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旅遊+」催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2020-12-18 同花順財經

近年來,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實施「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戰略,打造全國鄉村旅遊及鄉村振興的示範和標杆,帶動全縣70%以上的人口吃上了「旅遊飯」,連續六年獲評全省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先進縣(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旅遊+機制創新」築牢全域旅遊堡壘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全域旅遊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婺源創新生態保護機制,實施天然闊葉林長期禁伐工程(列入江西省生態文明地方特色改革計劃),全面落實「林長制」,森林質量持續提升;全面落實「河長制」,持續開展山塘水庫承包養殖管理整治,實行「人放天養」,嚴格限制沿河沿溪項目開發,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呵護「一河清水」;深入開展農村面源汙染防治工程,啟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開展「環保360」行動,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全力呵護「清水綠岸、魚翔淺底」「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的美麗家園。

在此基礎上,婺源創新旅遊管理機制,在全國率先成立旅遊誠信退賠中心,打造放心的旅遊購物環境;在全省率先成立「旅遊110」,重拳整治旅遊市場亂象,做到「不讓一位遊客受委屈」。深入推進交通便捷化,解決長期以來令人困擾的旅遊高峰期交通擁堵難題,實現「睹花不堵路」;紮實開展服務精細化,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加快智慧旅遊建設等,努力實現「一部手機遊婺源」「一部手機管旅遊」。

婺源還按照「東精、西拓、南特、北進、中優」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按照「規劃引領、多規合一」的理念,堅持全域策劃、全景打造,做到「全域是景區、處處是景觀、村村是景點」,形成了「春探人間花海、夏走研學之旅、秋觀紅葉曬秋、冬尋甜蜜樂園」的多彩旅遊精品,遊客接待人次連續12年位居全省第一。

「旅遊+產業升級」展現綠色發展魅力

今年10月,在「中國四大花海」之一的江嶺景區,全球首例反季節油菜種植取得成功,使得江嶺迅速成為「網紅」景區。近年來,婺源結合「商、養、學、閒、情、奇」新要素,各個產業插上「旅遊+」翅膀,豐富旅遊產品和旅遊業態,讓全域旅遊成為「5+2、白+黑、四季不斷」的大眾旅遊。

「旅遊+文化」欣欣向榮。按照「文旅融合、非遺先行」的思路,促進非遺與旅遊要素深度融合。以熹園歙硯製作體驗、金山茶園茶文化體驗等為代表的非遺研學遊,以《夢裡老家》山水實景演藝、新編徽劇大戲《朱子還鄉》為代表的非遺演出,以將軍府茶藝、晚聞堂木雕等為代表的非遺民宿遊,以及木雕、紙傘、烙畫、菠蘿漆器等非遺旅遊紀念品,都成了全域旅遊新的文化賣點。婺源非遺與旅遊融合案例入選「全國十大優秀案例」。

「旅遊+體育」活力迸發。按照全域是「天然大運動場」的理念,以舉辦體育賽事為抓手,帶動運動休閒健身遊。每年舉辦「婺馬」等國家級、省級體育賽事40餘項,吸引海內外參賽選手20萬人,增加遊客近200萬人次,獲評「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和「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珍珠山鄉獲評首批國家運動休閒特色小鎮。

「旅遊+民宿」方興未艾。按照「高端民宿精品化、中端民宿多元化、低端民宿規範化」的原則,全域化開發鄉村民宿,形成了高、中、低端民宿協調發展的格局。同時,制定民宿標準、出臺扶持政策。樹立「一個品牌打天下」的理念,變單打獨鬥為團結協作,共同打響「婺源民宿」品牌,打造中國鄉村民宿「婺源樣板」。

「旅遊+影視」吸人眼球。婺源,青山綠水、粉牆黛瓦,是一座「天然影視城」,先後吸引了《原鄉》《致青春》《我不是潘金蓮》等400餘部影視劇作前來取景拍攝。隨著大量影視作品進入觀眾視野,婺源文化生態有了多維度的呈現機會,為全域旅遊持續火爆增添了不竭動力,每年有300多所美術院校(畫室)、10萬寫生大軍前來寫生,50多萬攝影愛好者前來攝影,湧現了一批「寫生村」「影視村」「作家村」等。

「旅遊+脫貧攻堅」共享美好生活福利

婺源把全域旅遊作為推動農民增收、助力精準扶貧、促進農村繁榮的新興產業,帶領更多群眾參與旅遊發展,共享旅遊紅利,共建美好生活。

旅遊富民向更大範圍拓展。引導廣大百姓搶抓全域旅遊發展帶來的機遇,通過資源分紅、景區務工、自主創業等多種形式,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崗位,拓寬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婺源直接從事旅遊人員突破8萬人,間接受益者突破25萬人,全縣人均居民存款餘額3萬多元,位居上饒市前列,獲評「2018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

