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中心小學,曾經是佤邦營盤區最挺尖的學校,由當地華人、鄉紳等在東南亞地區發展起來的華僑名流中募捐籌資所修建的。最為醒目的當屬學校門頭及兩側的繁體字。
學校校長楊曉福,祖籍雲南騰衝,曾做過中國「友誠基金」的志願者。
學生們在操場上打籃球。從某種程度上講,營盤中心小學曾經的輝煌與這塊水泥球場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繫,因為這是唯一有水泥場地的學校。
教師辦公室
報時用的種和鈴鐺
高年級學生的教室
黑板上的教學內容:圖畫配英文
黑板上的教學內容,仔細一看才發現,在中國的叫《真心英雄》的歌被翻譯成《心中的夢》,這就是孩子們的語文課。
低年級學生的教室
低年級學生上課用的課桌椅
鴻建小學鴻建小學是中國雲南西盟森鴻商貿有限公司在跟佤邦政府合作「替代種植」項目時援建的一所小學校,目前,也是營盤區唯一一所學生擁有完整校服的學校。
森鴻公司自2008年10月開始承擔境外禁毒罌粟替代種植示範園區建設以來,以「政府主導,企業參與,菸民受益」為宗旨,結合當地實際,擴大示範效果,提高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以替代種植的長期成效杜絕罌粟的生存空間,探索一條對當地、我國河對世界毒品禁種的模式。並綜合長期的工作經驗與緬甸佤邦地區現實情況,提出了二個方法,即從引導思想轉變的精神扶持與實際成果示範等物質扶持雙重工作重點來做。通過幾年來的努力,目前,禁毒罌粟替代發展示範園區建設已初見成效。
一、農業生產提高發展
糧食(水稻、旱稻、玉米)實驗示範65畝,其中取得了雙季稻及兩熟玉米的成功經驗,與當地畝產相比,最高水稻單產680公斤增產40%,玉米單產620公斤增產70%,旱稻單產280公斤增產25%。為解決當地的養殖與農業生產矛盾,引進了高產牧草種植繁育,改變落後的養殖模式。通過高產示範,改變了當地菸農的生產勞動方式,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嶄新生產觀念。
2011年應政府的要求,擴大糧食示範,再與當地農業部門合成效。代的文化素質提高了,一則可以擺脫貧困,二則能自我創造財富,徹底改變對鴉片經濟的依賴;三則是大家意識形態、思維方法能統一方向,這對我們國家的「穩邊固邊富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社會公益事業硬體建設
新建建築面積905平米標準完小學校一所,按國內標準建設教室7間,可容納學生380多人,目前配備全新課桌椅子180套;社會捐贈學前班椅子250個。
新建706平米鄉級衛生院一所,共有門診室八間,住院部七間可住28人,另有醫生、護士住房八間,兼顧周圍三個區受益人數達二萬多人。
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九千米,20立方米飲水池三個,多功能飲用水臺二個,解決270多戶1300多人畜飲水問題。
修築鄉間公路幹道75公裡,方便兩個鄉群眾的出行。
從國內架設10KV電力線4千米,給當地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光明,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和文化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公司還免費發放水東瓜樹苗15萬株,發展水源林,薪炭林,逐步恢復生態環境。
此外,公司還第一個引進國內基金會志願者到國外進行長期幫扶指導脫貧,並組織國內社會捐贈等方式,捐贈了大批的圖書、文化學習用品、農具及衣物等一大批當地需要的物資,給當地文化、衛生、農業生產做了大量的基礎建設工作,保障了當地文化的不受外界的浸染,有利於我國「穩邊固邊」睦鄰友好政策的執行。以實際解決當地群眾的疾苦,注重培養當地的人才和致富帶頭人,以民間公益援助的形式,贏得與當地群眾對項目的喜愛接受,因勢利導,擴大推廣應用在當地取得的確實成效。
