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天坑:重慶奉節小寨天坑,坑口直徑達622米

2020-10-18 地理沙龍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各種形態面貌的總稱,我們所生活的地球表面形態是千姿百態、各種各樣的,這些地貌都是受到內力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地貌的形成過程中,內力作用總是讓地表變得趨於崎嶇;而外力作用總是讓地表變得趨於平坦。世界上有許多典型的地貌類型,比如黃土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峽灣地貌等。

重慶小寨天坑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地貌類型,在世界上分布非常廣泛,在我國的西南地區雲貴高原就有廣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地區我們通常能看到溶洞、暗河、峰林、天生橋、天坑等景觀。

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圖

天坑是喀斯特地貌當中,地下的溶洞和暗河不斷的發育,使得地下的巖石被不斷的溶蝕,使得地下的空間越來越大,最終上方的巖石由於重力作用而崩塌,形成具有巨大的容積,四周陡峭而圈閉的巖壁,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輪廓地形,就像是我們生活當中理解的一個巨大的坑。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天坑有78個,其中三分之二位於我國境內。

重慶天坑分布圖

世界上有很多的天坑,比如我國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就是建設在一個天坑地貌的基礎上,天坑四周高中間低的形態,剛好可以用來安放這個「大鍋」。但是這個天坑並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世界上最大的天坑也在我國境內,它就是位於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坑深666米,坑口直徑為622米,坑底直徑為522米。

小寨天坑位於距奉節縣城91千米的荊竹鄉小寨村,重慶地區是我國喀斯特地貌廣布的地區,其中以武隆喀斯特地貌為代表,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深切型峽谷的重要代表,主要發育有溶洞、天生橋和天坑等喀斯特地貌景觀。小寨天坑地處的重慶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大,常年的流水侵蝕作用,使得地下的溶洞暗河越來越大,最終引起巖層塌陷而形成地質奇觀。

航拍天坑

小寨天坑坑壁有兩級臺地,位於300米深處的一級臺地,寬2至10米;另一級臺地位於400米深處,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小寨天坑是地下河流的一個天窗,站在坑頂往下看,懸崖峭壁,令人眩暈;而站在坑底往上看,只見一片如圓盤狀的藍天,有坐井觀天之感。

