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到的新聞,很多都在討論高考,作為一個5歲半孩子的媽媽,想想高考離我還遠著呢!但恍惚間孩子在我肚子裡,就是是前不久的事情啊,怎麼轉眼兒子都快要上小學了!時間真的不經意間,過得很快!人過中年後,這種感受會更加強烈,所以提前未雨綢繆一下!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假如今年我的孩子要高考,我會是一種什麼狀態呢?每天焦慮地像個八爪魚?我會做些什麼?如同一個八卦記者一樣,聞風到處打探高考相關的信息?趁還有時間,可以理智地好好想一想。待兒子真要參加高考時,慶幸我作為媽媽,多年前曾經提前預熱過!
假如我的孩子今年要高考,我想在當前這個時間點,抓住三個關鍵點就夠了吧!
從心理學的角度,考試焦慮是考生當中常見的一種以擔心緊張或者憂慮為特點的複雜而延續的一種狀態。因為考試結果是未知的,我們人類的特點總是對未知的東西會有恐懼,總是會擔心如果考砸了怎麼辦?當考生一旦意識到考試對自己存在著某種潛在的威脅時,就會產生焦慮的心理體驗。
想起我上學那會,每次重大考試也都會很緊張。無論大小考試,每次考場上前15分鐘,我都是滿頭大汗地做著題,攥筆的手心裡全是汗水。在中考那一年, 因為年齡小想復讀一年,所以考試沒壓力,考場上我都快睡著了,結果考了個全校前五,那應該屬於超常發揮了吧!
根據調查,絕大多數的考生,無論是優等生、中等生或是後進生,他們在臨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緊張和焦慮。其實每個人在面臨重要考試時,有些焦慮其實是完全正常的,這個屬於焦慮反應,適度的焦慮緊張,可以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它可以提高注意力和反應速度。絲毫不緊張的同學反而容易大意失荊州,但是過度焦慮的同學,也會對自己的發揮形成一種抑制。
如果考試前出現過度焦慮,孩子在行動上會出現刻板記憶,思維發呆,並且伴隨著一系列的生理變化。比如說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面色變白,皮膚冒汗,呼吸加深加快,甚至於大小便的次數增加,手腳發冷,痙攣、胃潰瘍、昏厥,出現怯場、走神、呆滯、遺忘、急躁、麻痺、衰竭、厭學、逃考等現象。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一名高三男生參加高考時,老師把卷子發給他們了,他拿到手裡以後,突然看不到試卷上的字跡,渾身戰慄,手無法握筆。這個孩子這心理壓力也太大了,高考都無法進行了。
作為家長,我們提前學點心理學還是好的,等孩子高考時,可以給他做做心理疏導!
怎麼幫助孩子解決考前焦慮的問題呢?
第一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讓他認識到經過初中高中這麼多年的學習,現在就是最高水平,要相信自己的努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高考的時候,我們比的不是要把別人拼下去,而是要把自己的最高水平發揮出來。
考試前,學習時把注意力放在準備中,在考試當中把注意力放在試卷上,而不是對結果進行過多預測,這樣心態反而會平和,有利於能力水平的發揮,有時甚至能夠超常發揮。
第二個層面,就是正確定位高考。高考會因分數的不同,使考生進入到不同層次的學校。我們很多的學生和家長認為高考定終身,考得好,皆大歡喜,考得不好,滿盤皆輸。所以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把高考壞的結果想成世界末日,這樣只會增加精神壓力,加重焦慮。
在我們國家這樣的國情之下,高考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公平的一個升學模式,它是我們12年學習的一個總結和收穫,也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高考也只是一份通知單,它是你踏進大學的通行證,是你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但絕非唯一出路。即使成績不理想,考砸了,沒有上到理想的學校,那也不等於世界末日來臨,只要我們認準目標,我們還可以來年再考。一次失利不等於滿盤皆輸,不要用這個來嚇唬自己,把自己搞得焦慮不安!
當一個人可以以這樣的心態看待高考,帶著一種總結匯報的心態去參加高考時,心態就會平和許多,那麼這個時候就不再會出現緊張情緒,你就能發揮出正常水平,甚至超常發揮。
第三個層面,克服焦慮慮的萬能公式
是由一位美國電氣工程師發明的。它的公式分成三步,他是說當你遇到某件事情讓你焦慮不安時,你可以按照他這三步:
第一步,就是先問自己可能會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 如果我這件事情發生了,它最壞可能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
第二步,就是問自己我能不能接受,如果必須接受的話,那我就接受他。如果不能接受的話,那麼我用什麼樣的方法能夠改變它?
第三步,就是鎮定地想辦法改變這種最壞的情況,不讓它發生。
那麼要想避免最壞情況的出現,唯一的辦法就是抓緊利用現在的每一分鐘制定合理的計劃,然後按部就班地用科學的學習方法,來補救自己知識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從實用性的角度考慮,以上三個層面的方法,前兩種是否有效果,完全就是要靠孩子自己的悟性和情緒管理能力了,關於情緒管理能力,就取決於自小對孩子自控力培養了。三個層面中,最為實用的的還是那個克服焦慮的萬能公式,焦慮情緒會在思考這三步問題的過程中被轉移,進而克服考前焦慮。為人父母的,一定要留著備用。
現在填報志願,與我們高中時不一樣了,通常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高考成績出了之後填報,稱為「知分報志願」。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這個比那時候考前報志願更加科學。
報志願時還要綜合考慮自己的體質和體育成績。高考體檢項目主要包括:眼科、內科、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放射科等。考生為身體條件完全合格的,適宜選報普通高等學校各專業。身體條件合格,但是患有某疾病或某種生理缺陷,不適宜選報第二部分中的某條相關專業。身體不合格,不適宜選報普通高等學校各專業。
因此,自進入高三開始,就會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體育鍛鍊計劃,一定在學習的同時安排時間開展體育鍛鍊,避免因為身體的原因,導致自己無法進入理想的大學。
讓孩子自己做了一個考前準備思維導圖,列出需要提前做哪幾件事情,準備什麼物品。
比如,讓孩子自己走一遍考場,記一下路。這個家長不要代勞,實踐遠比講述讓人記憶深刻。統計一下坐車時間和步行時間,為高考當天的堵車做出預案,比如準備一輛自行車在後備箱。
比如,讓孩子列一下考試物品清單,提前準備。
比如,提醒孩子看一下天氣預報,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比如,提前一天晚上好好休息,照常喝一杯蜂蜜水十點入睡。
高三時,我的孩子已經是成年的大男孩了,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搞定,只有他提出幫助需求時,我和爸爸才會出手幫忙。
這些只是當前的思考,可能十二年後等兒子高三時,又會有很多新的變化。但考前焦慮、考前準備這些應該都差不多了!無妨,提前準備思考一下,以後總歸用得上。
十二年後,也許已經破除了北京戶口的規定,外地戶口在京多年的也可以在京高考了吧,希望如此。最後祝福孩子們,祝將來的他們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