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的逆襲:從「頂多讀個技校」到考上北大清華|電訊特稿

2021-03-02 新華每日電訊

人們一般會認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比較貧困,應該珍惜機會填報更「好」的專業,選擇更加賺錢的職業。然而,填報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鐘芳蓉代表了留守兒童的另一種形象:成績好、有主見、有理想,會為了「純粹的熱愛」而去做某件事。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調查周刊

本報記者:白田田

編輯:黃海波

在「先天不足」的環境中,他們頑強地向上生長——湖南耒陽18歲「留守女孩」鍾芳蓉,以優異成績填報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多次登上「熱搜榜」,最近更是收到了多家考古所和博物館寄來的禮物,被網友親切稱為「考古圈的團寵」。這位性格內向的女孩,回應專業選擇時堅定而有力:因為熱愛,所以選擇。

貼著「留守兒童」標籤的鐘芳蓉,像一束光,照亮了這個龐大的群體。如何讓留守兒童群體能夠享受更好的教育,出現更多敢於追夢、能夠追夢的「鍾芳蓉」們,是「熱搜」背後的冷思考。

夢想的光芒

「為什麼選擇冷門專業」「窮人家的孩子不要去學什麼當詩人」……對於鍾芳蓉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的熱議,一定程度上來自人們對於「留守兒童」的刻板印象。

比如,人們一般會認為,留守兒童要考出好成績很難,應該珍惜機會填報更「好」的專業;留守兒童的家庭比較貧困,應該選擇更加賺錢的職業。

然而,鍾芳蓉代表了留守兒童的另一種形象:成績好、有主見、有理想,會為了「純粹的熱愛」而去做某件事。

正如鍾芳蓉就讀的耒陽正源學校校長羅湘雲所說,留守兒童沒有安逸、「被寵著」的成長環境,反而可以朝著自己的目標,心無旁騖地學習。據他觀察,他們學校的留守學生,大多學習努力,尤其是到了高二、高三時,表現得更有衝勁。

這所民辦學校,此前考取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10名學生中,有8名是農村留守學生。

和耒陽一樣,湖南省祁東縣也是一個百萬人口的勞務輸出大縣,外出務工人員有30多萬人。距離縣城40公裡的啟航學校,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現有留守兒童2000多名,佔學生總人數的90%。

在啟航學校任教的張華老師,這些年明顯感受到留守兒童的變化。「以前很多留守兒童只看到眼前,覺得爸媽是打工的,自己頂多也就讀個技校。」張華說,通過教育引導,現在大部分孩子在精神層面發生了蛻變,敢於夢想,並努力去實現。

「長大後要當博士」……這些孩子說出自己的夢想時,質樸而又稚嫩的臉上閃耀著光芒。

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也有著較高期望。他們一般在外打工,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貧困。由於自己吃了沒有文化的虧,他們往往捨得在子女教育上進行投入,希望「知識改變命運」。

關於留守兒童群體的積極變化,在專家學者的「大數據研究」中也得到印證。近年,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林丹華,帶領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課題組,對安徽、河南、貴州、江西、湖南等地的留守兒童進行了深入調研。

林丹華教授撰文稱,課題組對10個省份60所中小學的16317名9至20歲的兒童青少年進行調研後發現,留守兒童具有積極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巨大潛能,應充分認識到,在不利環境中仍然能夠積極發展,是留守兒童的生命常態。充分發揮留守兒童身上的積極品格,有利於他們看到自己的未來充滿很多可能。

比如,在孝順、感恩、熱愛祖國、有志進取、堅毅等積極品格方面,超過70%的留守兒童處於較高或很高的水平;大約60%的留守兒童,在父母一方照料或親戚照料的過程中,學會了獨自處理家務事,鍛鍊了自我照料能力。

改變命運的強烈願望、自強不息的積極品格,在留守兒童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隨著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湖南衡陽,志願者在給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劉欣榮攝。

1989年出生的謝正,曾經也是留守兒童。他的人生就是不斷拼搏的歷程:考上大學,畢業後在一家民營企業工作,後來考取選調生,隔了幾年又從偏遠的縣城考到省城,成為湖南省直機關的公務員。謝正坦言,他之所以要不斷「突破」,不僅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不用像他小時候那樣。