脫貧攻堅向更深層次推進。以旅遊產業為抓手,對貧困村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特色旅遊產品,吸引外部旅遊消費市場,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篁嶺古村通過「整體搬遷、精準返遷、產業融動」三部曲,僅用3年時間就從貧困村一躍成為全國知名小康示範村,當地百姓人均年收入也從旅遊開發前的3500元提高到3萬元。2018年,婺源實現10個貧困村退出、1850人脫貧的預期目標。

集體經濟向更寬領域發展。依託旅遊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旅遊開發,以旅遊分成或收取旅遊資源使用費壯大村集體經濟,越來越多的村莊既有美麗村容村貌的「面子」,又有為民辦事、帶民致富的「裡子」。如,李坑景區與旅遊股份公司達成協議,村委會每年收取旅遊資源費約230萬元,加上其他固定資產租賃收入等,村集體經濟每年收入約240萬元。

生活品質向更高標準提升。通過發展旅遊產業,全縣擁有大小賓館300餘家;發展農家樂4000多家(床位2.7萬個);擁有休閒娛樂場所40餘家、旅遊購物場所400餘家、旅行社30餘家等。城鄉居民因旅遊而全面受益,實現了農村文明與城市文明協調發展,獲評「省級文明縣城」。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當前,婺源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做好「一城、兩路、三園、四遊、五鎮」五篇文章,突出「黨建、生態、文化、城鄉、改革、民生」六個重點,為加快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鬥!

婺源開展主題教育促旅遊見實效

「開展主題教育貴在『抓落實』,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婺源縣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堅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效於民,著重做好「三篇文章」,使主題教育取得實效。

做好「兩山」轉換文章。婺源作為「中國最美鄉村」,文化生態資源稟賦好、綠色產業發展條件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婺源老舊景區,尤其是旅遊股份公司旗下景區管理缺位、品位下降,影響全縣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為此,該縣「對症下藥」,將婺源旅遊股份公司股權併購工作,作為主題教育整改的重要內容,經過大量工作和不懈努力,9月28日正式籤署股權轉讓協議,逐步完成公司接管工作,並啟動江灣、文公山、汪口、靈巖洞等四個景區整改提升工作,現已初見成效。僅今年「十一」國慶假期,全縣就接待遊客47.5萬人次,同比增長13.1%。特別是面臨摘牌危險的文公山景區實現了華麗轉身,不僅提升了基礎設施,打造了朱子主題文化園,朱子研學、科普研學也開展得如火如荼。

做好城市創建文章。婺源是「中國最美鄉村」,但縣城和集鎮品質品位還不夠高。為了補齊這一短板,該縣大力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圍繞打造「最美縣城」的目標,紮實開展「五城同創」工作,累計投入3億元完成了以「淨化、美化、綠化、亮化」為主要內容的城區主幹道景觀提升工程,提升了城區顏值。圍繞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開展住宅小區、城中村、菜市場、旱廁等集中整治工作,整個城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市民幸福感、獲得感得到增強。特別是按「徽派+現代」風格改建的公廁,不僅落實專人管理,實現「手紙全覆蓋」,更成為了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不久前,婺源以高分通過了「國家衛生縣城」省檢驗收。

做好為民服務文章。婺源縣委加強黨建引領,著力通過整改來為民生事業解難題、補短板。以「黨建+老年幸福食堂」為抓手,全面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全縣老年幸福食堂已建成投入使用41家,覆蓋全縣四分之一的行政村,有效緩解了農村養老難題。以「黨建+」理念引領政務服務工作新發展,各部門圍繞「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政務服務改革,提高辦事效率,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全縣業務審批時限縮短50%以上,少數事項縮短達85%;所有「一次不跑」涉稅事項均實現電子稅務局一網辦理,90%以上涉稅業務已實現一次辦理。通過解決一件件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 國家農業部網站

