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健康的不斷重視,很多人每年體檢的時候,會將腫瘤標誌物篩查列入名單中。不過,有些人說腫瘤標誌物不準,不用查;有些人說腫瘤標誌物對於反映是否患癌很有用,一定要查一下才放心。作為檢測癌症的一項重要指標,腫瘤標誌物到底有用嗎?該不該檢查?
腫瘤標誌物有用
檢測癌症的重要指標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檢驗科主任、主任技師吳立翔說,腫瘤是由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因素協同作用所致的疾病,其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特點。為了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腫瘤,一系列比較有價值的腫瘤標誌物也就陸續被應用於臨床。比如,我國70年代以後在上海等地,通過對大量人群的甲胎蛋白普查,曾檢出不少肝癌特別是小肝癌患者,使很多病人得到了及時手術切除的機會。
吳立翔解釋,腫瘤標誌物是指在惡性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直接產生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或升高的一類物質。腫瘤標誌物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產物等,存在於患者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對其進行定量定性測定,可為判斷是否存在腫瘤、腫瘤的類型、腫瘤發展階段、療效及預後評估等提供實驗依據。
腫瘤標誌物有假陽性
升高不一定就是患癌
那麼,檢查中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就是患癌嗎?吳立翔說,由於大多數腫瘤標誌物並非惡性腫瘤的絕對特異性產物,腫瘤標誌物的檢測也存在假陽性可能。腫瘤標誌物升高與檢測到癌細胞是兩回事,不一定表明患癌,也可能是某些良性疾病或藥物等原因引起。
當體檢中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首先考慮複查,若複查結果仍為陽性,查看該結果升高的程度。倘若輕度升高,如無明顯的症狀,且影像學檢查未發現腫塊,可定期複查觀察有無持續升高,如持續升高,需進一步排癌篩查。若升高程度較明顯,或聯合的多項目均升高,提示腫瘤發生的可能性很高,需要儘快結合臨床症狀、影像學和病理學等檢查進行綜合判斷。另外,由於不同醫院檢驗科儀器、試劑各不相同,參考值可能不同,因此,不能隨意比較不同醫院測量值的高低。
此外,要明確癌症的確診,需要通過腫瘤標誌物檢測、X光檢測、CT檢測、B超檢測以及病理診斷等綜合手段,才能作出定論。
腫瘤標誌物有假陰性
正常也不能排除癌症
吳立翔表示,答案也是否定的。由於某些腫瘤並不分泌相關蛋白,或由於某些腫瘤組織血液循環差等因素,其所產生腫瘤標誌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等情況,也會導致腫瘤標誌物檢測出現「假陰性」。
當腫瘤標誌物檢查正常時,首先說明患相關惡性腫瘤的概率相對較低。但若有家族史、癌前病變或有症狀,仍需定期複查,並結合其他檢查。
總之,不是每個癌症患者都增高,也不是一有增高就是癌症,具體情況一定要與臨床結合才能確定。合理應用、適時監測,才是臨床上應用腫瘤標誌物的正確方式。
5類癌症高危人群
每年要查腫瘤標誌物
吳立翔表示,雖然說腫瘤標誌物沒有那麼準確,但它還是可以幫助醫生對腫瘤的診斷、分類、預後判斷以及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腫瘤標誌物檢測不提倡對無症狀人群進行普查,但建議以下癌症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篩查。
1.45周歲以上的成年人。
2.具有腫瘤家族遺傳史的人群,例如一個家庭中的父母或祖父母患過癌症。
3.長期患有某些炎症性疾病的人群,如曾有B肝或者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史,長期患慢性胃潰瘍等。對於由B型肝炎和C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每6個月做1次AFP和肝臟B超,以便早期發現癌變。
4.從事某些特殊職業的人群,如經常接觸放射性物質、有毒物質,或工作環境汙染嚴重。
5.有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如吸菸、酗酒,長期熬夜或精神壓力大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