原當地老百姓的飲用水
建設前的小學校
正在上課的小學生
這不是孩子們的零食,而是他們的中午飯。
「替代種植」項目合作以前,這裡漫山遍野都是罌粟花。
開展「替代種植項目」時對菸農展開動員大會
對菸農進行稻穀種植培訓
改建後的小學校,學生在操場上表演節目,歡度六一國際兒童節。
著裝整齊的孩子們在舉行升旗儀式
改建後的教師辦公室和教師宿舍,門口掛著的玉米,是「替代種植」喜獲豐收後留下的種子。
改建後的學生宿舍
教室裡的黑板報
《支教地理》的志願者們正在清點交給學校的愛心物資
《支教地理》編輯部援建的愛心圖書室。照片上的玩具由昆明六歲的湯寧小朋友捐贈。
志願者在和孩子們做遊戲互動
有些鞋子是跑掉的,有些是孩子們主動脫掉的
大家在主題布標上簽名,還不會寫字的學前班的小朋友給我們畫了花朵、鴨子、蜜蜂,還有星星。
「六一國際、愛在佤邦」主題活動合影
和幾年前相比,這已經很好了,然而。。。。。。。。
易拉罐的空瓶、樹枝栓根線、線頭綁個小棍兒——釣魚,這就是孩子們的六一遊園活動。
這是學校的鐘
學校專門有一間房子是給孩子們做飯用的,可是,這麼小的孩子就自己做飯,看了還是令人十分心酸。
改建後的蓄水池已經有了乾淨的水,一個小孩子在水池邊洗菜。
這就是孩子們下課後在學校旁邊的山上挖的野菜
老師利用課餘時間砍來的竹子或撿來的柴火,學生做飯時,自己在撿一些砍小。
學生自己做的中午飯,這還算好的了,因為今天是六一兒童節。
像這樣迄今為止仍然用手直接抓飯吃的孩子、甚至大人,依然不是少數。
中緬光芒友好學校這是一所由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合作援建的一所小學校,其中政府出資60%,企業出資40%,目前學校共有學生300多人。
中緬光芒友好學校全景
在操場上集合的孩子們
唱歌的小女孩
這應該是父輩的衣服
《支教地理》的志願者在和孩子們做遊戲
志願者在給孩子們上公開課
上公開課的孩子們
這個小朋友為我們背誦了李白的《靜夜思》
這個小朋友也背誦了一首唐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這個活潑開朗的孩子為我們演唱了中國歌曲《愛的奉獻》
學生作文《假如我是仙女》
校長帶領學生做的黑板報
全校合影
就在我們從學校出來返回駐地的時候,我們意外的發現一個躲在樹上哭泣的孩子。從其所在的位置推斷,他應該是爬在樹上觀望學校裡的情況,但由於男孩始終不和我們講一句話,所以,我們不能知道發生了什麼。在溝通無果的情況下,我們給孩子留下食物和水並默默離開,可孩子的眼神卻另我們久久難忘。。。。。。
躲在樹上哭泣的男孩,他始終不和我們講一句話,以至於我們懷疑他是否會說話。我們離開時,他是這樣送我們的。
中緬營盤友誼醫院這是一所由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合作援建的醫院,其中政府出資60%,企業出資40%,這也許是整個佤邦地區最好的醫院了。目前,該醫院交由「無國界衛生組織」管理並使用。
中緬營盤友誼醫院的大門
醫院一角
「無國界衛生組織」公務用車(圖左)
《支教地理》的志願者和「無國界衛生組織」的志願者合影
無國界衛生組織是一個總部位於倫敦的衛生發展慈善機構,始建於1984年。主要由一些醫療救助志願者組成,目的在於向被慢性和多種疾病困擾的人們提供醫療救助,特別是賑災援助。1999年,由於其突出貢獻,無國界衛生組織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目前,無國界衛生組織在緬甸的工作主要內容包括婦幼保健、愛滋病與性病和生殖健康防治服務,瘧疾與肺結核防治和改水改廁與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