相關焦點

  • 江西婺源:「項目+」催生發展「加速度」
    央廣網婺源1月7日消息(記者範存寶 通訊員呂富來)「七裡亭文化公園、婺源體育中心、婺女洲徽藝文旅特色小鎮等文化產業項目穩步推進;夢裡老家二期演藝小鎮、水墨上河、望山生活等旅遊綜合體項目相繼建成;博達礦泉水、程記五金庭院運動用品等一批億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竣工投產……」2018年,江西婺源縣實施
  • 青山原形 綠水原味 文化原真 江西跑出全域旅遊發展加速度
    在撫州欣賞《尋夢牡丹亭》感受江西深厚人文底蘊,在弋陽江廖肖國際文學村見證江西秀美鄉村建設,在婺源篁嶺古村體驗江西民俗文化……10月17日至22日,參加第25屆全國省級黨報社長總編輯新聞工作研討會暨「70年看變化贛鄱行」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的嘉賓,先後來到江西南昌、撫州、上饒,深入城市、鄉村、景區,切身感受江西如何將「美麗資源」轉變為「美麗經濟」、真正跑出全域旅遊發展的加速度
  • 江西旅遊景點十強:廬山、婺源、井岡山門票價格高是問題麼?
    江西的旅遊景點,相比上一篇介紹的河北旅遊景點,整體的可遊玩性大大增加了,畢竟多山多水多風光。再加上廬山、井岡山和婺源三塊金光閃閃的旅遊招牌,江西旅遊的客觀基礎可算是相當不錯。可惜,也許正是因為得天獨厚的條件,江西旅遊的門檻高了很多,最直觀的就是門票和必要消費很高。
  • 江西旅遊市場五一小長假井噴 婺源部分景區因塌方關閉
    江西旅遊市場五一小長假井噴 婺源部分景區因塌方關閉 原標題: 劉佔昆 攝  中新網南昌5月2日電 (記者 王劍)「五一」小長假期間,江西多陣雨或雷陣雨天氣,暴雨沒有澆滅遊客趕赴「風景獨好」的江西遊玩的熱情。該省旅遊市場呈兩位數增長態勢,共接待遊客3383.17萬人次,同比增長12.55%,旅遊收入199.955億元,同比增長16.08%。  4月30日,由於連夜暴雨,「中國最美鄉村」婺源大鄣山鄉菊徑路段發生塌方。
  • 江西婺源李坑景區仍關閉 專家建議村民參與管理
    在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的江西婺源,李坑、江灣、汪口等景區近日出現了部分村民為爭取門票利益而攔阻遊客的現象,一些景區因此關閉。婺源景區為何會出現攔阻遊客現象?當地村民與旅遊公司又因何產生利益糾葛?本報記者赴婺源進行了調查。
  • 江西民宿.婺源花田溪民宿預訂-輕奢民宿看婺源小眾春花觀賞勝地!
    江西民宿.婺源花田溪是家婺源輕奢民宿,更是一覽小眾賞春花地當你推窗,就會花兒飄香遠處是萬畝農田,門前有小溪流經江西民宿.婺源花田溪俯瞰迷途旅遊網 了解的江西婺源古宅,或許要追溯到明清時代。婺源旅遊邂逅婺源民宿-花田溪·設計師藝術民宿預訂-徽韻建築創新
  • 江西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有中國最美鄉村之稱的婺源,你竟然沒去過
    大家好,歡迎來到「清野弦思」的個人旅遊分享站。來到江西,想必大家都會想到潘陽湖、井岡山等著名景點。這一次清野要給大家介紹來江西旅遊必去的十大景點之一的婺源。位於江西省上饒市,是一個小鄉村,可是卻有著春季的油菜花和秋季的山水畫卷。
  • 婺源榮獲2019非遺與旅遊融合十大優秀案例!
    6月8日是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午,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中國旅遊報社主辦的「2019非遺與旅遊融合優秀案例」發布會在廣州市舉辦,現場公布了十大優秀案例。婺源入選!2019非遺與旅遊融合十大優秀案例分別為:江蘇南京:秦淮燈會彰顯文旅融合新生態江西景德鎮:古窯紅店讓非遺"活"起來江西婺源:非遺讓中國最美鄉村更有"味道"福建龍巖:看世遺永定土樓體驗非遺傳經典
  • 古村落旅遊開發與保護——江西婺源曉起村案例
    古村落旅遊開發與保護 —— 江西婺源曉起村案例 目錄 一、研究緣起與研究問題 二、研究方法 三、曉起村概況 四、旅遊開發以來曉起村的社區變遷 五、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緣起與研究問題 (一)研究緣起 1、經驗事實: 60 年代以來,一些國家政府為了振興農村經濟,選擇發展鄉村旅遊的社會政策 ,期望以此為契機 ,實現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收入來源多樣化 ,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 婺源旅遊集團第二批景區恢復對外開放
    截止目前,江西婺源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共有11個景區已經恢復對外開放,分別為:江灣、江嶺、臥龍谷、靈巖洞、文公山、李坑、彩虹橋、嚴田、思溪延村、汪口、曉起。江西婺源旅遊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2月22日央視《新聞聯播》報導江灣景區恢復開放2月21日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了江灣等5A級景區恢復對外開放遊客須
  • 江西日報:「美麗經濟」 大美婺源
    江西日報記者 呂玉璽12月16日(10版)報導:初冬時節,記者來到婺源縣大鄣山鄉石城景區,只見漫山的紅葉掩映著徽派粉牆黛瓦的古民居,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村畫,也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和遊客慕名前來賞楓。「選擇回來主要是看到了家鄉有發展的舞臺,婺源的青山綠水帶來了遊客更帶來了商機,我投入30萬元對家裡的民宿進行了提升改造。」回鄉後,戴永彬圍繞「葉子」做產業文章,帶領村民一起增收致富。依託一片楓葉,發展旅遊產業。2018年通過村民推選,戴永彬當選為戴村村委會主任,並於今年10月被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