小寨天坑底部視角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有3個超級天坑,全都在中國境內,你知道在哪兒嗎?
    我國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環境,造就了很多的天坑,在目前發現的天坑之中,我國的天坑數量佔據了三分之二。而在所有的天坑之中,深度和寬度均超過500米的天坑被稱為超級天坑,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大超級天坑面世,它們都位於我國境內,你知道它們都在哪兒嗎?
  • 重慶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景點,深達666米,在一個村子中
    而在我國如今的很多景區發展上說,一些自然景點的出現無不是讓遊客是嘆息自然的魅力,也是能感覺到許多的景點是非常的獨特,這也是很令人所不可想像的,所以就介紹一處我國本身就是難以想像的一處景點,它其實在很多的時候,也是能很好的看出其實際的價值之處,在對本地的旅遊發展上說也是意義重大的。它就是小寨天坑。
  • 中國第一天坑:寬622米,比上海中心大廈還高34米,還在不斷擴大
    在世界上有很多未知的洞穴,有些被稱之為天坑,幾乎每一座天坑都帶有非常濃厚的神秘色彩。目前世界上被確定為天坑的地方多達80餘個,不過一大半都來自咱們中國。在國內的眾多天坑中有一座可堪稱中國第一天坑,因為其寬度達到了622米,深666.2米,比我國第一樓高上海中心大廈還高34米,就連坑底的直徑也達到了522米。從坑口向下望去,根本一眼望不到底,並且這座天坑還在不斷擴大。這裡就是奉節縣的小寨天坑。雖然說了這座天坑的名字和所在的地方,但相信很多人依然一頭霧水,並不知道在什麼地方。但如果說重慶,你肯定就不會陌生了。
  • 奉節旅遊將有升級版:引資120億打造九天龍鳳景區群
    天坑地縫位於奉節縣興隆鎮小寨村。據介紹,世界上最大的小寨天坑是一個碩大無比的巖溶漏鬥。坑口地面標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徑622米,坑底直徑522米。坑底幽靜,可以仰視藍天,即所謂的「坐井觀天」,別有一種滋味。小寨天坑當稱「天下第一坑」,屬當今世界洞穴奇觀之一。天井峽地縫與小寨天坑屬同一巖溶系統。地縫全長37千米,寬1-500米,深4-900米,分上、下兩段。
  • 世上最大自然天坑,從坑口到坑底只要1分鐘,坑底到坑口要7小時
    引言:「世上最大自然天坑,從坑口到坑底只要1分鐘,坑底到坑口要7小時」歡迎收看本期本期內容,小編在此感謝觀眾大大們的賞臉,小編致力於傳播最優質的旅遊內容,讓你足不出戶,看遍世界!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大自然又一讓人瞠目結舌的偉大作品,那就是重慶市奉節縣境內的「小寨天坑」!小寨天坑不管是在深度上還是容積上,都超過了曾經霸佔世界第一深坑的美國的阿里西波天坑,因為小寨天坑也成為了世界上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大天坑。
  • 樂業天坑喀斯特溶洞考察 | 活動招募
    「喀斯特」原是伊斯特拉半島上一座石灰巖高原的地名那裡發育有典型的巖溶地貌由此「喀斯特」成為巖溶地貌的代稱中國是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從熱帶到寒溫帶從溫潤區到乾旱區各種喀斯特地貌類型齊全包羅萬象中國
  • 「天坑」景觀通常是喀斯特地貌發展到哪個階段的產物?
    常見的地貌包括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峽灣地貌、冰川地貌等等。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一種非常常見和獨特的地貌類型,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廣泛的分布,在我們國家分布也非常廣泛。
  • 中國第一「坑」,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溶洞,就在我國重慶
    今天旅行君想和大家聊得是被稱為世界上最美景觀的天坑地縫。天坑地縫位於重慶奉節,全長為37公裡左右,由小寨天坑和天井峽地縫這兩個部分組成。天坑在地理學上被稱為「巖溶漏鬥」, 小寨天坑是目前世界上被發現的深度最深、容積最大的一個巖溶漏洞,是世界著名的洞穴奇觀之一。
  • 「十萬山東人遊重慶」自駕活動走進「三峽之巔 詩『橙』奉節」
    齊魯網重慶8月21日訊8月19日,「十萬山東人遊重慶,魯渝一家親,自駕心連心」自駕採風宣傳活動走進第三站——重慶市奉節縣。奉節文旅委相關領導為來自山東15家優質自駕俱樂部、電商及多家主流媒體代表推薦當地旅遊資源,隨後全體人員前往白帝城景區參觀考察。
