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打開了另一片視野——讀《在美國上小學》有感

2020-12-25 亂七八九糟

在我們身邊,常常被動或主動地分享到一些外國教育的利好信息,如德國奶奶和中國外婆的教育PK,如美國學校從來不公布孩子分數而中國教育卻赤裸裸地排名,如日本孩子大冬天不穿衣服練體質而中國孩子捂得嚴嚴實實卻體質不如人……首先申明,我並沒有崇洋媚外的心態,我一直認為,各國教育理念必存長短之處,只有揚長避短,學人和己之優利,才能真正發揮教育的作用。

我也困惑——

國外的教育到底是什麼樣的?有沒有一本書真實記錄下中美教育的差異化,聽清楚,我們需要的是真實、全面的記錄,圖文並茂那是更好,讓我們有如身臨其境。

中國的教育也有可取之處,畢竟高考是目前國內人才選拔最公平的機制,而學校教育體制也不是一人一力所能轉變的,而孩子教育的關鍵其實不是學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

有沒有最直接有效的學習參考?讓我們把外國好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用在家庭教育上,讓教育也來一次中西合璧。

面對陳丁鴻老師呈現給大家的《在美國上小學》這本書,可以說我不是讀完的,而是啃完的,是那種細嚼慢咽的啃。此書講述的是陳老師培訓兒子Leo這些年「東奔西跑」的小學生活經歷,讓我們一同深度接觸中美兩國不同的小學教育。

陳老師認為:中國的小學教育側重系統地傳授基礎知識,紮實地培養基本的學習技能,縝密地訓練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熟練應對老師的各種方法。美國小學的教育則重在讓孩子擁有自立的能力與負責任的精神,培養孩子對於社會的適應能力,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從而去適應社會、適應現實、適應生活。

如上所述,美國小學的教育注重適應能力的培養,所以本書開頭第一章便分享了關於「教孩子學會生活」的主題。在針對小學提出了六項任務,其中第一條增進兒童的身體健康與發展兒童的強健體格,第二條增進兒童的心理健康與發展兒童的健全人格。如何將這些籠統的目標與實際結合的呢?美國小學無處不在的品德教育。這讓我想起了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的「德行」科,排第一位。品德教育不是美國小學教育中的一門課,而是用很多特別的方式傳遞每個人應具有的價值觀,比如一棵樹,樹的枝椏分別是榮譽、慈悲、奉獻、尊重、責任心和活力。而這些都是孩子引以為榮的品德,面對艱難險阻的勇氣,面對生活學習的樂觀。

童子軍,這個詞在我們的爺爺奶奶那輩中,也許並不陌生,可我們的下一代壓根就無法解除這個詞了。可在現在的美國小學教育中,童子軍成了具有優良品格小公民的代名詞。專門有個組織,不同於學校,童子軍的座右銘是做最好的自己。一般是由家長志願者組織,這個組織有手冊、有徽章,有統一制服,定期開展訓練遊戲和競賽項目,鍛鍊孩子的解決問題和應對生活的能力。

引導孩子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這是公認的教育。在國內,有條件的學校有自己的圖書館,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去社區圖書館,老師會定期推薦適合孩子年齡的讀物,小學三年級之後不再已記背為主,而需要閱讀理解和文字表達能力。這閱讀是美國小學的作業,每天必須完成30分鐘的閱讀,為了給孩子挪出閱讀時間,又不影響體育鍛鍊,布置作業會相對少些。一旦多數孩子因為作業不能完成而影響了閱讀,或許等待學校和老師的可能就是家長委員會的建議信。在低年級便開設閱讀寫作課,會讓孩子寫讀後感。

一聽到讀後感,可能大人都會頭疼,看書就算了,還要長篇大論地寫感想,太煩人了。可美國小學的讀後感要求並不高,不需要完成一篇獨立的文章,而是針對一些問題進行回答。這一點,家長可以從孩子低年級開始借鑑。只要孩子看了書,動了腦子,都可以回答這些簡單模式的問題,如你為什麼選擇這本書,你對本書的評價如何(五顆星,孩子根據書在心中的分量給星星數),主人公有哪些,請描述下主人公。孩子雖然回答這些問題很簡單,但堅持去做,長期以往,其實就可以串聯成一篇文章。從簡單開始,讓孩子養成閱讀而後有感的學習思路。

