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正為患者進行針刀治療 |
□記者段偉朵通訊員肖利珍文記者李斐斐攝影
核心提示|不少市民知道中醫會使用針灸來治病,但您聽說過針刀嗎?中醫學在2000多年前已具雛形,「年齡」不足40年的針刀卻可以有效治療多種頸肩腰腿痛,在中醫學科中「自成一派」。昨日,記者來到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了解這把獨特的「小刀」。
【案例】3個小故事,見識小針刀的神奇
在認識「小針刀」之前,河科大一附院中醫科主任王國棟給記者講了幾個小故事。
一天,王國棟門診病房迎來一位60多歲的患者馬師傅,他一進病房,就在王國棟辦公桌上放了一瓶安眠藥。這是弄啥嘞?
「這是我的『最後一站』了,是最後的希望。」馬師傅說,他患了頸肩症候群,非常疼,轉了不少醫院都治不好,疼得晚上睡不著,抱著肩膀來迴轉。「我已經兩三個月沒睡好覺了!」
王國棟看了患者的片子,用小針刀為其治療。9個療程後,就治癒了。
80多歲的宋先生腰椎間盤突出,每天疼得受不了,王國棟看了他的片子後發現比較嚴重就為宋先生實施了14個療程的小針刀,病情果然緩解了許多。「隨後,他前前後後介紹過近70個病人來我這裡看病。」
洛寧的一個鄉更牛,每次來找王國棟看病,都是開著車「組團」來,一次一車人,大都是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農民常年勞作,極易被這種疼痛難忍的疾病纏身。一車人過來,治療卻很快,每個患者從進針到出針,不超過1分鐘。
【發明】誕生於一次偶然,前面是刀後面是針
小針刀到底是個啥東西?聽起來為啥這麼神奇呢?
王國棟拿起一根一釐米左右的針介紹說,小針刀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發展而成的,它的身體是針,最前端卻是刀。
據王國棟介紹,小針刀的發明源自一個偶然事件。1976年春,江蘇省一個老木匠在勞動中不慎被斧頭砸傷,治療後腫痛消失,可受傷的手卻怎麼也握不住、伸不直,外科專家曾考慮過手術治療,但因不能避免手術損傷在刀口部形成疤痕再度使手掌的軟組織粘連加重,最後不得不放棄。隨後,老木匠經人介紹找到了沭陽縣醫療站的朱漢章醫生。
朱漢章了解老木匠病情後,一時也無良方,翻閱了大量的外科、骨傷科資料後,認為老人的手不能活動,可能主要是掌筋膜、肌腱等組織損傷後與掌骨發生了粘連所致,如果能將這些粘連割開,不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了?只是如此僵硬的疤痕組織,用針灸針治療顯然不行,於是,他拿起了較粗的九號針頭,刺入老匠人疤痕處,搗刺幾下後,奇蹟出現了,老木匠的手痛過之後,當時就伸屈自如。
後來,經過改良,不同於針灸的針刀就被朱漢章發明了出來。為操作起來更好握持,他把針頭的根部改造成一個扁平的柄,做成扁葫蘆形,寓意「懸壺濟世」,這樣第一把「小針刀」就誕生了。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演變,從針刀醫學創立至今整整三十年,三十年間,「小針刀療法」在臨床推廣的應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體系建設,推進理論、研究方法與關鍵技術的創新,形成了一套獨立而科學的新醫學體系。
【作用】操作簡單療效好,6年為萬餘患者「鎮痛」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王國棟說,它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操作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鬆的切割、剝離等不同刺激。通俗來說,就是通過穿刺入人體合適的部位進行松解,從而減輕對神經的壓迫,減少疼痛。
「小針刀療法的優點是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王國棟說,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小,不易引起感染,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後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簡、便、廉、驗,這是小針刀顯著的4個特色。」
「如今,我們成立了專門的中醫疼痛科,就是利用小針刀來治療各種疾病。」王國棟表示,頸肩腰腿痛是門診上極為常見的一種疼痛症候群,多數病症病程比較長。中醫疼痛門診開展6年來,收治了萬餘人次,治癒率高達86%,顯效率達98%。主治範圍包括各種軟組織損傷所致的頑固性疼痛,各種骨質增生所致的疾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