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旅遊開發與保護 —— 江西婺源曉起村案例 目錄 一、研究緣起與研究問題 二、研究方法 三、曉起村概況 四、旅遊開發以來曉起村的社區變遷 五、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緣起與研究問題 (一)研究緣起 1、經驗事實: 60 年代以來,一些國家政府為了振興農村經濟,選擇發展鄉村旅遊的社會政策 ,期望以此為契機 ,實現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收入來源多樣化 ,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2. 、理論檢討 :目前鄉村旅遊的研究走過了起初的 「 勸誡平臺 」或「 倡導平臺 」階段 ,正在邁向 「 以知識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平臺 」。 現有研究多數是案例調查與應用對策類成果 ,理論分析不足 。分析視角更多地從 鄉村旅遊的單個維度入手,需引入社區整體系統分析的方法 (二)研究問題 理論問題:鄉村旅遊現代化之路何以可能? 經驗問題:旅遊現代性因素影響下徽村古村落社區的變遷過程。 二、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方法 費孝通在 《 江村經濟 》出版後 ,面臨利奇教授提出 「 個別社區的微型研究能否概 括中國國情? 」的責難 。費老後來採取的解決方式即類型比較法 。應用類型比較法 ,我們可以逐步擴大實地觀察的範圍 … ,進行比較分析,逐步識別出中國農村的各種類型 ,也就由一點到多點,由多點到更大的面,由局部接近全體。費孝通 :《社會調查自白:怎樣做社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第 371 頁。 與問卷調查的樣本追求 「 總體代表性 」不同 ,個案研究追求 「 類型代表性 」。因此 ,本文 觀察與分析的結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是代表某種特殊的鄉村旅遊社區類型。 資料收集方法: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輔之問卷調查、文獻法等多種方法 參與觀察 :通過大學同學的親戚的關係進入曉起村 ,吃住在村民江家裡 ,參與他們的旅 遊經營、社交娛樂活動,與當地村民交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了長時段深入觀察。 深度訪談 。設計了一份詳細的訪談提綱 ,立意選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村民家庭與相關人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 。了解他們的經歷 、變化 、感受及要求 。訪談內容包括徽村村落社會經濟狀況與村民家庭狀況、旅遊發展狀況三個主題。 問卷調查 :分別設計了針對村民與遊客的鄉村旅遊感知與態度的調查問卷 。由於個人時間、精力與財力的限制,只能作小樣本(皆為 30 份)的調查,問卷結果僅作輔助分析 之用。
文獻法: 廣泛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查閱關於鄉村旅遊目的地與有關徽村的二手文獻;我還特別注意收集當地的縣誌 、宗譜 、家譜 、碑文 、合同 、報告 、村規民約 、規劃文本等; 資料分析方法:內容分析 、比較分析 內容分析法 :將收集到的訪談 、問卷 、地方文獻 、相關研究等資料分析歸納的思維過 程。 比較法 :在旅遊發展前後徽村經濟結構 、社會文化 、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對比 。在文末 ,將徽村與其它鄉村社區進行比較,歸納總結出鄉村現代化的第三條道路。 三、曉起村概況 曉起村是江西省婺源縣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古村落 。它位於一條西北呈東南向狹長山谷的近口處 。清澈見底的溪流穿村而過 。粉牆黛瓦的村落宅居 ,掩映在群山環抱的茂林深 處。 2000 年 9月 21 日成立徽村旅遊公司,正式開發旅遊業。 自然環境 : 因其山環水繞 、 世外桃源般的生態環境 , 徽村先後於 2001 年被評為 「 國家 級古文化生態示範村 」、 2002 年被評為 「 中國民俗文化村 」、 2003 年被評為 「 中歐合作 —— 中國社區可持續發展示範村 」 風水布局:曉起古村落的選址,是在風水上,吸收了儒家的 「 天人合一 」 和道家 「 物 我為一 」 的思想,既尊崇自然保護環境,又富有生機活力的生態居住空間。
古建民居:徽派建築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地方特色 。「 青山、綠水、粉牆、黛瓦 」 的主格調,其外觀設計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在中國建築史上獨樹一幟,無論商宅 、官邸其中不乏精品。 名人賢達;村中自古以來名宦富商輩出,特別是清代達到輝煌的頂峰。 江人鏡 : 1861 年受一品花翎頂戴 ,授封 「 金紫光祿大夫 」,任山西巡撫 、布政使 。 1891 年任兩淮鹽運使。同治九爭皇家考察評為一等。在任期間清除積弊,愛民如子, 政績斐然。據《婺源縣誌》載卸任之時,三晉百姓,迎路相送。 民俗風情與民間藝術:曉起村有著十分隆重豐富的祭祀和娛樂習俗與地方民俗文化 除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所有傳統節日外,有祭祖、祭樟樹大神、舞龍燈,民間藝術有磚石木 「 三雕 」、手工制茶、繡花、竹編等。
四、旅遊開發以來曉起村的社區變遷 (一)經濟結構 產業結構旅遊興起後 ,徽村的產業結構迅速從第一 、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 ( 旅遊服務 業)轉移;村集體與村民收入大幅增長。 曉起村旅遊門票收入統計 職業結構 :由原來的農田耕作 、茶葉生產以及外出務工為主轉變為外出打工與在家搞旅 遊為主。 不少徽村村民開始轉變思想 ,利用原有的優勢資源 ,通過開辦家庭旅館 、農家餐館 ,從 事旅遊客運,參與旅遊商品與服務的生產、加工、經營等途徑走上了經商的道路。
貧富分化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 ,村民家庭貧富分化出現加大的趨勢 。一些村民富有經商 才能或較早抓住機會開辦飯店 、家庭旅館或者因其房屋位置較好 ,地處參觀線路上 ,發了大財。 (二)社會文化 從家庭結構、社會風氣、性別關係、文化教育、閒暇生活、政治生活等 6個方面闡述 了徽村社會文化的變遷過程。 基本結論 :與經濟領域的劇烈變遷相比 ,徽村的社會文化相對緩和得多 。追求功利 、競爭的現代商業因素與崇文尚禮 、誠信和睦等傳統文化因素兩股勢力交織纏繞 、動態均衡
(三)環境生態 本文從盲目仿古、違章拆建、垃圾處理 3個方面探討徽村生態環境的變化。 基本結論 :徽村村委會與部分村民的掠奪性的商業行為 ,使徽村原來和諧的生態環境受 到前所未有的破壞。這將危害徽村旅遊與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五、結論與討論 徽村是一個歷史悠久、風景秀美的古村落。多年來一直處於貧困狀態。上世紀 90 年代 末以來 ,伴隨著徽村旅遊的興起 ,徽村的產業結構 、社會生活 、思想觀念 、生態環境等 等滲入了許多現代性特徵 。徽村逐漸由傳統鄉村社區到現代鄉村社區演變 。同時 ,徽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傳統風氣減弱 、村落風貌受損 、旅遊與社區發展脫節等諸多問題 。 鄉村旅遊是中國部分鄉村地區社區發展的新選擇,是中國鄉村現代化過程的第三條道路。 漫說曉起 漫說曉起 中國最美的鄉村 —— 婺源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