  • 廣西羅城一處地表塌陷 是天坑還是漏鬥未有定論(圖)
    追蹤  它兼備天坑和漏鬥特徵  「天坑」是巖溶地區的喀斯特地貌,但它的名稱並不是傳統的稱謂,而是多年前國內地質專家,在隨著世界第一天坑「重慶小寨天坑」、世界第二天坑「樂業大石圍天坑」等陸續被發現後,對這一新型地貌特徵的新命名。
  • 天坑約佔地球總面積的10% 全球已確認的有78個
    古往今來,有人說這是通往未知世界的「黑洞」,有人說這是天外隕石撞擊而成,還有人說這是大地震、世界末日的前兆……事實上,經過實地調查,地質專家一致認為,這些「大坑洞」(專業術語為「天坑」)屬正常地質現象——喀斯特地區特有的地質景觀,而且在世界上分布很廣,約佔地球總面積的10%。
  • 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蝕地貌的典型代表,從石林、溶洞、暗河到天坑
    由於石灰巖的溶蝕作用需要水,所以喀斯特地貌多分布在氣候相對溼潤的地區,喀斯特地貌最初的命名來自於歐洲克羅埃西亞伊斯的利亞半島北部的喀斯特高原。貴州雙河溶洞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中期,隨著流水溶蝕作用的不斷加強,溝槽不斷的向地下侵蝕,深度超過100米後形成落水洞,流入落水洞內的水進入地下水,並發生橫向侵蝕,形成
  • 遊戲中經常用來形容他人的「天坑」一詞,現實中卻是風景名勝
    2、巖層在整體上呈水平至平緩狀。 3、下部喀斯特化巖層中存在100-200米厚度的含水層包氣帶。 4、溫溼多雨的熱帶至亞熱帶氣候條件。 5、有數十萬年以上的地殼持續上升歷史。
  • 不是去讀唐詩,而是去避暑,重慶最涼爽的縣是這裡
    你可能一開始不知道重慶的東大門,可是當我說白帝城託孤你就有印象了,當我說天坑你就更知道了,這個地方就叫奉節,是重慶的下轄縣。奉節縣被稱為重慶的東大門,上榜了中國最美縣,除了白帝城託孤的故事盛傳、千古詩句的吟詠不絕,奉節縣的喀斯特地貌根本不輸於雲南、貴州和廣西,奉節的喀斯特景觀最有個性,雲貴桂的景觀以峰林絕壁突起於地面為特點,而奉節的喀斯特景觀卻位於地下,深谷、豎井和天坑,最動人心魄。
  • 世界十大最著名天坑:從瓜地馬拉城到貝里斯城
    以嚴格的地質學術語來解釋,天坑(sinkhole)是指由於水不斷侵蝕固體基巖,使地表發生塌陷形成的一個巨大的深坑,是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或者有證據證明地下河道已遷移)的一種特大型喀斯特地形。目前在世界上發現確認的天坑有80多個,以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天坑。
  • 武隆天坑唐代古驛站深三百多米 龍水峽地縫雄奇險峻秀
    中國大地上天坑地縫景觀不止一處,僅僅重慶,就有奉節天坑地縫,更有武隆天坑地縫,天坑地縫都是喀斯特地貌,有天生橋,溶洞,高峽深谷,貴州畢節的織金大峽谷,就是喀斯特地貌,還有廣元的川洞庵等等。武隆天坑地縫在全國名氣很大,因為是世界自然遺產,曾經因為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有變形金剛等電影,被人們廣為熟知。青龍天坑,神鷹天坑,因為地表水衝蝕形成天坑。站在天坑腰部棧道上,往上看,就像一個巨大的井口。
  • 【玩轉地理】重慶為啥叫「山城」?重慶的最東南西北位於哪兒?
    重慶關於河流之「最」 重慶境內最長的河流——長江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長河。自江津石漠鎮入境,經重慶主城,長壽,忠縣,萬州,雲陽,奉節至巫山縣碚石鎮出境。
  • 重慶武隆看天坑之下四合院,欣賞神奇的天生橋群,令人十分震撼
    在東西長82.7公裡,南北寬約75公裡的土地上生活著漢、廟、土、仡佬等13個民族,民族風情和自然風景相互融合。自古有渝黔門屏之稱,是千裡烏江一顆璀璨的明珠。境內分布著眾多的旅遊景點,今天就為大家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天生三橋。
  • 世界上最長的暗河:龍橋暗河,從奉節至恩施總長度為50千米
    徑流可以分為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暗河屬於地下徑流,也可以稱為「伏流」,暗河往往出現在石灰巖喀斯特地貌廣泛分布的地區。由於石灰巖的水溶性特徵,在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石灰巖發生流水的溶蝕作用,從而形成溶洞、暗河等地下景觀,石灰巖是世界上廣泛分布的一類沉積巖,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區,暗河也是極為常見的地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