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有趣、有料、有深度。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划過程中的考慮因素5W1H、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決策方法。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時的考慮因素
在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大學生會面臨許多的抉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抉擇就是大學生為實現個人目標,在兩個以上的備選方案中選擇一個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它包括目標、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備選方案、分析判斷、抉擇過程等要索。在具體抉擇時考慮的因素可以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考慮因素5W1H(一)Who(人)
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划過程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規劃者應對自己正確定位、正確評價,在充分考慮相關因素後,再做決定。這時應考慮的問題如下:
(1)我是誰?我現在是誰?我將來是誰?
(2)我喜歡什麼樣的工作?我為什麼喜歡這項工作?
(3)我具備什麼特質和能力?我可以勝任什麼工作?我的專長何在?
(4)我父母對於我的期待是什麼樣的?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考慮因素5W1H(二)What(事)
在做決定時,應充分考慮自己面對的機會,看到自己的選擇範圍,不被一時一事所困,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職業生涯抉擇。這時應考慮的問題如下:
(1)我有哪些選擇?
(2)在選擇的過程中,我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3)每一個選擇對我會造成什麼影響?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考慮因素5W1H(三)When(時)
在大學生職業生涯的抉擇過程中,還應考慮時間的緊廹性,並制定時間管理計劃,限時完成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這時應考慮的問題如下:
(1)詼項選擇允許我搜集資料的時間有多長?
(2)我有多少緩衝期?
(3>我預計完成的時間?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考慮因素5W1H(四)Where(地)
在大學生職業生涯的抉擇過程中,空間的因素通常被人們重點考慮,這往往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這時應考慮的問題如下:
(1)在我的職業生涯目標中,我嚮往什麼樣的工作環境與生活空間?
(2)我對於工作地點和居住地點的距離是如何考慮的?我希望越近越好,還是喜歡住得遠些?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考慮因素5W1H(五)why(為什麼)
這一思考在大學生職業生涯的抉擇過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探討自己的價值現與工作的關係,淸楚自己做出抉擇的理由,這時應考慮的問題如下:
(1)我的職業生涯困惑的原因是什麼?
(2)我為什麼偏好A而排斥B?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考慮因素5W1H(六)How(如何)
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划過程中,如何做是達成生涯目標的關鍵。這時應考慮的問題如下:
(1)我如何取捨?在取與舍的過程中我的依據是什麼?
(2〕做完決定,我如何化概念、技巧、想法為行動?
(3)我如何完成目標?
(4)我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在每一個職業生涯路口,你的抉擇方式和抉擇內容都會影響下一步如何發展。個體興趣與目標的不同,決定了大學生職業生涯抉擇方式及職業生涯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
職業生涯的抉擇過程就是選擇與放棄的過程,每個抉擇倩景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擇可能,決策者必須在其中選擇其一。
例如,大學生在髙考錄取時就其高考分數而言,可能會有很多所學校和科系可以考慮,但是,學生只能選擇一個。對於高考學生而言,這就是生涯抉擇,每個決定帶來的後果,他都必須承擔。在考察職業生涯抉擇結果時我們會發現:每個決定都有其優缺點,個體對於這些優缺點的態度與人格特質的成熟度有關。面對不如意,個體的心理反應有很大不同,在現實生活中,發現自己所選擇的科系、未來的出路並不如自想像中理想,有的人會大失所望,否定所付出的一切;而有的人就會及時調整自己,發現現實選擇的價值所在,重新樹立更加切合實際的目標並積極行動。事實上,在人生的過程中,每一條道路都會有挑戰,客觀現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每個人的主觀與客觀都會發生衝突,是否能夠順利解決衝突完全在於個人的抉擇與努力。
大學生職業生涯抉擇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1.個體有利原則
在抉擇過程中,大學生主要考慮個人的得失平衡,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的價值。
2.群體無害原則
在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大學生在職業生涯抉擇過程中還應遵循群體無害原則,即在不違反社會規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滿足個人需要,實現個人價值。
3.價值統一原則
在職業生涯抉擇過程中充分考遨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與抉擇各項目工作價值觀之間的統一性,這對於一個人能全身心地投入該項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可以全力以赴地從事自己認為毫無價值的工作。
4.個性化原則
每一個個體的職業生涯抉擇風格及方式受到該個體生活經驗、成長經歷、知識結構、認知結構的影響。大學生成長過程的個性化,直接導致了大學生職業生涯抉擇的過程及結果的個性化。大學生在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特別應注意不能有攀比的心態,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生涯目標的確立應該是適合自己的具體情況的,切實可行的,
5.目標可操作性原則
在進行職業生涯抉擇過程中,目標的設定十分重要。一般而言,職業生涯目標應具有以下特點:
(1)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即目標要有針對性,它主要解決的問題明確.
