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一個人能不能發達,不是命,而是靠內外兼修的3種能力

2020-12-13 一頁歷史吧

讀書讀到最後,一定會讀《易經》,老祖宗傳下來的書,怎麼能不讀?

我說我讀懂《易經》了,立即遭到很多人質疑和譏諷。

其實,當我第一次接觸《易經》的時候,我並不了解它,也對它不感興趣。後來,我讀了一兩千本其他的書,當我回去讀的時候,我開始理解它們了。此時,我已經是一個歷經滄桑的中年人。有點諷刺的是,小小譏諷算什麼?

物聚到你身邊,為亨通、發達,其前提是與人同。《易經》同人卦的規律告訴我們:一個人能不能發達,不是命,而是靠內外兼修的3種能力。

1、心胸廣闊的包容力:

《易經》同人卦說:「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在古代,中部地區被稱為國家。國之外的地區就叫做郊,郊的外面是荒野。能夠胸懷天下,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就是同舟共濟。有了這樣的心態和寬容,我們就能「利涉大川」,做任何事都能興旺發達。

一個人想要發達,做事亨通,首先要超越自己,超越人性的本能。

人性的本能就是要除掉異見者。喜歡它的人非常喜歡它,討厭它的人非常討厭它。所謂酒逢知己千杯,話不投機半句多。

然而,另一個事實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即使是非常相似的雙胞胎。他們的個性也是不同的。

如果我們能接受每個人固有的獨特性,那麼我們的思想和模式就會得到改善。我們不會輕視別人,更具有包容性。

只有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和自己不一樣,我們才能和別人和平共處,真正做到「同人於野」。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會發現,那些喜歡挑三揀四、瞧不起別人的人普遍不受歡迎,小人的心態和模式很難成就大事。

古人說,宰相肚子能撐船

如果一個人能達到那個高度,他必須有與之相匹配的頭腦和能力。否則,如果今天有人不同意你的意見,你會私下針對他;又或者如果你不喜歡另一個人提出的計劃,你就會故意壓制他。這種小人心胸幹不了大事,也不可能興旺發達。

2、中正而行的執行力:

《易經》同人卦說:「同人於野,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乾行,像天一樣運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心胸廣闊的包容力,是一個人內在的涵養。所謂內外兼修,外在的執行力,同樣重要。

無論一個想法或方案多麼的好,如果它缺乏執行力,那麼一切都是空談。空談會失敗,實幹才能興邦。

行動力不是天生就有,可以刻意訓練。

例如,我過去和大多數人一樣睡得晚,起得晚。36歲以後,決心改變自己的作息方式。大約花了4年時間,中間出現了多次失敗。通過不斷的自我約束和自我暗示,早起的習慣逐漸形成。

通過這次事件,我發現:每個人都被一張惰性的網束縛著,很難擺脫它。但一旦你能堅持突破這個惰性點,你就會獲得自由,從此鯉魚就會跳過龍門,釋放出源源不斷的行動。真正做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訣竅也在這裡,必須要在事上練。

3、平衡矛盾的掌控力:

《易經》同人卦說:「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分道揚鑣的耗損模式,另外一種就是相互磨合的模式,最終走向合作的關係。古話就是說得很好,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

不同性格的人走到一起,首先經歷衝突、爭吵、哭泣,逐漸找到平衡點,求同存異,最後達到合作,先哭後笑。這是一種平衡矛盾的控制。求同存異,求同存異。

無論你做什麼,做生意,領導團隊,還是開拓客戶,你都需要找到「利益達成一致」的相同點,這樣我們才能合作,取得成功。只有持續的雙贏才能帶來繁榮和繁榮。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