現實的問題

留守兒童積極發展的同時,他們普遍面臨的現實困境仍然不容忽視。

「95後」女孩舟舟,出生在湘南農村。舟舟的父母在廣東惠州打工,她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好的她不想讀書了,輟學在家兩年,後來跟著父母去廣東打工。

              

2015年,舟舟回到家鄉,結識了一位30多歲的婦女,被叫去「做批發」。她出於好玩、好奇,便答應了。其實,所謂的「做批發」,就是一伙人到商場偷竊。第二次作案時,她被警方抓獲。

面對記者,舟舟不時低頭啜泣。20歲出頭的舟舟說,如果再選擇一次,她一定好好讀書,不會再做那種事(偷竊)了。但對於未來,已經身為人母的她,似乎沒有更多選擇。因為本地工資低,她還是考慮去廣東打工,重複父母的老路。

舟舟的故事很典型,甚至有些殘酷。留守兒童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更多孩子因為學習底子薄、成績差,逃脫「留守—打工」的人生軌跡並不容易。

啟航學校創辦人陳亮偉說,學校剛開始招生時,很多留守兒童的成績非常差,學習、生活習慣很不好。當時學生參加入學摸底考試,及格率不足20%,有的學生數學只能考幾分。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寫作文時竟然還不知道段首空兩格。

去年,來自長沙一所知名小學的劉老師和同事到貧困縣支教,對於農村的教育狀況「感到震驚」。這位老師說,她所教的班級有7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在學業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家庭作業完成情況差,尤其是到了周末,哪怕老師布置的作業再少、再簡單,也總會有人完不成;二是幾乎沒有課外閱讀,家裡有課外書籍少之又少,很多學生回家後痴迷手機遊戲。

其中,沉迷於電子產品,進而影響學習的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尤其嚴重。今年,湖南省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的建議中,專門提及了這一新動向。

湖南省政協委員劉霞指出,由於父母沒有與孩子在一起生活,很多鄉村孩子在家中表現為玩手機、打遊戲,或者沉迷於網吧,在校自然不熱愛學習,課堂上打瞌睡,不遵守校紀校規,好打架鬥毆,甚至頂撞老師。

湖南一名留守兒童填寫的調查問卷。受訪者供圖

留守兒童不愛學習、成績較差的結果是,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後輟學的比例較高。湖南綏寧縣賀炳炎教育創新服務中心副理事長許志源對這一問題進行過調研。以湖南西部某縣為例,2016年至2019年,全縣初中畢業生中,「不在本縣就讀或未進入普高或中職人數」(只有少數到市裡或省城讀書)佔比為20%至30%,其中多數是留守兒童。

讓許志源頗為擔憂的是,這部分初中畢業後失學的人群,成了無人管、無人教、無人關注的「真空」。由於缺乏管理和教育,這群處於叛逆期的孩子的主要活動場所是網吧和夜場,他們很可能就此成為「問題少年」。

記者了解到,一些留守學生由於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關愛,在心理上容易孤僻、易暴、易怒,有的「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耒陽市教育局局長張小勇表示,留守學生實際上呈現出兩極分化,一類是像鍾芳蓉這樣自覺自律、有讀書內生動力、能夠取得優異成績的;另一類則成了不良少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由於缺乏有效監護,留守兒童遭遇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的概率相對更大,而侵害留守兒童的案件也時有發生。

教育的作為

留守兒童的問題出在教育,解決辦法也在教育。不論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需要更有作為。

手風琴、小提琴、跆拳道、拉丁舞、街舞、機器人……很多人想像不到,這是坐落於鄉鎮的啟航學校開設的興趣班。對於偏遠鄉村的孩子們來說,這些課程的內容大多只在電視裡見過。

陳亮偉認為,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教育環境造成的,他希望通過優質教育下鄉,在鄉村辦一所「貴族學校」,幫助留守兒童改變習慣、培養興趣、建立自信。

2017年4月,啟航學校成立了一支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合唱團,首批招募66名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天籟之音」,飄出了大山,飄向了越來越大的舞臺。

