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中國九大美院參加的展會,每次都會成為設計界矚目的焦點。11月12日,紫金獎·第二屆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正式開展了,這場由中國九大美院領銜的設計盛宴,會展出哪些腦洞大開的設計作品?
清華美術學院:多元設計作品展示融合之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我國最早成立的設計類學院,連續兩次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全球60所最佳設計院校之一。這次參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帶來了30多件學生設計作品,涵蓋雕塑、繪畫、綜合材料、工藝以及服飾等多個門類,幾乎囊括了清華美院所有設計類專業。「這也是體現了我們清華美院作為中央工藝美院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的多元性,包括我們在工藝、在設計上有我們獨特的理念和方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藝術協會主席王蕊介紹。
參展作品中,工筆畫作品《九蘭》獨樹一幟。「在溫度過高的時候,這些蘭花就會消失,溫度恢復到正常溫度的時候,這些蘭花又會慢慢的浮現,就非常好的體現了現代信息這個行業和藝術的一個交融。」王蕊介紹,作者以細筆勾勒蘭花,而後隨類賦彩、層層渲染,並將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動態呈現本應靜止的圖畫,希望以此拓展傳統工筆畫的創作空間,探索更多樣的表現形式。
中國美術學院:探討"設計危機和危機設計"
危機如何影響設計?設計如何應對危機?這是中國美術學院師生常常探討的校園話題。在中國美術學院的展區,同學們就圍繞「設計危機和危機設計」主題,運用黃色和黑色為主色調,以警戒線為設計元素,提取演化成為內部的展臺和展面造型。中國美術學院會展設計專業學生吳奇介紹,展區設計時,特意將警戒線的封閉打開,形成了一個聚焦和反思的試驗性展示空間,「不要當未來我們遇到危機的時候去想怎麼去應對,就是我們要現在要提前去構思好,我們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危機,我們用什麼樣的設計去解決這個危機。」
中國美術學院展出的設計作品,也與「危機設計」緊密關聯。蔡興航的服裝設計作品《宇宙居民》,挖掘了赫哲族魚皮的傳統文化,現代的鉚釘和工廠印刷工藝,刻畫出了宇宙幻想故事,也表現出她對「新興材料的廣泛普及是否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危機」的思考,「就想讓大家更多地去了解它,讓傳統工藝復甦在大家的眼中,因為現代化科技發展得很快,想讓大家稍微停止一下腳步,去了解之前這些更加有歷史文化的傳統工藝。」
魯迅美術學院:設計之巧在於「潤物無聲」
有著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的魯迅美術學院,在展區設計上,以紅色、黃色為主色調,進行圍合與互通並存設計,讓觀眾親身經歷校史沿革的同時,欣賞該校10個設計類院系的33件作品。「比如說我們的染織服裝,我們的漆畫,我們的數字媒體,平面設計,視覺傳達,環境藝術設計,包括我們當代的交互影像,所以說力爭展現魯迅美術學院設計學科整體的面貌。」魯迅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李林介紹。
值得一看的有環境設計類作品《水上運動博物館》,獲得了本次設計展的一等獎。它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粗獷建築,而是結合周邊歷史景觀和海洋資源,借用設計來描述海洋。讓人們在體驗空間與場地的過程中,完成建築對環境的適應過程,實現未來與現實的時空對話。魯迅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閆光宇介紹,「把屋頂重新做了一些凹凸採光,重新進行了規劃以後,它會形成一個比較突出、更加另類、更加現代的造型。」
漫步九大美院的展區,處處都能感受設計的魅力。中央美術學院的作品,充滿對未來科技的暢想;廣州美術學院的作品,腦洞大開奇妙有趣;四川美術學院的作品,貼近生活很接地氣;湖北美術學院的作品,容易讓人沉迷於對美的無限想像中......魯迅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院長薛文凱表示,展覽的影響面非常大,全國各個院校都可以通過設計展進行交流,「這個平臺上,校和校之間交流,學生和學生之間有交流,師生交流,還有企業和學校之間的交流,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窗口。」
END
江蘇教育頻道官方微信
ID:JSBC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