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檢出胃早癌 五類人應多做篩查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圖:@視覺中國

  俗話說「十人九胃」,是指10個中國人裡面,就有9個人患有胃病。從未有過胃痛、腹脹困擾的廣州居民劉姨,一向以為自己是沒胃病的1/10幸運兒。不過,一次常規體檢,女兒為她自費增加了一項胃腸鏡項目,沒想到一檢查竟然患有胃早癌!

  消化內鏡專家指出,胃癌的六大徵兆固然需要警惕、及時篩查異常情況,但五大類高危人群,更需提高篩查頻率。據了解,目前我國胃癌每年新發病例約為68萬例,佔全球發病病例的一半左右,大部分患者診斷時已為進展期胃癌。

  醫學指導/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梁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薛冰妮、朱璐詩

  病例:退休體檢查出癌症

  劉姨今年60歲,從老家退休後來廣州帶孫子,不料清閒自在的生活卻被體檢結果打破。「女兒很孝順帶我到醫院做體檢,結果一檢查就說得了胃早癌。真的把我嚇死了……」劉姨說。

  據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梁彪介紹,經胃鏡檢查發現,劉姨的胃體上部小彎側有大概1.5公分左右的局部粗糙,但與正常的胃黏膜周圍顏色差別不大。儘管是微小的變化,但梁彪憑經驗判斷,這可能是早癌的徵兆。

  隨後,醫生為劉姨進一步做窄帶成像(NBI)放大內鏡精查,發現該位置的胃黏膜上皮血管擴張扭曲,邊界較清楚,判斷為胃型早期癌;果斷實施內鏡下的黏膜下層剝離術(ESD)後,剝離切下2釐米左右的胃粘連,病理證實為胃中分化腺癌。

  梁彪指出,如果晚一點檢查或篩查時稍有不慎,這一早期癌都可能成為進展期胃癌。幸運的是,胃鏡檢查早發現後,及時做內鏡下治療,效果好,創傷小,後期不用做放化療,住院通常只需一周左右就能出院。

  梁彪說,早期胃癌的臨床症狀確實沒有太多特異性,或者有也症狀輕微,很難察覺,比如劉姨只是感覺自己「偶有消化不良」。也正是因為早癌症狀非常隱匿,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所以胃癌高危人群應提高警惕,進行必要的檢查。

  警惕胃癌六大徵兆

  一、上腹部不適、疼痛、腹脹、噯氣、食慾減退。

  這是胃癌最常見的初始表現。症狀常常表現為隱痛,或進食後出現飽脹感,反覆發作,持續時間不長,程度不很劇烈,可能被誤認為是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而被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往往存在消化吸收功能減退,並且對痛覺不太敏感,這些早期的症狀更容易忽略。

  二、反酸和燒心。

  胃癌常伴隨胃壁局部僵硬,胃的蠕動功能減低,進食後,胃無法通過正常的蠕動將食物向小腸排空,胃酸可能會隨食物反流至食道;進食刺激性食物後胃酸分泌增多,也可能會發生反流,造成反酸、燒心的感覺。如果症狀持續出現,需警惕胃癌的可能。

  三、嘔血、便血、黑便。

  患胃癌時,腫瘤會破壞胃壁內的血管導致出血。緩慢持續的出血會導致黑便。較大量的出血則會表現為便血,甚至嘔血。

  四、貧血。

  慢性的胃內出血會導致貧血,往往表現為面色蒼白或發黃,瞼結膜蒼白,指甲的甲床蒼白。如果有類似的表現,應高度警惕,儘快到醫院就診,查明貧血的原因。

  五、腹部包塊。

  胃癌也可能表現為局部的腫塊。如果在上腹部觸摸到有位置較為固定、質地偏硬的包塊,按壓時感覺到疼痛,伴隨噁心和嘔吐,包塊有逐漸增大的表現時,應高度警惕腫瘤的可能,必須儘快就醫。

  六、不明原因消瘦。

  胃癌患者一般合併有一種或幾種消化道症狀,會影響正常進食;消化道功能的破壞會影響營養物質的攝入;惡性腫瘤新陳代謝旺盛,患者往往消耗大於攝入,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消瘦,常在短時間內出現明顯的體重減輕。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高度警惕胃癌。

  建議五大類高危人群 每年做一次消化內鏡檢查

  1.年齡45歲以上。

  2.有胃癌家族史。

  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

  4.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患者。胃部分切除術後僅剩殘胃的,5年後患胃癌風險明顯加大,要提高警惕。

