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偵探文本中的人性書寫——點評張蓉的《透過指縫的雙眼》

2020-12-25 小小稗官

上海張蓉的探案犯罪小說系列《透過指縫的雙眼》(群眾出版社2013年5月版)中有13篇中(短)篇小說。西方忌諱「13」,普遍認為這個數字不吉利,而該文本中的13個故事同樣不再輕盈飄逸,與殺伐死亡相連,記錄沉重的人生悲歌。

這些罪案故事憑藉扣人心弦的懸念、嚴謹精確的推理,層層遞進、剝繭抽絲、直抵謎底,讓讀者在緊張與期待、探索與好奇中獲得前所未有的閱讀快感。這麼說來,似乎儘是關於偵探文學的空話或套話,沒有絲毫特色。實際上,就情節的新鮮感而言,整部偵探小說集中有兩篇最讓我刻骨銘心。即《透過指縫的雙眼》和《雞兔同籠》。特別是後者所製造的震顫效果超過其他所有文本。它的出彩之處不在於具備各類偵探元素,而在於偏執人性的書寫,尤其是對犯罪分子的心理剖析得入木三分。換言之,《雞兔同籠》是人學,是真正的純文學文本,它不再是普通的偵探故事,而是在努力地向人性深處開掘。

《雞兔同籠》開篇伊始,說起重機吊起一輛車,車主名叫夏綠緹。案發多日,屍首難辨,破案的難度可想而知。警方通過一番調查走訪,發現線索多條,正如程小青所說:「譬如寫一件複雜的案子,要布置四條線索,內中只有一條可以達到揭發真相的鵠的,其餘三條都是引人歧途的假線,那就必須勞包(朗)先生的神了,因為偵探小說的結構方面的藝術,真像是布一個謎陣。作者的筆尖,必須帶著吸引力的力量,把讀者引進謎陣的核心,迴旋曲折一時找不到出路,等到最後結束,突然把謎陣的秘門打開,使讀者豁然徹悟時才能算盡了能事。」①是的,我們讀者已完完全全被故事表象所迷惑,被作者張蓉牽著走,時而追隨犯罪嫌疑人魯大志,時而又與魯大信面對面。這些假線聲東擊西,牢牢抓住讀者的好奇心,令其思考、使其閱讀,從而生發特有的緊張審美感受。

直至文末,謎底才揭開,那是母親夏夢親手剝奪了女兒夏綠緹的生命,讓人吃驚不已。夏夢為何這樣殘忍?她不愛自己的親骨血麼?非也!她像歐裡庇得斯最著名的悲劇《美狄亞》中的美狄亞一樣,愛之深,恨之切。她如此心狠手辣旨在引誘昔日戀人魯大志現身。

與夏夢相類似的人物是文集中《兩片相同的樹葉》中的田黃。他發瘋似地愛上了當年的同學江清漪,愛得痴迷,愛得執著,「就等於在驅逐幸福」。通過分析, 我們不難得知兩者瘋狂之舉皆源自病態的靈魂。

其實,《雞兔同籠》值得言說的地方還有很多,譬如夏夢雷雨般的性格似曹禺的《雷雨》中蘩漪;又如夏綠緹與魯大信的情感糾葛有戀父情結的影子;再如對天主教的悖論之處、虛偽本質進行不動聲色地揭露;還有,人民警察對人民群眾實施人文關懷細節……

前面說過《透過指縫的雙眼》這本文集共計13個故事,如果評點總是圍繞《雞兔同籠》這一篇做文章就有厚此薄彼之嫌,但也不能篇篇俱到、平均使力。

文學是人學,人性的書寫是文學永遠的主題。再以《金角灣謀殺案》和《沙堡》這兩篇為例說明之。前者中的胡美華失口問了一句:「陳亦昕怎麼會一個人跑到懸崖邊去的?」後者中蘇憶軒說:「是的,我也是太緊張的緣故,黑洞洞近三米深的電梯井,怎麼能看得清楚裡面是誰,我卻傻乎乎地脫口而出電梯井底的那個人是設計師安成旭……」兩個犯罪嫌疑人不經意的話語是破案關鍵之所在,也是人性內心深處的潛意識自然流露,當然也是作者精心設下的伏筆。