它讓《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這本書才56元,一張電影票的錢,就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易經智慧:一個人能不能發達,要靠內外兼修的3種能力!
    《易經》序卦傳說:「與人同者,物必歸焉。」物聚到你身邊,為亨通、發達,其前提是與人同。《易經》同人卦的規律告訴我們:一個人能不能發達,不是命,而是靠內外兼修的3種能力。古人說,宰相肚子能撐船。一個人能上到那個高位,就一定需要具備與之匹配的心胸和肚量。否則,今天一個人和你意見不同,你就私下裡針對他;明天另一個人提的方案你不喜歡,你就刻意壓制他。這種小人心胸,是做不了大事的,也不可能有亨通發達。
  • 一個人能不能發達,不是命,而是靠內外兼修的這3種能力,要注意
    《易經》序卦傳說:「與人同者,物必歸焉。」物聚到你身旁,為亨通、發達,其前提是與人同。《易經》同人卦的規律性告知我們:一個人能否發達,並非命,而是靠內外兼修的3種能力。有這樣的胸懷格局和寬容力,就能「利涉大川」,做任何事都能亨通。一個人要想發達,做事亨通,最先要超越自我,超越人性的本能。人性的本能,是排除異己,喜歡的人很喜歡,討厭的人很厭惡,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殊不知,另一個事實是,每一個人都有著特有性。這一個世上,並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即便 是看起來相似的雙胞胎,性格也各有不同。
  •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隨著我們的長大,對成功和財富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因為接觸得多了,就對這個社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不是每個想成功的人都能成功的,失敗的人覺得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命不好,是自己窮人的身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白手起家的人還少嗎?
  • 易經:一個人能否發達,靠的不是命運,重要的是掌握這3種能力
    《易經》是古代的著作,這本書裡也有很多的內容。古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堪稱中國哲學之源。 《易經》的最大價值在於,它可以告訴你如何根據當今的情況怎麼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對于于我們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書。物聚到你身邊,為亨通、發達,其前提是與人同。
  • 《周易》: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3種能力
    《周易》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天命,而是這3種能力。1、執行力一個主意或方案,無論多麼優秀,如果缺乏執行力,最後一切都是空談。空談誤事,實幹興邦。行動力並不是天生都有,而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真正做到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的訣竅也在這裡,所以必須要在事上練。2、包容力:《易經》同人卦說:「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能夠胸懷天下,團結群眾的人才有這樣的胸懷和包容力,才能做什麼事都順利。
  •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想要發達,靠的不只是勤勞,是有道理的
    想要發達順利還需要什麼幫助?其實簡單一句話,一個人想要發達,不是光靠努力就夠的,在這個世界上,能夠一路發達的人很少,很多人都是經歷挫折才發達起來的,這裡面就要求我們要抓住經驗,在《易經》中就有提示。《易經》這本書中,就記載了無數老祖宗的智慧。很多人把易經成為群經之首,稱為經典中的經典。
  • 易經之道:一個人能不能掙到錢,靠的不是人脈,建議讀讀這6句
    對此,老祖宗就總結過許多智慧,以下結合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不能掙到錢,靠的不是人脈,建議讀讀這6句第一句:做人不能好高騖遠,做事要重視原始積累無論是做事也好,還是積累財富也好,都要重視原始積累,也就是開源節流。人的日常開銷,就是一進一出,只有進大於出,一個人才能有結餘。
  •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想發達,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4句話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一段困難的時期,在這個時候,心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自甘墮落,而要繼續努力,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度過困難的時期,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而最後成功的都是那些人都是因為他們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而是選擇依然努力,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易經》上說,潛龍勿用。
  •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不能發財,靠的不是人脈,建議你讀讀這6句
    對此,老祖宗就總結過許多智慧,以下結合《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不能發財,靠的不是人脈,建議你讀讀這6句第一句:做人不能好高騖遠,做事要重視原始積累無論是做事也好,還是積累財富也好,都要重視原始積累,也就是開源節流。人的日常開銷,就是一進一出,只有進大於出,一個人才能有結餘。
  • 《易經》告訴你:影響一個人的,不是命運,而是這兩個因素
