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張蓉的探案犯罪小說系列《透過指縫的雙眼》(群眾出版社2013年5月版)中有13篇中(短)篇小說。西方忌諱「13」,普遍認為這個數字不吉利,而該文本中的13個故事同樣不再輕盈飄逸,與殺伐死亡相連,記錄沉重的人生悲歌。
這些罪案故事憑藉扣人心弦的懸念、嚴謹精確的推理,層層遞進、剝繭抽絲、直抵謎底,讓讀者在緊張與期待、探索與好奇中獲得前所未有的閱讀快感。這麼說來,似乎儘是關於偵探文學的空話或套話,沒有絲毫特色。實際上,就情節的新鮮感而言,整部偵探小說集中有兩篇最讓我刻骨銘心。即《透過指縫的雙眼》和《雞兔同籠》。特別是後者所製造的震顫效果超過其他所有文本。它的出彩之處不在於具備各類偵探元素,而在於偏執人性的書寫,尤其是對犯罪分子的心理剖析得入木三分。換言之,《雞兔同籠》是人學,是真正的純文學文本,它不再是普通的偵探故事,而是在努力地向人性深處開掘。
《雞兔同籠》開篇伊始,說起重機吊起一輛車,車主名叫夏綠緹。案發多日,屍首難辨,破案的難度可想而知。警方通過一番調查走訪,發現線索多條,正如程小青所說:「譬如寫一件複雜的案子,要布置四條線索,內中只有一條可以達到揭發真相的鵠的,其餘三條都是引人歧途的假線,那就必須勞包(朗)先生的神了,因為偵探小說的結構方面的藝術,真像是布一個謎陣。作者的筆尖,必須帶著吸引力的力量,把讀者引進謎陣的核心,迴旋曲折一時找不到出路,等到最後結束,突然把謎陣的秘門打開,使讀者豁然徹悟時才能算盡了能事。」①是的,我們讀者已完完全全被故事表象所迷惑,被作者張蓉牽著走,時而追隨犯罪嫌疑人魯大志,時而又與魯大信面對面。這些假線聲東擊西,牢牢抓住讀者的好奇心,令其思考、使其閱讀,從而生發特有的緊張審美感受。
直至文末,謎底才揭開,那是母親夏夢親手剝奪了女兒夏綠緹的生命,讓人吃驚不已。夏夢為何這樣殘忍?她不愛自己的親骨血麼?非也!她像歐裡庇得斯最著名的悲劇《美狄亞》中的美狄亞一樣,愛之深,恨之切。她如此心狠手辣旨在引誘昔日戀人魯大志現身。
與夏夢相類似的人物是文集中《兩片相同的樹葉》中的田黃。他發瘋似地愛上了當年的同學江清漪,愛得痴迷,愛得執著,「就等於在驅逐幸福」。通過分析, 我們不難得知兩者瘋狂之舉皆源自病態的靈魂。
其實,《雞兔同籠》值得言說的地方還有很多,譬如夏夢雷雨般的性格似曹禺的《雷雨》中蘩漪;又如夏綠緹與魯大信的情感糾葛有戀父情結的影子;再如對天主教的悖論之處、虛偽本質進行不動聲色地揭露;還有,人民警察對人民群眾實施人文關懷細節……
前面說過《透過指縫的雙眼》這本文集共計13個故事,如果評點總是圍繞《雞兔同籠》這一篇做文章就有厚此薄彼之嫌,但也不能篇篇俱到、平均使力。
文學是人學,人性的書寫是文學永遠的主題。再以《金角灣謀殺案》和《沙堡》這兩篇為例說明之。前者中的胡美華失口問了一句:「陳亦昕怎麼會一個人跑到懸崖邊去的?」後者中蘇憶軒說:「是的,我也是太緊張的緣故,黑洞洞近三米深的電梯井,怎麼能看得清楚裡面是誰,我卻傻乎乎地脫口而出電梯井底的那個人是設計師安成旭……」兩個犯罪嫌疑人不經意的話語是破案關鍵之所在,也是人性內心深處的潛意識自然流露,當然也是作者精心設下的伏筆。
綜上所述,張蓉通過預埋伏筆、巧設懸念、假布線索,才使得文本情節曲折多姿,使得讀者時時處於高度緊張、疑惑、神秘的狀態之中,然後在經歷多種心理期待之後豁然開朗,達到偵探小說所追求的藝術境界,並實現其理想的藝術效果。
俗話說「文如其人」。雖然沒有與張蓉謀面,讀她的作品、通過手談便知她是一個品味不俗、思想深邃、深諳文學的知性女子。她情感細膩,長於刻畫眼神,善於捕捉細節,語言傾向散文化。所有的小說標題中,除了《金角灣謀殺案》和《殺手鐧之禍》具有血腥感之外,其餘皆富含文學性,且與文本互為隱喻。說到隱喻,竊以為,張蓉皆稱駕馭這一藝術手法的高手。整部文集中差不多每一篇都有一部或多部電影名及書名等,這些文本恰到好處地鑲嵌其間,與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及人物命運互為隱喻或互文,大大豐富了文本的文化蘊藉。
甚為遺憾的是關乎人民警察莫高和梅一辰的辦案艱辛程度描摹得不夠詳盡,儘管他們自始至終都活動在所有文本始終,體貌特徵及動作語言多有所涉獵,可是對他們苦悶內心的發掘力度不夠,倒是對犯罪分子靈魂深處剖析得很到位。如果張蓉以後能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用宏大話語適當點染,將有利於國人理解人民警察,有利於警民關係的和諧,也算是下意識地傳播正能量了。
目前,我國偵探文學與西方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在此我建議張蓉多看看《世界文學》和《譯林》等大型外國純文學期刊,少讀或不讀中國偵探文本,當然我不是像當年魯迅先生一樣主張國人不讀「中國書」。
注釋:
①程小青:《偵探小說的多方面》,《霍桑探案》第2集,上海文華美術圖書公司,1933年。
附張蓉小傳:中國作協會員、上海市作協會員、全國公安文聯會員,小說《致愛麗絲》獲第十二屆金盾文學獎,小說《嚶嚶鳥鳴》獲第十四屆金盾文學獎及第一屆「人金—段和段杯」《上海文學》小說大賽佳作獎,小說《沙堡》獲第六屆全國偵探推理小說大賽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