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各階層信任政府是中國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俄專家:各階層信任政府是中國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

中新網莫斯科3月24日電 (記者 王修君)隨著中國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抗疫模式愈發受到俄各界重視。近日俄專家分析認為,中國各階層對政府保持高度信任是中國能快速取得抗疫成果的重要原因。而當前某些國家政客把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的做法不科學也不公平,「容易成為人類和病毒史鬥爭的笑話」。

中國政府抗疫成果顯著

俄羅斯權威學術期刊《病毒學研究》雜誌主編康斯坦丁諾維奇在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近期中國新增感染人數較以往大幅減少,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成果。這說明疫情是可以被控制的,中國為世界戰勝疫情樹立了信心。

俄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安娜斯塔西亞告訴中新網記者,中國近期抗擊疫情取得成績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醫學和防疫領域,還在於其社會意義——中國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聖彼得堡流行病學和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塞梅諾夫近日在接受俄媒採訪時說,中國專家緊張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現在中國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官方每天的新增病例統計已大幅下降。近80%的感染者治癒出院。這都是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取得的。對於一個人口近乎俄羅斯10倍的國家,這是不容置疑的成果。

中國成功經驗在於社會各階層信任政府

安娜斯塔西亞說,中國抗擊疫情是一個全面動員、全民參與的過程。政府官員、軍隊、醫生、民眾全都投入,才取得了顯著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有力的、值得信任的政府是無法有效動員社會各階層的」。

安娜斯塔西亞說,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值得注意:在疫情剛開始時中國政府的抗疫措施受到了西方國家的質疑,但隨著疫情發展,這種「質疑已經很少了」。實際上,越來越多國家在試圖使用中國的抗疫措施。「但由於文化差異和社會體系不同,想要達到中國的效果並不容易」。

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院院長馬斯洛夫在接受俄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抗疫成功主要得益於「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堅定互信」。正是因為這種信任,中國渡過了危機,其政治體系展現出了自身的合理性和抗壓能力。

馬斯洛夫說,中國工商界精英也在此次疫情中作出了正確反應。他們為購買口罩以及建造醫院和臨時診所提供了資金。此外,中國政府採取了向中小企業提供補償、免除增值稅等多種手段,使得停工的同時又不至於市場崩潰。中國這一經驗值得學習。

除了政府有效組織外,中國民眾在疫情中的表現也獲得俄專家點讚。塞梅諾夫說,中國民眾嚴格遵守衛生要求,認真執行隔離措施及防疫規定,這一切合力產生了成效,使原本可能成為巨大災難的一場疫情變成了相對可控的進程。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社24日援引「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社長基謝廖夫的話說,必須承認中國戰勝了新冠病毒這一事實。中國的經驗是無價的。目前「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已開始印刷首個抗擊新冠病毒的俄文版科學指南。該指南是中國醫生們基於2019年底至2020年初臨床經驗所撰寫的。「這是一本勝利的指南」。

「中國病毒」說法不科學

在對中國抗疫措施做出高度評價的同時,俄專家還批駁了某些國家政客所提出的「中國病毒」的說法。

康斯坦丁諾維奇表示,人類漫長的歷史一直在和病毒作鬥爭。病毒是在傳播中不斷進化的,一種新病毒可以隨時出現在任何地方。目前國際社會尚未找到新冠病毒源頭,但有兩點可以肯定,一是新冠病毒並非人工合成,二是「中國病毒」的說法有悖於科學和世衛組織精神。

康斯坦丁諾維奇說,眾所周知,中國在承受了巨大犧牲後為他國防疫贏得了時間。使用「中國病毒」說法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希望某些西方國家政客能尊重事實和科學,「不要讓自己成為人類和病毒鬥爭史上的笑話」。

安娜斯塔西亞認為,把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無助於抗擊疫情,反而會製造國際社會的對立和種族間的歧視。當前最重要的是各國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全人類敵人。(完)

