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分離|如何處理親密關係中的「三觀不合」?

2020-12-23 創見人生

任何一種生活,你真正想要把它過好,都絕非易事。正如過年的這段日子,對很多人來說用「熬」這個詞來形容,也不為過。

在肺炎疫情陰影的籠罩下,我們對「熬」這個字的體會可能會更深。

一家人「困」在一處,理想的狀況當然是,有個共同的目標,然後一起有規劃,有分工,有節奏地過日子。不過,好幾代人在一起,我聽到頻率最多的抱怨是「三觀不合」,說不到一起,玩不到一起,怪彆扭的。

那這就很尷尬了。

乍見之歡,很快就成了久處生厭。

這篇文章,我們就以「催婚」為例,看看所謂的三觀不合該如何化解?類似地如催生孩子,還有夫妻之間三觀不合等等,其背後的處理方式和邏輯一樣。

以下是正文:

首先,我建議你警惕使用「三觀不合」這個詞。

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詞容易給人一種如臨大敵的感覺,貌似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就是說,日子沒辦法過了……

這可不是在和你咬文嚼字。事實上,我們對一件事如何定性,將決定了我們的情緒、態度以及我們會做出何種回應。

換句話說,我們的語言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情緒和行動。

既然不用「三觀不合」這個詞,我建議用「觀點多元化」來代替。

後者聽起來是不是感覺舒服多了?用「觀點多元化」,我們不僅感受不到敵意,反而還能體會到一種豐富多彩。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觀點,這樣我們加在一起就有多元的視角。可以彼此互相補充,進而獲得一種更全面的認知和體驗。

另外,當你覺得「三觀不合」是一個問題的時候,你的潛臺詞是希望「三觀一致」。而這就意味著,在你的頭腦裡,你認為只有把兩個人的三觀統一起來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要想完成這種統一,要麼你自己妥協,要麼是對方遷就。反正其中必然有一方不爽,受壓抑。

不過我要反問你,對待差異誰告訴你說,只有統一這一條路徑的?

難道求同存異不是解決之道?難道差異除了你死我活就沒有可以共存的?

不得不說,我們的語言限制了我們的視野和思路。

以上,我們重新澄清了一下「三觀不合」。這是為打開處理問題的新思路做準備。下面,我給你介紹一個處理親密關係中三觀不合的具體方法——課題分離。

所謂課題,就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分離,則是把課題分給不同的人,誰的問題誰自己承擔。

以催婚為例:

先問你一個問題,父母該不該催婚?

當然應該。畢竟,你是她生養的,她生你下來,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你能成家立業。所以,她有充足的理由去催你。

催子女結婚,是父母的課題。

就婚姻這件事而言,你不想聽父母的安排,應不應該?

當然也是應該的。畢竟,結婚的是你,過日子的是你,最終要承擔一切後果的也是你。

希望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不想要父母操心和催促,這是作為子女你的課題。

除此之外,還有第三個課題: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因為無論是催婚也好,還是你想要自己為自己安排也罷,本質上,父母子女彼此還是希望彼此過的好。而這個課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課題,需要雙方共同處理。

多說一句,親密關係中三觀不一致往往只是表象,背後彼此的目標往往高度重合。

父母的課題父母自己處理,子女的課題子女應對,彼此共同的課題彼此共同應對,各自承擔各自的責任和義務。這就是課題分離,既拎得清,也不失溫度與情感。把這些課題拎清了,我們處理問題起來,才算是有了抓手,而不至於在一團漿糊裡打轉。

是不是很清晰,很簡單?

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方案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問題是,你可能處理不好自己複雜微妙的情緒。

作為子女的,希望父母不要管束自己,希望自己的婚姻自己安排和做主。這是子女的課題。當子女想要做好這個課題時,常常需要期待自己的父母通情達理。

但問題是,父母並不會像我們預期的那樣通情達理。因為父母有父母的一套觀點和邏輯。

此時,我們就會感到十分委屈。委屈的是,明明自己就很不容易了,還要被自己的父母摧殘……

但我要提醒你,委屈是你自己的課題,你需要自己消化。

同樣,作為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省心,早早結婚成家立業。這是父母的課題。當父母想要做好這個課題時,常常需要孩子真的聽話省心。

但問題是,成年的子女並不會像父母期待的那樣聽話省心。因為孩子有孩子的一套想法和打算。

此時,做父母的也會感到非常失望,對自己子女失望。覺得自己的一番好意被白白浪費……

失望也是父母自己的課題,需要父母自己消化。【提醒一句,你我永遠也無法通過犧牲自己來取悅他人。】

現實當中,假如父母和子女都處理不好情緒,那麼就會陷入相愛相殺的摩擦中。相反,只要一方能真正拎得清,那麼局面就不會失控。

至於情緒管理,前面的文章我已經不厭其煩地闡述過,在此就不贅述。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我們之所以難以處理親密關係中的問題,究其主要原因有二:

1、拎不清問題。

因為拎不清問題,所以容易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把複雜的問題情緒化。

2、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

因為處理不好情緒,所以很容易在關係中迷失,在做事的時候迷茫。

課題分離,是為了把事拎清,找到做事的抓手。

情緒管理,是為了更好地做事,更有溫度地做事。

今天就到這裡吧!

