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蝕地貌的典型代表,從石林、溶洞、暗河到天坑

2020-10-18 地理沙龍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通常是指具有顯著特徵的地表形態,通常具有特定的地貌特徵,具有很強的辨識度,地貌通常具有特定的形成條件和區域分布。地貌的形成通常是由於地表外力作用的結果,具體可以分為侵蝕地貌和沉積地貌兩大類,之前我們已經介紹了峽灣地貌和黃土地貌,今天我們來聊聊更為人們熟知的地貌類型:喀斯特地貌。

分布廣泛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蝕能力的水(自然界的水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溶蝕能力)對於可溶性巖石(大多是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從而形成的地表以及地下形態的總稱。自然界中的水一般都溶解有二氧化碳,呈現一定的弱酸性,對於可溶性的巖石,包括碳酸鹽類巖石、硫酸鹽類巖石和滷鹽類巖石等會產生化學反應而使巖石溶解於水中。地球表面的可溶性巖石分布面積大約佔陸地面積的10%,所以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廣泛分布的地貌類型

巖溶地貌示意圖

石灰巖是可溶性巖石的最主要類型,從成因來看屬於沉積巖,主要形成於淺海沉積環境,可分為生物沉積、化學沉積和次生沉積三大類,生物沉積形成的石灰巖中含有大量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於石灰巖的溶蝕作用需要水,所以喀斯特地貌多分布在氣候相對溼潤的地區,喀斯特地貌最初的命名來自於歐洲克羅埃西亞伊斯的利亞半島北部的喀斯特高原。

中國喀斯特分布圖

喀斯特高原的巖石主要是有石灰巖組成,在長期的外力作用下,該地區形成了廣布溶洞、窪地、石林、石芽、落水洞、地下暗河、盲谷等地表形態,從而命名為喀斯特地貌。在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其中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是我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區,主要是因為組成雲貴高原的巖體多是石灰巖,加上我國西南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流水溶蝕作用強烈。

雲南路南石林

最初在淺海等沉積環境中形成的石灰巖多是呈水平分布的,後來由於地殼運動而抬升而露出水面,形成由石灰巖覆蓋的陸地表面,如果剛好位於溼潤地區,就會發生流水的溶蝕作用,逐步形成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發育也有一個過程,在不同發育階段,我們會看到不同的地表景觀,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初期,流水會順著石灰巖的節理(裂隙)開始溶蝕,形成溝槽,大片的石灰巖層被溶溝分開形成石柱和石筍,比如我國雲南昆明的路南石林。

貴州雙河溶洞

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中期,隨著流水溶蝕作用的不斷加強,溝槽不斷的向地下侵蝕,深度超過100米後形成落水洞,流入落水洞內的水進入地下水,並發生橫向侵蝕,形成溶洞和暗河等景觀。隨著時間推移,溶洞和暗河的規模不斷擴大,有的地下暗河長度可以達到幾十甚至上百公裡,溶洞內形成各種景觀,如鐘乳石、石筍和石柱等,比如我國貴州省綏陽縣的雙河溶洞、廣西省桂林的七星巖等都是著名溶洞。

重慶小寨天坑

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後期,隨著流水在地下巖層中不斷的進行溶蝕,使得地下溶洞的空間越來越大,最終無法承受上方的巖層重量而發生坍塌,在地表保留部分形態,形成天坑、天生橋、坡立谷、峰林等景觀。比如我國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貴州興義市萬峰林、廣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景點,喀斯特地貌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都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