可是又有家長質疑,孩子作業都做不完,哪有時間閱讀?這是我們共同面對的問題。撇開作業量不談,我們家長該怎麼為孩子創造閱讀的時間和養成習慣呢?最關鍵的前提,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完成作業一定是事半功倍。

那麼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在第二篇章就談到了這個現實的話題。

有幾個細節,不分主次地總結分享至此:

1、每個教室有自己的主題,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布置。每天不同的課程可能需要到不同的教室去。(一般在小學高年級中展開這種「走班」式上課。)

2、周末沒有作業,考試成績保密。如果孩子們之間彼此問成績,可能會受到老師懲罰。因為老師不希望考得不好的同學受到大家的歧視,從而打擊他學習這門課的自信心。當然,有一點和中國教育是一致的,希望家長能配合學校,一起來監督自己的孩子放學後能按時、獨立、高質量的完成作業。有意思的是,美國小學對於不同年級的家庭作業有時間規定,四年級要求40分鐘作業,30分鐘閱讀,五年級要求50分鐘作業,30分鐘閱讀,越低年級,作業時間和閱讀時間遞減。

這裡,讓我想起孩子幼兒園的班主任王老師,她不像別的老師,她們的幼兒園也不像別的幼兒園,幾乎每天都會安排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作業。她主張偶爾一周一次的安排少量作業,幾分鐘完成,而且大班仍屬於學前班,沒必要過早的背上書包,下學期可以考慮背書包,讓孩子慢慢過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雖然美國小學的課堂作業比較少,但課外興趣班的學習研究項目較多,也會有一些作業。說到成績保密,也不是完全保密。比如每張試卷上會有一個分數,分母代表總分或者題目總數,瘋子代表哈子的分數或是做對的題目數,另外還有一個百分數,意味著孩子的成績在百分之多少的孩子前面。

3、每天都有體育課。這一點,好像我們的小學還做不到。

4、英文學習由淺入深,最需要堅持的是閱讀的積累。書中提到,英語學習有自然拼讀法,剛剛學習語言文字的小孩子去讀,去感知,看字讀音,聽音寫字,不從音標學。當然,年級越高,語法等會加深難度。

此書通過真實全面地展現美國小學的現狀,讓我們直觀清晰的了解哪些是我們家長需要改進和學習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去承擔起孩子教育的責任。