  5.飲食喜歡高鹽、醃製,吸菸、重度飲酒人群。

相關焦點

  • ...檢出無症狀感染者182人;澳大利亞總理:華人社區一直在保護著...
    但當我們把人安置在一起,他們在同個房間睡覺,一起做飯,長時間密切接觸,傳染率當然也就高了,就像家庭內可能出現傳播一樣。我們作為新加坡人的義務是向他們展現同理心,並照顧他們,而不是責怪他們。」而種族主義令澳大利亞人震驚,這樣的行為將受到審查,這不是澳大利亞該有的行為。3丨世衛組織警告:無證據表明有新冠病毒抗體可長期免疫據海外網,當地時間17日,世衛組織在新聞發布會上發出警告,稱尚無證據表明血液中具有新冠病毒抗體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就對新冠病毒具有長期免疫力。
  • 無症狀感染者定義是什麼意思 全國無症狀感染者有多少人
    二、我國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要求  國家衛生健康委在1月28日發布《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中就將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納入防控管理,在其後的修訂過程中均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管理等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應於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
  • 篩查腸癌,除了做腸鏡,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許多人並沒有及時行腸鏡檢查。據一份權威調查數據:在2299名已經確診的 Ⅲ 、 Ⅳ 期腸癌患者中,只有3%的人做過腸鏡;另外的97%的人,唯一的一次腸鏡,是被確診的一次;無一例外是出現了典型症狀「迫不得已」才做的腸鏡。為什麼這麼多人會漠視這個救命檢查呢?
  • 核酸篩查採樣超九成,武漢再擴大篩查範圍
    據了解,線上有兩個渠道可查詢結果:做了集中核酸檢測的居民只需進入「武漢戰疫」小程序,在「湖北健康碼」下方查看檢測結果;登錄「健康武漢官微」微信公眾號或微信小程序,點擊「核酸結果查詢」,添加被查詢人,完善個人身份信息,即可查詢核酸檢測結果。
  • 不喝瀉藥,不做腸鏡也可以篩查大腸癌,很多人都不知道
    篩查大腸癌,不做腸鏡嗎?當然是可以的!最近,接連有兩位名人因為腸道疾病上了熱搜,一位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潰瘍性結腸炎無法堅持工作,提出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潰瘍性結腸炎雖然是一種良性病,但是經常反覆發作,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非常地痛苦。
  • 六類肺癌高危人群應每半年做一次胸部CT檢查
    早篩查、早診斷是診治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專家建議,吸菸、職業暴露、有惡性腫瘤既往史等六類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胸部CT。日前,重慶江北區的周女士因不明原因咳嗽到醫院就診,做了CT檢查後,被查出是肺癌晚期。這樣的結果讓周女士難以接受,因為她年年都在查X光片,卻沒篩查出肺癌。
  • 武漢所有人都要做核酸檢測了!將開展全市全員核酸篩查
    三民小區曾有過20例確診病例,該小區是老舊小區,半封閉、半開放,租戶多、人員出入情況複雜。經專家組織流行病學調查,對各種因素排查分析,推斷其病因主要來源於既往社區感染。只不過這次出現的病例潛伏的時間有點長了,到現在才爆發出來。
  • 無症狀感染者是咋回事?
    近日,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進入人們的視野,許多人甚至會因此產生緊張情緒。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無症狀感染者成為國際和國內學者面臨的又一難題。據國家衛健委介紹,截至2020年4月7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37例。那麼,到底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如何識別?
  • 「大腸癌篩查工程」遭遇尷尬 免費做腸鏡不受歡迎
    浙江在線08月29日訊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大腸癌篩查工程」面臨尷尬境地:原計劃在6萬居民中進行問卷初篩,但目前只有杭州市下城區近2萬居民接受了調查;2412位居民經過篩查被列為大腸癌高危對象,專家電話通知提供免費腸鏡檢查以確診病情,但「苦口婆心」勸說之後,只有886人接受了免費檢查。
  • 腫瘤標誌物「不準」 篩查癌症該不該做?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不斷重視,很多人每年體檢的時候,會將腫瘤標誌物篩查列入名單中。不過,有些人說腫瘤標誌物不準,不用查;有些人說腫瘤標誌物對於反映是否患癌很有用,一定要查一下才放心。比如,我國70年代以後在上海等地,通過對大量人群的甲胎蛋白普查,曾檢出不少肝癌特別是小肝癌患者,使很多病人得到了及時手術切除的機會。吳立翔解釋,腫瘤標誌物是指在惡性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直接產生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或升高的一類物質。
  • 北青報:築牢無症狀感染者疫情傳播「防火牆」
