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二十四孝]首屆全國孝老愛親模範張曉:延續孝與愛

2020-12-22 中國文明網

  張曉,首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第十一屆甘肅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2007年十大隴人驕子、平涼市優秀共青團員。

  17歲成全國道德模範

  張曉4歲喪父,母親患類風溼關節炎,臥病多年。張曉小小年紀便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重任。從為母親穿衣刷牙洗臉,到生火做飯洗衣,他事無巨細,一一打理。最艱難的時候,他們住著不足3平方米的小草房、吃撿來的菜葉。儘管條件艱苦,他仍十幾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

  張曉的事跡被報導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社會各界紛紛施以援手,幫助這對母子渡過難關。2007年,17歲的張曉當選全國首屆孝老愛親道德模範。2010年,從甘肅省平涼醫專畢業後,張曉考到甘肅省平涼市崆峒鎮衛生院,成為一名醫士。

  堅守與改變

  距第一篇關於張曉的報導刊發已有7年,當初倔強的少年已成長為結實的青年,他對「孝」的理解和踐行也在發生變化。

  現在,已經參加工作的張曉每天都會早早地起來,為母親洗臉梳頭,做好早上和中午的飯,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後,又急匆匆地回來做晚飯。母親由於常年臥病在家,性格比較內向,他總會想辦法逗母親開心。

  「媽,您最近是不是對我不滿意?」

  「不滿意很久了。」

  「我想了一下,可能是我現在沒結婚,將來有孫子了,您肯定會特別開心。」

  「嗯,挺有道理。」

  張曉說,以前對『孝』沒有概念,「只知道這些是我應該做的,從沒有想過如何做才能體現『孝』」。現在,已參加工作的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讓母親活得舒心:「收入雖不高,但我有能力更好地照顧家人了。我現在能做的不僅僅是讓我媽吃飽穿暖,更要讓她心情舒暢。」

  他說自己是家庭觀念很重,也比較容易滿足的人,「能把母親照顧好,把工作做好,就很好了」。

  建立公益組織,握好愛的接力棒

  2012年底,張曉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建立了「平涼陽光義工」組織,主要為貧困兒童助學、幫助孤寡老人。一年多來,他們通過網絡等平臺,招募了270多位志願者,其中有政府公務員,有銀行職員,也有個體戶。目前,他們已對平涼市的一個區和三個縣的貧困兒童進行救助,2013年,在地震後的甘肅岷縣也有他們的身影。

  「我有多大能力,就幹多少事情。」張曉說,「我現在的日子或許過得不如別人,但至少能過得去。我受過別人很多幫助,想讓這份愛心延續下去。」

  目前,張曉和他的朋友們正在努力,讓這個新興的民間公益組織發展壯大起來,延續對老人的孝心,更延續社會各界對他給予的愛心。(記者 宋喜群)