感謝此書,為我打開了另一片視野。

相關焦點

  • 錢佳楠:英文寫作可以打開我中文寫作的視野
    今年一月,在紐約中城一個文學活動上見到錢佳楠,那個小會議室是紐約亞裔寫作者聚會的地方。活動結束後,錢佳楠跟著幾位紐約文學愛好者一起頂著寒冷出門覓食,錢佳楠說,在紐約的好處是逛街,和各種美食。辭去了上海的教職後,錢佳楠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創意寫作班讀書,她的長篇小說《不吃雞蛋的人》則剛剛在中信出版社出版。
  •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五)——讀《瓦爾登湖》有感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五)——讀《瓦爾登湖》有感 2020-12-11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舊書院學員讀《國學概論》有感(第7篇至第12篇)
    諸如種種,太炎先生均向我們一一道來,我們不得不嘆服太炎先生治學的嚴謹和求實,他將晦澀難懂博大精深的國學用我們能理解的語言向我們這些普通大眾普及。感謝太炎先生的良苦用心!感謝清風老師的熱情推薦!我感覺自己若能循著清風老師傳播正統文化之道的指引,一定能夠衝破原先的思想禁錮,實現自己的思想解放和認知自由。
  • 視野造句和解釋_視野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視野(shì yě),名詞。視力所及的範圍。[茅盾《白楊禮讚》:「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侯寶林《〈優語集〉序》:「讀了他的著作,使我開擴視野,增長識見。」]視野參考例句:1、專題講座內容豐富,視野開闊,論述精邃。2、這學期的校際學術交流活動,相信有助於增廣學生視野。
  • 【好書大家讀】讀《沒有任何藉口》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沒有任何藉口》有感 2020-06-09 0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錢與人心——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金錢與人心——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法國作家朱爾斯·勒納爾認為,人與野獸區別不過在於:人為金錢而擔憂。我本並不認同,但當我讀完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後,我深有體會。金錢到底能將人心腐蝕到何等地步呢?文中的菲利普夫婦因于勒大肆揮霍家產,不惜將自己這個親弟弟趕去美洲,卻因聽說于勒在美洲賺了一大筆錢,又望眼欲穿地盼他回來,後來于勒淪為流浪漢,菲利普夫婦立刻變臉,一面發狠地唾罵他,一面果斷地帶著一家老小遠離了這個「危險」。
  • 暑假讀後感:讀《花婆婆》有感
    《花婆婆》是美國作家芭芭拉·庫尼的代表作。讀了這本書之後,你會感嘆:原來圖畫書也可以描繪一個人波瀾萬丈的人生。這是一個倒敘的故事——一位風燭殘年的老婆婆告訴讀者:當她還是一個名叫艾莉絲的小女孩時,常常坐在爺爺的腿上聽他講故事。每次爺爺講完故事,艾莉絲就會說:「爺爺,我長大以後,要像你一樣去很遠的地方旅行。當我老了,也像你一樣,住在海邊。」「很好,」爺爺笑著說,「但你一定要記得做第三件事,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的事。」很快,艾莉絲長大了。
  • 暑假讀後感:讀《小房子》有感
    《小房子》是美國作家維吉尼亞·李·伯頓的作品,這本書於1943年,為他贏得了第一個凱迪克獎,而且是金獎。《小房子》問世已經六十多年了,每當人們提及這本書,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對現代文明快速發展的擔憂。在這個故事裡,小房子本來是坐落在山崗上的,它自由自在地看風景,看日月星辰,看春去冬來。可是有一天,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上開來了鏟車,在鋪滿雛菊的山崗上挖開了一條路。接著,有汽車開來開去,出現了商店、加油站……慢慢的,小房子周圍高樓林立,還通了高架列車。於是,小房子只有中午才能看見太陽,晚上再也看不到星星和月亮了,它很難過,也很孤獨。它不喜歡住在城裡。
  • 讀西尾維新《少女不十分》有感(上)
    在最初的時候,這篇文章的標題是「我與西尾維新」,當時我打算寫一寫最近讀過的幾本西尾維新的小說,以及之前看的物語系列的動畫。
  • 12月最後一次點讀筆介紹美國幼兒啟蒙英語、美國小學英語的唯一指定點讀筆,會說話的聖誕禮物快快請回家吧
    好多孩子因為使用本書和配套的美語之路點讀筆,在英語學習上明顯的自信了,進步了,我們來聽聽這幾位孩子媽媽怎麼說?「孩子07年的,16年3月份開始接觸美語之路《美國小學英語》,作為課外拓展教材。入手後,用點讀筆點讀、跟讀、復讀、通讀,我們發現,使用點讀筆可以使孩子在學英語的過程中全神貫注,增加注意力。