相關焦點

  • 海外看戰「疫」:俄專家:各階層信任政府是中國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俄專家:各階層信任政府是中國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  中新社莫斯科3月25日電 題:俄專家:各階層信任政府是中國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  中新社記者 王修君  隨著中國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抗疫模式愈發受到俄各界重視。
  • 提問中國|中國抗疫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抗疫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二:政府與民眾間的互相配合與信任 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提出一系列舉措,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減少聚集等,而這些措施也都被民眾熱心地接納,正是因為政府與民眾彼此之間的信任,才使得中國的疫情防控措施如此有效。
  • 俄政界發聲稱 美借新冠疫情追責中國是極端利己主義
    批美製造藉口追責中國「普京總統深信,為了取得抗擊疫情的共同勝利並使世界經濟逐步擺脫危機,必須經過國家間共同的、有協調的努力。這就是我們要與中國夥伴全方位溝通的原因。」佩斯科夫說。俄外交部部長拉夫羅夫4月14日在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通電話時說,俄方高度評價中國抗疫成果,認同中方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反對個別國家將疫情政治化、向別國推卸責任的做法。當天,拉夫羅夫在與俄媒視頻連線時再次表示,有關因新冠病毒向中國提出索賠的言論令人驚愕到「頭髮都豎了起來」,這是絕對不能容許的。
  • 【抗疫保收 雙百會戰】中國化學各項目取得會戰階段性成果(九)
    【抗疫保收 雙百會戰】中國化學各項目取得會戰階段性成果(九) 2020-12-17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外媒:中國抗疫成果顯著 旅遊業和消費市場復甦明顯
    國際在線專稿:近日,外媒發表文章對中國抗疫的有效做法給予高度評價,並表示目前中國的旅遊業和消費市場明顯復甦。當地時間10月8日,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文章,文中詳細闡述了在全世界飽受新冠病毒折磨時,中國是如何快速且有效地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文章對中國積極抗疫、中國政府對人民生命安全負責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文章指出,中國快速有效地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
  • 黑龍江哈爾濱:中國政府赴俄羅斯抗疫醫療專家組平安凱旋歸來
    2020年4月19日12時10分許,黑龍江哈爾濱,中國政府赴俄抗疫醫療專家組圓滿完成任務,乘公務機降落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受到了祖國人民熱烈歡迎。中國政府赴俄羅斯抗疫醫療專家組應俄羅斯方面邀請,4月11日從哈爾濱啟程,當天抵俄協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 俄權威人士:「中國高校對外國留學生仍將很有吸引力」
    記者從莫斯科幾家規模較大的赴華留學中介了解到,因疫情對經濟衝擊嚴重,俄今年赴華自費留學申請者較去年減少三成左右。針對這一現象,具有俄羅斯聯邦政府背景的社會研究中心的代主任、俄「5-100計劃」項目辦公室主任波利欣娜近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過後,中國高校對於外國留學生而言「仍將很有吸引力」。
  • 中國的防空體系組成是什麼樣子?俄軍事專家給出如此評價
    在上海遭受國民黨軍飛機轟炸導致電力設施受損嚴重後,中國緊急請求前蘇聯派遣空軍和防空部隊進入上海地區,一邊建立防空作戰體系,一邊培訓中國的防空部隊。如今,中國的防空體系已煥然一新,且自成一派。但不可否認的是,俄制兵器依舊在中國防空體系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那麼在俄方軍事專家看來,中國的防空體系組成是什麼樣子的呢?俄專家撰文稱,解放軍空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護中國免受潛在敵人的空襲。
  • 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眾志成城中國力量
    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眾志成城中國力量原創:三丫講故事2020年4月26號, 武漢38020個在院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0了。我國抗疫取得了階段性成功!他們當中有84歲的鐘南山院士,74歲的李蘭娟院士,及很多國家級省部級的眾多專家院士們!他們有的已經年近古稀,為了拯救生命,他們勇敢的衝在抗戰一線。他們中有國家重點醫院的專家醫生護士,也有來自偏遠山區的普通醫務工作者,年齡小的甚至是90後,00後的一些稚嫩的孩子,在疫情面前是他們日日夜夜守護在一線,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夜以繼日的堅守在危重病人的身邊。
  • 中國抗疫經驗具有普適性 世衛:滿意中國的抗疫努力
    辦事處主任曼德哈裡近日一直奔走於防疫一線,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用努力證明新冠病毒能被遏制,這鼓舞著他和同事們,「現在是時候凝聚力量一起努力了,這是拯救生命的唯一途徑」。曼德哈裡表示,無論從準備還是響應的程度,世衛組織滿意中國的抗疫努力。
