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到晚年,都想比自己的另一半先走?3位老人的話很心酸!

2020-12-16 二大媽有話說

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

我們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但為什麼人到晚年,很多人卻表示自己想比另一半先走呢?對此我們採訪了三位老人,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裡話吧!

劉奶奶:本以為到了晚年可以互相依靠,可如今自己卻成了拖累

劉奶奶今年70歲,她在66歲那年突發了腦梗,雖然命是保住了,但如今卻癱瘓在床,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都需要人照顧。劉奶奶表示,自從她癱瘓了以後,她的丈夫一夜之間就老了很多,這讓她非常自責,因為老伴的身體本身也不太好,可現在還要寸步不離地照顧她,每當她看到老伴滿頭的白髮和佝僂的身體時,她就想著快點解脫,不想再拖累他了。

黃奶奶:害怕孤獨,不能接受老伴比自己先離開

黃奶奶今年72歲,她說自己是一個特別害怕孤獨的人,自從她跟老伴結婚以後,兩個人就一直在一起從來沒有分開過,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上,都是老伴幫她安排的妥妥噹噹的,老伴去哪裡,她就跟到哪裡,黃奶奶覺得自己這一輩子都在依賴老伴,如果有一天老伴比自己先走,她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以後的生活,所以黃奶奶覺得如果真的有一天要和老伴分開,那她希望是自己先走。

田奶奶:擔心自己不能照顧好自己

田奶奶今年71歲,她當了一輩子家庭主婦,從來都沒有上過班,都是老伴在養著她。後來老伴退休了,田奶奶的身體卻開始出現問題,動不動就要去醫院輸液,每次她不舒服的時候也都是老伴忙前忙後地照顧她,幫她掛號排隊。這些都讓田奶奶很感動,她覺得如果兩個人真的有一天要分開,那肯定是自己先走,如果老伴比自己先離開,那自己的生活該怎麼辦呢,她對社會上的很多事情都不了解,而且孩子們還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對此她真的是想都不敢想。

今天的話題可能會有些沉重,但是生老病死是我們所有人都逃避不了的自然規律,一對夫妻無論平時有多恩愛,但是總會因為其中一個人的離開而告終,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這樣的規律,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好好珍惜跟老伴在一起的日子,讓往後餘生的每一天都充滿幸福。這樣到最後無論是誰先離開,都不會留下遺憾。

