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畫面會隨著時光的流逝日漸模糊,但味道卻會被歲月薰香長留心間。關於記憶,味道其實要比聲音、畫面更加刻骨銘心。在離開昆明40年後,汪曾祺曾寫道:「我離開昆明整四十年了,對昆明菜一直不能忘。」他最難以忘懷的,是這裡的煙火味。
圓西路(園西路),一條隱於眾多學府間的小巷,因為匯聚了上百家小吃店,成為可能是昆明最好吃的一條路。特別是對莘莘學子來說,多年以後,他們也許會忘了入學之初、最後一課,但一定記得在圓西路上啃豬腳、喝木瓜水,初嘗傣味撒苤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吃貨一條街——圓西路
圓西路的名字和它的外貌一樣很普通,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位於圓通山西側,所以被稱為圓西路。但如今在手機上輸入拼音,多半會顯示為「園西路」。不過,不管字形如何變化,只要提起這條長度約400米的道路,但凡稍識昆明的人,馬上就會條件反射似的向你推薦,可見其在食客心目中的江湖地位。
圓西路被眾多學府環繞,雲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大附中、昆明第三十中學……就連最遠的昆明理工大學,距此地步行也僅15分鐘腳程。因此,這是一條大家都愛來的路,用今天的話說,它是「網紅打卡地」。
家鄉,總是要等人離開,才能回味眷戀的味道
德宏傣味
「很多都是以前上學的時候來吃,現在畢業了,工作了,哪怕是帶著孩子了,還是會來吃。」喊野在圓西路上經營一家傣味店,19年的時間裡,喊野眼見當年的愣頭青們變成了如今成熟穩重的中年人,她覺得感觸很深:「他們的青春,他們的故事都是這個店的一部分了。」喊野說,如今這些青春也成了她的一部分。
舂乾巴
喊野的傣味帶給了圓西路不一樣的氣息,「我們的傣味是德宏風味,特別是民大的一些德宏來的學生,他們就很喜歡,說找到家鄉味了。」聽到這樣的評價,喊野非常開心,也就延續了自己的風味傳統。喊野告訴記者,如今每年還是有不少新生會在這裡大快朵頤,一邊接受著新環境帶來的欣喜與不安,一邊用美食安撫內心,道一句「還是家鄉的味道最好」。更多的,還是把青春鐫刻入門店的人們,他們帶來了家人,帶回了朋友,三杯兩盞下肚,又引出少時趣事,喊野提起這些故事,總是面帶微笑,就像這些早已不再年輕的人們,又回到了過去。
味道
總是要再次感受,才能再現逝去的青春
與喊野類似的,是圓西路上鼎鼎大名的「金豬腳」,大多數人提起這家店,總伴隨著幾個朋友「跋山涉水」「萬裡迢迢」趕來一飽口福的故事。20年前,孔老闆的金豬腳店開門,從最初每天賣出100多個豬腳,到如今最多一天超過8000個,不少80、90後曾是這家招牌店的顧客。金豬腳,成為圓西路的必選美食之一。
鼎鼎大名的「金豬腳」
「以前上學的時候就來吃過了,現在只要是經過這家店,依然會進來買一個。」魏先生是玉溪人,畢業後遠離圓西路,但這口味道卻無法輕易忘記,只要路過圓西路,魏先生都會再吃上一個。「圓的還是尖的?」老闆熟練的剪開放在炭火上溫熱的豬腳,顧客選擇,老闆裝袋、送出,與每一個顧客的交流短的不過10秒鐘,長的不超過1分鐘,但就是這「一面之緣」,在每一個人撕開外焦裡嫩、肥而不膩的豬腳時,變成了長久的想念。這味道既是外來客的清晰記憶,亦是每一個本地人植入腦海的回憶。
鼎鼎大名的「金豬腳」
「每次吃都會想起來以前讀書那會,放學了幾個人約著湊錢,買兩個豬蹄啃的日子。」彭先生是土生土長的昆明人,從還在上初中開始,他就早早領略了這圓西路金豬蹄的魅力。「那時候上學沒什麼錢,幾個同學一人幾塊湊出來,買兩個就在路上啃,滿滿都是回憶。」回味著這股味道,如今他早已告別了湊錢買豬蹄的年紀,但依然熱愛這爽口的味道。「就是一種習慣吧,吃了那麼多年了,也沒什麼特別的,但不吃就是有時候會想。」
