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小朋友有點鬧情緒,不願意去幼兒園。
躺在客廳沙發上哼哼唧唧,我在臥室整理,婆婆在客廳勸說,你如果不去幼兒園,我就帶你回老家去,不讓你見爸爸媽媽。
我心裡升起一絲煩躁,把孩子叫進臥室。我知道她為什麼不願意,自從上了幼兒園,幾乎沒怎麼在家裡吃過東西,孩子心理上有一種落差感。昨晚睡覺前就想吃小麵包,因為太晚被我制止。
我拿出一塊小麵包給她,孩子開始吃。婆婆開始說,這習慣搞的太不好了。
我忍著上湧的煩躁回答,一小塊麵包佔不了多少肚子。
我太了解婆婆,既然上了幼兒園,每個月掏那麼多夥食費,就不應該在家裡吃東西,就應該空著肚子去幼兒園吃個飽。
我越來越渴望我們能分開生活,看似日常的每件小事一再拉鋸著我疲憊敏感的神經。
昨天早晨,因為喝水這件小事,我被逼跟孩子發了火。從孩子走出臥室開始,婆婆就拿著水杯跟在後面讓喝,孩子看起來有點逆反心理,越讓喝越不喝。
孩子站在鞋架跟前穿鞋的時候,婆婆端著水杯站在孩子身後一動不動。我又看的心裡火氣噌噌,我對婆婆說,等她穿完鞋我勸她喝。
結果,孩子好像跟喝水這件事槓上了,我勸也不喝。婆婆一直坐在一邊盯著看,我感覺,我要是不讓孩子把這杯水喝了,她的下一句肯定是,老這麼慣著她怎麼行。
是的,一件事情,如果我沒有讓孩子做到,就會等來這樣一句話。
我吼了孩子,她哭了,然後喝了水。我心情糟糕了一整天,我覺得,自己真是一個糟糕透頂的媽媽。
以前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太多體會,婆婆對孩子的生活照顧的也算細緻。漸漸長大之後,我越來越不能忍受婆婆的一些言語。
聽到婆婆說過的最糟糕的話,你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要不然,他們就不要你了;孩子偶爾不高興發脾氣了,婆婆說,這脾氣真是太糟糕了,我看以後也就這樣了;太慣她了你;我們帶的時候的時候孩子可聽話了,你們一回來她就不乖……
任何一件事情,諸如孩子做錯事或發脾氣,只要她不在旁邊,我都可以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講道理,引導她,孩子接受的也都很好,很少犯倔。
但如果婆婆在旁邊摻和,我的情緒便很難平靜,更何談耐心開導。
我不願意與婆婆起正面衝突,只好不斷修煉自己,儘量裝聾作啞,忽略她的每一句話。
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三觀不合,沒什麼好談的,她的有些觀念已經根深蒂固,而我有自己的想法。誰都不願意將就誰……
婆媳關係,最終毀於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