相關焦點

  • 老人幫子女帶娃,晚年真的幸福嗎?3位老人的現狀,既現實又心酸
    許多老人,美其名曰幫子女減輕負擔、享受帶孩子的幸福和樂趣,但其實,背後的心酸與艱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來聽聽3位老人的現狀,既現實又心酸付老太,65歲:一輩子沒什麼要求,只要子孫安好,我也覺得好付老太,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生養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看著子女一步步長大、結婚、生子,在農村人的眼裡,
  • 人到晚年,老兩口先走的享福還是後走的享福?三位老人說了心裡話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三位老人的故事,既真實又令人感動。黃女士黃女士今年66歲,她和老伴有一兒三女,他們家在村裡也算是大家庭,而且經濟條件還不錯,這主要是因為黃女士的老伴非常能吃苦,年輕時在礦上當過工人,在城裡蓋過樓房,還做過電工、廚師,再加上他們夫妻二人一直以來省吃儉用,所以在晚年也積累了不少積蓄,後來子女都成家了,黃女士本以為可以和老伴好好享一下清福了,但是沒想到老伴卻得了胰腺癌
  • 「無兒無女,我連獨自洗澡都不行」70歲丁克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後來,雖然她被搶救過來了,但是也發出了「無兒無女,我連獨自洗澡都不行」的感慨,讓人很心酸。選擇做「丁克」,真的是年輕時瀟灑,晚年悽涼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做「丁克」,婚後不要孩子。而不要孩子,夫妻倆可以過甜蜜的二人世界,還不用因為生育發愁,也不用被帶娃和教育所累,生活無壓力,平時還可以大手大腳花錢,日子過得相當瀟灑。
  • 人到晚年,尤其是過了70歲後,最怕什麼?3位老人道出了心裡話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文丨小敬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到了晚年之後可人到了這個歲數,已經為自己、為兒女奮鬥了大半輩子,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齡,他們最怕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3位老人的說法。
  • 夫妻選擇「丁克」,晚年會幸福嗎?4位老人的現狀,令人心酸
    我採訪了小區裡的4位退休老人,他們的現狀令人心酸。陸奶奶:生病沒人伺候,感到十分心酸;陸奶奶今年79歲了,一個人住在我們小區。陸爺爺在年輕的時候患有不育症,由於家裡沒錢,所以沒有治療。深愛丈夫的陸奶奶為了顧及丈夫的面子,加上家境原因,選擇放棄生育孩子,成為丁克一族。
  • 耄耋之年,還能找到另一半嗎?這位老人的話很在理
    人生百年,活到80-90歲之間,這一年齡段,稱為耄耋。如此長壽,已實屬不易!按照一般的邏輯來看,過好為數已不多的餘年,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已無餘力再操心別的。那麼身至耄耋之年,還能找到另一半嗎?這位老人的話很在理,值得一聽,可能會為大家真實解釋感情這種東西,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的重要性。01虞奶奶,今年已經82歲了。在大家心目當中,絕對是位高壽的老壽星。她出生於1938年,一個對於中國人而言,相當特殊的年份。
  • 老伴去世後,另一半真的會很難過嗎?聽聽三位70歲老人的真實想法
    作者:雪影導語:老伴兒老伴兒,就是老了是個伴兒,人到了晚年,如果身邊有個老伴兒,還有孝順的子孫,那晚年多半就是幸福的,其實人老了,子女孝順倒是其次,最主要的還是身邊有老伴兒相伴相隨,比子女更貼心。可並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是恩愛的,有的夫妻同在一個屋簷下,給另一半帶來的卻是痛苦,一些比較自私的人,只顧著自己享樂,把另一半當保姆一樣呼來喝去,這種人實在太自私了。而另一半,為了家庭和孩子的完整性,選擇隱忍,這一忍就是半輩子,所以另一半去世後,留下的那個人真的會難過嗎?
  • 「獨居老人」的心酸:晚年生活想要幸福,竟然需要沒出息的兒女
    當大家看到很多「獨居老人」的時候,都會覺得他們非常不容易,老人也屬於弱勢群體,一個人的生活也會出現很多不便,但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獨居老人呢?另一個則直接去了國外,如今也是嫁給了外國人,過上了非常幸福的生活,但這兩個孩子卻根本就沒有時間陪伴夫妻倆。但子女們其實都非常孝順,每個月都會給兩位老人打錢,而且還經常給老兩口買東西,之前女兒還提議讓父母去國外生活。
  • 「都沒有錢靠譜」60歲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認識中將女兒排除出自己家庭的想法已經被逐漸衝淡,越來越多的人都認識到,兒子和女兒都是老人養老的後備力量。與此同時,同樣值得父母考慮的是,成年後的兒女已經不再是專屬於自己的寶貝,他們往往也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
  • 人到晚年,活著還有沒有意義?3個老人給出了真實答案