「我有個朋友,非要在大晚上要吃豬蹄,我們從南邊開車一個多小時過來,買到了,吃上了,就覺得開心了。」「還有朋友,人還在外地,告訴我飛機落地第一頓就要吃豬蹄,不然覺得不痛快。」……吃慣了一個口味,便會無論在何處,總會想起來,身在外鄉的人提起,總是會先想起那味道,與之相伴的,還總有那時的歲月流金。「以前自己來吃的,後來結婚了帶著老公、老婆來吃的,帶著孩子來吃的,太多了,記不住了,但把店開好,把這味道留住,就夠了。」孔老闆說,很慶幸能在圓西路這樣的地方開店,與喊野一樣,他也認可一句話:圓西路既成就了他們的店,他們的店也組成了圓西路的回憶。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一份小吃,陪伴著不知多少人度過了年輕的時光。
圓西路上的奶茶店總是換得勤,能從中窺探當時的年輕人愛吃什麼。在過去網絡尚不發達的年代,在昆明判斷一家小吃流行與否,可以從園西路有沒有開店來判斷。如今,圓西路上最多的還是品類繁多的奶茶店,400米長的街面上,匯聚了近50家奶茶店。總有一款能撩動當下年輕人的心弦,也總有一家,是從小喝到大的選擇。奶茶店,甚至可以說是讓無數年輕人走進這條美食巷的一大理由,也經由奶茶,讓圓西路上的眾多美食店被眾人所熟知。
章魚小丸子
一杯奶茶、一份小吃,陪伴著不知多少人度過了年輕的時光。如果說奶茶是午後必需品,那麼小吃便是最好的配菜。位於園西路中段的漁之船章魚小丸子店,也在這條小吃街上度過了十餘個年頭,每逢路過,總有人忍不住停下腳步,要一份剛出鍋的小丸子,就著騰騰熱氣一口吞入,有的被燙得淚水打轉,有的卻面不改色淡定咽下,就像年輕時眾多幼稚但有趣的比賽。
奶茶店總是換著裝潢風格招攬顧客,有的店卻把內裡做到足夠豐滿,比如「楊大媽」。
69歲的楊大媽
遠近聞名的「楊大媽」泡菜
這是一家泡菜店,還沒走到店門口,一陣泡菜特有的酸爽味道撲鼻而來,挑動著食客的味蕾,忍不住要進店一探。「水果是我家賣得最好的,泡草莓、泡蘋果、泡桃、泡芒果,年輕人最愛吃了。」今年已經69歲的楊大媽熱愛泡菜,而且這似乎是她與生俱來的能力。「小時候就會了,昆明人愛吃酸辣還帶點甜味的,泡菜裡面都有。」泡菜頗受外省學生的歡迎,他們大都沒見過把水果做成泡菜的。而她也總是樂於向顧客推薦這類美食。「酸酸甜甜,算是一種獨特的風味。」
楊大媽和章魚小丸子店工作人員提及最多的,是迎來送往的學生們。他們來時帶著對昆明這座城市的期待和對新鮮世界的好奇,離開時總帶著這裡的苦辣酸甜。「鐵打的圓西路,流水的學生」,這些圓西路上的老店們,也成了眾多離人的回憶。
◆◆你懷念的,是青春年少的自己◆◆
鐵打的圓西路,流水的學生。
「你知道嗎?我的畢業散夥飯就是在火王燒烤吃的。」青春的散場,總會摻雜入燒烤的氣息。或許只有在夜深人靜的燒烤攤前,才能伴著酒精,把年輕時候的稚氣一股腦全都撒出來。圓西路上的火王燒烤,就是一個理想的「青春告別地」。最別具一格的,是餐廳正中一顆依然在生長的參天大樹。它默默站在那裡,眼看著一個個從懵懂到成熟的故事。燒烤的味道早已不是重點,向依依不捨的青春揮別,才是這裡賴以成名的關鍵。
火王燒烤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圓西路不再像過去那樣熙熙攘攘。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它又再度冒出了久違的煙火氣。「前幾天我們忙都忙不過來,可算是過完節了。」喊野笑著抱怨,「這兩天生意沒有之前好了,不過每天也還是忙得不行。」金豬腳店的孔老闆臉上堆滿笑臉。正如他們所說,圓西路讓他們衣食富足,他們也讓圓西路成為一張美食名片,他們既是別人回憶裡的各種味道,也珍藏了圓西路上的種種回憶。
越夜越美麗的圓西路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條圓西路,你懷念的也許不是她的美味豬蹄、飄香奶茶、酸辣泡菜,只是懷念那時候無憂無慮,肆無忌憚的自己。一代人終將老去,但圓西路見證總有人正年輕。
策劃 羅蓉嬋 李星佺 自然
記者 張瑪睿 劉暢 張成 實習生 馬思穎 楊斯宇 餘青豔 張芳 聶亞
相關新聞
【Vlog·探路】文化巷文林街:照亮昆明城的文藝明珠
【Vlog·探路】武成路往事:老昆明人的記憶
【Vlog·探路】行走翠湖邊,品閱半部昆明史
責任編輯:錢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