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怎麼選?這件事關乎你的未來……

2020-12-12 正和島

編輯:李晟達

來源:正和島

老話說:「高考是一場硬仗,學生們打上半場,家長們打下半場。」

近期,全國高考陸續結束,各地紛紛進入了評卷階段。上半場的考試已經結束;而下半場「如何報志願」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截止到目前已經有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公布了高考填報志願的詳細時間。高考志願填報不僅關乎四年的時光與未來的方向,也決定了未來人生的走向,讓人不得不慎之又慎。

高考志願究竟怎麼報?網絡上可以說是眾說紛紜。

有「選專業不如選學校;選學校不如選城市」的說法,也有人認為應該以興趣為導向,還有一些很現實的人覺得找一個好找工作的專業才是首選。

其實高考志願填報因人而異,任何一種被絕對推薦的志願填報方法,都是不負責任的。如果真的要問如何填報志願,還是應該以學生未來發展規劃決定。

01、學生未來發展規劃可以分為四大類

根據畢業大學生未來發展規劃,可以大致將學生們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就業、考研、出國和創業。每一種發展規劃,都有不同的志願填報方法。

1、就業導向

相比於其它選項,大學畢業後選擇就業是畢業生的首選。數據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在91.0%。不過這一數據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大學畢業生就業率

如果學生以就業為未來發展導向,一方面可以按照興趣做選擇,其次找一些好找工作的專業,或者選擇在大城市就讀。

馮侖在採訪中講到:報志願、選專業,有三個選法。

第一個是依照興趣來選。比如說,有些年輕人喜歡考古,那就可以考慮西北大學。西北大學的考古專業非常棒。當然,北大的考古也非常棒。

而且,興趣又和你未來的就業有一些關係。有些人會沿著興趣一路走到底,一輩子不委屈自己,就在興趣上發展,最後把興趣變成了養活自己的方法,同時成就自己的事業。

第二種選法,是選擇那些比較容易就業的專業。比如金融、會計、商科,以及計算機、信息工程等等專業。這可以說是比較現實的選法,可能很多家長會傾向於這種選法。而一些基礎專業,比如數學、理論物理等,如果未來進一步深造,走研究的路,是很好的。

的確,專業不同,畢業後的就業率也有很大差異。

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學科門類是工學(93.1%),其次是管理學(92.7%);最低的是法學(85.1%)。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類是電氣類(95.5%)。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專業是軟體工程(96.8%)、能源與動力工程(96.8%)、工程管理(95.8%)。

本科就業率

由此可見,不同專業畢業後的就業率差異還是很大的。如果想要在大學畢業後立即就業最好選擇工科或者商科這類容易就業的專業。

第三種選法是依據城市選擇。現如今城市發展速度很快。大城市人流湧動,資源很多。選擇在大城市的學校學習,不僅僅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多的社會資源也意味著更多的優質人脈。

一般的大學都有校招,而在大城市的學校普遍校招機會更多。即使剛畢業不能躋身大企業,一些處在創業期間的企業和中小企業也會到學校做招聘。因此,雖然你的學校可能並不出名,但在大城市學習,機會還是很多的。

2、目標考研

近些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有所下降,一部分原因是選擇畢業後深造的學生越來越多了。根據2018年11月份的消息:2019年的考研人數又創新高,根據網絡新聞報導的數據顯示,今年預計全國報考人數總計達285萬,而招生人數合計僅72萬,預計報錄比為4:1。

歷年考研人數

今年,由於疫情,就業前景不好,考研人數更是再創新高!達到了341萬人,相比於2019年考研人數增加了50餘萬人,增幅超過17%。

如果一名學生在高考結束後就定下了考研的目標,那麼在院校選擇上最好選擇綜合類的大學。也可以諮詢學長學姐們學校的保研率和應屆畢業生考研成功率如何。

根據目前的考研政策,雖然大學本科和專科的學生都可以參加考試,但是不同學校的保研率和考研成功率差異還是很大的。

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並不是所有大學都能保研。一般情況下,985、211大學可以保研,部分省部共建的大學可以保研。如果目標是上研究生,那麼是否有保研機會一定要問清楚。比如國際關係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是人們相對比較認可的學校,專業能力也較強,但這兩所學校暫時還不具備保研資格。

