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不二子
十多年前,一部《奮鬥》擊中了當時80後們的情緒,帶著衝勁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可遠大的夢想難免被現實攔下。十多年後的現在,一部《全職高手》則展現了90後們的側面,他們在網際網路中也有理想的寄託,注重友情、敢於拼搏、觸底反彈都反應了這一代人的精氣神。
一部好的青春勵志劇總能體現某個時代的年輕人思潮和文娛生活,隨著時代的推進,青春勵志劇這個類型也發生著變化,青春勵志言情劇、青春勵志熱血劇等細分後綴,則讓這個類型更加適應當代觀眾需求。
昨日,在不少年輕人期待中上線的《全職高手》,則在電子競技這個細分題材中又做出了當代青春勵志劇的不一樣,也順勢記錄下了現在年輕人們的所思、所想、所為。
針對全年輕群體,《全職高手》這麼講電競故事
電競,在近兩年確實是一個熱詞。據人社部發布《新職業——電子競技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正在運營的電子競技戰隊多達5000餘家,電子競技職業選手約10萬人,預測未來五年電競人才需求量近200萬人。電競這個產業正在快速發展中。
年輕人對於電競的關注度也頗高。據國外直播數據統計機構發布的《英雄聯盟》S8總決賽收視報告顯示,在總決賽當晚中國地區觀賽人氣達2.03億,遠超海外地區,電競比賽成了網友們的狂歡。
那麼在這個背景下,改編自多年前小說IP的電視劇《全職高手》自然就面對著不少挑戰,其一是如何跨越時間,在尊重原著的同時貼近當代年輕人的觀看喜好,其二就是怎樣才算做好電競題材,真正抓住電競吸引年輕人的原因。
《全職高手》製作團隊經過一年的思考與嘗試,最終確定要先把劇集受眾清晰定位,剩下的挑戰就迎刃而解。最後該劇的定位受眾就是年輕人,不是某一個領域,也不是專門給男性或女性看的題材。
定位為年輕人,就要抓住真正能觸動年輕人的點。《全職高手》保留原著中的人物群像,通過精準塑造多個人物,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戰隊與戰隊間的競爭,為我們呈現了年輕人的兄弟情、戰友情,以及電競領域的熱血與激情。
第一集開篇,《全職高手》就為我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榮耀對戰。主角葉修帶領的嘉世戰隊,在隊員急於邀功產生失誤後,仍憑藉葉修與隊友的協同合作扭轉戰局獲得勝利,讓我們看到了電競比賽中的兇險與刺激,而在這場比賽後劇情迅速推進葉修身份的變化,選手與商業利益的博弈,則讓我們感受到了電競這個行業的殘酷與困難。
僅用一集就確定好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為後續故事發展埋下伏筆,這種快節奏也正符合當下年輕人的觀劇習慣。
除此之外,《全職高手》還與當下的不少青春劇有一個顯著的差別——沒有感情線。在主創人員看來,要在沒有任何男女感情戲的前提下讓觀眾產生代入感很難,但仍然堅持面對這一挑戰,不僅是因為對原著內容的尊重,還因為主創人員認為電競本身的燃能激發當下年輕人對自我的認知,「不管是不服輸也好,不放棄也好,都代表了體育競技的精神,我們想傳輸出去這種核心的精神力量」。
在當下這個以愛情戲為主流的市場環境中,敢於放棄大部分受眾熱愛的感情元素,是一個很大膽的決定,然而這個決定也正是凸顯《全職高手》的與眾不同。要知道,並非所有觀眾都只是戀愛腦,只喜歡甜寵熱戀,熱血沸騰的電子競技,有理想、有抱負的青春熱血勵志劇同樣受市場的歡迎。
《全職高手》放棄感情線,讓內容更聚焦於競技精神的傳達,突出劇中年輕人的拼搏與熱血以及他們的戰友情,這才是真正在講一個電競領域的故事。
創國內劇集行業首例,它足夠「全職高手」
