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保督察揭露種種亂象:有多少地方在「假裝治汙」
社論:儘管各地從政府文件到各種表態,環保總是被「高度重視」,但一些地方普通人的切身感受,卻總是與承諾相脫節。
最近一段時間,中央環保督察組向多地反饋督察意見,揭露了環保治汙的種種亂象。尤其是一些地方涉嫌「假裝治汙」的例子好多。
其中,安徽的蚌埠、淮北、銅陵、六安4市空氣品質下降,考核結果應為不合格,但實際考核結果為良好或合格。
再如天津寧河區在落實黑臭水體治理任務時敷衍塞責,唐山部分縣(市)區政府及企業存在未按要求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措施、監測數據不真實、企業超標排放等問題。每一條都讓人觸目驚心,有些還涉及重大環境汙染違法問題。
顯然,從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反饋來看,一些地方所謂的「鐵腕治汙」,不過更多是在口號、文件上。一些地方對環保真的很不上心,督察組來了,就應付應付,做做樣子。甚至數據造假,自欺欺人,但一深入調查,立刻露出馬腳。
這是在治汙嗎?稱之為「假裝治汙」恐怕更為恰當些。類似的「假裝治汙」時下也非個別現象。此前曝光的祁連山生態問題,同樣是「真汙染、假治理」的典型個案。回顧中央督察組這幾年的工作,那些被屢屢點名,卻屢教不改的地方也不在少數。
這幾年來,儘管各地從政府文件到各種表態,環保總是被「高度重視」,但一些地方普通人的切身感受,卻總是與承諾相脫節。
「假裝治汙」的背後,是一些地方政府對環境保護長期漠視,習慣成自然。
比如,安徽六安,地方政府公開實行招商引資「一票否決」,連環保部門也不放過。而在淮南市,當地政府對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淮南高新區、安徽現代煤化工產業園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中,無論是考核內容,還是指標體系,均無環境保護要求。
由此可見,環保在某些地方領導眼裡的地位很低,是一項可有可無的事,甚至可以說是一項可能拖累自己政績的多餘「作業」。為了應付這項上級部門派下來的「作業」,能敷衍則敷衍,能推責則推責。
這也提醒有關部門,加大環保在官員政績考核指標中的分量,同時加大追責力度。對每一起涉嫌「假裝治汙」的案例,都要依法調查、嚴肅追責。
中央之所以搞環保督察,就是把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當做治國理政的大事來抓。近年來,這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不過,最近這一系列的事情也表明,現在環境保護和環保督察面臨的新問題,即是這種「假裝在治汙」。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用表面的重視和厚厚的文件,偽裝幹事,假裝治理汙染,實則消極應付,放任生態進一步惡化。這是對中央精神的消極抵制,也是對民眾利益的極大漠視。
但是,不管有些人假裝得多麼忙碌,演技多麼高明,他們掩蓋不了被破壞的大地、臭氣燻天的河流和當地民眾的怨言。心存僥倖,假裝治汙,只會「罪加一等」,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