在音樂的浸潤下,合唱團的很多留守兒童有了明顯轉變:由自卑到自信、由內向到陽光、由孤僻到活潑。學生家長們也從剛開始的不太理解,變為了廣泛支持。

某種意義上,這如同一場「鄉村教育實驗」。如果說啟航學校這樣的民辦學校為留守兒童提供了更大空間,鄉村公辦學校則要兜住「底線」,提升教育水平。

一段時間以來,很多地方的鄉村公辦學校硬體差、師資弱、經費緊缺,造成留守學生要麼「放任自流」,要麼「生源外流」。

目前,國家層面已經出臺政策,要求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張小勇認為,要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重點改善農村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耒陽市提出農村學校改薄提質、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城鄉學校結對幫扶等措施,並計劃每個鄉鎮興辦一所涵蓋小學和初中的寄宿制學校。

只有「學校教育」還遠遠不夠,不少教育界人士強調「家校共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留守學生較多的學校,應承擔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雙重職責,比如配備像媽媽一樣關懷學生的生活老師,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另一方面,對留守學生的家長,包括父母和爺爺奶奶等,同樣要進行教育,讓家長承擔更多撫養義務,避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據了解,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等問題,湖南省開展了家庭教育地方性立法可行性調研,通過數據和事例論證家庭教育立法的必要性、緊迫性、可行性。目前,《湖南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已順利通過省人大的研究篩選,納入2020年立法計劃的論證項目。

此外,職業教育同樣需要「補強」。許志源認為,大量留守學生在高中教育、大學教育的道路上「掉了隊」,特別需要有謀生和發展的一技之長,職業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渠道。當前,眾多新興行業急需培養專業人才、技術工人,可以出臺更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支持政策。

