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首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第十一屆甘肅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2007年十大隴人驕子、平涼市優秀共青團員。
17歲成全國道德模範
張曉4歲喪父,母親患類風溼關節炎,臥病多年。張曉小小年紀便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重任。從為母親穿衣刷牙洗臉,到生火做飯洗衣,他事無巨細,一一打理。最艱難的時候,他們住著不足3平方米的小草房、吃撿來的菜葉。儘管條件艱苦,他仍十幾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
張曉的事跡被報導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社會各界紛紛施以援手,幫助這對母子渡過難關。2007年,17歲的張曉當選全國首屆孝老愛親道德模範。2010年,從甘肅省平涼醫專畢業後,張曉考到甘肅省平涼市崆峒鎮衛生院,成為一名醫士。
堅守與改變
距第一篇關於張曉的報導刊發已有7年,當初倔強的少年已成長為結實的青年,他對「孝」的理解和踐行也在發生變化。
現在,已經參加工作的張曉每天都會早早地起來,為母親洗臉梳頭,做好早上和中午的飯,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後,又急匆匆地回來做晚飯。母親由於常年臥病在家,性格比較內向,他總會想辦法逗母親開心。
「媽,您最近是不是對我不滿意?」
「不滿意很久了。」
「我想了一下,可能是我現在沒結婚,將來有孫子了,您肯定會特別開心。」
「嗯,挺有道理。」
張曉說,以前對『孝』沒有概念,「只知道這些是我應該做的,從沒有想過如何做才能體現『孝』」。現在,已參加工作的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讓母親活得舒心:「收入雖不高,但我有能力更好地照顧家人了。我現在能做的不僅僅是讓我媽吃飽穿暖,更要讓她心情舒暢。」
他說自己是家庭觀念很重,也比較容易滿足的人,「能把母親照顧好,把工作做好,就很好了」。
建立公益組織,握好愛的接力棒
2012年底,張曉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建立了「平涼陽光義工」組織,主要為貧困兒童助學、幫助孤寡老人。一年多來,他們通過網絡等平臺,招募了270多位志願者,其中有政府公務員,有銀行職員,也有個體戶。目前,他們已對平涼市的一個區和三個縣的貧困兒童進行救助,2013年,在地震後的甘肅岷縣也有他們的身影。
「我有多大能力,就幹多少事情。」張曉說,「我現在的日子或許過得不如別人,但至少能過得去。我受過別人很多幫助,想讓這份愛心延續下去。」
目前,張曉和他的朋友們正在努力,讓這個新興的民間公益組織發展壯大起來,延續對老人的孝心,更延續社會各界對他給予的愛心。(記者 宋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