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女性在分娩時,過程是非常難熬、痛苦的,家人的陪產,是對產婦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而且現在的陪產方式不再只局限於產房外陪產了,已經有很多勇敢的家人,選擇進產房陪產。
不過,一些醫生還是不建議家屬進產房陪產的,雖然丈夫、親人在身邊的鼓勵是很好的「助產劑」,但卻是弊大於利的。
醫生不建議家屬產房內陪產
一、丈夫陪產,破壞夫妻感情
一些家庭在生產時,會選擇讓丈夫產房內陪產,丈夫的鼓勵與陪伴卻是能起到不錯的催產效果,給了產婦愛的力量,安撫產婦焦慮緊張的內心。
但只有親身體驗過,一些丈夫親眼看到孩子從妻子的身體裡娩出的過程,這份記憶對男性來說是終身難忘的,有些男性在參與後容易造成了性冷淡。
影響夫妻間的感情和性生活。
二、影響醫生工作
產房內的突發狀況很多,這都需要醫生做出及時的判斷,如生產過程不順利需要順產轉剖腹產、側切等。這些都是成產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但若一些年紀較大一些的家屬陪在一旁很可能會影響幹預醫生的工作。
如「醫生你再想想辦法,咱能不剖就不剖。」
三、婆婆陪產
一般陪產為直系親屬或老公,對產婦來說會有所幫助,但若是婆婆進產房,一些產婦會感到非常尷尬,在生產時很容易放不開。
不但不會分散產婦的焦慮緊張情緒,反而會增加產婦的心理壓力。
這位產婦生產,產房外14名家人陪產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一名產婦分娩時,家裡來了一大幫人在產房外陪產,都記在樓道裡,陣容是相當壯觀了,有不少人路過得知在等一個產婦,紛紛表示:「這產婦有福氣哦!」。
就連醫生護士都誇,這兩家人都非常重視啊。等寶寶順利出生後,護士趕緊跟在外面等候的家屬們保平安,是雙胞胎母子平安。
聽到喜訊本應該其樂融融的的一大家子人,卻忽然爭執起來。
原來是28歲的小瑩(產婦)結婚三年備孕遲遲還不上,現在好不容易懷上了,還是雙胞胎,小瑩是家裡的獨生女,父親那輩就父親一個男的,母親生完自己也在沒懷上。在得知小瑩懷的是雙胞胎後,娘家人就到婆家去商量,能不能讓一個孩子跟媽媽姓。
婆家一聽肯定是不同意的,兩家因為這件事鬧得非常僵,小瑩也受到這件事情的影響,心情不是很好,孩子起名字的事一直爭執到臨產,也沒個結果。
因為小瑩是羊水早破,所以提前進入產房,得到消息的婆家和娘家人,紛紛趕到,結果婆婆家看到親家那邊叫來了好幾個親戚過來,於是自己這邊也家來了一些親戚。
於是就有了產房外的盛況,因為小瑩是羊水早破,兩家人都非常緊張,倒也沒在產房外因為孩子的名字而爭吵。
等聽到護士的報喜後,得知是雙胞胎小子,便有重新提起這個話題,爭吵不斷。
不過最後,還是婆家看著小瑩孕期和生產太辛苦,這本事件好事,卻鬧得這麼不愉快不好。最後鬆了口,讓弟弟跟來媽媽姓。
讓孩子跟媽媽姓,有多難
古往今來,女兒出嫁就算是離開自己家,跟著丈夫家生活。在中國古代更是有女子「三從四德」之說。
三從: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女人出家後是要跟夫家的姓氏,所裡老話講「出嫁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種傳統思想一直傳承至今,不過現在已經很多家庭都很看重女兒,是女兒堅強的後盾,女人不再是「潑出去的水」。
若讓家裡的子孫跟母親的姓氏,舊社會就是女婿入贅的意思,一般都是比較富貴的家庭招一些家境不好的女婿,其實就是「賣兒子」,以後兒子就跟著嶽父家家過,一般這樣的男性是被瞧不起的。
賢爸小結:
雖然現在已經是新時代,民風也越來越開放。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離婚,孩子跟媽媽姓的還是非常少的。
不過,就像以前,中國傳統思想「重男輕女」,現在很多就家庭,尤其是準爸爸們,都想要個暖心小棉襖一樣。
孩子跟媽媽姓也會變得稀鬆平常,公眾接受,並成為夫妻愛情的一種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