其次在考研目標導向上,選擇綜合類院校相對優於專業類院校。許多人考研是不選擇大學所學專業的。想要跨考,大學期間在一所綜合類大學就會比較好。如果一名工科學生想要跨考管理類的專業,而他所在的院校只有工科專業,那麼他的跨考難度會相當大。至少他會相對於綜合類大學的學生缺少相關專業諮詢和複習指導等方面的消息。如果不參加考研培訓班可能會有些無助。

說完目標考研的學生需要報考的學校,我們再來看看專業如何選擇。由於大部分人希望大學畢業後儘快找工作,工科專業和商學類專業非常搶手。一些基礎類的學科成為了冷門,像數學系、物理系、生命科學、文學系、歷史系、哲學系,都屬於基礎學科,報考人數相對較少,可以選擇。此外,一部分考研學生想要以後從事相關領域研究方面的工作,選擇基礎學科很不錯。

目前,我國研究生招生考試一共有四科,其中必考項目為政治和外語,理工類、管理類一般也會設有數學考試,因此選擇基礎學科學習,在考研當中會有一定優勢。

3、出國深造

雖然疫情影響可能會使今年出國深造的學生數量減少,但出國深造還是不少經濟狀況較好家庭的選擇。如果想要出國深造,可以選擇語言類學校,語言類學校語言環境較好,對於出國學生過「語言關」很有幫助。一些學校會有外培學生或者交換生資格,如果能夠爭取到這些資格,對出國留學也是很有幫助的。

4、創業導向

對於創業者來說較好的專業能力和人脈資源同等重要,在一線城市擇校是比較好的選擇。一線城市,優秀的人很多,和優秀的人扎堆會更加優秀。一些企業家在創業成功後反而要去北大的MBA深造,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因為家庭等原因,學生不方便去大城市學習,在當地可以選擇一些學生組織、社團活動較多的學校,積累社交經驗,提升自己的軟實力。

當然,對於一個18歲的人來說,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堅持一條道路不動搖是很難的。如若一個學生暫時還沒有確定未來的規劃,那麼我們前面說的諸多方法都是無稽之談。

02、未來方向不確定優先選擇好學校

其實一個學生還沒有確定未來方向在報志願的過程當中也不必過於迷茫。這種情況下,推薦好學校大於好專業的辦法。

從就業的角度來講,超過一半的人在畢業後從事的是與自己所學專業不對口的工作。現在新媒體、自媒體行業發展很快,而這些就業方向的對口專業並沒有快速填補。勢必會有人從事新型產業的相關工作。這時一所著名的學校就會成為一塊金字招牌。

所以當面臨好學校的冷門專業和次一點的學校的強專業,最好選擇前者。

03、結語

18歲的未來無限可能,高考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一次嶄新的開始。

無論是沒有發揮太好的同學還是對於未來發展迷茫的學生們,在高考填報志願這一問題上都不必有太大的壓力。「人生是一次長跑」馬拉松起跑在最前面的人也並不意味著就是最後的佼佼者。

最後,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明確志願填報時間,不要忘記最後的deadline,一定不要卡點提交。如果有試報的機會也不要錯過。

在此,祝每一位考生都能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拿到理想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無悔十年苦讀!

參考資料:

《2019年大學生就業報告,看看你的「存活率」是多少》搜狐新聞

《馮侖:如果回到18歲,我「先選城市」》馮侖風馬牛

《高考報志願:要是當年考大學時,有人告訴我這些就好了…》劉潤

《數據分析:考研人數連年上漲,今年達285萬,去年山東考生最多!》中國校園在線

相關焦點

  • 高三老師忠告:高考填報志願前,這三件事要先做好,關乎自己錄取
    高三老師忠告:高考填報志願前,這三件事要先做好,關乎自己錄取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學生現在都在焦急等待自己的高考成績出爐,再者就是研究高考志願填報的問題了,這是上大學很關鍵的一步,對此,高三老師就給高考生提出了一些忠告,關乎學生的錄取問題。
  • 高考志願怎麼選擇?這三個方向不得不知,關乎未來就業
    其實,高考真的是一場硬仗,學生們需要打好上半場,而家長要幫助學生打好下半場。正所謂:行百裡者半九十,很多考生就是最後填報志願關鍵時刻掉鏈子,不是滑檔就是高分低報。
  • 高考選志願,這件事是你必須要做的
    這是對高考專業的第一篇文章。由於專業太多,這篇文章只介紹學科門類。是對高考專業的一個大致介紹。後面會根據對每個學科門類下的每個專業進行詳細介紹。大學、碩士、博士畢業的時候,學校給我發了畢業證,上面有我的照片,&34;模板是這樣的。
  • 疫情期間高三學子在家自學,這3件事要重視,關乎高考成績!
    疫情期間高三學子在家自學,這3件事要重視,關乎高考成績!如今距離2020年高考已經只剩下3個多月的時間了,大家還因為疫情延期開學的影響只能選擇在家自學,對於高三學子來說,有3件事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關乎高考成績與未來發展,希望家長們也要做好監督。
  • 高考志願關乎未來,學校專業地域需理性權衡,別拿感覺賭明天
    高考成績已經公布,又到了填報志願,選擇未來的機遇期,俗話說,考的好不如報得好,填報有風險,選擇需謹慎!事實上,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選擇你熱愛的,喜歡的總是沒錯的,因為志願選擇是一項系統工作,結果總是不完美的,令人遺憾的,因為最後的結果只有一個,而選項則有很多,選項越多就會覺得機會越多,最後的缺憾越多。既然,最終必有缺憾,那就跟著感覺走,選自己最喜歡的,與其糾結一生,不如痛苦一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 填報高考志願這5件事千萬不要做
    人生有很多轉折點,高考那絕對是一個重量級的轉折點,也可以說是人生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雖然高考只包含了「考」字,但其實不僅要重視考,也是重視「報」。因為志願才是進入理想高校的重要前提。其實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或者家長在填報志願時出現了大的失誤,留下了遺憾。
  • 高考志願到底怎麼填:好大學還是好專業?
    #高考志願怎麼填#高考志願到底怎麼選:好大學還是好專業?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的問題。所以,優選選擇重點大學、985、211還是優先選擇專業,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說起來每個人遇到的境況都不同,那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希望能給2021年的高考考生一點幫助。一般來說遇到這種情況,從選大學角度出發的那些學校一定名氣更大或者綜合實力更強,對於我們未來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
  • 一言難盡,高考志願填報那些事
    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在高考志願填報這件事兒上,每個家庭的關係模式和慣常行為模式、思考方式,都能讓孩子的未來變得不同。考多少分,填報志願都糾結 很多家長都覺得是因為孩子少考了那麼幾分,讓志願填報增加了難度;志願填報是尊重孩子的意願還是根據分數來選擇?先考慮地域還是先考慮學校?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是選擇服從調劑還是不服從?
  • 高考志願填報完,這6件事不要忘了
    現在各省的學生的高考志願也基本都填完了,大多數同學都已進入度假模式,靜等佳音,但同學不能光顧著玩耍,這6件事不能忽視,今天杭州吳越畫室小編我就給大家講一下關於高考志願填報後的這6件事一定要牢記呀!!! 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準考證 千萬不要認為高考查分結束後,就再也用不到準考證了。有的高校開學入學的時候是要求你提供當年高考準考證的。
