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森林》是《叢林之書》最為成功的改編,對原著的尊崇與CG特效的完美結合,令電影將吉卜林這位文學巨匠昔日天馬行空的筆觸在光影世界中得以真切的呈現,而那極為逼真的叢林和擬人化的動物,奉獻出了一個讓人驚嘆的動物世界。
能把一經典童話講的如此深刻,適合所有在水泥叢林中缺乏身份認同的我們。也許,你總覺得自己是異類,你總覺得自己和環境格格不入,你抗拒狼群的規則卻又不得不遵守,你排斥黑豹導師的刻板教誨卻又不得不聽從,你有一個如棕熊一樣愛自由又欣賞你不同的朋友,他卻說他只是在利用你的單純和技能.你覺得危機四伏,你的周圍,有無時無刻不想撕碎你的猛虎,妖嬈魅惑卻想吞掉你的巨蟒,還有想要掠奪你的才華爬上食物鏈頂端的猩王。世界如此危險,你不屬於任何族群,不適應這個複雜又艱險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你用你的技能救了一頭小象,你才明白,你的不同是上帝對你最大的饋贈,堅持做你自己,執拗的走自己的路,哪怕反抗的是全世界也沒有關係,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做最好的你,世界,也會因你而不同。人生來就是與眾不同的,只是在成長中,盲目的遵從了狼群的規則,過於聽話的聽從了黑豹的教誨,被朋友傷心後開始放棄世界,或者被壞人迷惑,甚至屈服於權威,種種之後,迷失了自己。如果你也掙扎迷惘,來看看這部童話吧,一百多年的童話作家,早已告訴了我們答案。
原作故事的開始是人類夫妻遭遇老虎謝爾汗(謝爾汗因天生瘸腿捕獵困難,所以經常襲擊人類村莊,因而被叢林中大多數野獸鄙視,影片中為了強調正邪對立強行把謝爾汗塑造得威風八面,實在是讓人難以信服)襲擊,逃命時把嬰兒遺失,嬰兒爬到狼夫婦的洞穴,被狼夫婦收養,得名「毛克利」(意為青蛙,因其身體光滑無毛)。在狼族會議上黑豹巴希拉以一頭牡牛作為交換,加之棕熊巴魯(巴魯是教授狼崽們叢林法則的老師)作保,為嬰兒爭取到了在狼群生存的權利,暫時逃脫了老虎的追擊。在後面的插敘中又提到巴希拉之所以願意為毛克利擔保,是因為其幼年被豢養在印度宮廷中作為寵物,人類對其有養育之恩。故事甫一開始便將各角色之間的關係及性格表達清楚,相比之下影片開頭就讓人頗為失望,而且除了巴魯的形象尚算豐滿外,其餘角色均毫無特點,尤其是作為僅次於毛克利的第二主角巴希拉,既迂腐又無能,只能強作說教,大違原作之意。
遭遇猴群襲擊一節更是本片中最大敗筆,猴子王唱歌這一段讓整個電影院的觀眾都尷尬不已如坐針氈,而它扣留毛克利的理由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原作中本無猴子大王這一角色,群猴軟禁毛克利也只是因為看中了他的巧手,想奉他為領袖,這不是比猴子大王稱王稱霸的動機更為合理麼?為何非要處處強調正邪衝突,把一個好端端的少年曆險故事硬生生拔高成星球大戰一般的正邪大戰?蟒蛇卡阿在原著中也是毛克利的同伴之一,更是將其救出生天的恩人,後期還與毛克利共同探索失落的古城,解開了詛咒秘寶之謎,亦正亦邪的性格讓這個角色充滿了魅力。影片中卻簡單粗暴地被設為反角雜魚,露一小臉後便再無下文,真是可惜了寡姐的一把好聲音。原著中另一重要章節——毛克利回歸人類村莊,又被人類逐回叢林在影片中被完全刪除,更是讓人費解,毛克利在人類社會和叢林中左右搖擺,找尋身份認同感,是原作最為重要的主題,缺失了主題章節,居然還敢厚著臉皮打出「叢林之書原著改編」的大幌子吸引眼球,真是可笑之至。