綜上所述,張蓉通過預埋伏筆、巧設懸念、假布線索,才使得文本情節曲折多姿,使得讀者時時處於高度緊張、疑惑、神秘的狀態之中,然後在經歷多種心理期待之後豁然開朗,達到偵探小說所追求的藝術境界,並實現其理想的藝術效果。

俗話說「文如其人」。雖然沒有與張蓉謀面,讀她的作品、通過手談便知她是一個品味不俗、思想深邃、深諳文學的知性女子。她情感細膩,長於刻畫眼神,善於捕捉細節,語言傾向散文化。所有的小說標題中,除了《金角灣謀殺案》和《殺手鐧之禍》具有血腥感之外,其餘皆富含文學性,且與文本互為隱喻。說到隱喻,竊以為,張蓉皆稱駕馭這一藝術手法的高手。整部文集中差不多每一篇都有一部或多部電影名及書名等,這些文本恰到好處地鑲嵌其間,與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及人物命運互為隱喻或互文,大大豐富了文本的文化蘊藉。

甚為遺憾的是關乎人民警察莫高和梅一辰的辦案艱辛程度描摹得不夠詳盡,儘管他們自始至終都活動在所有文本始終,體貌特徵及動作語言多有所涉獵,可是對他們苦悶內心的發掘力度不夠,倒是對犯罪分子靈魂深處剖析得很到位。如果張蓉以後能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用宏大話語適當點染,將有利於國人理解人民警察,有利於警民關係的和諧,也算是下意識地傳播正能量了。

目前,我國偵探文學與西方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在此我建議張蓉多看看《世界文學》和《譯林》等大型外國純文學期刊,少讀或不讀中國偵探文本,當然我不是像當年魯迅先生一樣主張國人不讀「中國書」。

注釋:

①程小青:《偵探小說的多方面》,《霍桑探案》第2集,上海文華美術圖書公司,1933年。

附張蓉小傳:中國作協會員、上海市作協會員、全國公安文聯會員,小說《致愛麗絲》獲第十二屆金盾文學獎,小說《嚶嚶鳥鳴》獲第十四屆金盾文學獎及第一屆「人金—段和段杯」《上海文學》小說大賽佳作獎,小說《沙堡》獲第六屆全國偵探推理小說大賽二等獎。