在《全職高手》的劇情中,一直以戰鬥法師為職業的葉修,在跌落到人生低谷後,決定以散人身份(沒有固定職業身份的角色)開始新的電競旅程,上演了一個人物敢於重頭開始再拼搏的故事,而在劇情外,《全職高手》的製作也有著類似的路徑。
在2016年《全職高手》項目開始時,電競領域還不像如今這般火熱,在畫面中要把線下生活與線上戰鬥相結合的影視劇項目也不多,這對於製作團隊來說,無論是在題材上還是拍攝手段上都是全新的,正如葉修要以散人的全新身份開啟新的成長之旅一樣,《全職高手》通過總製作人方芳、楊曉培、總監製滕華濤、導演十一月所帶領的一眾青年團隊,以年輕人的視角,從頭開始,摸索製作模式,探尋最新的表現形式,講述一個屬於年輕人的熱血青春。
在嘗試了真人出演線上戰鬥後,最終團隊確定放棄老的行業拍攝方式,引入引擎實時渲染技術、Enlighten場景燈光等多項世界領先的技術,通過對演員進行動作捕捉、面部捕捉,完成劇中非實拍畫面的拍攝與製作,這是國內電視劇的首例。
此前,這些技術多被應用於電影領域以及國際一線的遊戲大作中,因為其不僅耗資巨大,同樣也非常耗時,而《全職高手》仍然選擇引入這些新技術,就是為了給觀眾呈現最好的畫面效果,從而讓觀眾能夠更沉浸到劇情中。
我們現在看到了《全職高手》戰鬥場景中一葉之秋眼神特寫與葉修本人眼神特寫的銜接,讓觀眾能夠被帶進到內容中,而這就多虧了全真人CG技術實現的「以人擬人」,為此相關工作人員提前一個月進場調試設備,演員與武術指導提前一個月進場訓練排演武戲。
引入的引擎實時渲染技術,讓演員在表演後可以直接觀看到接近後期的場景效果,隨時配合動畫場景調整自身的綠幕表演;同時這個渲染技術能夠極大節省後期製作時間,通常一部90-120分鐘的特效大片後期製作時間為1年半到2年,而《全職高手》則在16個月的時間裡完成了300多分鐘的特效,這讓該劇後期製作更高效。
《全職高手》在技術側成為行業首例,並非是為了炫技,而是因為有了這些技術支持,讓其線上與線下的故事內容能夠無縫銜接,大大提升了觀眾的觀感,讓觀眾能更相信故事中的情節是真實發生的,這也是《全職高手》背後的重新出發的探索之路。
好內容不僅是娛樂
其實今年暑期檔,各視頻平臺都上線了不少針對年輕人的劇集作品,但《全職高手》的意義並不只是一部用於休閒娛樂的影視劇那麼簡單。
作為一個老IP,《全職高手》的內容恰好與當代年輕人的文娛生活有了交集,因而擁有這一IP的騰訊視頻通過開發動漫、真人劇,不斷在放大這個老IP的新能量,畢竟就像刺蝟樂隊歌詞所說「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我們需要更多可以展現年輕人生活、精神面貌的作品出來。
作為當下領先的視頻平臺,騰訊視頻對於好內容的追求從未止步於對製作品質的高要求。在2019年騰訊視頻曾提出要在類型上充分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電競題材的《全職高手》,正是為了讓更多不同圈層的用戶在看劇的過程中也找到自我以及群體的認同感。
我們不能小看這些垂直題材劇集,正是這一個個細分領域,盤踞了大多數年輕人,成為了眾多年輕人的精神寄託,因而在垂直題材上做布局,去呈現,也是滿足了年輕群體的精神娛樂需要,甚至通過一部部正能量的好劇,引導年輕人的價值觀。
而在今年暑期檔,除了《全職高手》,騰訊視頻也還有《親愛的熱愛的》《陳情令》《九州縹緲錄》《時間都知道》等等好內容,通過不同類型優質劇集滿足不同圈層愛好者的用戶,實現對年輕人群的全覆蓋,這也正是騰訊視頻在今年暑期檔大戰中拼搏的優勢。
此前,網絡中誕生了「軍訓式追劇」的梗,形容好內容的更新速度快於用戶觀劇,讓用戶追劇既疲憊又幸福,而縱觀今年騰訊視頻暑期檔的內容布局,多部好劇一同放出,劇迷們怕是又要在騰訊視頻上被「軍訓」了。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