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每個人都經歷過,總讓人避之不及。有研究表示,癢比疼痛更讓人難以忍受。發癢的原因多種多樣,蚊蟲叮咬、皮膚乾燥、真菌感染等都會產生瘙癢的症狀,蕁麻疹也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引起皮膚狀況的疾病。
蕁
麻
疹
急性蕁麻疹
起病常較急。突然自覺皮膚瘙癢,很快於瘙癢部位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大小、形態不等。可在24小時內自行消退,不留痕跡。但可反覆發作。
慢性蕁麻疹
皮損反覆發作超過6周以上,且每周發作至少兩次者稱為慢性蕁麻疹。全身症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覆發生,達數月或數年之久,常與感染、藥物及系統性疾病有關。
其他類型的蕁麻疹
物理性蕁麻疹包括皮膚劃痕症、壓力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其他特殊類型的蕁麻疹包括膽鹼性蕁麻疹、接觸性蕁麻疹、運動性蕁麻疹、水源性蕁麻疹等。
寒冷性蕁麻疹指皮膚遇到冷的物體,包括風、液體、空氣等,導致肥大細胞活化,從而引起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而致局限性水腫的發生,在接觸部位形成瘙癢性風團和(或)血管性水腫,部分患者也會出現全身反應,如頭暈、頭痛、面色蒼白等。
進入冬季,颳風、降溫是最平常的事了,再加上冬季原本乾燥,如果皮膚養護不當,就可能會出現寒冷性蕁麻疹。
該類蕁麻疹是物理性蕁麻疹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可分為家族性和獲得性兩種
前者較為罕見,可能會長期不愈
通過治療改善體質,能減少疾病的復發
避免寒冷刺激是最佳預防方法
原 因
除此之外,引起蕁麻疹發生的因素很多,如食物及食物、藥物、感染、蟲咬、吸入物或接觸物等。通常,80% ~ 90%患者找不到真正的誘發因素。可與精神因素、內分泌改變、冷、熱、紫外線等有關,部分因素僅偶爾成為病因。
其他疾病如體內感染、結締組織病、血管炎、惡性腫瘤、肝炎等容易伴發慢性蕁麻疹。罹患某些疾病、免疫力低下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的人常為蕁麻疹的高發人群。
蕁麻疹來的快散的也快,能否置之不理?
對於蕁麻疹,很多人抱有一種僥倖心理,覺得反正很快就會消退,只是小病,不治療也無礙,這是常見的誤區。
輕度蕁麻疹雖然快起快退,但如果不控制,可能會影響心情、生活質量、工作、休息等,引起不必要的煩惱。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六周即為慢性蕁麻疹,建議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指導。
但若是較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則可出現全身症狀,比如頭暈頭痛、心悸、氣促、呼吸比較急、腹痛腹瀉等,這時候更應立即治療,否則可危及生命。
冬季預防寒冷性蕁麻疹可注意以下三點:
1注意保暖:外出時保護好容易暴露部位,避免直接接觸冷風、冷水,減少冰冷刺激,使身體遠離寒冷。
2增強機體耐寒性:天氣轉冷前可多進行體育鍛鍊,增強機體抗寒能力。或漸進增加寒冷天氣出門時間。
3出門前服用抗組胺藥:蕁麻疹比較嚴重者,寒冷天氣外出,可提前服用抗組胺藥物,症狀會輕很多。也可以隨身攜帶藥物,謹防特殊情況。
另外,蕁麻疹發作期間也要注意忌口,留心可能加重症狀的因素。儘管蕁麻疹目前沒有完全根治的方法,但經過醫生對症治療和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的護理和預防,是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症狀發生的。
溫馨提醒:如果有瘙癢情況出現,在避開過敏原的前提下,儘可能處在適宜的溫度裡,不要過冷過熱,不要自行用藥,應到正規醫院遵循醫囑,避免胡亂用藥造成其他嚴重後果。若瘙癢症狀持續發生,更應查清楚原因,積極治療,並了解自身體質,生活中避免誘因以及外界因素刺激。
版權聲明: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留言私信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及刪除,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