    針對無症狀感染者疫情傳播風險,應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遏制可能形成新的疫情傳播。在疫情警報尚未完全解除,必須全力防止疫情捲土重來的關鍵時刻,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強調對無症狀感染者加大篩查力度和擴大檢測範圍,凸顯以最嚴標準築牢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疫情「防火牆」的治理思維,為繼續鞏固疫情防控向好態勢,確保打贏疫情阻擊總體戰、阻擊戰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 臨沂孕婦唐篩檢查免費了 什麼時間做唐氏篩查最好
    唐氏篩查,是唐氏症候群產前篩查的簡稱。目的是通過檢測孕中期孕婦的血液生化指標,對發病率高、病情嚴重的遺傳性疾病(如唐氏症候群、18三體症候群)或先天畸形(開放性神經管畸形等)進行篩查,檢出子代具有出生缺陷高風險的人群。   如果唐篩結果顯示胎兒患有唐氏症候群的風險性比較高,應進一步進行確診性的檢查—羊膜腔穿刺檢查或絨毛檢查。
  • 關於印發新冠病毒核酸篩查稀釋混樣檢測技術指引的通知
    現印發給你們,供在新冠病毒核酸大樣本應急篩查中參考使用。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篩查稀釋混樣技術(以下簡稱稀釋混樣)僅適用於大人群樣本的篩查,稀釋混樣檢測結果不作為最終確診依據。以下人群不建議採用稀釋混樣檢測:(一)重點區域人群(近期有疫情發生的小區含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老舊小區、人口密集小區、流動人口聚集區和近期離省外出人群)、其他不適合稀釋混樣檢測的人群;(二)醫療機構就診患者。
  • 避免「地貧寶寶」 深圳孕婦可免費做地貧篩查
    &nbsp&nbsp&nbsp&nbsp地貧全稱為地中海貧血,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可分為α地貧與β地貧兩類,在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尤其是廣西、廣東和海南發病率較高。廣西的地貧基因攜帶率為24.5%,廣東約為16.8%,海南約為15.63%。
  • 兒童聽力篩查方法
    但這種方法同樣會造成大量有聽力問題的兒童漏診,這些漏診的兒童多為輕度、高頻、單耳或傳導性聽力損失。然而Bess等(1998)發現這些聽力障礙也會顯著影響學習和社會交往能力。病史應包括聽力損失家族史和耳部感染史(如:鼓膜置管或其他耳科手術等)。另外,用藥史、孕產史、言語、語言、生長發育史以及前期聽力測試史也很重要。 四、耳部檢查。
  • 今日0至18時,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原無症狀感染者訂正為確診病例1例
    在12月12日密切接觸者第3輪核酸檢測中檢出陽性,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已收入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治療。該患者14天內去過新民場鎮、安德鎮安德飯店等地。疫情防控工作進展情況一是人員核酸檢測工作。全市累計採樣2295922人,已完成檢測2170372人,除首例病例外,檢出陽性12人,其餘均為陰性。
  • 新疆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這次疫情以無症狀感染者為主患者多為中青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健委今天(31日)通報,昨天(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例,均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5例,全部為疏附縣第二輪核酸檢測篩查檢出,均為接受隔離醫學觀察人員。
  • 及早篩查助力梅毒臨床診療
    此外,梅毒感染還會大大提高愛滋病病毒(HIV)傳播的機率,出現梅毒瘡的人感染HIV的可能性比普通人要高出2-5倍。「由於大多數梅毒感染早期無症狀,且傳染性高,極易感染不設防的性伴侶、家人及醫務人員,亦可垂直傳播給胎兒而危害下一代。因此,儘早進行梅毒篩查,及時發現並切斷梅毒傳染源非常重要,尤其要加強HIV患者、男男性行為者(MSM)、靜脈注射吸毒者、性工作者及其孕婦等高危人群的篩查。」
  • 武漢4月新冠肺炎抽樣調查提示:開展無症狀感染者篩查有利疫情防控
    文章提到,今年4月(14日)在武漢、湖北(除武漢)及其他6省/直轄市社區人群中開展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進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發現,上述各地血清抗體陽性率分別為4.43%、0.44%和 4月14日,武漢啟動了1.1萬人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
  • 為什麼新聞中新冠的「無症狀感染」越來越多?
    1「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是什麼情況?顧名思義,新型冠狀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指的是: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發熱、乏力、肺炎等,但是做病毒核酸檢驗呈陽性的人。這次新疆某地「無症狀感染者」異常增多,也更可能是逐步鋪開的核酸檢測「應檢盡檢」,揪出了更多隱藏的無症狀感染者,並且將發現感染的階段提早到症狀出現之前。今天(10 月 29 日)上午,衛健委報告稱,其中又有 23 例已經轉為「有症狀」的確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