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知識】青島人在這些情況下,不用戴口罩!

2020-12-23 澎湃新聞

國家衛健委發布了

《關於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

和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

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

根據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和復工復產復學需要,我們對《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指南》進行了修訂調整,形成了《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和《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附件:1.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

2.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

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

2020年5月21日

附件1:

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

為引導公眾科學戴口罩,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保護公眾健康,在前期印發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基礎上,根據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和全面復工復產復學複課情況,對指引內容進行了修訂調整。本指引只適用於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中、高風險地區仍參照原版指引實施。

一、普通公眾

(一) 居家。

防護建議:無需戴口罩。

(二) 戶外、公園。

防護建議:建議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無需戴口罩。

(三) 交通工具。

防護建議:騎車、自駕車時,無需戴口罩;乘坐公交、地鐵、長途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公共運輸工具時,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四) 公共場所。

1.超市、商場、餐廳、展館/博物館、體育館/健身房等場所。

防護建議:公眾需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

2.劇場、影劇院、地下或相對封閉購物場所、網吧及乘坐廂式電梯等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五) 會議室。

防護建議:確保有效通風換氣,保持人員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

二、特定場所人員

(一) 辦公場所及廠房車間人員。

防護建議:確保有效通風換氣,作業崗位工作人員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

(二) 公共場所服務人員。

如商店、公共運輸工具、餐館、食堂、旅館、單位社區進出口、企業前臺等場所工作服務人員。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三) 校園內人員。

1.託幼機構人員。防護建議:因幼兒特殊生理特徵,不建議戴口罩。託幼機構教師、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等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2.中小學校人員。防護建議:需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校園內,學生和授課老師無需戴口罩;學校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3.大中院校人員。防護建議:確保有效通風換氣、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情況下,教職員工和學生無需戴口罩;在封閉、人員密集或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需戴口罩;學校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四) 醫院就診、探視或陪護人員。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五) 養老院、福利院、監獄和精神衛生機構人員。

防護建議:此類機構內人員無需戴口罩;外來人員、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三、重點人員

(一)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從入境開始到隔離結束)。

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無呼氣閥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二)居家隔離人員。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獨處時可不戴口罩。

(三)發熱、咳嗽等症狀人員。

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無呼吸閥符合KN95/N95級別或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四)嚴重心肺疾病患者和嬰幼兒。

防護建議:嚴重心肺疾病患者,在醫生指導下戴口罩。3歲以下嬰幼兒,不戴口罩。

四、職業暴露人員

(一)出入境口岸工作人員。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防護口罩。

(二)為隔離人員提供服務的司機、定點隔離酒店服務人員、保安、清潔人員等人員。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防護口罩。

(三)普通門診、急診、病房等醫務人員。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

(四)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員;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環境消毒人員;轉運確診和疑似病例人員。防護建議:戴醫用防護口罩。

(五)從事呼吸道標本採集的操作人員;進行新冠肺炎患者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氣管鏡檢查、吸痰、心肺復甦操作,或肺移植手術、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員。防護建議:頭罩式(或全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或半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加戴護目鏡或全面屏;兩種呼吸防護器均需選用P100防顆粒物過濾元件,過濾元件不可重複使用,防護器具消毒後使用。

五、使用注意事項

(一)注意衛生,佩戴前、脫除後應做好手部衛生。

(二)需重複使用的口罩,使用後懸掛於清潔、乾燥的通風處。

(三)備用口罩建議存放在原包裝袋,如非獨立包裝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並確保其不變形。

(四)如佩戴口罩感覺胸悶、氣短等不適時,應立即前往戶外開放場所,摘除口罩。

(五)廢棄口罩歸為其他垃圾進行處理,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密集場所工作人員或其他可疑汙染的廢棄口罩,需單獨存放,並按有害垃圾進行處理。

附件2:

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

為科學指導、規範辦公場所、公共場所和住宅等空調的運行管理和使用,有效降低新冠肺炎傳播風險,特制定本指引。

一、 適用範圍

本指引適用於夏季辦公場所、公共場所和住宅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包括全空氣空調系統、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無新風的風機盤管系統、多聯機系統)和分體式空調。

二、 全空氣空調系統

(一)開啟前準備。

1. 掌握新風來源和供風範圍等,加強人員培訓。

2. 應檢查過濾器、表冷器、加熱(溼)器等設備是否正常運行。對開放式冷卻塔、空氣處理機組等進行清洗、消毒,有條件時對風管進行清洗。首選由專業機構對空調系統進行清洗、消毒。有條件時應對送風衛生質量進行檢測,檢測結果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規範》(WS 394—2012)等國家標準規範要求。

