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研究表明,團隊的社交性可能會損害團隊決策的有效性。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個人做出的決策效果要好於團隊做出的決策。那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了團隊決策呢?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組織心理學教授麥可 A. 韋斯特在《卓有成效的團隊管理》這本書裡,介紹了六個阻礙團隊決策的不利因素。
第一個是資料隱匿。意思是說,團隊成員在討論的時候,會過多關注大家在討論之前就知道的信息,並且會忽略那些只有一兩個團隊成員才知道的信息。就算這些信息被提出來,人們也會無意識地忽略它們。為了避免這個現象,團隊應該把每個人都當成獨特而重要的信息潛在來源,並且聽取每個人在決策中的表述。
第二是個性因素。比如,個性害羞的成員可能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他的想法對決策很有幫助,就可能讓團隊在做決策時缺少重要的信息。再比如,如果團隊成員溝通能力不足,沒辦法恰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就有可能導致一種情況,那就是那些能夠流暢表達自己立場的人,就算沒有專業知識,也可能會不恰當地影響團隊決策。
第三是地位和階層效應。地位和階層效應可能導致一些成員的貢獻受到過度地重視和關注。比如,某些對團隊貢獻很高的人,可能會不願意考慮團隊成員提供的觀點或者信息。
第四是社會惰化。指的是當個人的貢獻不被承認時,團隊中的個人會降低努力的程度。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的貢獻被埋沒了,他就可能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不再追求高質量的決策。
第五是責任擴散。意思是說,如果其他人不在場,某個人可能不會單獨採取行動。因為人們會覺得,當其他人在場時,責任應該由其他人承擔,而不是自己。在團隊裡也是一樣,面對問題時,個體往往會假設團隊中的其他人會做出必要的決策,承擔相應的責任,而自己則不用採取行動。也正因為如此,團隊決策的整體質量會受到威脅。
第六是生產阻礙。關於群體頭腦風暴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單獨工作產生的想法的數量和質量,往往優於一群人在一起工作產生的想法。原因就是一個人在面對其他人的競爭性語言時,往往無法想出新觀點,或者沒辦法把自己的新觀點說出來。
以上就是影響團隊決策的六個因素,希望對你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