豐產不賤賣,大疫未滯銷:廣東荔枝菠蘿上演「嶺南逆行記」

椰樹集團「押房招聘」背後的傲慢

返鄉大學生「放羊班」有啥不一樣

「大器晚成」螺螄粉,折射中國經濟有韌性

防止「薅羊毛」和「套現」,發放消費券是個技術活

「全腦開發」暑期重出江湖,家長「神童情結」成就騙子狂歡

看不懂的高考滿分作文:文風不提倡,個性應鼓勵

漁民自發倡議呼籲,我國試行公海自主休漁

被「堵馬路潑油漆」,合法合規的透析中心為何「一鬧就關」

「打折免租金」「洗房」「租金貸」……畢業季,「租房小白」如何避開黑中介挖的「坑」

已有110,舉報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為何還需要這個App

陝西白河治汙之困:清水變「黃水」,為何20多年還治不好

東北黑土地「保衛戰」:讓「耕地中的大熊貓」歇歇氣加加油

新聞反轉給全社會上了一堂法制課

去洞庭「心腹之患」須治「軟腳堤壩」

查看更多文章,請點公號底部菜單欄「抗疫報導」。

監製:劉荒 | 排版:劉夢妮 | 校對:朱靜萍

相關焦點

  • 從「頂多讀個技校」到考上北大清華 留守兒童更加陽光自信
    貼著「留守兒童」標籤的鐘芳蓉,像一束光,照亮了這個龐大的群體。如何讓留守兒童群體能夠享受更好的教育,出現更多敢於追夢、能夠追夢的「鍾芳蓉」們,是「熱搜」背後的冷思考。夢想的光芒「為什麼選擇冷門專業」「窮人家的孩子不要去學什麼當詩人」……對於鍾芳蓉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的熱議,一定程度上來自於人們對於「留守兒童」的刻板印象。
  • 從「頂多讀個技校」到考上北大清華:留守兒童的逆襲
    賣年貨的、賣兒童玩具的,逛廟會的人山人海。城隍廟廟會期間,城隍廟街自兩座過街牌坊向外,道旁出現很多攤點,香紙、兒童玩具、糯米人、糖稀人等等應有盡有。歡喜團兒(本地稱「歡氣裡團兒」,一種傳統膨化食品)掛得像一棵棵彩樹,糖葫蘆(本地稱「粒糕」)插在草把上叫賣。特別是賣茶湯的那把大錫壺,銀白雪亮,格外顯眼。茶湯是炒米麵加糖用開水衝熟,狀如稀粥,又香又甜。
  • 給留守兒童群體更多有力的支撐
    公眾的印象中,留守兒童一般存在「成績差」「心理問題突出」「沉迷遊戲」等問題,以鍾芳蓉而代表的留守兒童卻實現了從「頂多讀個技校」到考上北大清華的逆襲;一般會認為,留守兒童家庭比較貧困,會珍惜機會填報更「好」的專業,選擇更加賺錢的機會,但是鍾芳蓉卻選擇為了「純粹的熱愛」去做某件事,成績好、且有主見、有定力。這些顯然都超出了大家的慣性認知。
  • 「留守女孩」鍾芳蓉考上北大:不是逆襲,是順理成章
    據媒體報導,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考上北大考古專業,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人們比較集中的關注點是,她作為留守女孩能高分考入最高學府,是一個貧寒學子逆襲的典型案例。她一定吃了不少苦頭,一定有很多勵志的故事,一定有超常的天賦。這一切皆因為「留守女孩」這個標籤。凡是帶過留守兒童的老師都知道,這些孩子是最難教的。他們因為長期缺少父母關愛,又被爺爺奶奶過分寵溺放縱,人格上帶有一些缺失,或自卑,或自閉,或暴力,或頑劣,很難與人溝通,學習成績一塌糊塗。
  • 湖南留守女孩考上北大,農村小夥上清華前工地搬磚,讓你感動嗎?
    在全國1000多萬考生中,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有長沙市考試完以獨特方式出校門的一字馬女生羅子欣,也有無緣清華、北大江蘇高考文科狀元白湘菱,還有取得725分高分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女)。但下面兩位考生更讓我感動,也是我最欣賞的2020年高考生。
  • 「留守兒童」被北大清華爭相錄取,寒門還能出貴子?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寒門難再出貴子,當下的教育已經不再單單是拼努力拼勤奮,成了一種多種資源的綜合比拼,更多的是拼資源、拼父母、拼投入,拼人際關係,但是,這幾天,一個留守女孩,考了全省第四名,被北大清華爭相錄取的消息,再次燃起了寒門父母,學子的信心,只要自身足夠的努力,寒門一樣可以出貴子
  • 不忘初心 篤定前行 ,留守女孩鍾芳蓉的湖南精神
    :父母外出打工7年,看望她的次數很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在校寄宿,一月回家一次……回到家又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這種條件下考上北大,實現人生「逆襲」,其難度可想而知,然而,近幾年高考過後,博人眼球的都是出身書香,政要家庭的孩子,「寒門再難出貴子」成為一時人們辯論的話題,在當今留守兒童問題成為國家關注的大問題的時候,鍾芳蓉的成功逆襲,說明一個人的自律有多重要。
  • 報考北大考古的農村女生收到9個包裹,50斤重禮物,她的母校12個考上清華北大,8個是「留守學生」
    很多學生說,在鍾芳蓉身上看到了自己,同樣出身平凡,同樣根據興趣選擇大學專業,幾乎都有留守經歷,也曾被媒體聚焦,他們決定對這個學妹說點什麼。8月3日下午,學校第一個考上北大的畢業生潘軍去了鍾芳蓉家,給她提了很多建議。
  • 他用休學一年、最終從北大退學去讀技校,告誡學霸選對專業很重要
    學霸的煩惱:選清華北大,還是別的重點院校每年各所學校都會比拼有多少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並會寫出名字來,而考上其他重點大學的,則會統一是說有多少學生考上一本。考上清華北大的,學校來登門祝賀,政府部門來登門祝賀,還有一大批的獎學金發放。如果是考上別的重點院校的,少有人問津。可以說,上清華北大是全鎮乃至全市的人都知道你,但不是清華北大,那基本只有你們家的人知道了。虛榮心從不會缺席,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當地政府都會有。如此大差別的對待,讓很多人都認為,只要分數能上清華北大,就上清華北大,不能浪費這分數。