(2)目標是具體的。目標可以有具體的衡量標準、有實現目標的準確期限和有關的約束條件。
(3)目標是系統的。全面考慮決策目標在生涯發展中的主次、先後關係,建立起層次結構分明的目標體系。
(4)目標是切實可行的。目標的設立應依據個人的能力、所處環境對於目標實現的助力與阻力狀況,避免憑空設想。
(5)目標符合規範,即抉擇目標的設立應符合特定規範。就大學生職業生涯目標而言,它應遵循社會規範、道德規範、法律規範等。職業生涯抉擇的結果一定是可操作性的,應避免為了規劃的完滿而進行不切合實際的、超出了自己執行能力範圍的、不可操作的甚至是「失範」的抉擇。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決策方法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大量的管理決策方法出現,如決策樹、現值分析、收益矩陣、博弈論、邊際分析、風險分析、優選理論和人工智慧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決策方法可以根據需要將這些決策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生涯抉擇中。在此,介紹幾種常用的職業生涯決策方法。
1.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亦稱專家決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數量的專家的創造性思維來對決策對象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其狀況做出集體的判斷。頭腦風暴法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兩種。
(1)直接頭腦風暴法。
又稱為暢談會議法或智力激勵法。它由美國著名工程學家奧斯本(Osborn)於1939年首創。最早被用於廣告的製作,後來發展為人們自由發表意見的一種會議形式.在會議上,成員可以無拘無束、自由奔放地思考問題,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看法,不需有任何顧慮。
這種方法實質是專家集體智能結構效能的發揮。會上成員通過相互啟發和信息交流,產生思想共振,以致引發更多創造性設想。其原則如下:
第一,在會上,對別人提出的意見不許進行反駁或下結論;
第二,歡迎和鼓勵個人獨立思考、廣開言鉻、集思廣益;
第三,會上所提建議或意見越多越好,不必害怕彼此之間相互矛盾;
第四,尋求意見的改進與聯合,可以補充、發展和完善相同的意見,從而使某一方案更加完備。
(2)質疑頭腦風暴法。
它也是一種集體產生設想的方法。與直接頭腦風暴法所不同的是,該方法需要召開兩個會議:第一個會議完全遵從直接頭腦風暴法的原則進行;第二個會議則是對第一個會議提出的已經系統化的設想進行質疑。
2.決策樹法
決策樹法即決策問題的圖形表達,對多階段的決策冋題十分見效,它指明了未來的決策點和可能發生的偶然事件,並用記號表明各種不確定事件可能發生的概率,它把可行方案、所冒風險及可能的結果直觀地表達出來,使決策者準確及時地做出選擇。
3.多品質效用決策模型
該決策模型應用在那裡有幾種選擇、每一選擇都使用量化標準進行評估的各種決策問題上,它為確定相關標準,收集有關信息,按一定意義對信息進行組織,在同一方式下為所有選擇進行評價提供了工具。它的基本步驟如下:
(1)確定和列出相關標準和約束;
(2)確定和列出相關品質;
(3)確定每一品質的各級效用;
(4)確定各標準的相對的重要性或權重比例;
(5)確定各品質的權重比例;
(6)確定約束和划去不能接受的選擇;
(7)對可選擇項目做計算,定出最佳全局效用;
(8)考慮有無遺漏的標準,以及大分值的選擇有無不利結果,然後最終做出抉擇。
事實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划過程中,以上幾種決策方法是被綜合運用的,目前最常用的是在三種決策方法基礎上的生涯平衡單法。運用生涯平衡單法進行決策的步驟如下:
(1)對各種被選方案的優缺點進行充分的討論;
(2)在此基礎上列出選擇時的考慮因素,按照優缺點列出得失分數(1-10分);
(3)合計每個方案的優點總分(正分)和缺點總分(負分),兩分相加得出得失差數;
(4)按照自己對於各項的重視程度,給出權重比例(加全範圍1-5);
(5)每一項原始分數乘以權重分數得出各項平衡分數;
(6)將每一方案權重後的各項分數相加得出分數差數;
(7)根據平衡單各備選方案的得分情況做出選擇。
在使用生涯平衡單進行決策時,各項目的原始分數應根據決策者自己的想法而定;加權分數直接反映決策者對各項目的重視程度,在給出加權分數之前應進行充分的討論;在最後分數出現後,選擇結果和決策者內心深處有衝突時,應停下來重新考慮各項原始分數和權重比例,進一步對各項進行討論,找出衝突的根本所在,使決策結果更加適合決策者的狀況。
以上介紹的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划過程中的考慮因素5W1H(人、事、時、地、為什麼、如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個體有利原則、群體無害原則、價值統一原則、個性化原則、目標可操作性原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決策方法(直接頭腦風暴法、質疑頭腦風暴法、決策樹法、綜合法)。隨後人力資源學習網將介紹利用這些方法做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決策的案例。
離開校園的那一刻,希望你們未來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