  • 社科院歷時三年給中國社會劃出十大階層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研究項目———「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課題,經過數十位社會學學者歷時3年調查研究,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調查報告已於12日成書公開出版。專家們通過大量詳實的調查數據,對當代中國社會階層進行了分析,劃分出了「十大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階層、經理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人員階層和城市無業、失業和半失業階層。
  • 新階層人士齊聚上海 研討新形勢下的責任與擔當
    央廣網上海10月1日消息(記者楊靜)日前,以「當前國內國際形勢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責任與擔當」為主題的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會上,《民法典》專家高富平教授圍繞民法典出臺的背景、重要意義、修訂的主要內容等方面,深刻解讀了《民法典》的深遠意義、時代創新、亮點特色等,全方位詮釋了《民法典》鮮明的中國特色
  • 海南省政府向馬來西亞檳城捐贈抗疫物資
    中新網7月7日電 據中國駐馬來西亞檳城總領事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7月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向檳城州政府捐贈抗疫物資儀式舉行。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魯世巍、檳城州行政議員楊順興、檳城海南友好協會會長祝友成及有關方面代表等出席活動。
  • 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劃分為十大階層
    南方網訊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研究項目———「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課題,經過數十位社會學學者歷時3年調查研究,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調查報告已於昨天成書公開出版。專家們通過大量詳實的調查數據,對當代中國社會階層進行了分析,劃分出了「十大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階層、經理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人員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市無業、失業和半失業階層。
  • 家庭背景「隱形門檻」對中國階層流動作用日益凸顯
    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人際信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伴隨著官員貪腐現象的不斷曝光和企業剝削論的不斷傳播,當前社會上「仇官」和「仇富」的態度泛濫,導致政府官員和企業家的信任度受到影響並不斷下降。綜觀全球對政府和企業家的信任現狀,2013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埃德爾曼信任度調查報告》(Edelman Trust Barometer)指出,在26個國家的3.1萬名受訪者中,有50%的人表示,他們相信企業會做對的事情,但只有18%的人相信在企業處於困境時企業領導人會說實話;與此類似,有41%的人表示相信政府,但只有13%的人相信政治領導人會說實話。
  • 美學者談中國抗疫成果:美國應從中學點什麼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我生活在一個民主國家,但隨著感恩節的臨近,我發現自己渴望在中國看到的那種自由。」進入秋冬,美國疫情再度瀕臨失控。看著中國抗疫「風景獨好」,人們可以自由行動,美國布蘭迪斯大學副教授埃拉娜·尤瑞斯基(Elanah Uretsky)在心生羨慕的同時,不禁開始反思:美國能從中國抗疫中學點什麼。
  • 美專家:美國須正確認識中國和中國抗疫成功
    【來源:中國網】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3月27日文章,原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是敵是友?文章認為,美國應直面自身抗疫失敗的事實,並正確認識中國和吸取中國成功抗疫的經驗,否則美國永遠無法取得抗疫成功。此外,兩位作者還呼籲美中兩國開展合作,共同應對危機。
  • 非洲觀察丨多國人士高度評價中國以人為本 積極推進國際抗疫合作
    非洲多國學者指出:「人民至上」理念貫穿始終,這正是中國僅用3個月左右時間取得抗疫重大戰略成果的最重要經驗。喀麥隆雅溫得二大國際關係學院教師經濟學博士、國際經濟專家曼弗雷德撰文《中國疫情防控經驗和經濟復甦的意義》。
  • 駐俄使館教育處舉辦2020年留學中國說明會
    駐俄使館教育處蔣中亮參贊、俄科教部國際合作司高級專家尤扎科娃、俄學生國際流動中心主任利吉格爾等嘉賓出席,160餘名俄學生及家長在線參與此次說明會。蔣中亮參贊在致辭中表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更加需要精通兩國語言、了解彼此文化的人才作為重要支撐。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了解東方文化的重要窗口。
  • 中國當代社會階層透視
    由中國社科院完成的、日前正式公開出版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從專家視角,對當代中國社會階層變動狀況進行了分析,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深對「三個代表」的理解。  12月11日,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正式公開出版,該報告對中國社會階層的分析富於時代感,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