  • 高考估分後志願填報必須要做好這幾件事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全國1047萬學子經過疫情考驗也經歷高考考驗後,大多都進行了估分,估分雖然可能與真正考分有差異,但是對學生和家長來說這個分數也是研究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參考。高考估分後,學生和家長研究如何填報高考志願,一定要重點做好這幾件事:1、確定自己的目標專業
  • 成為新高考下高考志願規劃師是怎樣的體驗?3件事難倒了大半人
    院校和專業到底怎麼取捨?其實就像今天UAPM高考志願規劃師高級認證課程的主講人之一,歐陽文邦老師說的,這些矛盾抉擇,就是最考驗一個高考志願規劃師的功力的。事實上,在如今新高考改革在多個省市相繼落地背景下,要成為一名高考志願規劃師責任更加重大,要面臨的挑戰也越發的艱巨。
  • 高考志願怎麼填?做好這三件事,離心儀的大學又近了一步
    馬上高考成績就要出來了,填報志願是繞不過的選擇題!俗話說高考志願填報是「七分考,三分報」,志願如果填好了,就相當於多「考」了二三十分。因為高考錄取時,一般情況下,同一所大學,錄取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分差一般在30分左右,排除熱門與冷門專業的分差,即使是同一專業,錄取分差常常也在20分左右。
  • 高考結束,不要著急想著怎麼玩,這四件事要抓緊完成,影響上大學
    高考結束,不要著急想著怎麼玩,這四件事要抓緊完成,影響上大學2020年高考落下了帷幕,這時候高三學生都在釋放自己高中這三年的壓抑,想著要怎麼玩,怎麼去度過自己的這個假期,其實,現在還不是想這些的時候,這四件事學生要抓緊去辦,直接影響自己上大學。
  • 高考志願如何填?生涯規劃要起到關鍵作用,關乎未來職業發展
    俗話說「三分考,七分報」,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志願填報對於考生來說是有多重要,但高考志願的填報有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在填報志願時不僅僅是要對自身的考量,也是需要對院校的反覆甄別與選擇,高考志願的填報更應該是與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相契合,這也就是要與自己的生涯規劃相契合。
  • 大學在校生告訴你「後悔」的高考志願選校那些事
    又是一年高考結束,準備志願填報的時候,無可避免的問題除了學校就是。作為大學在校生的小編,離今年高考很近,卻不是剛剛才進校,大學校園還沒摸清的小萌新;不存在畢業季的忙碌,沒有找工作與考研的壓迫而對高考志願填報的記憶些許蒙塵;作為大學校園裡的中堅力量,一方面對大學有了一定的熟悉,一方面從學生的角度進行了沉浸式體驗,能更好的提出建議,而不是作為老師的角度科學理論分析,小編的建議應該還是蠻可取的。那麼今天的乾貨就開始了!
  • 高考結束後,做好這七件事讓高考志願填報事半功倍
    高考結束後,從一直的緊張忙碌到突然暫停,孩子是否無事可幹?家長是否有新的焦慮?網上很少有高考後詳細的行動指南,此文很長,乾貨滿滿,實操性很強,希望能幫助更多畢業生及家長。——題記 前言2020屆高考結束了!這屆考生太難了!
  • 高考填報志願前必須考慮的6件事,你考慮了幾條?
    以前帶過的孩子就要高考了,相熟悉的家長也開始焦急怎麼填報志願呢? 老師告訴你填報前必須考慮的事 其實在填報之前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以下幾點: 一、選擇你以後準備工作或打算定居的城市
  • 2019高考志願填報:選大城市還是選小城市?這決定你的未來!
    高考倒計時10天,考生都在進行最後的衝刺複習,力求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高考之後緊接著就是志願填報,這個時候很多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都會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要作何選擇。考生往往會在城市、學校和專業之間糾結,不知道要怎麼選。
  • 高考志願的那些事 「過來人」解讀高考志願如何填報
    「第二次投胎」——我和高考志願的那些事  常言道:七分考,三分報。十多年的寒窗苦讀,走出高考考場後,我們將要在十多天的時間裡,決定自己今後的人生方向——難怪有人把高考填報志願稱為人生的「第二次投胎」(第三次是就業,第四次是結婚)。
  • 高考分數是籌碼,志願填報關乎人生決定,生涯規劃刻不容緩
    分數只是籌碼,是考生志願填報的底氣,而志願填報才是對考生人生的決定。在得到分數後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很容易沉浸在高分的喜悅或低分的失落中,快速走出分數的困擾,投入志願填報才是最重要的,高考是敲門磚,門敲開了,怎麼進需要謹慎的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