  • 婺源旅遊邂逅婺源民宿-花田溪·設計師藝術民宿預訂-徽韻建築創新
    婺源旅遊婺源旅遊時,800多年歷史的思溪延村村口小河緩緩流淌而過,沿著水流向前,穿過一片油菜花田,就是花田溪。婺源花田溪·設計師藝術民宿是座位於山水間的自然之宅,面臨清溪和稻田,不正是有花、有田、有溪的花田溪嗎!婺源花田溪擁有前後兩棟建築,面積共1500㎡。一個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另一個當地民居代表的黃色夯土建築。
  • 武俠與哲學並存的世外桃源——江西婺源
    暑假的實習過了一大半,公司組織團建,從南京到江西,兩天一夜的時間,去之前經理介紹這次的遊玩項目——激情漂流、古鎮風情、四星級酒店豪華住宿。我個人其實很反感團隊出遊,由於時間和人數的限制,團隊遊很容易變成走馬觀花的景區打卡活動。
  • 同愛人雙雙出遊 江西婺源鴛鴦湖
    同愛人雙雙出遊 江西婺源鴛鴦湖到達江西婺源,途中乘船遊覽「鴛鴦湖」,這是全國最大的野生鴛鴦棲息地。聯遊:嚴田村參觀「嚴田古樟民俗園」,其中一棵古樟樹有1500餘年高齡,胸徑4 .3米,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樟。後參觀深山進士村——理坑,建村於北宋末年,村人好讀成風,古建築粉牆黛瓦、「三雕」工藝精湛,布局科學、合理。「天下第一仙峰,世上無雙福地」——三清山。
  • 中國最年輕的縣級市:曾經存在感不強,未來有望成第二個江西婺源
    江西省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但談到江西的旅遊業,除了位於上饒市被稱為「中國最美鄉村」的婺源,其它的旅遊景點知名度遠遠不夠。江西龍南之前存在感並不強,但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如果開發能夠成為展現江西本身豐富的旅遊業的跳板,加快江西旅遊業的轉型發展,其意義將不止於成為第二個婺源,而是帶動江西經濟發展的動力。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宣傳方向和力度的把控都是限制江西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 小縣城變大景區 「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美麗嬗變
    航拍「中國最美鄉村」江西婺源縣篁嶺村獨特的「曬秋」農俗景觀。(資料圖) 劉佔昆 攝  婺源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原屬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是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的一顆璀璨明珠。因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從小縣城到大景區,江西婺源是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縮影。
  • 婺源古宅「活化」民宿 當地旅遊的又一靚麗IP
    新華社南昌11月12日電題:婺源古宅「活化」民宿 當地旅遊的又一靚麗IP新華社記者李嘉盈、袁慧晶作為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的江西婺源縣,明清時代的徽州古建較多,目前保存比較完好的有4000多棟。近年來,婺源將古建保護與旅遊產業相結合,古宅「活化」後打造的民宿已成為當地旅遊的又一靚麗IP。「第一眼被栩栩如生的雕花所吸引,推開房門又感覺別有洞天,完全沒有古宅裡面的森然感。」南京遊客英子不久前在婺源一棟由老宅改建的民宿中度過了舒適的假期。
  • 合福高鐵正式開通 串起武夷山婺源黃山等旅遊景點
    合福高鐵正式開通 串起武夷山婺源黃山等旅遊景點 2015-06-28 12:19:59  「中國最美鄉村」婺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德興、「饒南仙子」五府山等地從「手無寸鐵」一躍進入「高鐵時代」;「旅遊勝地」武夷山、「根雕之都」建甌、「魅力城市」南平等地也結束了不通高鐵的歷史。
  • 江西旅遊推薦丨古樸與幽靜並濟,被稱「撫州明珠」
    古村落是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綜合體,包括民俗,方言,傳統技能等,是一個綜合的文化寶庫;古村落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古村落文化的特殊工作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也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隨著現代旅遊業的飛速發展,許多村莊都將保護與旅遊結合起來,秉承「保護第一,科學發展,合理利用
  • 德豐利達資產管機集團有限公司2018門球冠軍賽在江西婺源完美落幕
    原標題:德豐利達資產管機集團有限公司2018門球冠軍賽在江西婺源完美落幕改革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人們生活水平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江西婺源迎來了2018年「德豐利達杯」中國門球冠軍賽總決賽,該項活動是德豐利達資產管機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國內賽事規格最高的門球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