相關焦點

  • 全國十大孝老愛親模範候選人
    李榮在用愛心編織幸福家庭的同時,也向社會無私地播撒著愛。她利用積累的林果專業知識,幾年時間就帶出一批苗木、林果種植大戶。在她長時間的言傳身教下,年幼的兒子也懂得了孝老的道理,有好吃好用的都先讓老奶奶享用。她經常告誡弟弟妹妹,孝順父母不僅是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也是教育後代的重要方式,只有自己親歷親為,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父母眼裡,她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在丈夫眼裡,她是一個賢惠的妻子;在孩子眼中,她是一個善良、智慧的母親。
  • 臨沂衛校榮獲臨沂市首屆「尊老孝老助老模範單位」稱號
    臨沂衛校榮獲臨沂市首屆「尊老孝老助老模範單位」稱號 發布日期:2020年12月23日 瀏覽次數:012月18日,在臨沂市文明辦、臨沂市總工會、臨沂市民政局、臨沂日報社聯合主辦的「豐之坊」杯臨沂市首屆「尊老孝老助老模範單位及模範人物」評選活動中
  • 讓孝老愛親成為全社會靚麗的美德風景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重要的道德規範。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決定,授予任全來、趙永華、房澤秋、胡金鳳、郭欣欣、趙伏妮、李永忠、李昌女、代瓊蘭、地麗胡瑪爾·阿不都卡德爾等10戶家庭「全國孝老愛親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 在傳承和創新孝文化中弘揚核心價值觀——全國孝文化學術研討會...
    日前,由光明日報編輯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孝文化傳播工作委員會等單位主辦,湘潭大學發起並承辦的全國孝文化學術研討會暨首屆中國大學生孝文化節在湘潭大學啟動,來自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湖南省委宣傳部及有關高校的領導和專家,就新的時代條件下如何繼承、創新和弘揚傳統孝文化進行了深入研討。
  • 嵩縣萬安村舉辦第七屆「崇德向善 幸福萬安 」孝老節
    臺上10位孝老道德模範依次登場,臺下有近千名觀眾、160名志願者......他們既是來給該村300餘位60歲以上老人送上祝福,也是來參加萬安村第七屆「崇德向善,幸福萬安」孝老節活動的。七年來,該村以孝善文化為抓手,大力推進德治鄉村建設,連續六年榮獲洛陽市「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 品讀「當代中國二十四孝」:孝心 這樣創造奇蹟
    孝老敬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古有「扇枕溫衾」等24孝故事代代相傳,今有「為父捐腎」「背母上學」等當代中國24孝典範。中國文明網推出《當代中國二十四孝》特刊,講述當今孝心好兒女的感人故事。
  • 開封多措並舉弘揚「孝」文化 讓「孝老敬老」成新時尚
    「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的孝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營造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和社會風尚,開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敬老主題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孝老敬老。  「孝老愛親」道德講堂深化敬老思想   開封市第十七中學開展孝老愛親主題道德講堂
  • 孝文化,孝感自豪的名片
    孝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國惟一一個以孝命名,又以孝傳名的城市。  1995年,時任市群藝館館長的李守義,開始主纂孝感文化史。在翻閱了浩翰的古文典籍和進行孝文化的研究同時,他發現:元朝人郭居敬編輯的《二十四孝》中有三孝都是孝感人,這個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自明清以來,在史書中有記載的孝感孝子有493位。  孝感歷史上第一個跟孝感有關的,是「賣身葬父,孝感天庭」的漢孝子董永。
  • 「孝老愛親她風採天水好人」孝老愛親承中華美德 扶老攜幼揚優良傳統
    孝老愛親承中華美德 扶老攜幼揚優良傳統張家川縣畜牧獸醫事務服務中心職員豆曉麗在張家川縣畜牧中心和張川鎮康樂小區,人們無不對豆曉麗的賢惠、善良、勤快、孝順所感動。一次奶奶走路滑倒傷了腿,公婆和丈夫都不在家,她連續兩天兩夜未合眼,悉心照顧,按時給傷處上藥,幫老人洗腳剪指甲,儘量減少老人病老的苦楚。奶奶由衷地感嘆到:「娶得這樣的好媳婦兒,真是祖上的積德啊」。作為兒媳婦,從嫁進這個家門的第一天,她就視公婆為自己的父母,凡事先考慮公婆的處境和感受。
  • 嵩縣萬安村舉行第七屆「崇德向善 幸福萬安」孝老節活動
    臺上10位孝老道德模範依次登場,臺下近千名觀眾、160名志願者來參加萬安村第七屆「崇德向善,幸福萬安」孝老節活動,給該村300餘位60歲以上老人送上祝福。據了解,七年來,該村以孝善文化為抓手,大力推進德治鄉村建設,連續六年榮獲洛陽市「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 湖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跡簡介
    2.見義勇為模範候選人:李志權、譚瓊言。  3.誠實守信模範候選人:劉發英、邵桃榮。  4.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黃旭華、胡洪煒。  5.孝老愛親模範候選人:劉學舉、陳春芳。被譽為「當代活雷鋒」,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勞動模範、湖北省模範軍轉幹部等稱號。
  • 國家衛生健康委 全國老齡辦開展2020年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活動評選...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老齡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精神,進一步推動落實老年優待政策,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社會風尚,促進老齡事業創新發展,經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批准,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近日印發通知,決定開展2020年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活動評選表彰工作
  • 湖北孝感巿舉行第六屆孝文化節
    孝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國惟一一個以孝命名,又以孝傳名的城市。  1995年,時任市群藝館館長的李守義,開始主纂孝感文化史。在翻閱了浩翰的古文典籍和進行孝文化的研究同時,他發現:元朝人郭居敬編輯的《二十四孝》中有三孝都是孝感人,這個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自明清以來,在史書中有記載的孝感孝子有493位。
  • 專家談"孝":行孝關鍵在「敬養」兩個字上下工夫
    孝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為大力弘揚孝道美德、培育孝老敬老社會風尚,中國文明網邀請當代孝子、倫理學者、知名博主等與網友互動交流,暢談「孝道在當代中國」。即日起,本網陸續播發「專家談孝」系列文章,闡發孝道的現實價值,探討盡孝的當代表達。行孝關鍵在「敬養」兩個字上下工夫  孝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敬養父母是它最基本的內容。
  • 愛在重陽 孝在當下——淅川縣實驗幼兒園重陽節主題教育活動
    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美德,使孩子們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淅川縣實驗幼兒園10月21日—23日開展了以「溫情重陽 孝老愛親"為主題的節日系列活動。10月22日上午,邀請到部分員工家屬、退休職工、老年職工等參加「溫情重陽 孝老愛親」的重陽感恩活動。活動在張旭平園長感恩致辭中拉開帷幕,老師們傾情朗誦《感恩父母》、孩子們禮儀操《聽我說謝謝你》、合唱《我和我的祖國》將活動推向高潮,現場情緒失控,潸然淚下。最後張園長發表感言,感恩遇到一群積極上進的員工和大力支持工作的長輩,並為大家深深的鞠上一躬,同時也希望大家在以後的日子裡,繼續傳承敬老愛老的美德。
  • 《弟子規》講義之「總序」、「入則孝」
    又: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又: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後漢書》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漢朝舉孝廉)《論語》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三、首孝弟,次謹信:首孝弟,次謹信...
  • 第二屆尋找當代最感人十大慈孝故事公益活動方案
    首屆「尋找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活動」的成功舉辦,在社會掀起了一股慈孝熱潮,各大媒體及社會大眾紛紛給與支持和參與其中,說慈孝話、行慈孝事、做慈孝人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已經成為一種踐行慈孝文化的行動。寧波江北作為全國首個「慈孝文化之鄉」及全國首個「慈孝文化研究基地」,不僅有著深厚的慈孝淵源及保留完整的慈孝遺址,且慈孝文化傳統廣為流傳。
  • 上林縣瑤族婦女藍連青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孝老愛親模範獎章
    上林縣瑤族婦女藍連青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孝老愛親模範獎章用德呵護親人 用情關愛鄰裡 藍連青在南寧吳圩機場出口接受媒體採訪 南寧新聞網記者 羅竹君 攝「我的愛人藍連青,傳承家風一個『舍』字,捨得捨得,有舍有『德』。」
  • 「孝老與老齡化法律應對研討會」在京舉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其要義之一就是要實現:孝老法治。報告明確提出了孝老,這是對老齡法律完善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目前我國孝老法治缺失嚴重,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相關立法研究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