  • 高一班級墊底,高考逆襲上清華,原因就這3個
    在種花種草上我是個馬大哈,那兩片葉子我塞進包裡就忘了,過了好幾天才翻出來。葉子已經綿軟的不成樣子,抱著僥倖心理,我把它們放在了花盆裡。這一放後又忘了,再想起來恐怕是一個多月之後的事情了。我走去一看,花盆裡長出了一小窩嫩葉,片片翠綠已經有蠶豆瓣大小了!後來跟朋友說起這件事他感慨:你這樣也能把植物養活真是奇蹟啊!
  • 你考上了北大,為啥又選擇退學?原因:我想上技校!
    文 | 王呈祥北大和清華是我國的最高學府,是所有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校。據統計,兩所學校每年合計向全國招收不到七千人,平均一所三千餘。也就是說,每年全國近一千萬的考生,每一萬人中只有七個人。由此可見,能考上這兩所大學到底有多難。
  • 他考上北大,大二時卻執意退學,只因要上技校
    文 | 王呈祥北大和清華是我國的最高學府,是所有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校。據統計,兩所學校每年合計向全國招收不到七千人,平均一所三千餘。也就是說,每年全國近一千萬的考生,每一萬人中只有七個人。由此可見,能考上這兩所大學到底有多難。
  • 他660分考上北大,卻轉學去讀技校,9年後的今天現狀如何?
    我先問個事。一張北大的肄業證,和一張技校的畢業證,你選哪個?如果不是實在跟不上北大的進度,被人給攆出來了,那張畢業證,還是得拼命爭取的。畢竟,那意味著衣食無憂。但是,我考不上北大。而考上北大的學霸,也跟我這種普通學生的思維差距也像高考成績那麼大。9年前,還真有一位北大才子放棄了北大,轉身去讀了技校。
  • 清華北大放棄江蘇文科狀元,去爭搶湖南留守女生,北大考古系贏了
    能考到好成績的,大多是自律、勤奮的學生。他們的好成績,註定是受人關注。今年江蘇高考,淮安淮陰中學的白湘菱以430分成為江蘇省文科狀元,但是清華、北大明確表示不能錄取這位江蘇省文科狀元,這位狀元甚至連C9的一些學校都讀不了,這也被稱為史上最慘的狀元。
  • 留守女孩考上北大考古系,揭秘寒門學子逆襲之路
    相信很多父母也像我一樣,對這個考上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孩感到好奇。在如今的教育環境和條件下,很多人曾斷言:寒門難出貴子。但這個留守女孩卻創造了奇蹟,就像峭壁裡頑強的小草一樣,讓人驚豔、讓人動容。作為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禁產生了很多疑問。
  • 從差生逆襲到清華北大!高中生,請你在適當的時候逼自己一把!
    每年考上重點大學的概率,大概是10%-20%,也就是說,在100個人中,你必須排在前20名才能有機會,這對很多同學來說,是非常困難的,而清華北大對他們來說更是無異於天方夜譚。作為一個差生,每次成績排名落後,考上清華北大的概率和中彩票差不多,但是就有這樣一個人,把這些幾乎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她就是劉媛媛。
  • 湖南留守女孩上北大考古專業被指不明智,上清華北大專業重要嗎?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頂尖的兩所高校,兩校畢業生自頂光環,所以大家都希望能考進這兩所大學。有的人認為,只要能考進這兩所高校,不用考慮專業,只要有清華、北大的平臺就夠了。也有人認為上清華、北大也要選擇專業,以至於被清華、北大爭搶的2020年文科第四名湖南留守女孩選擇北大考古專業時,大家覺得她不明智。我個人認為,就算是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高校,一樣要選擇專業。
  • 究竟要多努力才能考上清華北大?結果很殘酷卻又很現實
    「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對於全國每年八九百萬高考考生來說,清華北大一定是所有人的夢想。雖然清華北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只是可望不可即,但是清華北大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實在令人嚮往!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但是中國目前存量的大學生卻並不多,所以如果你考上了大學,你就已經成了少數人;而你要考上清華北大這種數一數二的頂尖大學,那你就是少數人中的少數人,你可以想像,這有多麼困難!當然不同省份的考生,上清北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
  • 高考學霸上北大,卻退學轉身讀技校,他的經歷警醒無數學生和父母
    文/阿蒙聊教育高考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誰都希望考上一所名牌大學,未來就業多了一份保障,在多數人心中,考上清華北大是最有出息的,是家裡人的驕傲,也是學校的榮譽,但都忽略了學生自己的真實想法,並不是所有人都想要考清華北大
  • 留守女生高考676分,選擇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熱議,甚至慘遭嘲諷
    在成績出來的當天晚上,校長帶領50多名老師到村裡向該同學報喜。近日,北大清華招生辦的老師也相繼來到該同學家進行報考志願諮詢,而女孩兒選擇了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主要原因是女孩兒的求學之路就像是一個逆襲的人生,他震撼著每一個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