    看了《易經》才明白,影響一個人的不是命運,而是這兩個因素,過去的經歷和現在的行動。1、過去的經歷,形成一個人的想法。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個人過去的經歷和經歷往往構成他餘生的信念和想法。這就形成了個人看法。
  • 易經:一個人能賺多少錢,從來不是靠運氣,建議你讀讀這6句話
    有一句話說的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在中國文化中,每個人都非常看重「風水」,一個家庭有一個家的風水,一個人其實也講風水。
  • 一個人能不能成功,或許是要看是否具備這3種能力,要注意了
    《易經》告訴我們: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看是不是具有這3種能力。一、一以貫之的執行力執行能力,便是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換句話說,便是行動力。例如舉行一場活動,無論活動的策劃方案寫得多優秀,倘若缺乏團隊的執行能力,那麼要想很好地搞好這一場活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易經》:一個人要發達之前身上會出現3個信號,有一個也要恭喜
    《易經》:一個人要發達之前身上會出現3個信號,有一個也要恭喜《易經》是國內十分悠久的1部佔卦書籍,成冊時間距今大概有數千年的時間了,據傳是西周時期所撰寫,有關《易經》的來源以前有很以前叫法,有些人說《易經》是人們祖先伏羲所作,也有人說當時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所事事時所推演出來的1部神書。
  • 《易經》透露了3條秘密:家族富裕並不是靠勤勞,原來是我弄錯了
    《易經》透露了3條秘密:家族富裕並不是靠勤勞,原來是我弄錯了!第一條: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已經積累了許多美德的人應該得到巨大的回報,他的子孫將跟隨他。您不能僅憑累積好事就做一兩件事。一個人一生必須能夠做善事並樹立美德。
  • 易經:成功不是偶然,成功的人都具備這3種能力,學會受益一生
    一個人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發生的,他身上一定有他的閃光之處,也有他過人的能力,那麼一個讓能不能成功靠的是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易經》中找到答案。1.以一貫之的執行力執行能力,就是有完成你預定目標計劃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行動能力。比如今天公司要舉行一場活動,不管你的活動策劃方案寫得多完美,但是如果缺乏團隊的執行能力,那麼要想完美地舉辦這一場活動,是存在很大困難的。一個超強的執行能力都可以說非常重要,是必不可少的。
  • 從小學開始,培養學霸的內外兼修
    小學時,大部分孩子主要靠老師和父母逼著學習,而升入初中以後,孩子們的生理和心理產生變化,再去逼迫孩子,反而適得其反,這就需要孩子從小學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但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關係到人的內驅力和外驅力問題。
  • 《易經》中暗藏的人生實情: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
    《易經》中暗藏的人生實情: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周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易經》中,為我們揭露了2個人生真相:生活中,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看看你是哪一種?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其實易經早已給出答案,就看你能不能做到2點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總是遇到失敗,而是失敗後變得灰心喪氣,失去了進取的心。習慣了逃避和撤退,這才是導致我們一事無成的主要原因!所以當我們經歷人生挫折,遇到逆境的時候,千萬不要自暴自棄,一定要相信人世間人世間只有掉以輕心的失敗,從來不會有不經磨難的成功,現在所遭遇的都是為接下來的成功做的鋪墊。
  •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想發達,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4句話
    《易經》記載了無數先人的智慧,《易經》告訴我們,勤勞能夠發一些小財,但如果想要致富你得明白這四句話。《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若是想要富裕起來,不能僅僅靠勤勞,建議多讀讀以下四句話。如果你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你又怎麼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真正強者,往往是懂得忍耐的,他們不會輕易動怒。忍耐並不是懦弱,而是在積蓄自己的力量,在暗中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準備絕地反擊罷了。二、人活著,只有學會獨立,一切靠自己,才有可能發財致富。
  • 易經: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僅僅靠能力,還有看看這3條天道
    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能力?金錢?勤奮和努力?老顧認為都不是!這些東西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但不足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為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天規和天道!何為天規?何為天道?《易經》早就說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