相關焦點

  • 《課題分離》讀後感
    文 王小民一、為什麼會有人際關係的煩惱因為分不清什麼是別人的事,什麼是我的事二、課題分離是什麼區分標準:這件事由誰承擔後果三、課題分離的好處1.知道如何能夠表達自己的需要2.知道如何拒絕別人3.不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課題分離,對我們在職場、生活中都同樣重要
  • 何謂三觀不合?婚姻中發現與老公三觀不合怎麼辦
    婚姻中發現與老公三觀不合怎麼辦? 如何應對三觀不合今早閨蜜小雲跟我吐槽說,又跟老公生了一肚子氣。周末打羽毛球時候多休息了會,被老公說了一頓覺得沒好好利用花錢買的時間,聽到這般吐槽,確實覺得很無語。從無數次和閨蜜相互吐槽自己的老公過程中得到一個結論,不管是吐槽老公的不修邊幅,還是不解風情,最終都會歸結到一個點,那就是跟老公三觀不合。得出這麼個結論以後,一頓唉聲嘆氣,該幹啥幹啥去了。
  • 都說三觀不合,到底是哪三觀?
    在「最看重伴侶的哪個條件」一項中,三觀一致戰勝了性格、外表、經濟,躍居第一。「三觀」這個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一句「三觀不合」就可以避免掉很多的麻煩了。「三觀到底是什麼?」
  • 三觀不合的夫妻,要如何在一起睡一輩子?
    我常在文章裡說,最好的夫妻關係莫過於「兩個人之間,勢均力敵」,因為這樣,彼此欣賞,彼此尊重,彼此牽制,婚姻才能夠更加和諧與美好。有人說,夫妻之間是親密關係,所以說話的時候,就不要顧及太多。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即使再親密的關係,兩人說話溝通的時候,也要考慮顧及對方的感受。
  • 三觀不合的人,婚姻必不合,人生必不順
    「三觀」是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它們辯證統一,相互作用,真善美是三觀的追求目標。人生觀是在人生有限的時間裡應該怎樣度過,價值觀是在生活中到底什麼是可貴的,世界觀是告訴我們世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樣的,這三者是緊密聯繫在一起不可分離的。
  • 三觀不合的婆媳關係有多累
    朋友大林生了二胎之後日子不太好過,諷刺的是不是因為夫妻感情,而是婆媳關係讓她身心疲憊。有人說,嫁給一個男人就是嫁給他家庭的三觀,嫁錯了三觀,就是一場災難。而婆媳關係就像把兩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捆綁在一起,成為室友五十年。
  • 什麼才是婚姻中的「三觀不合」
    現在大部分人都誤解了三觀不合的意思,那麼什麼才是婚姻中的三觀不合呢?何為三觀?三觀指的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你喜歡看書他喜歡打遊戲,這不叫三觀不合,這只是興趣愛好的不同。但是你喜歡看書,他說看上去就是裝文藝嘛,他喜歡打遊戲,你說打遊戲不就是浪費人生嘛,這才是三觀不合,別安分守己,他說你裝清高,他花天酒地說那是她的本事,你想要追求事業,想經濟獨立,他說你招搖。讓你在家做免費的保姆,說這才是女人的天職,你想要你們共同努力有一個更好的家,她說你貪圖虛榮這些才是三觀不合。而真正的三觀不合是不能夠去理解、包容、尊重彼此的三觀。
  • 戀愛中三觀不合有多可怕?
    價值觀其實就是指你對人對事的看法如何。你如何判斷周圍的人和事物是無價值還是有價值、價值多大?一個人可能有多種價值上的取捨,但往往只有一種核心價值觀,在面臨矛盾和衝突的時候,一個人的取捨取決於或反映了他的價值觀。
  • 在男人的眼中,三觀不合的婚姻,都是什麼樣的?
    親人之間,同事之間,愛人之間,朋友之間,無處不在的人際交往關係,隨處可見的關愛與爭執。兩人若是能夠在一起舒適開心,我們習慣性地稱之為三觀相合。而那些走著走著散了的人,我們又會將所有的原因歸結為三觀不合。婚姻的開始是一對戀人,戀人的最初是兩個陌生人。當陌生人變成愛人,這期間的相處磨合必然也要牽扯到三觀合與不合的問題。
  • 心理學家告訴你:在感情中,如何保持良好的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並非單指兩性之間的關係,夫妻、戀人、密友、親子關係都符合親密關係的範疇,文章接下來講述的是成人間的親密關係。親密關係如何影響日常?了解和關心:親密關係中,對彼此有私人的廣泛的了解,知曉彼此喜好、個人經歷、弱點等,由衷的關心記掛對方。相互一致性:接納對方,認為彼此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而不是各自分離的個體,會用「我們」代替「我」。