    導語人到了晚年,基本上就已經半身入黃土了,對於有的老人來說,活著就是折磨,而對於有的老人來說,活著就是享受。那麼,人到了晚年,活著還有意義嗎?聽聽這3位老人真實的內心想法。人到了晚年,有時候活著真的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想做的事情,自己沒有辦法做,還拖累著自己的兒子,還給他們增加了很多的壓力。所以,我現在的晚年生活,我真的是不知道到底還有什麼意義,也不知道自己還有是什麼用。
  •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近日,一名83歲老人獨自去公共浴室洗澡被拒絕的事件,在網絡熱炒。那使我想起了老家的鄰居大娘,她和老伴也是「丁克」一族。因瀟灑數十年後,看著身邊的親朋好友兒孫滿堂,日常談論的不是孩子的工作,也就是說孫子孫女的趣事,自己身邊只有伴侶,總覺得有些冷淡。因此,許多過來人都說,丁克是年輕時瀟灑,晚年落寞的。
  • 為什麼歐美很少有常年臥病在床的老人?原因讓人感到心酸
    為什麼歐美很少有常年臥病在床的老人?原因讓人感到心酸追求長壽肯定是大部分人的願望,但是人老去以後,身體機能下降,很多事情都變得身不由己。許多老人會受病痛的折磨,也有些老人有慢性病。更嚴重的,有些老人的晚年或許都要在病床上度過。
  • 獨寵一個孩子的父母,晚年都怎樣了?聽聽2位老人怎麼說?
    「一碗水端不平」這個話題一直都備受大家關注和熱議。父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真的很難,只能要求不做那麼明顯,因為會傷了孩子的心。手心手背都是肉,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性格上有所不同,也會有所偏愛另一個多一點。
  • 人到晚年,對自己負責,這3樣東西不論如何也不能交給兒女
    導語: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老去,但歲月無情,從來不會停下自己的步伐,時間的列車會帶著你向前衝,一眨眼,已到暮年。無論你多麼不願意,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自己年齡漸長的事實。到了50歲,就應著手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了。
  • 「孩子沒出息,起碼能常回來看看」,60歲空巢老人道出晚年心酸
    >「孩子沒出息,起碼能常回來看看」,60歲空巢老人道出晚年心酸從小學到大學以及補習費用就花了不少錢,兒子很爭氣,大學考到了大城市。畢業後王大爺的兒子順利找到工作,他勤勤懇懇又有上進心,公司很看重他。工作遇到了一個城裡的姑娘,這個姑娘讓王大爺的兒子更堅定了在城市裡紮根的決心。此後,他全部心思都撲在工作上,爭取升職加薪。後來加上父母給的一筆錢終於在城裡買了婚房,可結婚後大兒子就很少回家了。
  • 空巢老人該不該尋找自己的另一半,聽聽子女們是怎麼說
    「最美不過夕陽紅」,如今各種疾病和意外接種而來,有很多伴侶走在另一半的前面,走的人走了,而留下來的老人伴著相思和痛苦,晚年悽涼的生活使他們想有個伴說說話打發餘生的時光,因為他們也需要精神的後花園。但是很多子女對老人找另一半從內心裡不能接受,認為有兒女孝順就夠了,何必非得找一個呢?下面我們聽聽這個幾個子女對老人找另一半的想法。
  • 為什麼很多老人讓外孫喊自己爺爺奶奶?原因有點心酸,但能理解
    據說,是陸大爺教的,他覺得外孫天天跟著自己,別人總打趣兒說他「外孫是狗,吃飽就走」,讓他心裡很不舒服,於是就讓外孫喊他們爺爺奶奶。其實,身邊有很多老人都更願意讓外孫喊自己爺爺奶奶,究竟是出於什麼想法呢?原因有點心酸,但能理解。
  • 99歲老人哭訴被子女強辭保姆:我一生沒這麼孤獨過,很心酸
    和老伴年紀大後,就用自己的錢請了保姆,先後請過六七個保姆,兩人都不滿意,直到兩年前找到這個保姆,期間這位老人還主動給保姆漲工資,希望自己走後,保姆能好好照顧自己老伴。可是今天三月份的時候,老人的老伴逝世,老人好不容易走出悲傷,大兒子卻把保姆辭了,老人想把保姆再請回來遭到兒女反對。老人在視頻裡哭訴,老伴走了,保姆也辭掉了,我一生沒這麼孤獨過。
  • 人到晚年,怕的不是沒錢,子女不在身邊,而是這3件事,很現實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內心都少會有一些不知所措。那此時你的內心會擔心什麼?沒有足夠的存款?還是子女不在身邊?其實人到晚年,怕的不是這些,而是這3件事,理由很現實也很無奈。有時候他想念孫子,打電話問候一下,通話時間也是快速結束,每天面對空蕩蕩的老房子,陳大伯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感覺已經沒人記得自己了。所以對於老人來說,生命的後半段想要快樂,單靠自己的實力是很難實現的,畢竟人是感情動物,生活在社會中,就需要他人的溫暖關懷。
  • 「老伴一去,子女們都嫌棄我」60歲老人的遭遇讓人心酸又無奈
    後來,劉阿姨一生氣就回來了,逢人就說:「老伴一去,子女們都嫌棄我,嫌我麻煩,還嫌我不中用……」60歲老人的遭遇讓人心酸又無奈,但其實也是無數老人的晚年寫照。子女有家庭和事業,晚年最靠得住的還是老伴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雖然現在婚姻自由,離婚也很隨意,但如果夫妻倆能夠相攜到老,晚年都是彼此的依靠。畢竟,子女成家之後,要照顧自己的家庭,忙活自己的事業,可能真的無暇顧及父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