石等喀斯特地貌景觀。而且洞穴發展到後期,由於洞穴內空間越來越大,上部巖石逐漸失去支撐力,最後洞穴頂部巖石塌陷,如果在陸地上形成「洞穴」景觀,大藍洞實際上是一個具有完美形狀的洞穴。最終,第四紀冰期結束了,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這個地區再次被淹沒在海平面之下,大量海水注入到坑洞中,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的「大藍洞」。
今天的「靚仔講知識」就到這裡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有趣事件,關注我,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味,你的點讚、分享、收藏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