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美很少有常年臥病在床的老人?原因讓人感到心酸
追求長壽肯定是大部分人的願望,但是人老去以後,身體機能下降,很多事情都變得身不由己。許多老人會受病痛的折磨,也有些老人有慢性病。更嚴重的,有些老人的晚年或許都要在病床上度過。
在中國,老有所養是一句古話。這句話不僅督促子女對老人要孝順, 更是看出了老人到晚年是需要人照顧的。很多老人因為長時間慢性疾病的積累,到晚年幾乎喪失了自理能力,需要子女的照顧,這對很多家庭來說是一個負擔。不僅需要花費家人的心理,更是需要一筆金錢支撐,孝心在眾多壓力面前,成了一個考驗。
可是,我們似乎很少聽到歐美國家的老人需要家裡人的照顧。一方面是因為歐美國家的社會模式有自己的特色,每個人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老人相對不會苛求子女的照顧,而且歐美國家有相對良好的養老體系,養老醫院、社區等比較完善,很多人在年輕時就會為自己的老年做好準備,也會特意準備一些養老金。
歐美人與亞洲人在生死的觀點上也不同,當老人的身體機能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時,有些人選擇依靠外界的支持讓老人在機器的幫助下生存。而歐美人覺得,這樣的生存是沒有意義的,與其將老人強留在身邊,不如放手讓他無痛苦地離開。
其實,不論是什麼國家,老人都會面臨同樣身體機能的衰退,要讓他勉強活下來還是瀟灑地讓他離開,這也是家庭的選擇,也並無對錯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