3. 保持新風採氣口及其周圍環境清潔,新風不被汙染。

4. 新風採氣口與排氣口要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短路。

(二)運行中的管理與維護。

1. 中高風險地區應關閉迴風。如在迴風口(管路)或空調箱使用中高效及以上級別過濾裝置,或安裝有效的消毒裝置,可關小迴風。

2. 室內溫度調節建議不低於26攝氏度。如能滿足室內溫度調節需求,建議空調運行時門窗不要完全閉合。

3. 人員密集的場所使用空調系統時,要加強室內空氣流動,可優先開窗、開門或開啟換風扇等換氣裝置,或者空調每運行2-3小時須通風換氣約20-30分鐘。

4. 對於人員流動較大的商場、寫字樓、地下車庫等場所應加強通風換氣;並且每天營業結束後,空調系統新風與排風系統應繼續運行一段時間。

5. 加強對空氣處理機組和風機盤管等冷凝水、冷卻塔冷卻水的衛生管理。

6. 對運行的空調系統的過濾器、風口、空氣處理機組、表冷器、加熱(溼)器、冷凝水盤等設備和部件進行定期清洗、消毒或更換。

7. 下水管道、空氣處理裝置水封、衛生間地漏以及空調機組凝結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應定時檢查,缺水時及時補水。

三、 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

(一)開啟前準備。

1. 掌握新風來源和供風範圍等。

2. 應檢查過濾器、表冷器、加熱(溼)器、風機盤管等設備是否正常運行。對開放式冷卻塔、空氣處理機組、冷凝水盤等進行清洗、消毒,有條件時對風管進行清洗。空調系統的清洗、消毒首選由專業機構進行作業。

3. 保證新風直接取自室外,禁止從機房、樓道和天棚吊頂內取風。保證新風採氣口及其周圍環境清潔,新風不被汙染。

4. 新風系統宜全天運行。

5. 新風採氣口與排氣口要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短路。

6. 保證排風系統正常運行。

7. 對於大進深房間,應採取措施保證內部區域的通風換氣;如新風量不足(低於30m3/h.人國家標準要求),則應降低人員密度。

(二)運行中的管理與維護。

1. 室內溫度調節建議不低於26攝氏度。如能滿足室內熱舒適性,建議空調運行時開門或開窗。

2. 加強人員流動較大的商場、寫字樓、地下車庫等場所的通風換氣;並且每天營業結束後,空調系統應繼續運行一段時間。

3. 增加人員密集的場所的通風換氣頻次,在空調系統使用時,可開窗、開門或開啟換風扇等換氣裝置,或者每運行2-3小時通風換氣約20-30分鐘。

4. 加強空調系統冷凝水和冷卻水等易汙染區域的衛生管理。

5. 應定期對運行的空調系統的冷卻塔、空氣處理機組、送風口、冷凝水盤等設備和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

6. 加強對下水管道、空氣處理裝置水封、衛生間地漏等的U型管檢查,及時補水,防止不同樓層空氣摻混。

四、分體式空調

(一)開啟前準備。

1. 斷開空調機電源。

2. 用不滴水的溼布擦試空調機外殼上的灰塵。

3. 按空調使用說明打開蓋板,取下過濾網,用自來水將過濾網上的積塵衝洗乾淨,晾乾或幹布抹乾。

4. 裝好過濾網,合上蓋板。

5. 合上電源,然後開啟空調製冷模式,檢查空調能否正常運行。

(二)運行中的管理與維護。

1. 每天使用分體空調前,應先打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再開啟空調、建議調至最大風量運行5-10分鐘以上才能關閉門窗;分體空調關機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2. 長時間使用分體空調、人員密集的區域(如會議室),空調每運行2-3小時須通風換氣約20-30分鐘。

3. 室內溫度調節建議不低於26攝氏度。如能滿足室內溫度調節需求,建議空調運行時門窗不要完全閉合。

五、無新風的風機盤管系統或多聯機(VRV)系統

相關運行管理要求,參照分體式空調。

六、空調系統的停止使用

當場所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時,應採取以下措施:

1. 立即關停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活動區域對應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

2. 在當地疾控部門的指導下,立即對上述區域內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進行強制消毒、清洗,經衛生學檢驗、評價合格後方可重新啟用。

3.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消毒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範》(WS 396—2012)的要求。

(信息來源:大眾網青島)