相關焦點

  • 博士論文後記(「雙十一張友文」在武漢播報第70則)
    在武漢封城及「禁足」的日子裡,我知道有不少人在書寫這個偉大的時代,但像我這麼及時公開「披露」的並不多。活在當下,活著就是幸福(參見第69則「在武漢播報」「雙十一張友文」在武漢播報(69):上網課真有趣)。但是,活著還得做一點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譬如我就在及時書寫所見、所聞、所感,力爭為後人留鑑。我堅信文字是有生命力的,正如莫言所言:「用嘴說出的話隨風而散,用筆寫出的話永不磨滅。」
  • 「雙十一張友文」:物質世界距精神世界有多遠?
    「雙十一張友文」的教學目標是力爭把學生從物質世界引向精神世界,但我不知兩者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老師猶如划船人,如何才能把學生從此岸送達彼岸,難度相當大,但須努力為之,迎難而上。上課前,注意到一位同學把我身旁的空調用手機打開了。今天最高氣溫26度,完全沒有必要動它,學生自己也清楚。
  • 洞察力強,透過表面看本質,四大星座中具偵探天賦
    文娘有的人天生有偵探才能,觀察力強,洞察力強,凡事都能透過現象看出來,這讓人不得不自誇。我們去燒烤吧,在十二星座中誰有這樣的潛力。因此在處理處女在一起時必須小心,他是一個很有偵探才能的人。2、天蠍座大多數天蠍座思維縝密,邏輯推理能力強,善於分析,遇到無序事物時有脫繭而出的能力,能從表面看本質,分析能力強,與天蠍座天生的愛思考是分不開的。
  • 衍藝圈丨專訪藝術家——張蓉
    張蓉:從小就開始學畫畫了,那時候就是喜歡,也就是因為從小的堅持,我造型基本功還算紮實,感覺順理成章的,自然而然的便走上了藝術之路。張蓉:《雜花》這幅作品主體物是一壇月季,我在色彩上進行了主觀處理,有意識的將枯萎的幹黃葉子用新綠的顏色去表達,象徵著生命的重生,結束又是新的開始。
  • 「雙十一張友文」說世道變化真快
    對此,「雙十一張友文」表示懷疑。職位尊貴高低也被抹平了,往日開車的司機是令人羨慕的,他們衣服乾乾淨淨,而且鞋子不沾泥巴,不用自己走路,不怕曬太陽……因此,被人尊稱為「師傅」。當然還是一門高危職業,有「一腳踏油門、一腳踩牢門」這句話為證,猶如現在某行業。開車的確是一門手藝活,因為把持著方向盤,掌握著大方向,司機就有了「書記」的雅號。
  • 阿加莎.克裡斯蒂: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
    阿加莎.克裡斯蒂一生創作了80部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集,19部劇本,以及6部以「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為筆名出版的小說,創作生涯持續了50餘年。她一直堅信人性本惡,所以終其一生都在描寫邪惡。另一位女偵探馬普爾小姐,總是把無關緊要的閒話與有意的謀殺聯繫在一起,透過罪犯的某些細節與不尋常的舉止來窺視其內心的秘密。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偵探小說儘管寫了兇殺與男女之情,但她創作的態度是嚴肅的,沒有渲染暴行,更沒有色情描寫,文筆相當潔淨。
  • 張友文:與兒子喝酒——教育兒子要誠實
    編者按:關於山東苟晶被頂替案,「雙十一張友文」有許多話要說,苦於沒有時間。於是,把幾年前的一則日記翻出來,旨在說明」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殃災「……在購早餐的路上,聽某老師講某人的故事。某老師講的不管是真是假,「雙十一張友文」都會毫無保留地實錄,相信八卦中有信史,信史中有八卦,歷史就是這樣的複雜。
  • 「雙十一張友文」說班門弄斧可養銳氣
    今天睡中覺時就在想寫點什麼好,左思右思,輾轉反側,可謂絞盡腦汁,這與有些人挖空心思弄權和撈錢是兩碼事。「雙十一張友文」這麼整,有利於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能力,而後者卻為自己埋下禍根,時間一到就兌現。多少人退休多年不是照樣翻船麼?分析原因大約是有權時沒有底線意識,換言之做過了頭才結下惡果。
  • 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點評:《讓指縫間的陽光照亮世界》《王小救母》
    2.用心做事,不求回報 材料中修船工所謂的「順便做的一件小事」,並非是無心的,而是發自本心的所作所為,與「善心」、「品德」有關,與金錢無關。再進一步延伸,我們可以擴大到「社會責任感」,並緊密聯繫「攙扶倒地老人」、「『憨厚哥』救起落水女子」、「『最美女孩』搶救受傷路人」等社會現實事例進行論述。
  • 與兒子的臨別贈言(「雙十一張友文」寫給海外兒子的第7封信)
    「雙十一張友文」有句「名言」現與你分享:「小河因彎曲而美麗,人生因波折而精彩。」爺爺生前也曾說過:「人生不經三起三跌,猶如一塊死鐵。」一國家領導人六七十歲了還在擔水呢,唐僧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你說那是神話,是假的。那麼,唐朝高僧鑑真不畏艱險,東渡日本的故事聽說過麼?