  • 三觀不合是「懶惰哲學」
    導語我們會天然更喜歡和自己觀點相近的人,排斥三觀不同的人。我們應該如何走出本能的「信息繭房」,接納「三觀不同」的人?三觀回應這個問題,先要澄清一個錯誤。我認為「三觀不合」基本上是一種「懶惰哲學」,是為了方便和偷懶就隨意拿來用的說法。
  • 心理學家告訴你:在感情中,如何保持良好持久的親密關係
    了解和關心:親密關係中,對彼此有私人的廣泛的了解,知曉彼此喜好、個人經歷、弱點等,由衷的關心記掛對方。相互一致性:接納對方,認為彼此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而不是各自分離的個體,會用「我們」代替「我」。他們倆在親密關係中彼此支持,成就了自我,也成就了對方。親密關係的建立和維護親密關係的建立有很多種方式,兩個人如何相愛、兩個朋友如何交心的過程因人而異,可能是一見鍾情,也可能是日久生情,更可能是介於兩者之間。
  • 我們三觀不合離婚吧!別傻了,三觀不合才是婚姻裡最大的謊言
    (一)什麼是真正的三觀不合?什麼叫三觀不合呢?知乎上一段話是這麼解釋的:你喜歡看書,他喜歡玩遊戲,這不叫三觀不合;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麼用,不就是裝文藝嘛,這才是三觀不合。你喜歡假期去各地旅遊,他就喜歡宅在家裡,這不是三觀不合;但是他說旅遊有什麼好玩的,不就是花錢遭罪嗎?躺在家裡多舒服,這才是三觀不合。說起三觀不合,我腦海中想起了《我的前半生》中的一段情節。
  • 三觀不合,到底是哪三觀?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三觀不合不能苟同是什麼意思?三觀不合是指哪三觀
    ,不少女生拒絕男生的邀請和表白也是用三觀不合當藉口。三觀不合是什麼意思?三觀不合不能苟同指什麼?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三觀不同,看待事物的觀念和角度不同,以致於對待和處理事物的方式也不相同。因此很容易引起爭執。爭執多了,至少會有一方會覺得,和對方的精神達不到互通,或者說不在一個層面。
  • 「三觀不合」,古人怎麼說?
    我們現在的人和別人交往一不順心,就會迫切地安排上一頂「三觀不合」的帽子,以求篩選朋友後達到心安理得的狀態,「三觀不合」之所以會流行起來,還是因為這種說法對大家都很溫和,它不強調誰對誰錯,只是大家的想法不同罷了,說起來也是瀟灑的姿態,不執拗於一段不合適的關係。
  • 明君情感——三觀不合的夫妻該如何相處?
    我們都說:相愛看五官,相處看三觀。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夫妻都是在婚後的共同相處中才越來越覺得彼此好像不太合適,互不理解,交流困難。這些夫妻很輕易地把這種情況歸納為:夫妻三觀不合。網上有一句很火的話關於何謂三觀不合,是這麼說的——你喜歡看書,他喜歡打遊戲,這並不是三觀不合;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麼用,不就是裝文藝嘛。這才是三觀不合。你喜歡去西餐廳吃牛排,他喜歡在大排檔擼串。這不叫三觀不合。但是他說那玩意死貴,還不好吃,說你真是做作。這就是三觀不合。
  • 跟老公三觀不合,女人該怎麼辦?
    文 | 他她情感課堂圖 | 網絡有點女人結婚後,發現跟老公三觀不合。這裡所說的「三觀」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無論是習慣還是個性,這些差異都是我們所說的三觀不合。當兩個人三觀不合的人在一起,必定會產生很多的摩擦,那麼要如何應對這種問題呢?
  • 夫妻之間存在這幾種情況,就是真正的三觀不合
    夫妻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誰都不服誰,都認為自己有理,對方都是錯的,各自都覺著心裡不甘,每次吵架總是激烈鬥爭,對外稱我們說不到一塊了,老是對著和我幹,總覺著兩人在一起很擰巴,之前的祥和都不見了,總是很容易的就起鬥爭,什麼才是真正的三觀不合
  • 被討厭的勇氣:課題分離幫你找到界限感
    如果在人際關係中存在競爭,那人就不可能擺脫人際關係帶來的煩惱,也就不可能擺脫不幸,因為有競爭的地方就必然有勝者和敗者,如果意識到競爭的勝負,那勢必就會產生自卑感。如果你認同阿德勒所說的,人並不是住在客觀世界,而是住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