原標題:《【防疫知識】青島人在這些情況下,不用戴口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防疫知識小課堂】防疫意識莫鬆懈 口罩還要戴起來
    【防疫知識小課堂】防疫意識莫鬆懈 口罩還要戴起來 2020-12-01 14: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出門戴口罩,少年我先行」——「防疫知識我最牛」知識競賽
    為了增強幼兒的防疫知識和抗疫必勝的信心,樹立依法防控意識,自覺履行防控義務和責任,弘揚社會正氣,營造疫情防控工作良好法治氛圍,烏魯木齊市第9幼兒園 開展了「防疫知識我最牛」知識競賽活動。活動中,小朋友們個個精神飽滿,不甘示弱,爭搶著回答小主持人的提問,活動氣氛異常熱烈。
  • 如何洗手、戴口罩?《知識春晚》科普防疫知識
    中新網1月29日電 2020農曆新年,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不同尋常。春節期間,少了拜年聚餐,多的是平安度過疫情的祝願。2020知識春晚主持人:張泉靈、龐瑋、羅振宇(從左至右)由深圳衛視、得到 App、愛奇藝聯合出品的除夕檔語言類晚會節目《2020知識春晚》於大年三十(1月24日)播出後引發熱議。這場長達10小時的史上最長春晚直播,為各行各業普通人提供「發聲」舞臺,助力大眾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用最樸實的語言傳遞防控知識,展現全國人民防疫抗疫的力量。
  • 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臺當局終於改口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2月初以來,「衛生福利部」多次發布一些防疫視頻向民眾宣傳,乘坐大眾交通不需要戴口罩。「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則在臉書直言,「不用戴口罩是大家都不敢接受的真相,也不敢身體力行」,她稱,「你可能不相信,我自己有坐捷運、也有坐高鐵、火車,我沒生病,我不會戴口罩。」
  • 武漢肺炎家庭消毒用什麼消毒液 什麼情況下在車內可以不用戴口罩
    武漢的這次新型肺炎牽動著大家的心弦,每個人都做好了自我隔離和防護的方法。同時家庭的消毒措施也是做的很到位的,當然也有很多家庭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消毒,來看看武漢肺炎家庭消毒用什麼消毒液,什麼情況下在車內可以不用戴口罩呢,很多人在開車的時候也在帶口罩,來看看這些介紹。
  • 廣州中小學生不用戴口罩了。老師,我們上課可以不戴口罩嗎?
    最新消息:廣州中小學生不用戴口罩了。老師,我們上課可以不戴口罩嗎?番禺區:幼兒園落實吃飯運動睡覺不戴口罩」   對於老師來說,上課必須大聲說話才能夠保證全班同學聽到,但是就是在以往正常上課期間大聲講課都是一個比較耗費體力的活動,那麼戴著口罩大聲講一節課就差不多頂得上,以前正常情況下講兩節課了,呼吸不暢導致體力消耗翻倍,這無疑嚴重加大了教師的勞動量。
  • 青島公交車上,小夥「別樣」戴口罩引發大姨群懟,這樣真不好
    視頻中,一個小夥子上了公交車,眾所周知,現在青島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都要求戴口罩,這個小夥子的確也戴了口罩,但是他戴口罩有點圖省事:將兩個鼻孔露在外面。公交車司機提醒他「不準把鼻子漏出來」,小夥子反駁:我這樣戴怎麼了,誰說的,哪個規定的!
  • 剛剛宣布,中小學校內不用戴口罩,口罩廠末日來了
    看著小學生們天真爛漫的笑容,能夠摘下口罩,的確是讓人高興的一件事。更為重要的是,這意味著我國疫情防控的巨大成功,特別是國外人民還在水深火熱之中。其實,早在兩天前,河南也發布了類似的消息。通知中說:大中院校師生在確保有效通風換氣、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情況下,教職員工和學生無需戴口罩。中小學師生需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 民進黨當局極力宣傳「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面對質疑臺「衛福部...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5日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臺「衛福部」此前多次宣稱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還找來醫生拍視頻背書。臺「行政院長」蘇貞昌直到3日還說「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口罩給需要的人」。
  • 外出防護 哪種情況下要戴口罩?
    外出防護 哪種情況下要戴口罩?時間:2016-09-28 11:24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外出防護 哪種情況下要戴口罩? 哪種情況下要戴口罩? 1、外出玩耍時 在霧霾天氣、流感流行季節,外出時必須戴口罩。
  • 外國人上街不戴口罩,藝人鄭丹瑞女兒上節目,全程英文教導防疫!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疫情在全球爆發,但有不少外國人沒把這當回事,尤其是在很多外國人定居的香港,這些人經常逛街不戴口罩,並沒有正常的防疫意識。然後呢,繼續介紹應該怎麼出門戴口罩,就連怎麼帶,都一一解說地十分詳細。並特意說明,只要是出現在公共場合,口罩一定要戴好,不能夠不戴口罩就出門,為了自己好,也是為了別人好。還說了,如果從外面回到了家裡,也要將身上物品進行一番清理。少點和陌生人進行深度的接觸。如果這些都做到了,那麼被感染的機率,當然就會大大減少。