  •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2020-06-14 0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芳菲文藝】詩心要有頑童心 讀李良甫著《遠方有一片美麗》有感...
    ——八旬翁劉沂生題青州書法家陳文玉先生賜書四尺對開橫幅重慶書法家劉友老師題贈詩心要有頑童心讀李良甫著《遠方有一片美麗》有感王永建/文新詩是什麼?新詩寫作要有意境,詩情畫意,儘管新詩無嚴格的韻律,但能在詩中押上韻,讀起來才更朗朗上口,抑揚頓挫,富有傳承古詩的韻,又有所創新。筆者曾在鐵觀音的茶源當茶農,又去尋找詩與遠方,尤其試圖寫出有震撼力的新詩,於是,讀詩,探討詩,研究各種詩體的創作技巧。江蘇作家李良甫在《遠方有一片美麗》詩集裡有一首《詩是什麼》,寫下了如此佳詩;「詩是什麼,茫茫夜空中的星星。
  • 讀《狼國故事》有感
    讀《孤兒的新生——狼國故事》有感南安市第二小學五年一班 黃雯萱指導教師:戴紹碧親愛的同學,你讀過凌嵐老師所著的《狼國故事》嗎?今天,就讓我和大家分享下這個故事吧!當大家一聽到這個題目,可能心中就會嘀咕——「狼國,是什麼意思?難道狼也跟人類一樣擁有國家嗎?」帶著這個疑問,讓我來給大家解開這個謎團。這是一個發生在雅利安大草原上「孤兒」在苦難中茁壯成長的故事。小公狼柯勒還沒成年就喪失了自己的所有親人成為一個「孤兒」。
  • 讀《旋轉在石磨上的歲月》有感
    原標題:走慢點,等等我們的靈魂——讀《旋轉在石磨上的歲月》有感 劉傑人生在世,好多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譬如我和楊華先生的邂逅和得到他的大作《旋轉在石磨上的歲月》,就是最好的例證。2019年初夏,我應靜寧文聯邀請,參加一個採風活動,竟然毫無徵兆地和楊華重逢了。他高興地握著我的手,詢問幾個熟知朋友的情況,之後又籤贈我一本他的散文集《旋轉在石磨上的歲月》。楊華在自序中這樣寫道:「放棄,意味著收穫!放棄的,是喧囂,是紛擾,是煩累;而收穫的,則是一種簡單,一種率真,一種平淡。
  •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相信這本經典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大多數人都讀過,但是每個人讀文感受不一樣,你是懷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情閱讀這本書的?也許大多數人都認為文學名著所代表的定義是「枯燥」。其實「文學」顧名思義就是有知識含量,值得一讀的書;而「名著」顧名思義就是有品讀價值,必看的書。
  • 【好書大家讀】讀《卜算子•詠梅》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卜算子•詠梅》有感 2020-06-10 03: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抒我讀」投稿|​讀《沉默的巡遊》有感
    讀《沉默的巡遊》有感 東野圭吾是日本最著名的推理小說作家之一,中國人最熟悉的東野圭吾作品大概要算《嫌疑人X的獻身》了,而這本《沉默的巡遊》與之同樣屬於「神探伽利略系列」。故事的主角主要人物包括帝都大學物理系教授湯川教授,男刑警草雍俊平,女刑警內海薰以及形形色色涉及案件的人物。
  • 【免費領取】全套美國小學英語教材Treasures+Science+Math
    輕鬆領取美國小學英語教材全套Treasures+Science+Math方式:1.關注華盛智博(hsedu0713)微信 2. 轉發該文章至您的朋友圈3.轉發截圖到華盛教育公眾微信並回復「美國小學教材」完成以上三步,我們會把全套教材連結分享給您,您可以下載或保存到電腦上,隨時隨地跟您的孩子一起學習系統自動回復,若出現網頁錯誤或密碼錯誤等情況請大家不要著急,可以通過微信聯繫小編(微信號:mail374774128)或撥打電話010-82133374,小編一定儘快解決,另因人數較多請大家耐心等待註:本次分享為e-book
  • 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其實是家庭和視野的較量
    以上這些言論,我們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統稱為「酸葡萄心理」。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小時候,在家門口讀一所普通的小學,真的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整整玩了六年。那時候小升初,北京還沒有現在的「鎖區」政策,我交了狗屎運,陰差陽錯進了海澱區大名鼎鼎的X大附中。
  • 小記者攝影課打開新聞視野
    小記者攝影課打開新聞視野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7.05 星期四     期末考試剛一結束,青島市南區實驗小學的晚報小記者們便迎來了一堂人氣爆棚、眼界大開的攝影課堂,本報青年攝影記者走進校園為小記者們普及新聞攝影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