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山河大海,穿越人山人海,漫步鄉間小道,安頓樓宇之間;跟我一起,讓城市和美景拓寬自己的視野,用旅行和感悟填充人生的精彩,我們一直都在旅行的路上。
位於贛東北的吳源縣,毗鄰皖南、汾南、汾西,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古代徽州轄六縣之一,唐開元二十八年置府,人文主義風起雲湧,從東晉北朝一直到南宋文風盛行,以「東南鄒魯」著稱,歷經明清幾百年,徽商興盛,回鄉修築祠堂。
婺源古村是中國古代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明清時期的古祠共113座,古府共28座,古樓共36座,古樓共187座,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中的裝飾典範,在古建築中,人們把「三雕」(石雕,木雕,磚雕,水彩畫)和「徽章式」建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和諧發展的局面,在古建築中,粉壁黛瓦,屋簷下,青山隱隱,古木橋,亭臺樓閣,水泉人家。
此外,婺源古村還保留著傳統的村落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實現了和諧發展,粉壁黛瓦,屋簷下,青山隱隱,古樓,古橋,水彩畫,另外,婺源古裡還保留著傳統的村落歷史生態文化。婺源古村落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是地方歷史和地域文化的東西化,古樸的民房建築,水墨交融,村落依附於秀山水景,蜿蜒而行,充分體現出整體、自然、質樸的生態美。
實行統一規劃,古村落才有整體之美,封建家族也實現了規劃、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願望,婺源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發源地,宗法制度比較完善,為維護民族凝聚力,防止外來入侵,家族聚居,統一規劃生態家園,寓意深遠,鄉親們寄託殷切期望,在追求家族繁榮昌盛的理想之路上,構築了家鄉和諧平和的整體美。
居住在「理學文章山水幽靜」境界的源人,在建村時,最擅長以景寫文,在建築群布置時,要注意周圍環境,靠山過水,努力將建築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婺源境內群山交疊,溪流縱橫,有許多古老的村落建在山盆中,思溪村落是一座坐落在玫瑰溪邊的莊園式建築群,建村之初,寓魚(「俞」字)、水(「戀溪」字)之意,故名思溪。
婺源人在建房時,往往是在土質粗糙的地方,在確保堅固耐用的基礎上,追求簡樸自然的美感,由於地形原因,民生困苦,環境艱苦的源人提倡節儉,採訪了當地豐富的粘土、石灰、青石、杉木等,建造的民居精緻典雅,淡雅,青石門板斑駁,墨色其間似裝飾,淡泊樸素之風不多。
發源地的地理環境不同,發源地對現存文化的破壞程度也不同,尤其明清時期婺源經濟發達,除太平軍轉戰十年外,紅軍的抗日先遣隊除與婺源經歷解放戰爭後出兵外,無其他戰事發生,高山險峻,屏風屏風收翼,形成了婺源形成相對獨立的文化發展區,婺源山區田地貧瘠,外經商為生,外經商為生,閉塞的地理環境,使得家族式的家譜觀念濃厚,家族式的家風觀念盛行,家族式的家規體系基本以家族為中心,婺源山區多田,外經商為生,家族式的家譜文化興盛。
人生的路上總是充滿期待,期待一個人,期待一座城,期盼圓滿的生活,期盼美好的風景,在這裡,看到更多風景,知道更多城市,看到你的期盼,點燃生活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