  • 千萬別瞎給孩子戴口罩,小心防疫不成反傷身!
    對於戴口罩的年齡下限,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在綜合了大部分專家的觀點之後,建議:一歲以下的小嬰兒不要戴,三歲以內的幼兒最好不戴,即使佩戴時間也不宜過長。 這是因為,低齡孩子肺活量較低,同時也缺乏規避和表達危險的能力,因此佩戴口罩容易呼吸不暢,發生窒息的危險。 2 兒童口罩的類型及功能 平日裡,孩子什麼情況下需要戴口罩?
  • 女議員戴口罩被逐,有人更願意選塑料套,歐洲人為什麼不戴口罩?
    在發言時,他情緒激動,將口罩摘下,對著大家說「自己去過三個疫區,戴口罩是為大家安全著想,如果你們是聰明人,你們也早就戴上口罩了」,說完,他怒摔話筒。英國首相教你洗手不用口罩,那麼普通民眾如何抗疫防疫?不少人在看完英國政府發布的抗疫「作戰計劃」後,表示大失所望。因為這份報告對人們高度關注的口罩問題隻字未提。但與政府建議相反的是,英國的公車、地鐵站等交通工具還是出現了這樣的畫面:還有人戴上了用超市一次性購物袋自製的防護面具。
  • 愛心口罩派送助力社區防疫 青島鏈家公益在行動
    最近,在青島市的多個小區附近,出現了一批向居民免費派發口罩的陌生人,這群陌生人還積極參與到社區的各項防疫工作中去,包括幫助社區打掃衛生,幫助學生列印試卷等等。原來,這些陌生人是來自青島鏈家各個社區門店的房產經紀人。
  • 戴口罩怎麼就這麼難?幾十萬條命堆出來的防疫經驗,美國人說丟就丟
    輿論搶先一步開始反思,矛頭直指奉勸公眾不戴口罩的防疫指導。 3月27日,《紐約時報》刊文,呼籲《更多的美國人應該戴口罩防護》。 《科學》雜誌採訪高福院士 3月28日,《科學》繼續追問——《人人戴口罩有助於減緩流行病嗎》,所有接受採訪的流行病學家都認為,鼓勵所有人在公共場所戴口罩,可以防止病毒傳播。
  • 為什麼歐洲人不喜歡戴口罩,還歧視戴口罩的人?這位華人說出真相……
    一路上,中國及其他亞洲乘客沒有不戴口罩的,歐洲乘客戴口罩的卻很少。 一位來自德國慕尼黑的大學生託馬斯,從杭州到香港,再到法蘭克福,全程都沒有戴口罩。 「看到機場裡這麼多中國人帶口罩,讓人感到『毛骨悚然』。」他對筆者表示,他覺得自己身強體壯,免疫力強,不用戴口罩,而且戴著口罩的感覺很不自由。
  • 防疫不能放鬆警惕,乘車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
    新冠病毒的主要通過感染者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噴出的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因此,最為重要的防護法寶就是正確佩戴合格口罩和重視手部衛生。建議如在封閉環境中,可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不建議佩戴有空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
  • 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掩鼻、不隨地吐痰 防疫從習慣開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掩鼻、不隨地吐痰—— 防疫,從良好生活習慣開始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報紙、電視、廣播、網際網路以及大街小巷的橫幅標語都在不斷提示居民注意個人防護。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做好安全防護、注意個人衛生成為防疫期間每個人的職責和義務。 疫情當前,每個人都有了防護意識,這是形勢所迫。但疫情過後,是否又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卻是一個未知數。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部分民眾的文明素養卻並未得到提升。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吸菸、咳嗽噴嚏不掩鼻、食用野生動物等陋習依然隨處可見。恰恰是這些不文明習慣,加劇了一些疾病的發生和蔓延。
  • 符合這條件可不用戴口罩
    新北解禁,18日有條件開放不戴口罩。(中時電子報資料照/李忠一攝影)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臺灣島內已連續10日零確診。新北市政府宣布今(18)日實施管制解封新措施,開放室外500人以下、室內100人以下之場館,除校園及親子館外,可不用戴口罩。    因應島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盤石艦群聚事件潛伏期也已滿28天,社區感染風險降低,因此新北市18日起實施第二階段管制解禁措施,讓民眾可在防疫新型態安全生活模式下,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 這些地方不用戴口罩!
    這些地方不用戴口罩!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張流波介紹,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低風險地區,但是低風險不是沒有風險,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我們面臨著境外病例輸入的風險,面臨著復工復產人員流動的風險,面臨對無症狀感染者還處在進一步調查摸底的階段,在此情況下,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口罩不是簡單戴不戴的問題,而是要把它和整個防控措施統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