廣西桂林山水

相關焦點

  • 「天坑」景觀通常是喀斯特地貌發展到哪個階段的產物?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地貌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常具有典型特徵和特定的分布地區。常見的地貌包括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峽灣地貌、冰川地貌等等。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
  • 我國貴州省的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類型的喀斯特景觀?
    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巖溶地貌」,主要是通過外力中的流水作用,對於可溶性巖石,主要是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也就是通過化學反應溶解石灰巖,從而進行侵蝕,這種地貌最初發現於歐洲克羅埃西亞伊斯的利亞半島北部的喀斯特高原,所以命名為「喀斯特地貌」,由於全球地表的可溶性巖石的分布面積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0%,所以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分布十分廣泛的地貌類型。
  • 微專題:喀斯特地貌
    典型地區:中國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從熱帶到寒帶各種喀斯特地貌類型齊全。喀斯特地貌的發育也有一個過程,在不同發育階段,我們會看到不同的地表景觀,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初期,流水會順著石灰巖的節理(裂隙)開始溶蝕,形成溝槽,大片的石灰巖層被溶溝分開形成石芽和石林,比如我國雲南昆明的路南石林。
  • 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天坑:重慶奉節小寨天坑,坑口直徑達622米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各種形態面貌的總稱,我們所生活的地球表面形態是千姿百態、各種各樣的,這些地貌都是受到內力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地貌的形成過程中,內力作用總是讓地表變得趨於崎嶇;而外力作用總是讓地表變得趨於平坦。世界上有許多典型的地貌類型,比如黃土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峽灣地貌等。
  • 世界上最長的暗河:龍橋暗河,從奉節至恩施總長度為50千米
    徑流可以分為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暗河屬於地下徑流,也可以稱為「伏流」,暗河往往出現在石灰巖喀斯特地貌廣泛分布的地區。由於石灰巖的水溶性特徵,在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石灰巖發生流水的溶蝕作用,從而形成溶洞、暗河等地下景觀,石灰巖是世界上廣泛分布的一類沉積巖,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區,暗河也是極為常見的地理事物。
  • 玩轉地理 |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考點匯總
    形成條件:(1)具有流動的水(最好是溼熱氣候可以加速反應)(2)巖石具有可溶性(大多數是碳酸類鹽和硫酸類鹽,例如:石灰巖、白雲巖、泥灰巖)(3)水的溶蝕作用典型地區:中國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從熱帶到寒帶各種喀斯特地貌類型齊全
  • 樂業天坑喀斯特溶洞考察 | 活動招募
    「喀斯特」原是伊斯特拉半島上一座石灰巖高原的地名那裡發育有典型的巖溶地貌由此「喀斯特」成為巖溶地貌的代稱中國是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從熱帶到寒溫帶從溫潤區到乾旱區各種喀斯特地貌類型齊全包羅萬象中國
  • 【專題歸納】關於巖溶地貌你應該掌握的地理知識
    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滷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喀斯特地貌受巖石透水性、流水作用和氣候影響。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幹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裡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
  • 廣西喀斯特,究竟藏了什麼驚天的秘密?
    因其發育有典型的巖溶地貌後人就將「喀斯特」作為巖溶地貌的代表我國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上後來由於地殼運動而抬升露出水面形成由石灰巖覆蓋的陸地表面如剛好位於溼潤地區,就會發生流水溶蝕作用從而逐步形成喀斯特地貌
  • 新疆首次發現鹽溶喀斯特地貌!在全國範圍內都罕見
    >「這個天坑最初也許是一個小的跌水和漏鬥,大量的鹽分被地表水溶蝕後,最終被地下水系統帶走,跌水和漏鬥不斷塌陷,最終形成了石林景觀。」無論是成分構成還是形成時間,都與南方地區的喀斯特地貌有很大區別。」關於喀斯特地貌溶洞是可溶性巖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溶洞的形成一般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可溶性的碳酸氫鈣。
  • 奇秀山水靈石,古樸山裡人家;神秘天坑暗河,壯觀花海石林
    它是我國長三角地區石林分布面積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景區內大多是石灰巖質山體,在造山運動、巖溶侵蝕、雨水衝刷以及自然風化等大自然效應的作用下,形成了體量非常豐富,形態非常逼真的石林及石林群。所以花海石林的風景可以用20個字概括:奇秀山水靈石,古樸山裡人家;神秘天坑暗河,壯觀花海石林。丫山是中國風丹原產保護地域,著名的「牡丹之鄉」。
  • 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中國五大造型地貌讓外國人都驚訝
    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造物主為中華兒女精雕細刻了許多天然的屏風,喀斯特地貌為我國的旅遊業帶來無限生機,並且我國喀斯特地貌類型性多樣,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寶貴財富。
  • 貴州的雲龍洞,天然的喀斯特溶洞,這樣的喀斯特地貌不常見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貴州鎮遠市,當我們到達了貴州鎮遠是不得不提的就是當地有一個景區,它的名字叫做雲龍洞,雲龍洞現在也是桂林山水新24景的其中之一,我們如果來遊覽桂林山水的話,一定不能錯過的地方就是這個雲龍洞,在我國十分出名的喀斯特地貌溶洞,來到這裡你們才能更近一步的領略到桂林山水到底哪裡千奇百怪了
  • 高中地理:中國五大地貌介紹
    中國的五大造型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巖地貌、張家界地貌、岱崮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 地貌專題綜合精講(答學生問)
    溼熱氣候地表水、地下水流量大,故喀斯特作用最強,反之,乾旱高寒區喀斯特作用很弱。在地殼長期穩定、河流切割較深的可溶性巖石分布區,包氣帶地下水以垂直運動為主,可形成極深的落水洞。淺飽水帶地下水以水平流動為主,常發育溶洞、暗河。過渡帶地下水位隨季節升降。承壓水帶的地下水活動受地質構造控制,可發生深部喀斯特。
  • 湖南「古丈紅石林」,是全球唯一在奧陶紀形成的紅色碳酸鹽巖石林
    中國碳酸鹽巖分布圖沉積巖是指地表的巖石在外力,包括流水、風力、溫度、生物等作用下,導致其理化性質發生變化,並在經歷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下形成「沉積巖」,常見的沉積巖包括礫巖、砂巖、頁巖和石灰巖。
  • 金秋九月,雲南旅行第一站——石林
    金秋九月,到雲南旅行。第一站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林。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雲南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佔地400平方公裡,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 石林是雲南的著名旅遊景點。1982年,石林被命名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8年被命名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16種地貌——地貌大全(精品收藏)
    主要發育於侏羅紀到第三紀, 產狀水平或緩傾斜的紅色陸相地層中。以中國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的丹霞山為典型。具頂平、坡陡、麓緩的形態特點。丹霞地貌的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它使部分紅層變形,並將盆地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