整部電影基調接近黑暗,只有毛克利和棕熊在一起的時候才出現明亮鮮豔的色彩,光線溫暖和緩,處處鳥語花香,所以最喜歡這段,這也是毛克利離開狼群後最放鬆最快活的時光吧。與其說棕熊和黑豹都是毛克利的導師,不如說棕熊更像毛克利的朋友,黑豹擅長的是訓導,而棕熊則更樂於以朋友的身份和毛克利相處。好吧,棕熊也會忽悠人,這種忽悠類似於雞湯,什麼「我從不騙人……你不會被蜜蜂蜇的……你行的……」黑豹一直極力反對毛克利使用他的的「小伎倆」,在黑豹看來,不管在哪,異族總是不被認可的,總是要被驅逐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黑豹極為努力讓他成為真正的狼族。但是當毛克利利用「小伎倆」救了小象的時候黑豹一言不發但眼睛裡卻閃爍著另一種光芒,以致於最後在毛克利和老虎決戰時,毛克利被老虎擊中命門扔掉了手中的火把後,黑豹卻叫毛克利想想人類會怎麼做,像人那樣去戰鬥。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電影所要表達的靈魂本意:接納不同種族,反對種族歧視。影片最後毛克利盜取了火種想擊敗老虎,但是卻不小心把森林點燃變成了火海,這一切正中老虎下懷,老虎對著所有動物指責毛克利作為人類的一切不是,只有狼媽媽想護住這個異類兒子。然而最終老虎自己葬身火海,人類的智慧終究是佔了上峰,獸性總是獸性。
其實並非全新的故事,但是以全新的技術配以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導演,片子就非常引人注目了。基本上,迪士尼三個字,就代表了老少皆宜,當然,3D特效加上音效,某些瞬間還是著實嚇了一跳。和之前的「瘋狂動物城」相比,此片寫實度高到幾乎不敢想像都是電腦製作 的,除了主人公。如果在電影院看,注意動物的皮毛和肌肉運動的細節,我只能用嘆為觀止四個字來形容。可以對比著狼圖騰裡的真狼和此片中的CG狼,因為狼圖騰裡全是實拍,而這裡面的動物全是電腦創作出來的。這樣的視覺衝擊,也只有電影這種形式,讓人心甘情願看假的也津津有味吧!
《奇幻森林》與其前身《森林王子》的劇情並未差出許多,只是略做增改,相對更貼近了原著。但如今,長大的我們已單純不在,看著幼時伴我們喜怒哀樂的角色,除了對又一代單純的孩子們不耐煩,也僅剩下在心中感嘆一聲,「×,老美的電影CG技術真是甩了我們幾百條街」。有點悲哀,有點負面。但童話就是這樣的,它永遠不解決以後的問題,只是給你無限對於「後來」的期許。它給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建立了世界觀,但不提供方法論。比如,經典的「後來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那再後來呢?公主會變成黃臉婆,王子上了歲數也會不舉。毛格利的後來呢?他青春期發育了,有一條母狼……算了,毛格利還是永遠在我心中保持著那個英勇的小男孩的形象就好。現實已經太過殘酷,人艱不拆。若是讓單純的孩子直面這些問題,他們會成長為何般模樣?若是連世界觀都沒有建立起來,就讓小孩直接實踐方法論,恐怕其整個人生方向都是迷失的。因此,我說這部片子是「成人不宜」,它是屬於孩子們的真正的童話;因此,請不要因小孩對其中情節的執念而不耐煩,也不要對童夢予以恥笑,因為你我都曾有過年幼時光單純的夢。夢雖一去不返,但這96分鐘的朝花夕拾,至少會讓我們憶起夢中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