  • 在文本生成的歷史語境中書寫「文學文化史」
    1906年出版的竇士鏞《歷朝文學史》是如今發現的最早的國人書寫的中國文學史,但英國人翟理思(Herbert Allen Giles)所著《中國文學史》於1901年出版,更早竇氏5年。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孫康宜教授強調《劍橋中國文學史》不再以傳統的「文類」分野來機械地探討一個文本, 而是把文本視為「文學文化」中一個有機的成分。作者之一、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田曉菲教授對早報記者說:「任何一部文學史,尤其是一部好的文學史,一定也得是『文學文化』史。
  • 讓青春在藍天上閃光——記東航安徽乘務張蓉
    2001年,她光榮加入分公司全國青年文明號集體「皖燕」乘務示範組,2005年調至「黃山」乘務示範組擔任副組長,2009年成為「皖燕」乘務示範組組長,同年4月又在新成立的「凌燕」乘務示範組中兼任副組長,2010年擔任組長。
  • 「雙十一張友文」:幸虧褲扣鬆了(小說)
    為敘述方便,我在以後的敘述中一律稱她為班花好了。剛開始,我壓根兒就沒有心思打量她,反倒認為她是在故意使我難堪。畢竟我是一個近視眼,當她亭亭玉立在我面前,確切地說離我只有520毫米時,我才看清楚她那龐大的搭配得恰到好處的臉盤子,還分明聞得到她的體香。班長不愧是美人坯子,豐滿成熟漂亮有氣質,潛藏著一股冰清玉潔。酥胸顫顫,胸前圍著一條十分性感的紗巾,紗巾上還有鴛鴦蝴蝶在嬉戲。
  • 張友文:推介一篇臺灣寫警察的散文(一室千燈之16)
    但我不會賣的,有朝一日,說不定還會從中發現真金呢!因為人是一個很奇怪的動物,思維有時也很奇怪。為何這本書如此吸引「雙十一張友文」?因為其中的一篇散文《可受的冤讎人》屬於典型的「警察文學」。我研究「公安文學」長達20多年之久,對古今中外寫警察的文學作品都會自然產生興趣。
  • 「雙十一張友文」的第一堂課(功不唐捐系列)
    英國的達爾文說過:「我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我們只是study together and supervise each other.(共同學習,相互提醒或監督或約束)QQ閱讀我的每次、每節課不可能都精彩,正如食堂的菜不可能每次都好吃是一樣的道理。
  • 梁曉陽《出塞書》:跨文體書寫 大空間建構 展現人性美
    《出塞書》是作家梁曉陽經歷15年時間跨度精心創作的文學文本。文本採用復調式結構,一條主線敘述五十多年間以呂冰瑩、呂冰潔、章洮洲、謝良珍為代表的老一輩人從忍受苦難到超越苦難的滄桑往事;另一條主線以"我"和光旭、光亮、蘭花、杏花等新一代人為主角,在時代的大潮中,歷經艱辛生活的磨鍊,竭力走出世俗固化的眼光,在欲望的煎熬中困頓掙扎,在理想的鼓舞中馳騁遠方,最終實現了夢想的曲折經歷。
  • 譯論||賴慈芸教授:翻譯界的名偵探
    可是一開始就遇到很大的困難,我們發現文本抄襲的問題非常嚴重,尤其是小說。例如《簡·愛》這本書,我們能收集到二、三十個譯本,但文本內容都大同小異。所以我們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所以我們從那時就關注到這個問題,後來也寫了論文,不過畢業後沒有繼續做這個課題。
  • 「雙十一張友文」的兩節一號電池
    「雙十一張友文」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自己動手修天然氣灶具。昨晚發現灶具不能用了,遂決定親自動手修理一番。哪怕自己是一個文科生,我也敢於嘗試。
  • 柔肩撐起一片天——記郎君鎮鴨棚村村民張蓉
    秋日的天色天亮很早,牆上的掛鍾還沒指向五點,就著朦朧的光色隱隱約約能看到一個人影不斷穿梭於雞飼料桶間加食物,動作十分嫻熟,她就是郎君鎮鴨棚村村民張蓉。張蓉,現年41 歲,沒讀幾天書,文化程度不高。2015年全市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郎君鎮政府在入戶調查中決定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由市公安局對其進行幫扶,公安局劉局長等兩人接到幫扶通知後,與鎮村幹部一起上戶了解張蓉家庭情況,令他們感到慶幸的是張蓉不但有脫貧信心,更有致富意識,這讓入戶的幹部們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張蓉貧困問題必須幫助她發展產業。
  • 專家訪談 || 賴慈芸教授:翻譯界的名偵探
    可是一開始就遇到很大的困難,我們發現文本抄襲的問題非常嚴重,尤其是小說。例如《簡·愛》這本書,我們能收集到二、三十個譯本,但文本內容都大同小異。所以我們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所以我們從那時就關注到這個問題,後來也寫了論文,不過畢業後沒有繼續做這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